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论经典语录
1、因为长得丑,古鄙格外野心勃勃;胸襟很窄,跟一般肆无忌惮的人一样别有可恶的小聪明,专门用来报复心中的怨恨。他会编些狂欢节自己有前途的话,他们只是在傻瓜的心目中才算是有才智的人。(人性论经典语录)。
2、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列国征战,诸侯称霸,社会动荡,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基于当时社会客观需要,在这历史阶段中涌现大批著名专家学者。在这百家争鸣中,中国的文化思想极其活跃丰富,打下了广泛坚实的哲学基础。这些伟大的古代思想,从古至今一直影响着、主导着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发展,也必将传承至中国和世界的未来。
3、那这个所谓的先天理性,那幅眼镜,那个操作系统,是什么呢?康德给出了空间和时间,以及十二个范畴,因果关系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每个人都是用这些先天的认知能力来认知世界,这就是人为自然立法。不是我们的认知是否符合客观世界的问题,而是我们的认知必然符合我们的理性的问题。
4、程石泉 “中国哲学综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5、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
6、被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锁定了的欲望大脑,企图以自身盗贼为据的逻辑,指控共产主义之不可实现,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在一个个个体被锁定为私欲私产占有第一性的前提下,设想共产主义社会,当然不仅是荒诞的,并且显然是无耻的,正如当年国民d极右污说共产共妻一样。他们以他们信奉的私产妻妾逻辑污说共产主义,实在是构成了自己作为资产阶级性质可鄙的自我暴露!
7、意思就是说在对人的教育上,应该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来进行,也就是说教育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样才是尊重人性。
8、轻柔而低缓,是女人好的优点。——《槐园梦忆》
9、在这个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中,新加坡人意识到现代化的目的并非放弃自身的独立地位及其传统而被另一个文化覆盖,而是融中西之长。故此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政府将儒家的“仁治”和西方的“法治”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力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管理社会,将这一巨大精神财富,根植于人们的价值观、家庭生活人际关系、种族关系、公务员管理等社会各个领域。新加坡每年都有一次由总理发表的国庆群众大会,先用马来语发言,表述马来社群的各种问题与解决办法,再用华语发言,论述当下社会的挑战,并举例说明其由来及发展经过,后以英语总结陈词,公告全民治国之道,年复一年从不间断。第一任总理李光耀对传统有这样的诠释‘身居迅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希望在探索走向未来的同时不割断与过去的联系。在告别过去的时候,我们有一种深刻的不安,失去传统会使我们一无所有。’可见李光耀深深认识到失去传统的危机感,虽然大多数内阁成员是受英文教育的华人,但都能保持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
10、“任何事物本身都既然不高尚也不卑贱,既不可爱也不可憎,既不美也不丑;事物的这些特征来自人类情感的特性与构造。”——《休谟散文集》
11、我们可以接受A是B的原因,但是你观察到一万次先有A后有B,也无法用我们先天的理性推导出下一次肯定也会是先有A后有B啊。这个问题康德没有回答得足够彻底啊,牛顿定律不是也被相对论颠覆了吗?因果律的问题,本质上和归纳法是一个问题。(人性论经典语录)。
12、人生总有想不到的意外,但也总有一些人,用汩汩的善意温暖着这个世界,与穿行于世界的你我。所以再难,也别绝望。
13、董仲舒认为人性有三品:“圣人之性”“斗筲之性”“中民之性”。“圣人之性”之人凌驾于“中民”之上,天赋着“过善”之性,无所谓教育与培养问题。“斗筲之性”之人,其品性与行为的倾向为叛逆奸邪,无法导之以礼、劝其向善,只能通其“禁、防、诛、讨”,制止其为恶。“中民之性”之人则是教育必须关注的对象。因“仁贪二气,两在于身”,实施教育与否,结果必不相同,为此,应通过教育的奖善禁恶,引导他们朝善的方向发展。
14、因为这种依赖性养成是因为父母不全面的、不正确的教育造成,往往是父母也有虚荣心、依赖性而不自知,一般这种父母注重孩子德性的养成,却不知道怎么培养孩子的能力,或者说自己能力不是很强。形容虚荣心的古诗句,有哪些《满庭芳》苏轼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15、意思说人性并不是生下来就是终生注定了的,而是在这一生中逐渐发展变化而改变的,人的个性和各种习性都是在后天养成的,人性是可以主观养成的。
16、牛津大学人类学教授项飙曾提出过“悬浮”的概念:人人都忙着工作,忙着追向一个未来,与此同时,当下被悬空了,除了作为指向未来的工具,没有其他意义。而这些工具可以是经过市场的包装后,能被兜售的成功学的精神产品,似乎可以用来抚平个体的焦虑。作为2019跨年演讲的金句,罗胖子引用了约翰·列侬的名言指引听众,“所有事到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就还没到后”。与罗振宇落脚类似的是,吴晓波也在强调个人努力的价值,“从来没有夕阳西下的产业,只有夕阳西下的人”。
17、王充认为每个人天性之中都有三种成分:正性、随性、遭性。正性:“正者,禀五常之性也。”“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社会人应具备的五种道德品质。随性:“随者,随父母之必屯。”是受父母影响的结果,属人性的祖先遗传方面。遭性:“遭者,遭得恶物象之故也。” 母亲怀孕期间,母体内以及受外界环境不良刺激的影响,使胎儿各种不良。而一个人的天性是由这三者的综合作用导致的,与此同时,王充还特别重视胎教和儿童的早期教育。
18、休谟说,你看到太阳照在石头上,石头变热了,你会说太阳照是石头热的原因,它们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我们千百年来都是这样认知的。问题是,太阳照我们感知到了,石头热我们感知到了,那这个因果关系我们是用哪个器官感知到的呢?既然感知不到,那我们凭什么说这两个现象之间一定有一个东西叫因果关系呢?
19、在年少之时王阳明曾经鄙视拒绝父亲对他的科举求仕的要求,这被他的父亲视为大的背叛。而当时他的父亲更是明朝的内阁大学士之这样的家庭和背景可见王阳明的特立独行。
20、 王天时
21、《宋史.张载传》记载:“载学古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为横渠先生”。“敝衣素实,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己。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以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故其学尊礼贵德,乐天安命,以《易》为宗,以巜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黜怪妄,辨鬼神”。吕公著评价张载曰:“学有本源,四方之学者皆宗之”。
22、没有人有义务对任何人好,但善良从未让我们失望,我们看不到的角落里,善良从未缺席。
23、别说学界了,连普通老百姓都在说,这孩子没病吧?我们千百年不就是这么想的吗?伟大的牛顿(1643-1727)才刚去世,万有引力定律都准确预测了天体运行的轨迹,这不就是因果关系吗,这不就是科学规律吗,你这怀疑的是个啥啊?你休谟的意思是,明天早上起来,树上的苹果还不一定往地面落,要往空中飞?
24、“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之情也。”韩非子认为人都有好逸恶劳、“趋利避害”的特性。而韩非子认为要改变人之“性恶”,唯有借助法制教育,强调严刑峻法,以法律手段来约束人的行为,使人不至于做出一些不良行为。
25、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扩展资料:在哲学方面,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西方文化根本倾向以至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上古及中古时期,他的著作被译成拉丁文、叙利亚文、阿拉伯文、意大利文、希伯来文、德文和英文。以后的希腊学者研究及推崇他的著作,拜占庭的学者也是如此。
26、我爱有某种丑的美,我爱优雅曼妙的风姿,我爱胜过滔滔雄辩的沉默。我宁可一天十次看到丑。只要其中有闪光、新意和智慧,而不愿在一个月里看见一次灵魂空虚的渺小的美。
27、效儒家“天人合一”的环境保护主义,倡“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新道德伦理观,解决国家的社会问题。新加坡政府对传统儒家思想取其糟粕,赋予符合时代、适应国情的现代化内涵。忠,乃忠于国家,有国民意识;孝,即孝顺长辈,尊老敬贤;仁爱,指怜悯同情心和友爱精神;礼义,为待人接物要以礼相待,且坦诚守信;廉耻,意秉公守法,清正廉洁。经过演绎的“八德目”,已成为新加坡的“治国之纲”和社会道德标准,树立了社会稳定、种族和谐、法制健全、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文明富裕之国家形象。
28、重要的话不妨重复:知人性之弱,即启人性之可坚强!别忘了,知不可为而为之,恰成人性之于世界造化的高法则!是故,仅传人性之弱点,而不觉人性之至柔至刚无限,实至愚矣!
29、所以所谓的心物一元就是说既然自然的万物都是人的内心的投影,那么其实自然界中的万物与人心其实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割的。是一存皆存的关系。
30、稍与人事闲,益知身世轻。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
31、休谟重要的著作是《人性论》(3卷,1739—40年),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他的《英格兰史》(6卷,1754—61年)因其所具有的哲学高度、文学加工以及对人民社会生活的描写而著名,但是却因其具有保守d和苏格兰偏见而有所毁损。
32、人是一切事的尺度,是存在者之存在,不存在者之不存在的尺度。--柏拉图
3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4、他展颜而笑,他说,他说……没错,我很邪恶,可是我很真诚。
35、王夫之对历史研究和评论观点新颖独特、发人深思,看过其著作的人称其为“推本得失之原,立一成之型”。
36、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7、 人不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死,就是在无意识中确信自己不死。
38、在康德之前,哲学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系,自康德之后,主流的哲学界再也没有人坚持唯物主义了(不知道的同学,可以去面壁了)。世界是唯心的,我们只能认识我们能认识的那个世界,规律是我们人类自己想出来的,至于客观存在的那部分,我们无法认识,不可知。
39、在新加坡国人的言行举止中,多少带有些许儒家思想的色彩,尤其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儒家经典名言,表达着新加坡人民的朴实心理,在力所能及下,行使自己的公民义务,包括捐款、当义工、帮助邻里,组织业缘、血缘、地缘、与善缘等华人社团,更有民间与官方合作的华社自助理事会,其6000名义工提供各种社会救援性服务,其他种族也拥有类似的互助团体。正是《论语》中的‘君子周急不继富’的哲理,官方秉承国民中广泛存在着的助人为快乐之本的仁爱素质,依靠清廉透明的政府,正努力将新加坡发展成为世界慈善机构服务中心。
40、男子只要有人奉承,使他的骄傲与欲望获得满足,就极容易上当;而富于幻想的艺术家更容易受骗。
41、美人并不个个可爱;有些只是悦目而不醉心……一个规矩女人的美貌好比远处的火焰,也好比锐利的剑锋;如果不挨近,火烧不到身上,剑也不会伤人。贞洁闻风而端重是内心的美,没有这种美,肉体不论多美也算不得美。
42、张载一改儒家学者自汉唐以来专注于典籍章句训释和玄空清谈之风,带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使命感,从北宋社会现实问题入手,力图探求根本的解决之道。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变化气质而成为圣贤,求贤成圣具备德性,就要道济天下,利济众生。主张“学贵有用”、“经世致用”、“笃行践履”反对空知不行,学而不用。张载在《横渠易说·系辞上》中说:“圣人苟不用思虑忧患以经世,则何用圣人?”圣人之学就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圣人如果不以民生为忧患,经世以除患,那么,这种圣人也是没有用的。当代东亚实学学者尊张载为实学之发端代表人物。
43、假如你借太多的钱给一个人,你会令此人变成坏人。
44、文白对照《读通鉴论》正是一盘智慧的棋局,打开你的历史视野,开悟你的思维。
45、 ——《时间即生命》
46、野心、贪婪、自爱、虚荣、友谊、慷慨、公共精神:这些在不同程度上掺杂在一起而遍布社会的情感,自有史以来一直是所有行动和事业的动因。它们已为人类所注视。---休谟《人性论》
47、意思:没有一步半步的累计,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不积累小河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
48、旧的事物之所以可爱,往往是因为它有内容,能唤起人的记忆。 ——《旧》
49、一是保存人的天理。陆九渊认为,一切的天理皆存在于人的本心之中,要精心培养,不断扩展,终达到使人放心的境界。陆九渊说:“古之教人,不过存心、养心、求放心”,“学问之道无他,求放心而矣”。
50、张载少年丧父,生活历尽艰难,一生大部分时间和穷苦老百姓在一起。在不长的仕途生涯中,担任的也是基层的官员,十分了解民间疾苦和基层矛盾。路是人走的,但人生的关键处需要指路人。范仲淹在张载人生中起到了指路人和引路人的作用。他的思想和人格对张载的影响深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髙,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胸怀和气节,在张载的一生中都表现的十分明显。张载无论居官从政,还是辞官回乡试验井田,兴修水利,还是著书立说,讲学传道,都以天下为己任,忧患天下民生。
51、他说,贪婪,虚荣,骄傲……是我爱的原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