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经典语录大全
1、事事讲技巧,似乎看着聪明,其实都是投机者的小聪明。只有真正的智者,才会从大本大源上找依靠,老老实实做功夫。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大巧若拙”。
2、 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3、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4、再加上阳明心学领军人——度阴山老师轻松解读的方式,用大白话将看似遥不可及的王阳明心学讲得明白又轻松。新的一年再也不必担心没有时间研究学习阳明心学了!
5、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6、人生启迪:自古以来,凡欲做大事者必先立志,志不坚则事必难成。这是因为,一个人的理想,体现着这个人的眼界和胸襟,自然也决定了他日后的高度。所以,人不应隅居于自己的狭小天地之中,而应眼睛望向大千世界、心中装上天下苍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看待世间。
7、你的意念所到之处,正确的就知道正确,错误的就知道错误,不可能有丝毫的隐瞒。(王阳明经典语录大全)。
8、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
9、我们应该注意,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王艮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10、1496年,王阳明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孙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于是都来安慰他。王阳明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11、(译文)性是心的本体,天是行的本源,健全心的基本功能就是健全性的功能。
12、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13、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14、所谓的心,并非专指那一团血肉。如果心专指那团血肉,现在有个人死去了,那团血肉仍在,但为什么不能视、听、言、动呢?所谓的真正的心,是那能使你视、听、言、动的“性”,亦即天理。有了这个性,才有了这性的生生不息之理,也就是仁。
15、真理已在心中,我们去实践,只是去验证这个真理,其实终目的就是磨炼我们的心。
1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7、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1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9、这个故事,同时告诉了我们修养和做事的秘诀。
20、一位名叫徐樾的人,在岸边像信徒一样朝圣,虔敬地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
21、感悟:这个和尚明明不言不视已经三年,为什么王阳明说了句话他就开口了?因为王阳明看到了和尚表面不说、不看,心里却在说、在看。说和看,正是绝思绝欲与天然良知之间的冲突。王阳明其实就跟他说了一句话:好好生活,好好做人,听到自己内心善的声音,听从自己内心的良知召唤,也就够了。
22、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23、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4、 王艮尴尬的一笑:都是圣人。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25、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6、王阳明将朱熹的天理与内心联系在了一起,朱熹认为天理要从书中去寻找,王阳明则认为心外无理,天理就在我们的心中。
27、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
28、这是王阳明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用过的一个伪造公文的计谋。但当时很多地方官员对这计谋不以为然并表示朱宸濠肯定会怀疑,王阳明面对官员的质疑笑着道:“他一疑,事就成了。”
29、人生启迪: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在生活中,同样多的事情,有人焦头烂额,有人却泰然处之,就是因为生活的智者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的心,寄寓灵魂,即使因忙碌而身体劳累,仍然能够洒脱自在。
30、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31、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32、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守仁 《传习录》
33、王阳明5岁才会说话,到10岁的时候,王阳明父亲高中状元,此后王阳明认真学习,22岁成为举人,29岁中进士,在22岁到29岁这些年间,他潜心研究儒释道的学问,结婚当日,竟然为了与相谈甚欢的老道一同打坐而彻夜未归,可见其对道学研究之忘我。
34、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35、其是“早起”,一向黎明便起,从不懈怠拖沓。
36、有一天,个性极度好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
37、他还伪造了答复李士实和刘养正投诚的书信,在信中,他对两人弃暗投明的态度表示深深的欣赏,并且答应两人,在平定朱宸濠后会给两人升官发财的机会。
38、源于《静心录之外集林汝桓以二诗寄次韵为别》。
39、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40、 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41、宇宙中真的孝,就是不让父母担心。知道了这个,你就知道怎么去孝顺父母了。
42、无事时,将好色、贪财、慕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才叫痛快。
43、在拜王阳明为师前,王艮就是一个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仍未改变傲气。
44、(译文)山中不要说没有好东西供你享用,这里的明月和清风是不用花钱买的。
45、年少时,曾国藩在房中背书到深夜,反反复复都记不住。
46、思考与行动,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是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件事,小到处理家庭琐事,大到掌握国家命运,轻率与认真的效果都将立竿见影。所以要走向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使知真能经得住三思的考验,行真能成为一种功夫,那么知行就自能成为智慧与功业的合就像王阳明那样。
47、王阳明于是说:“那好,今天就不审了。不过,天气太热,你还是把外衣脱了,我们随便聊聊。”
48、人生启迪: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49、 1528年阴历十一月二十八日夜,王阳明从一个美的出奇的梦中醒来,他问弟子:“到哪里了?”
50、 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这些造假计谋不以为然,他们问王阳明:“这有用吗?”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有官员不假思索的回答:“肯定会疑。”
51、良知之心就是君子之心,渊默之心,临危不乱之心。君子的权术是高超实用的艺术,小人的权术是滑稽可笑的表演。怎样成为君子?拥有光明之心。如何拥有光明之心?深入思考,全面把握,说服自身,内心平静。
52、 戳上面的外汇真经关注我们哦!轻松学外汇!做好的内容!
53、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54、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55、这就是佛所说的“万法唯心造”。心灵的一切问题,追到根子上,其实都只是心自己的问题。世间种种无论怎样险恶,只要我心不动,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56、(译文)山中不要说并没有好产品供你享用,这儿的明月和清风是无需花钱买的。
57、人生启迪:一个人若想有美好的、成功的人生,必须不断学习。王阳明认为,在学习中问的问题越多,他的学问就会越加精细。而想问得多,就必须拓展、深入下去,这就需要勤奋。没有勤奋,想成就任何事业都几无可能,任何事情本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成的。任何光辉夺目的事业背后,都是一个艰苦探索和辛勤劳作的过程。
58、王阳明在庐陵担任县令审问一个大盗时曾让其把内裤也脱了,但大盗却慌忙说:“不方便!”王阳明随即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