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中国唯美典雅古语词汇【文案70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28 13:05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中国唯美典雅古语词汇

1、这时期产生了鲁迅、周作人等散文大家以及冰心、朱自清、郁达夫、林语堂等诸多不同风致的散文名家。

2、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3、(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

4、A、胡适和陈独秀 B、鲁迅和周作人  C、钱玄同和刘半农  D、沈尹默与叶绍钧

5、A、《落叶》 B、《巴黎鳞爪》 C、《自剖》 D、《卞昆岗》

6、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7、曹禺在《雷雨》、《原野》中一再礼赞“蛮性”的原始力量,体现这种原始野性的人物既有《雷雨》中的蘩漪,也有《原野》中的仇虎和(  )

8、  请举例说明中国现代文学“新的文学形式”形成的途径。

9、朱自清认为早期白话诗人只有()“全然摆脱了旧镣铐”,“他们另走上欧化的一路。”



10、接下来浓墨重彩豪气飞扬地歌颂改革开放以来东莞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世界工厂,御风而行,大进大出,两头在外赚工缴。借船出海,筑巢引凤,鳌战通宵,快马加鞭争分秒。与时俱进,腾笼换鸟,产业升级,研发先行点子高。有人笑谓:迢迢高速,东莞塞车,全球告急,不可或缺此金桥!……”《东莞赋》前三节是古词叙旧事,此节开始,则是以新词说当代事,主题、内容、思想完全是现实的、当下的,形式上却仍然保持着辞赋的对仗、节奏和韵律,行云流水,贴切自然,不但没有违和感,反而平添一种别样的欣赏趣味及审美张力。

11、(例句)《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贾少,农不能喜酣奭,大臣不为荒饱。

12、艾青诗歌的真,主要体现在准确反映了时代的发展趋向,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真切认识。

13、《人间词话》以“境界”为核心术语和概念,构建起一整套诗学体系,自成系统,成一家之言,一反传统的片言只语的评点式批评,具有现代文学批评的特征。

14、(例句)《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15、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16、30年代中国社会的大变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现代都市与传统农村的对立、相互冲突与渗透,引发与激化了知识分子在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选择的矛盾与困惑,反映在文学与审美层次上,便形成了这一时期“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潮流)之间的对峙与互渗。

17、当一个文化熟到了稀烂的时候,人们会麻木不仁的把惊心夺魄的事情与刺激放在一旁,而专注意到吃喝拉撒中的小节目上去。            ——老舍

18、3.联系具体作品,说明鲁迅在小说方面的艺术成就。

19、诗歌形式:和《女神》所表现的“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及雄奇风格相适应,《女神》创造了自由诗的形式。郭沫若一方面强调“形式方面我主张的绝端自由,绝端的自主”,同时又认为“情绪的世界便是一个波动的世界,节奏的世界”、“这儿虽没有一定的外形的韵律,但在自体是有节奏的”

20、A《翡冷翠的一夜》B《巴黎的鳞爪》C《自剖》D《落叶》

21、(例句)刘长卿《送贾三北游》诗:把袂相看衣共缁,穷愁只是惜良时。

22、与忧郁的感情同样存在于艾青诗作中的,是热烈的孜孜不倦的向往、追求和讴歌。这种追求来之于信念,所以即使反映乡村苦难,作者也往往在荒凉中萌出生机,暗淡里透露光亮,沉滞时预示惊醒,而当笔触驰骋于意象、理想的境地时,他的追求的热情便似火般燃烧了。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现于他很多诗作,更是他不少诗篇专门讴歌的主题。这种讴歌使诗篇散发出蓬勃向上的意气,它植根于现实的土壤,又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激情。可以说,没有对光明的追求,便没有艾青的诗。他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注:《诗论·诗》)。这说明作者不倦的追求,既出于内心的渴望,又表现着自觉的意识。这追求正是时代的需要,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所以它们激动了人们,尤其是青年的心,即使时代转变了,但仍然能从中感受生命的活力。当然,这追求和讴歌,也的确反映出一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要求和情绪,但随着生活的前进,作者的思想也不断发展,如果早期还包含着朦胧抽象的观念,那么到后来就日益明确,日益具体,如在延安写的《野火》等诗,在生动的形象中已经含蕴着革命的内容与力量了。

23、这是一个以自我全部的生命来反抗现代文明的丑恶以维护古典英雄时代的神圣的说书人,他在茶馆的高台上扭曲自我,动作夸张,试图以此来打动并唤回离他而去的观众。奇特的比喻、繁复的定语以及气势磅礴的排比句式,使得这段文字极具线条感和"张力",把说书人那种痛苦、绝望并试图进行垂死挣扎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在读者头脑中也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24、(例句)刘长卿《游四窗》:白云本无心,悠然伴幽独。对此脱尘靴,顿忘荣与辱。

25、A《子夜》B《太阳照在桑干河上》C《幻灭》D《动摇》

26、撇开《托口赋》主题立意是否集中鲜明、思想内容是否明朗阳光不论,单纯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它兼具辞赋的铺陈手法和诗词的抒情效果,使人读后,莫名惆怅,回味无穷……庶几颠覆了人们历来对诗和赋各自主要特点的理解:原来,诗中可以有赋,赋中也可以有诗;诗可以慷慨激昂,赋也可以感慨惆怅。在王一丁所有的辞赋作品中,这正是《托口赋》的独特价值所在。

27、王一丁先生与相识二十年的老朋友、大亚湾清泉古寺方丈昌平法师在一起。

28、(例句)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屈膝厥角,请受缨縻。

29、在沈从文小说的道德价值和审美思维结构中,处于与“湘西世界”相映照、相对立的另一面的,是虚伪、庸懦、人性被文明阉割了的都市面影。代表作:《八骏图》《绅士的老太》《来客》《烟斗》《大小阮》等。我们这里列举的带有暴露和讽刺意味的小说。《绅士太太》的开头,他明确表示这是给高等人造的一面镜子。镜子里照出的是念经的绅士在外生活荒淫,而他们的三姨太在家和大少爷勾搭,而且还联合着把别人家的年轻太太拉下水。《八骏图》达士先生与七位教授的交往和他给未婚妻的信,从两个不同的视角,巧妙地表现这些体面庄重的知识分子,在潜意识里对两性关系的庸俗、懦怯的病态心理。

30、胡适《终身大事》;上海民众戏剧社(汪仲贤、陈大悲、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戏剧》月刊)、上海戏剧协社(应云卫、谷剑尘、欧阳予倩、洪深)

31、除以上主要人物外,作品还描写了顾八奶奶的庸俗愚蠢和故作多情,李石清的狡黠毒辣和洞悉人情,从黑三的凶狠残忍中衬托出了金八的势力,从翠喜的悲惨境遇和真挚感表中写出了下层人民的善良。通过这许多成功的舞台形象的描绘,作者把“不足者”与“有余者”之间的矛盾作了充分的揭露。这个矛盾社会的操纵者就是没有出场的人物金正象代表光明而同样没有出场的工人一样,这个人物也未获得形象的力量。但就全剧所显示的剖面看来,他当然是一个拥有实际势力的封建、官僚、买办阶级的代理人,是民主革命的对象。《日出》这部作品的矛头就是直接指向这种势力的。戏剧进行到结束时,显示阳光的出现已经不远,“有余者”濒临末日。

32、下列属于20年代“乡土小说”作家的有(  )

33、(例句)杜甫《装游》:大军载草草,凋瘵满膏肓。

34、(例句)曾巩《高松》:侧听心神醒,仰视目睛眊。

35、⑶中国现代文学史:以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截至于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

36、文学史上众多文体历来是互补共生的,类似于自然界诸物种的和谐并存。一种文体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必有它独特的长处,即使一度沉寂,在一定的时代条件下,仍会出现繁荣与复苏。我相信,辞赋这种源远流长的文体,其丰富之内涵、盛大之景象、磅礴之气势,对阅读感官与精神体验的双重震撼,决定了她在民族文化的殿堂之中,是值得占有一席之地的。

37、(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纳兰性德《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38、第三个十年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写出了《虎符》、《屈原》、《棠棣之花》、《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等历史剧。郭沫若提出“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

39、(例句)马融《长笛赋》:彷徨纵肆,旷瀁敞罔,老庄之概也。

40、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情感是复杂的:这里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地欣赏、陶醉,以致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以及若有所失的怅惘,同时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无用而惋叹不已。

41、A.陈独秀;B.李大钊;C.胡适;D.鲁迅;

42、孙铭晗虽然没有获得和别人一样的好视力,但却有着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她的故事很容易让人想到中国的一首古诗《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孙铭晗就如同一朵小苔花,没有得到很多优秀的先天资源和条件,但是从来没有放弃对自己的要求,就如同那米粒大小的苔花,也有着牡丹的姿态。

43、中国文学现代化发生期:首功应归诸梁启超(1873-1929),他倡导“新民”(启蒙),首先提出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44、肖立军,江西吉安(古称庐陵)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资深文化学者。中国写作研究会会员,广东省教育学会会员,东莞市青年联合会委员。教育从业人员。《作文天地》、《中小学生作文》、《快乐作文与阅读》等报刊特约作者,在《信息时报》、《语文报》、《东莞文化周末》等报刊辟有专栏。1990年至今,先后在《作文天地》、《中小学生作文》、《快乐作文与阅读》、《信息时报》、《语文报》、《文化周末报》、《中国教育报》、《广东教育》、《师道》、《江西日报》、《江西青年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东莞日报》等全国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语文教学及散文、诗歌、文学评论近百万字,并有多篇文学作品被选入国家、省、市各类文学作品集。现居东莞。

45、(例句)陈亮 《上光宗皇帝鉴成箴》:勿谓微过,当绝芽蘖;勿谓小患,当窒孔穴。

46、辛亥革命后,重新考察中国历史,思索中国的命运和前途,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重要准备期。

47、C、《本志罪案之答辩书》D、《再论问题与主义》

48、上述梳理提供的只是昌耀成为大诗人的轮廓。昌耀作为一位大诗人,其成就当然不止一端,这里仅从其诗歌的雕塑美以及“流体雕塑”特色加以探讨。关于昌耀诗歌的雕塑美,此前已有不少学者论及,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洪子诚:“在短诗,以及一些长诗的局部上,他倾心捕捉、并凝定某一瞬间,以转化、构造具有雕塑感的空间形象。”(《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早在新诗初期,闻一多就提出“三美”说,而昌耀借重的艺术形式是雕塑与音乐:雕塑为他的诗歌提供了形体、棱角以及强力效果,从而铸成了其诗歌之“硬”。无论写人还是写物,昌耀都能雕刻出对象的本真质地和细腻纹理;写到运动时,往往给人一种高清拍摄再缓慢播放的效果,如“我们抬起脚丫朝前划一个半圆,又一声吼叫地落在甲板,作狠命一击”(《水手长—渡船—我们》,1962);音乐则为他的诗歌提供了节奏、气势以及优美韵律,从而造成了其诗歌之“软”。“我用音乐描写运动”(《节奏:123……》,1981),昌耀如是说。从造句特点来看,昌耀爱用排比,有时兼用比喻式排比,以及环环相扣的句法:“雕凿一个头。背景是远山。一条河。/雕凿胡须、眉骨、眼睛、腮帮子。/雕凿腮帮子上一道极富暗示的疤痕。”(《头像》,1985)昌耀认为诗是“气质的堆塑”“灵气的流动”,诗的雕塑美和音乐美往往被他融成“流体雕塑”的奇观。正如他在《我的诗学观》(1985)中所说的:“……但我近来更倾向于将诗看作是‘音乐感觉’,是时空的抽象,是多部主题的融会。感到自己理想中的诗恰好是那样的一种‘流体’。当我预感到有某种‘诗意抒发’冲动的时候,我往往觉得有一股灵气渴待宣泄,唯求一可供填充的‘容器’而已。”试看《慈航》中的这几句:

49、(此地曾经翠辇过,浮云流水竟如何。香销南国美人尽,怨入东风芳草多。刘沧《经炀帝行宫》)

50、周作人:《小河》(胡适:“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51、(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曹植《明月上高楼》)

52、语丝文体”: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机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当然这只是大致情形,除了议论性的杂感外,也有不少抒情小品佳作。

53、东渡日本后,开始了对于“理想人性”和“中国国民性”等20世纪民族文化前沿问题的思考。思想上继进化论之后,又接受了唯意志论哲学(尼采权力意志)和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起初鲁迅倾向于民族主义和科学救国,1903年以文言译述小说《斯巴达之魂》,又以文言作《中国地质略论》。在仙台确立了以改造“国民性”、“首在立人”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思想,终于1906年弃医从文,立志以文艺唤醒国民,改造国民精神人格。至1908年,先后发表《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一系列文言论文,大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文艺、思想和哲学,倡导“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的个性主义独立人格,以及“取今复古,别立新宗”的文化创造,以期重塑国民人格,再造民族文化,改变民族命运。但同时社会的毫无反应又使他感到启蒙道路的艰难和先驱者的孤独与寂寞,发表《破恶声论》(未完)后就停止了早期启蒙主义写作,转而与周作人译介东欧被压迫民族及俄国文学,关注与本民族情形相似的世界其他民族的反抗与斗争。

54、《日出》通过陈白露把上流社会和下流社会连贯起来,但真正把全剧血脉贯通起来的是那个基本观念“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散文化的戏剧结构。

55、下列作品中,不属于以“丰收成灾”为题材的作品是()

56、(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鱼玄机《赠邻女》)

57、举例分析:老马、张大哥、祁老太爷、祁瑞宣等。

58、(玉人浴出新妆洗。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59、A、小说  B、诗歌 C、杂文   D、抒情叙事散文

60、(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鱼玄机《赠邻女》)

61、他们处于农村大变革的时代,他们的思想以至行为方式就变得不合时宜,落入了“不变也得变的境地”,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新时代使赵树理笔下的”老中国的儿女们“带有了更多的喜剧性”。

62、“酸梅汤沿着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迟迟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

63、⑷20世纪80年代,重提文学整体观,真正凸显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如钱理群、陈平原、黄子平“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还有“19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百年中国文学”等,尤其关注1895/1896/1898年以后的文学新变。

64、抒情的气氛,象征的意味,哀怨婉约的文字和舒缓自如的笔调。风格深蕴细腻。

65、一是为增强民众自信心和凝聚力,努力从历史传统中挖掘民族美德,塑造民族脊梁式人物,总结民族兴衰存亡的历史教训:以郭沫若、阳翰笙为代表,国统区、沦陷区出现战国史剧与南明史剧热潮;

66、1937-1949:以全民族的抗战文学为开端以及承继、发展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40年代文学

67、(2)相持阶段(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到1941年皖南事变)

68、《芷江和平赋》(后改名为《胜利赋》—编辑注)之纵横捭阖、恢宏气势

69、独幕喜剧创作:《一只马蜂》(吉先生、余小姐)、《压迫》

上一篇:用月光似水造句【文案53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