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春日
1、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2、查看往期全部内容,请点击上面蓝色字“品听经典”关注、订阅
3、泗水、乐趣、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5、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朱熹春日)。
6、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7、从古至今,描写春天的诗歌很多很多,为什么朱熹的这首诗会从众多的春之诗里脱颖而出,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呢?下面,我们就来揭晓藏在这首诗里的秘密吧!
8、✦等闲:随意。等闲识得:容易识别的意思。✦东风:春风。
9、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10、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11、作者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而此诗却写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潜心理学,心仪孔圣,向往于当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讲诵,传道授业的胜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寻芳。因此此诗其实是借泗水这个孔门圣地来说理的。
12、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据考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所以所谓踏青并非实游。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现代人有一幅对联“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泗水、杏坛都是代指孔子。“寻芳”与仲尼悟道所说“寻春”意同,都是指访求圣人之道。因此此诗并非单纯写景诗,而是悟道诗。
13、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让人耳目一新。
14、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南宋时期的大学问家,他的名字叫朱熹。朱熹不仅是有名的学者,还是一位对后世影响很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酷爱读书,写下了不少著作,其中有一部叫作《四书章句集注》的书,成了后来六百多年科举考试的必备书目。
15、先看前两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就是好天气。“寻芳”就是踏青,赏春。那“胜日寻芳泗水滨”的意思就是,在一个天清气朗的好日子里,一起去游春,一起去踏青。在哪儿呢?“洒水滨”,在泗水的边上。“无边光景一时新”,举目一看,无边无际的都是好风光,都是好风景。这个好风景大的特点就是“新”,怎么新呢?新气象,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所以诗人“寻芳”寻来的这个“芳”,给它定义一个属性,这个属性就是“新”。你注意,这诗是有逻辑的,要不然好日子里头踏青,它的特点是“新”,可是光是—个“新”字,也是不甚了然,不知道新在何处。
16、小朋友,我们现在了解了诗歌的意蕴,可就不要辜负大学问家的苦心,仍把它当作一首简单的游春诗哟!
17、朱熹还有一首诗,写得也好,你也熟悉。那就是《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也是写景的,但是一读就知道,朱熹老人家又给我们讲道理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方塘里有水,天地都映照在这个半亩方塘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问这水为什么这么清澈呢?因为这是活水,源源不断地为它提供着水源。这说明,只有多读书,不停地读书,境界才能开阔,思想才能清澈!
18、春日:春天。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寻芳:游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东省。滨:水边,河边。无边:无边无际。光景:风光风景。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东风:春风。
19、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0、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21、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2、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23、朱熹出生的时候,已经距离孔子去世几百年了,当时北宋已经灭亡,山东境内的泗水早已被金人占领。
24、胜日,本来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聚之日,在诗中是指晴朗而美好的日子。
25、当然了,诗歌短短几个字,不可能写出这么多的春天景象,所以诗人用“万紫千红”四个字来概括春天里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美丽景象。
26、因为这句诗把春天描绘得既准确又形象,后来成了人们经常引用的名言,成语“万紫千红”也由此而来。
27、朱熹(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
28、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29、“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30、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31、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2、谁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万紫千红,到处都是百花开放的春景。
33、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34、 朱熹是集宋代理学大成的思想家,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体系影响深远,但在他生前,其学说被定为“伪学”,遭到严禁。他和门生被列入“伪学逆d籍”,受到种种迫害。他去世时,当局还不许士人参加他的葬礼。
35、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36、我们能看出,《观书有感》一诗朱熹是在作比喻,可是《春日》比这首诗更高明。它通篇就是一个比喻,你还看不出来,你沉浸在这春日中,沉浸在这春意中,在春风化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被他教育了。等他回头告诉你,这泗水滨我沒去过,我只是拿这做了一个比喻,那我就不得不折服。所以说,朱熹是个大哲学家,也是个大教育家。
37、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38、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39、现在你肯定就明白了。朱熹用不着亲自去泗水边上,他也能够写“泗水滨”因为这首诗本来就不是写春天的,只是用春天打了个比方。这“泗水”指的是孔门,指的是儒学,这“寻芳”其实就是寻求圣人之道。那么,寻到圣人之道之后,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就好像看到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洋溢着无限的生机。
40、所以,这首诗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的比喻,是诗人对于儒家思想真谛的追求。我们常说“春风化雨”那儒家思想、礼乐精神对于我们的人生、人格和人性,不也像春风化雨一样吗?所以说,朱熹这个人不得了,他是个大哲学家,但他写的《春日》这首诗通篇没有一个字在讲道理,都是在讲春光、春色、春意,可是每句都暗暗包含着一种思想教化,这就是理渗透进入了情,理渗透进入了景,就好像盐渗进了水一样。
41、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