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廉洁手抄报内容50字【文案13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27 07:22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廉洁手抄报内容50字

1、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们把“廉洁”这两个字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们从来不收礼,当官当得正,铁面无私地秉公断案,从来不惧对方是什么人物,就算是上级的亲戚,只要犯了罪都照办。他们不但留下了美名,获得了百姓的赞美,也留下了两袖清风、高风亮节、廉洁从政等词语,让我们明白了应该怎样做人。

2、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包拯仕途的起点是知县,后历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行政长官;担任过监察御史等监察大臣、户部副史等掌理国家财政的高级官员、都部署等军事要职;当过外交使节出使辽邦;有名的是做过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所以后人称他为包待制、包龙图、包学士。他在开封任知府虽仅一年多的时间,但死后,开封百姓却在开封府署旁边建了一座包公祠,以纪念和供奉他。包拯一生清廉简朴,从不讲究排场,即使做了大官,穿着仍与布衣时一样;对贪污深恶痛绝,在给仁宗的奏疏《乞不用赃吏》中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包拯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盛名,特别在死后,作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体裁的文艺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带有神奇色彩。随着国际上文化交流的进展,包拯这个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还赢得了世界的声誉。虽然史料中的包拯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悬殊,但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高统治者的赏识,也受到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下层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作为清官确实是典型的。

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4、  为官者,名垂“清”史!为政者,先“正”其身,为官者,先“关”其贪。

5、  诚实是做人的行为支撑,廉洁是从业的行为准绳。

6、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孔子集语·漆雕氏》)

7、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8、廉洁教育是使人们通过主动学习和接受教育,不断升华道德信念、理想情操和意志品质,形成稳定的廉政道德,戒除心中的贪欲,从而可以抵御任何腐败诱惑而不屈服,绝不发不义之财。

9、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10、愿一切美好的祝福都能用这张贺卡表达,真诚地祝你幸福、快乐、成功!

11、  有些人认为当了官,就算你站那儿不动,都会有人送钱给你。这虽然只是少数人的想法,却反映了一部分人的阴暗心理与对这种神圣权利的错误理解。

12、廉洁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正直意味着正义,而不是贪婪、无辜和无污染。廉政文化是廉政理论、廉政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对廉政知识、廉政观念、廉政制度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概括。诚信文化是主体,具有普遍性,主要体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以健康向上的诚信文化丰富公众的精神世界。

上一篇: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拼音版【文案32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