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关于孝的典故【文案62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23 07:02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关于孝的典故

1、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2、在天上,沉香跟二郎神大战,明显落于下风,后来太白金星知道了这件事,觉得二郎神太过分,便出手相助。(关于孝的典故)。

3、——陈宏谋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周秉清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4、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5、在公益活动中,刘秋梅更是用心、用真情服务。记得有一次去敬老院,刘秋梅双手捧着一盆洗脚水,准备给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洗脚,老人觉得不好意思。“就把我当作你亲闺女好了。 ”刘秋梅情真意切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

6、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关于孝的典故)。

7、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曰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8、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9、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10、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11、母亲生性害怕打雷,每当下雨打雷的时候,他便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拉着母亲的手,绝不离开半步。很多年以后,王裒的母亲久病不治,溘然长逝。他悲痛万分,将父母合葬一处,虔诚恭谨地守丧尽孝,每天早晚,都到墓前祭奠。他惦记着母亲怕雷的事情,每当刮风下雨的天气,一听到轰隆隆的雷声,便狂奔到父母的墓地,跪拜着哭诉说:“儿子王裒在此,母亲您千万别怕!”他也经常依靠着墓前的柏树号啕大哭,眼泪滴到柏树上,柏树都枯死了。可见一个人孝心孝行的力量有多么的伟大!这种发自内心而来的孝,它可以感动天地万物!

12、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13、来自拱宸桥医馆的何晓升医师和李贤娣医师都是中医内科的专家,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针对老人咨询的问题,他们用所学专业为他们作了一一解答,这不仅是一名医者的使命感,也是“孝文化”的一次实践。

14、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15、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16、很多老人因为年事已高或者身体羸弱,出门就医多为不便,有些甚至延误了病情。有了家门口的义诊,无疑是为他们解决了烦恼。在现场,中医专家们耐心地为老人们诊脉,得到了大家的拥趸。

17、江革,东汉时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8、其后又弹奏道:“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长剑归来吧,何处才是我的家?),左右都讨厌他,以为他贪而不知足。因此冯谖食有鱼,出有车,母亲也得到照顾。一心为孟尝君服务,巩固了他的政治地位,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19、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20、弦高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商人,往来于各个国家进行商品贸易。在鲁售公33年时候,弦高去周王室的属地进行经商,结果在途中遇见了秦军。当他知道秦军要袭击自己的国家时,一边往郑国通风报信,另一边自己则是伪装成郑国国君派来的特使,用十二头牛作为礼物来犒劳秦军。结果秦军以为郑国知道自己兴兵偷袭,于是只好做罢。因此弦高这种将国家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的行为被视为“忠”的象征。

21、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22、乳姑不怠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23、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当,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24、稍豁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25、  五是不孝父母是大的罪过。《尚书·康诰》说:“王曰:‘封(周成王之弟),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子弗祗服厥父事,大伤厥考心;于父不能字(爱)厥子,乃疾厥子;于弟弗念天显,乃弗克恭厥兄;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惟吊兹,不于我政人得罪,天惟与我民彝大泯乱。曰:乃其速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这里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伦常之道。如果儿子不能成就父业,大伤他父亲的心;如果父亲不慈爱自己的儿子,反而厌恶他;如果为弟不尊敬兄长,为兄的不友爱弟弟。那就应该用文王制定的法律来惩办这样的人,不可赦免他们。

26、吴发喜的“慈善拥军车”穿梭在城乡道路上,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反响,坐过他车的军人纷纷为他的善举点赞。

27、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28、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9、朱寿昌,字康叔,宋天长同仁乡秦栏人,是当时有名的大孝子。朱寿昌弃官寻母的故事,是《二十四孝》中流传甚广的孝道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朱寿昌7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自此母子骨肉分离,五十年未能相见。

30、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1、自古以来,上至国家君王,下到平民百姓,都是以孝敬父母为修身立德的根本。今天随着客观物质环境的发展变化,人们往往因为所谓的“繁忙”,而过多依赖自己所拥有的外在物质条件,进而取代自己为人子女应尽的本分,甚至将孝道“代理”出去。

32、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33、一日,庞氏照往常一样到江边给婆婆担水喝。忽然天空阴云密布,像打翻了的墨汁一般。浓厚的乌云遮住了太阳,弄得昏天黑地的,真是白昼如夜呀。庞氏没有惧怕,一心想着要给婆婆担水,顾不得这狂风暴雨,艰难地担水往回走。可是,风雨太大了,一下子把她吹倒,庞氏又累又急,晕了过去。

34、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35、从前有个老人,跟他的儿子、儿熄和孙子住在一起。因为老人行动不便,所以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时,常常会把菜汤撒在桌布或地上。

36、  四是孝顺父母应该成为效法的榜样。《诗经·大雅》中还说:“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永言孝思,昭哉嗣服”孝顺先人的思想是全体臣民的榜样;还应该管理好自己职务以内的事情。“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孝子的孝顺之心真诚而不枯竭,全家永远能得到福祉。

37、不像现在,可以开电热毯、开暖气,那时候他只能用自己的身体。

38、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

39、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家里很贫穷,父亲死后没有钱入葬,就变卖自身借钱安葬父亲。去财主家做工抵债的途中,遇到一位女子,主动地要求做董永的妻子。

40、几年来,在公益路上,夫妻俩夫唱妇随,各家敬老院、长宏国际船厂、北蝉工业开发区等都留下了他们俩的足迹。仅去年一年,夫妻俩公益服务就有200余次。

41、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42、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43、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44、黄庭坚回答说:“孝顺父母是我的本分事,同自己的身份地位没有任何关系,怎能让仆人去代劳呢?再说孝敬父母的事情,是出自一个人对父母至诚感恩的天性,又怎么会有高贵与卑贱的分别呢?”

45、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内)人。年纪刚刚九岁,就已经懂得孝顺长辈的道理。

46、——林逋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47、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48、——《吕氏春秋》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49、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50、  四是孝顺父母应该成为效法的榜样。《诗经·大雅》中还说:“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永言孝思,昭哉嗣服”孝顺先人的思想是全体臣民的榜样;还应该管理好自己职务以内的事情。“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孝子的孝顺之心真诚而不枯竭,全家永远能得到福祉。

51、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52、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

53、相传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个善良孝顺的人。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不懂事,总是用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

54、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55、说干就干,第二天早上,夫妻俩带着面粉、鲜肉及配料来到敬老院包饺子。和面、擀皮、拌馅,夫妻俩配合默契,很快就包足了敬老院里16位老人吃的量。

56、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两斗白米,一只牛蹄子,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57、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种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58、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59、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60、传说汉代有个叫姜诗的人,娶妻庞氏。两个人都特别孝顺。可是姜诗的老母亲却是个古怪的老人。每天要喝距家七八里地的江里的水,每天都要吃一条鱼,还要一个人陪伴,称这样才可以吃出鱼的味道来。

61、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上一篇:形容团结协作的名言警句【文案37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