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孟子的故事有哪些题目【文案69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23 05:53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孟子的故事有哪些题目

1、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2、仲子在沂山附近隐居,自己打草鞋,种粮食,自食其力。他奉行:“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的原则。虽然内节高尚,但是终选择了到山林之中背弃正常的伦理生活,选择隐居。(孟子的故事有哪些题目)。

3、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4、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赵岐《孟子注》:“若甯戚商歌,桓公异之。”甯戚,春秋时卫国人。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于车下,齐桓公夜出迎客,甯戚见之,疾击其牛角而商歌。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召与语,悦之,以为大夫。

5、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买卖屠宰猪羊的事。

6、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7、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8、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尽心》)

9、所以当楚国的大王派人来请庄子做楚国的丞相的时候,面对这个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庄子却轻易放弃了,而且是再三推辞,因为他认为这样就会让他失去身心自由,凡是不能让他自由自在活着的东西,哪怕是高官厚禄也是不算什么的。



10、荀子不仅批评了仲子、墨子,还有孟子、子思都在荀子批判的范围之内。那荀子批判的有没有道理呢?就说陈仲子这个人,荀子说他是忍情性。陈仲子对人自然的情感向内收,忍,忍情性。好的东西想吃,和父母哥哥的情感,这都是自然的情感,可是他为了道义,他选择了忍情性。

11、古诗词阅读部分,考查了学生对古诗内容和形式的理解。试题选取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首诗都是唐代送别诗。试题一方面考查诗歌抒发了什么情感,另一方面考查如何抒发情感的;既考查了古诗的内容,又考查了古诗的写法,对今后的古诗词教学有引导作用。

12、而后喻:然后人们才知晓他。喻,知晓,明白。

13、(5)本题为阅读启示题。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爱国重义来表述,观点明确,语意清晰,语序合理即可。

14、孟子宣扬“仁政”,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15、文章第2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阐明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16、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17、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

18、(5)这句话出自《孟子》,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而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能迷惑乱心;在危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9、对于这一段我们要多花一些时间去品思。儒家讲人伦,人伦是排顺序的,儒家重要的人伦莫过于父子、夫妇、君臣、朋友、兄弟这么5伦,我们把这5伦再分类,大体可以分成两类,家内和家外。概括言之就是父子和君臣,父子是一伦,君臣是一伦。

20、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21、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并在声音上显露出来,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2、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23、刚开始的时候,孟子的家在墓地旁边,还是小孩子的孟子经常和邻居的小孩子一起玩耍,他们经常看到大人们到坟墓前去祭祀先人时跪拜痛哭的样子。

24、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他们都出身卑微,都经历过磨练,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作者列举六位由卑微而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练,即忧患可以激人奋发有为,人才是在逆境中造就的。这也为下文论理奠定了事实基础。

25、                            

26、孟子小时候,看见邻家杀猪。孟子问他的母亲说:"邻家杀猪干什么?"孟子的母亲说:"想给你吃。"马上母亲就后悔说错了话,自己对自己说:"我怀这个孩子的时候,坐席摆得不端正我不坐,切肉切得不正我不吃,这是胎教。现在孩子正好有知识我就欺骗他,是在教他不诚实!"孟子的母亲就买了邻居家的猪肉来吃,证明她没有欺骗孟子。

27、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

28、孟子还有一句话,认为舜和他父亲的关系“为天下父子者定”,天下的父子关系应该如何相处?孟子认为舜当年树立了一个标杆,在舜身上发生的故事好像都是极端的,但是孟子仍然以它为标杆,我们应该去体会其中的深意所在。当我们能够体会到它其中的深意所在的时候,我们对于儒家的高尚处,儒家的精妙处会有一些更深刻的认识。

29、《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誓,天听自我民听。(《万章》)

30、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

31、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

32、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33、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世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为贤。

34、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35、翻译:(用这些来)使他内心惊动,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

36、张仪:魏国人,与苏秦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秦"合纵"相对。

37、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38、限于篇幅,未能多录。感到奇怪而滑稽的,《孟子》中的“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也删去了。容先生分析说:“这故事大约是反对虚伪的粉饰,拆穿了说的是好听的话,而做的是可耻的事的假面目。朱元璋曾仿《书经》作《大诰》,自以为是爱人民,为人民谋福利,而实在残暴无比。‘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的卑鄙的而骄傲的行为,给孟子说穿了真不值一文。这样的著作检查,真是无微不到了。”似未必如此,恐还是因这故事含有轻浮性,而刘三吾的道学气极重的缘故。周作人在《苦茶庵笑话选序》中曾谈到《孟子》的“揠苗助长”的故事,法国人让·诺安的《笑的历史》也提到过,刘三吾之删“齐人”故事,无论理由是什么,也可作笑话看。

39、《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作家传户诵的书。《孟子》是四书中篇幅大的部头重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

40、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41、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读书,而是惰于修身养德,今后就不可以远离祸患,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

42、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43、《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措手不及,无所防备。而今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蹲在地上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讲休妻的事了。

44、“基础·运用”板块借助阅读材料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使用,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句子的修改;在阅读板块中结合具体语境考查语句的理解与运用。

45、作文命题的佳境界是为每一颗不同的心灵提供自由呼吸和跳跃的空间。写作大题在考察时提供一大一小两个“家园”作为写作对象供选择,学生可以宏达叙事,也可以细数心怀。题目一“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采用开放形式命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自己深刻的情感体验、熟悉的情境领域、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展开写作。题目二中设计了4个叙述主体,一是漂泊外星的地球人,二是外出遇险的动物,三是消逝的森林,四是流失的文物,为展开想象提供了丰富的角度。可以说,每一个题,每一句话,都是在为学生书写心灵、展示自我而服务。

46、公孙丑章句上凡九章   公孙丑章句下凡十四章

47、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48、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9、题目二:设想你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是外出遇险的动物,或是消逝的一片森林,或是流失异国的文物……请以“我终于回来了”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50、邹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展“跨省通办”“全省通办”“异地代收服务”啦

51、孟子的思想不会过时,即使过去了2000多年依然通用。这一次授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他们何为“大丈夫”,以及养成忧患意识。这些都是重要的。学生们也都能够掌握理解,效果很好。

52、《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丈夫”的不同论述,明确提出了孟子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3、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蹲在地上。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蹲在地上。”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妇人不讲礼仪。

54、(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C.分析正确。

55、人生虽然不算很长,也不算很短,我们都要经历很多事,对情感才能终有一个考量。这世上牢固的情感仍然是父子之情。在2500多年前,孔孟认识到这一点,不停的强调这一点。在今天我认为这一点仍然没有变化,父子是牢固的情感。这一伦无论发生什么事,哪怕像瞽瞍杀人了,这么严重的事,在舜看来,他对他父亲的情感都没有动摇。

56、《国学小名士》第四季《孟子故里孟言孟语》以《孟子》为载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逻辑线,每期一个主题,邀请各行业的精英楷模、青年榜样,用新方式,新传播,讲好新时代的孟子故事。和前三季相比,第四季的节目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

57、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58、畎(quǎ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吠,田间水渠。

59、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60、(3)(大丈夫应该)居住在天下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宽广的道路‘义’上。

61、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磨难挫折产生的积极作用,然后从反面深入论述国家没有磨难,安乐无忧就会灭亡。

62、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63、孟子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义、善。《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数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

64、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65、孟子曰:“执之而已矣。”执,逮捕的意思。有人杀人了,执法就可以了,逮捕就可以了。如果是这么简单,桃应就不问这个问题了,因为瞽瞍是舜的父亲,所以桃应就问,“然则舜不禁与?”去逮捕自己的父亲,难道舜就没有一点行动吗?他就不去阻止吗?孟子是这么回答的,“夫舜恶得而禁之?”他不能去禁止,为什么不能去禁止?“夫有所受之也。”因为皋陶的逮捕是有依据的,杀人偿命天经地义,这有什么可说的吗?

66、孟母三迁、 孟母断织、 孟子休妻 、五十步笑百步、

67、现代文阅读方面,继续坚持体现核心价值观,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8、此事当在洪武三年(1370年),到了二十七年(1394年),便命一个八十二岁的老儒茶陵人刘三吾编修《孟子节文》就是将《孟子》原书中不利于尊君的话统统删去,一共删了八十五条,以为这样才是扶持名教。刘三吾在《题辞》中还说道:“《孟子》一书,中间辞气之间抑扬太过者八十五条,其余一百七十余条,悉颁之中外校官,俾读是书者知所本旨。自今八十五条之内,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壹以圣贤中正之学为本。”经过这样的删节,孟子一生学说的真精神,还能剩下多少呢?

上一篇:矮梯子上高房歇后语【文案3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