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造句及意思
1、科学家们太了不起啦,搞科研时见微知著,为人类谋福啊!
2、《中学语文》邮发代号:38-48全年36期,每期00元
3、《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4、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5、我想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应该有见微知著的能力吧。(见微知著造句及意思)。
6、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於事,见微知著者也——汉·班固《白虎通·情性》
7、箕子见微知著联想了很多,他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肯用陶土粗制碗具,必将用犀牛的角或玉作成杯盘;餐具改变了,食品也会随之改变,盛的不可能是豆菽青菜,肯定会进一步升级到山珍海味,珍禽异兽将成盘中之物;食物改变了,将不满足穿着,麻布为衣将不再流行,朝中之人进而会穿绫着缎;穿着改了,下一步将造豪华的车子,建高阔殿宇楼台,追求享乐。如此下去将一发不可收拾,腐败之风会很快盛行起来。
8、以后箕子多次进谏,纣王充耳不闻,我行我素,骄傲恣肆,专横拨扈,使箕子失望。他装疯卖傻,以避迫害,但仍被纣王囚禁。
9、人们对自然现象往往还能见微知著,而对社会现象却不能见微知著,原因就在于不能“静”,为“好恶”“利害”所惑。
10、2,一叶知秋,一笑定情,一支红杏可以带出春天,一个细节可以反映全面。
11、我在公司中只是个业务员,人微言轻,无力替你在经理面前说情了。
12、今天我有到题不会可我要追根求源,无独有偶我看到了司空见惯的水,我见微知著,突然明白了,我知道这是我锲而不舍的结果。
13、(15)学习就是一个见微知著的过程,自己好好把握吧。
14、第政府官员治理加上经济管理,从而发展得更好,再次充分体现见微知著。
15、在这方面,我是个行家,能见微知著,我认为还是不做这笔生意好。
16、管中窥豹(guǎnzhōngkuībào)
17、部分学生喜欢舍近求远,盲目求取新素材,他们不知道语文教材其实就是一座写作的素材金矿,从而加以挖掘、提炼、运用;或者就是“抱残守缺”,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用古今中外的“死人”堆砌文本,让阅卷者倍感“面目可憎”之余,还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声长叹。为此,如何合理利用课本素材、名著素材,并利用点石成金之技法,化腐朽为神奇,激活自身“深度睡眠”的素材库,是需要学生警醒之问题。
18、不要抱怨上帝,至少你还拥有我,虽然我渺小不值一提,但我对你的爱却伟大不停息。
19、在我们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应该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才能够更好的把事情解决掉。
20、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21、释义:卜:占卜,打卦,古人用火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未来的吉凶祸富。没有占卜便能事先知道。形容有预见。
22、人微言轻(rén wēi yán qīng)
23、箕子是朝歌古代名人,其洞察力之强气节之高为后人称道。
24、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韩非子,把箕子这种联想,说成“圣人见微以知著,见端以知末”。这就是见微知著的来历。
25、本篇文章没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缺乏立意的新颖和深刻。
26、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7、临场写作不能恰当运用材料并聚焦主题,或者缺乏将素材“转向”主题的能力,都是学生写作时惯常出现的严重问题。从这个维度上审视,低分作文不仅是“没什么可写”的问题,“有东西写”的也出现问题,通篇作文的文字呈现令人生厌,既无鲜活度更无力度,这既源于学生缺乏较好的驾驭文字的能力,也源于储存材料本身的陈旧;随意堆砌,缺乏变化,这是源于材料的单一;材料不能聚焦主题,与中心脱节,造成论据与观点缺少基本的逻辑关联,这是源于叙例与析例的脱节。总之,素材与主题“油水分离”的结果,就是对素材这个论据的忽视,更是对论证环节的忽视。分析其中原因,主要如下。
28、基于写作常识的匮乏,很多考生弄不清楚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的区别何在,也不知道表达方式有几种,从而导致了写作手法和技巧的单不能很好地运用多种手法去优化文本,也不能有效运用规范结构去建构文本。此外,不少学生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欠缺,低幼文字与网络语言充斥其间,很难看到当代中学生应有的胸怀气度、担当精神、家国情怀等综合文化素养。
29、每件事都挺细致的,真是都可以让人忙的厉害,见微知著。麻木从容地去办。
30、史密斯先生昨晚未出席会议国。这说明他打算离开我们:见微知著啊!
31、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32、由表及里( yóu biǎo jí lǐ )
33、有一天,纣王长夜饮晏,不理朝政,竟忘了日期,询问左右,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知,便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徒弟说:“君主忘日则天下忘日,不是好兆头,商之天下到了危险关头。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我也极其危险”。令徒弟告诉来者:“太师醉了也不知道”。
34、10,但一场风暴来临之前的征兆或许能让我们一叶知秋。
35、我们只是同学关系,我对他的成长过程,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36、高中写作课究竟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教的结果如何”,大多数教师不知就里,往往是“脚踩西瓜皮,溜到哪儿就算哪儿”,学生自然是“雾里看花”、“镜中望月”,导致高中写作教学如同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高中写作课也就变成师生共同的“苟且",既忽略了“学生”这个写作课堂的求知主体,也未将对“学生”的关照沉潜于教学,导致整个高中写作课堂既失去了教师的“自我”,又忽略了学生对自身写作素养提升的客观要求。故而,高中写作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就是力图打破上述窠臼,真正构建以学生为本的高中写作课堂,提高写作素养,并终使得师生双方都能够实现教学初心与愿景。
37、夜雨潇湘说:见微知著,人微言轻,这些话题都可以,"微"时代,就是草根的力量汇聚的时代。
38、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学会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9、写作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占高考成绩的40%。在日常教学中,高中写作教学总是不尽如人意。2012年9月,我们研究团队曾向学校500余名学生作了关于“你喜欢作文吗?为什么?你对作文教学有何建议?”等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仅有5%的同学“喜欢”,10%的同学无所谓喜不喜欢,85%的同学回答“不喜欢”。之后我们组织受调查学生进行了一次作文写作,发现学生写作主要呈现如下问题。
40、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41、《红楼梦》的语言经过曹雪芹的严格淘洗和高度提炼,即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又饱含着人物思想感情的血肉。作者很少用夸张的语言和华丽的词藻,而是尽可能朴素自然,既显得明快流畅,又不乏含蓄深厚。“黛玉进贾府”、“元春省亲”等场景的描写能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鲁迅评其语言“能够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于普通中寓深刻,在平淡中见神奇,正是《红楼梦》语言艺术的成功之处。
42、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为能见微而知著。”微:微小。著:显著。
43、《红楼梦》是以细节描写的丰富、细腻、生动和深刻来与那些以情节曲折紧张取胜的小说媲美的。其细节描写精雕细刻,却不露一丝人工斧凿痕迹;虽出以平常,却能于小中见大,细中见深。在宝玉挨打的过程中,小说着力描写了贾政三次不同程度的落泪,将其愤怒而悲哀、威严而虚弱的矛盾合乎逻辑地统一起来,完整而深刻地表现了他力图挽回贵族大家庭行将败落的命运的复杂思想内涵。
44、8,虽然这是件小事,却能一叶知秋,反映出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
45、商代后一位君主是帝辛,后人称他为殷纣王。年少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但到了统治后期,开始腐败。
46、生活中的美学和智慧是靠自己去细心的发现的,所谓的见微知著也是有道理的。用见微知著造句本片文章没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缺乏立意的新颖和深刻。
47、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喜欢讨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很多人都认为见微知著、以小便能见大,总的来说就是见一叶落知天下秋。
48、在这方面,我是个行家,能见微知著,我认为还是不做这笔生意好。
49、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的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当然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50、《红楼梦》在平常中道尽人世的沧桑沉浮,于细微处铸造艺术的无限烟波,可谓见微知著,意高辞美!
51、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喜欢讨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很多人都认为见微知著、以小便能见大,总的来说就是见一叶落知天下秋。
52、见微知著所有身体的小细节都在告诉我什么都是有关联有后果的
53、(6)对即将发生或意见发生的事情要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54、“高中语文写作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首先需要以“学生”为立足点,教会学生思考生活,才可能为高中语文写作提供源头活水。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语言和思想是一张纸的两面,没有脱离思想的语言,也没有脱离语言的思想。因此,语言艺术之花只能在思考中绽放,没有深入的思考就没有丰富多彩的语言。张志公先生早就说过“要作到‘辞达’,怕是要在两方面着力。一方面是训练思想,一方面是训练基本功……”事实上,一个人如果头脑不清楚,要写的意思自己还没有想清楚,稀里糊涂,那是很难做到“辞达”的。此外,古人讲“意在笔先”、“意犹帅也”,也是强调“意”的积累之于写作的重要性。学生的遣词造句,应该发自机杼,应该闪烁着思想的灵光,应该透露出精神的底气,否则,只能是堆砌词藻,无病呻吟。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告诉学生作文是一种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语言艺术,这样他们才能见人之未见,发人之未发,呈现出个性化的思想感悟。
55、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现代文造句: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学会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56、(7)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见微知著,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