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儒家思想太恶心了【文案27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26 04:58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儒家思想太恶心了

1、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义、礼、智、信”,我想大家张口就能说出来,那么如何解读呢?不同的人解读出来,结果可能就不一样,在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还会造成偏差,这些偏差带来的问题,应该怪谁呢?

2、●什么叫良知呢?孟子说人不学而能叫良能——良有“善”的意思,还有“常、永远”的意思。所以良能是善的能,本来就能,本来如是——有不虑就知道,这个叫良知。这个“知”有两种意义:考虑的知,是知识的知;不考虑就知道的,是智慧之知,这个叫良知。

3、●“心即理”讲到明白的地方就是“致良知”,“致良知”是心即理传统在工夫上的成熟,“致良知”教导“心即理”,综合经典的内容而形成的一个说法,其实“致良知”就是“心即理”的意思。

4、中医说,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内经》说“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和”。以前长期不正的三观损害侵蚀着我的身心,现在仿佛从黑夜中走出来,看到的都是光明,心怀感恩。原来有一个圆满的人生就要知行合一合于道,做到“德全不危”,“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原来人生真正意义的成功是“成而登天”,是“随心所欲不逾矩”,才不枉生而为人。

5、虽然程颐程颢兄弟俩同属理学派,可是两个人也还是有分歧的。哥哥程颢认为:人性本善,天理在心中,主张修心。弟弟程颐认为:修心只是一方面,天理还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应当去外界修炼,格物致知。

6、而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基本完善,并定下基本盘。后来的人,有根据思想去制定政策教条的,有解释阐述这些思想的,有根据时代扩充思想外延的。(儒家思想太恶心了)。

7、我们都知道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中国人常讲“上梁不正下梁歪”,是不是有些道理呢,这就是所谓的念经人的事,如果他把经念歪了,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能怪经不好吗?(儒家思想太恶心了)。

8、所以,唯有王阳明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开创出一套崭新的学术,称为心学或阳明心学,又因它与南宋陆九渊的学术观点接近,因而也称陆王心学。而所谓心学:

9、讲心学历史,我们需要从陈抟老祖说起,这个人大家都感觉跟神仙似的,毕竟是个老道士嘛,也不奇怪,他写了一本书《太极图说》,里面提出了“无极”的说法,无极是啥呢?就是虚无,而太极是啥呢?是宇宙的本源,是阴阳二气,是金木水火土。太极来源于无极,也就是来源于虚无,这里跟宇宙大爆炸的理论有点像。可见我们的先人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了。陈抟老祖作为一个老道,主要的成就不单单只是思想领域,还有占卜、星象、炼丹等等,后世都传播甚广。



10、儒家思想毒害中国两千年我是认可的,从我的心里来说,对这个观点的认识也是从儒生的教养慢慢开始了解的。我对儒家开始并不完全反对,大概是十多年前闲来无事与儒生关于一些历史问题展开讨论。才慢慢的发现儒家有两性,一种是文盲性,一种是流氓性。

11、其实不是这样的,你要相信你自己有这个本性,纵使一时之间没有这个能力判定什么是清净的,但是我们自己的心总是向往于清净。只要一个人不要有那么样强烈的“意必固我”的脾气,只要你的心灵不形成一个意识形态,随时诚意,随时坦荡开朗,在你求学的过程中,慢慢地会做一个比较,清明的这条路就越来越浮现,越来越明显,乃至于像颜渊说的“卓尔”这样高大,“如有所立”就在眼前。

12、从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思想就开始正式“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各种文人志士都以孔孟为尊,立志辅佐君王治理天下。而普通的百姓也开始学习儒家的礼仪规范,遵循着儒家的规章制度和处事理念,儒家思想几乎成了人们的共识,而人们也是受到儒家大一统的影响,在分裂和纷乱之世,人们渴望的还是统一。

13、“致良知”就是“致天理”,良知本身就是天理的发现处,在客观上是天理,在主观上是良知。

14、既然人心能达到至善,也便不存在恶,即好的状态。于是,王阳明用人心“至善”,来定义“无善无恶”的状态。至此,大名鼎鼎的“阳明四句教”就容易理解多了:

15、所以“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高月更阔。” 我们不可以用凡眼来看全世界都不读经,只有少数人在读经。我们要开天眼才知道,原来这些少数读经的人才是对的。

16、而且儒家思想的“仁”和“有教无类”让更多人变得接近平等,儒家的发展也为科举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到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儒家也教给了我们“中庸之道”,即坚持自己的道路不偏不倚的走下去。

17、●一般人为什么喜欢读《老子》?因为不管领悟多少,《老子》的文句总是会让人轻飘飘的,那你就喜悦了。至于《老子》到底在讲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读了就高兴。这不是什么过错,这是入道之机啊!你永远不可以丧失这一种默默然的契会,丧失了这一份深度的心灵的感受,而只有文字的解释,概念的堆积。所以做学问好两面俱备,那一种默默然之间的感受叫做智慧,那一种说得很明白的叫做知识。其实知识是可以不离开智慧,智慧可以表现为知识。

18、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被约束的自由,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到了孟子,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主张人性本善,要求人通过自省来完善自己。什么事都要人从自身找原因,如果人人都能够自省固然是好事,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人天生就是利己主义,而不是利他主义。中庸之道,要求人凡事不可过度,什么是中庸呢,喜怒哀乐不要表现在脸上,就算表现在脸上也不要发泄出来,就是中庸。显然这抑制了人的发展,凡事都中和一下,不利于社会的前进。

19、李敖:孟轲的地位是累积起来的。到了唐朝,韩愈推崇孟轲是直承道统的人物。到了宋朝,他配享到孔庙。到了元朝,他被封为亚圣。到了明朝,因为明太祖不喜欢他,吃了一点蹩,后来就一直风光,直到今天了。

20、可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包括后期的“五胡乱华”,华夏民族在肉体和精神以及文化层面都遭到沉痛的打击,儒家无力影响混乱的局面,逐渐短暂的退出历史舞台,而佛道两家宣称的“出世”思想至少能让苦难的民众在精神层面得到一丝慰藉,统治阶级也同样觉得这样也有利于他们统治,于是佛道两家在这段时期就兴盛起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描述当时各地寺院林立的景象。

21、理学是主流,是高考的必考科目,是读书人出人头地、入朝为官的晋升阶梯和必经之路。

22、就是行周礼的贵族男子。有道德品质的人。这就很重要了,它将君子,周礼,道德,三者联系为一体了。后人也就经常误解为,一个人如果不行周礼的话,那就不是君子,就是个没有道德品质的卑劣之人!这就有点强迫人去行周礼的感觉了,因为中国人自古就好名。所以人们不得不去行周礼。但我们知道了这是错的。

23、从此心学开始正式的进入发展阶段,可是“龙场悟道”是个啥情况呢?说来话长,简单说就是老王被贬到龙场这个鬼地方之后,痛定思痛,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跟这里的土著居民建立和深厚的友谊,还经常讲课,在这个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也逐渐平静了下来,但是内心的困惑始终不得解,从小到大受到的理学教育让他的内心总也平静不下来,“天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从哪里来?有什么标准?我们怎么捕捉他们?要成为圣人就要掌握天理,一心想成为圣人的老王因为掌握不到天理,而苦恼万分,突然有一天在茫茫星空之下,他睁开了睿智的天眼,从而有了龙场悟道这一幕,他惊呼:天理就在我心啊,我应该按照内心的良知行事啊,因为心外无物,心即万物。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24、其实,正是心学叩响了通向近代的大门。难怪晚清、五四的启蒙思想家,从梁启超、谭嗣同到李大钊,都不约而同、直接从王阳明那里寻找思想解放的资源。

25、有这样的自觉,就能够安心读书求学;没有这样的自觉,就不能安心。所以颜回不是说对他将来担心不担心,他就生活在那个情况下。就是所谓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不是做叫花子吗?这不是做扫厕所的工作吗?但是“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所以我们现在要鼓励我们的青少年,要学颜回。

26、●各位,我们为什么要争主流?争主流好像是要排斥其他,以后千万不要这样想。你如果在心情上排斥是不对的,但是在学术上要讲明白这是对的,所以你的心思要明白,但是你做人也是可以随和的。甚至我刚才说的凡是偏见都有道理,偏见都要承认的,只是他这个偏见不能泛滥就好了。

上一篇: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话语【文案46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