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狄更斯的一生和经历【文案62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23 03:43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狄更斯的一生和经历

1、因为很少逛知乎,至于狄更斯在知乎上是否冷门无从知晓,但无论如何都无法遮蔽狄更斯的光辉。因此冷不冷的在这里就不做过多讨论。

2、狄更斯内心其实有个家庭梦,他希望和一个女人组建家庭。但由于他穷怕了,他不愿意未来他的孩子像自己一样出生于贫穷的家庭——看起来凯瑟琳是他组建家庭的不二人选。

3、他带着几个“匹克威克派”出去游历,一路碰到了种种滑稽可笑的人和事。

4、而美国近发现了一批关于狄更斯的信,更是揭秘了更多内幕。原来狄更斯多次试图将妻子凯瑟琳送进名为托管所,实为疯人院的机构。当时如果要进托管所的病人必须要得到医生的证明。幸运的是因为主治医生没有泯灭良心,发现凯瑟琳没有精神疾病,拒绝了狄更斯的要求,于是狄更斯的“诡计”没有得逞。(狄更斯的一生和经历)。

5、《狄更斯全集(全套共24册)》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6、作为一个曾经写过狄更斯与演员作品的传记作家,在这本书里反倒在儿女情长方面表现得尤为克制。1990年,托玛琳出版了《看不见的女人》一书,写的是狄更斯与演员奈莉·南特二人之间的所谓旧事。托玛琳并未捕风捉影或者说哗众取宠地爆料二人间的所谓情史,这部书更像是为他们“洗地”。至于狄更斯与结发妻子的分道扬镳,托玛琳也没有添油加醋,在总共380页的篇幅中,仅以三五页的篇幅草草带过,也可能托玛琳认为这是人之常情的缘故吧。 

7、善恶两极的对立贯穿全书。恶几乎如善一样强大。

8、狄更斯全力以赴表演的戏法就是平衡这三个球体,把它们轮番抛掷到空中又接住,玩出连贯的花样,让三个气球都浮在空中,又不让绳线互相缠结起来。(狄更斯的一生和经历)。

9、生完10个孩子之后,她再也不是15年前的少女了,她脸色苍白,皮肤松弛,由于没有时间产后修复,她的肚皮布满妊娠纹,身材走样肥胖。



10、穷则思变,这话用在狄更斯身上一点也不为过。狄更斯终走上写作道路,始终有一个强力驱动因素,即无时不在的窘迫感。即便后来他的收入高了,这种自小的窘迫感仍旧如时时困扰着他,迫使他不得不写更多的小说,从事更多的商业朗读甚至出演戏剧。 

11、夏洛蒂·勃朗特生于贫苦的牧师家庭,曾在寄宿学校学习,后任教师和家庭教师。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12、斯金坡尔,当然还有斯摩尔维德一家和克鲁克,则完完全全是魔鬼的同盟。慈善家也是魔鬼同盟,如杰勒比太太,她们一面在自己的四周播种不幸,一面自欺地认为自己在行善,其实不过是纵容自私利己的本能罢了。杰勒比太太也好,派迪格尔太太也好,这种人把时间精力花在各种各样异想天开的计划上,自己的孩子却被抛在一边无人理睬、管教,可怜可悲,这就是有关慈善家的全部描写所表达的意思(这条线索和大法官庭的徒劳线索平行,律师的至福却是受害人的苦难)。勃克特和“柯文塞斯”或许仍有得到拯救的希望(他们履行职责又避免不必要地加害于人);但像切德班这样的伪传教士则没有得到拯救的希望。

13、作为英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能与莎士比亚相媲美的伟大作家,狄更斯素有“英国小说之王”的美誉。在近38年的创作生涯中,他立足于十九世纪英国的社会环境,从人们所遭受的困境出发进行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重大问题,赢得了社会大众的喜爱。他的作品销售量仅次于《圣经》,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学遗产。

14、其代表作品是世界名著《名利场》。这部小说篇幅宏大,场面壮观,情节复杂,心理刻画深入,其尖锐泼辣的讽刺风格更为精彩。萨克雷因《名利场》叱咤文坛,与狄更斯齐名。

15、   1870年1月,在伦敦举行十二场告别朗诵表演。3月9日,受维多利亚女王接见。4月1日,《德鲁德之谜》开始分段发表(计划分12段,逝世时仅完成6段)。6月9日,因患脑溢血在盖茨山庄逝世。他去世后被安葬在西敏寺的诗人角,他的墓碑上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16、200多年过去了,我们为何至今还怀念狄更斯?我们怀念的是一个辍学少年自学成长为揭示社会底层生活的伟大作家。我们怀念的是他对社会黑暗的批判,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双城记》的开头这般写道:“这是美好的时代,这是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那个年代和我们现在也相像……阅读狄更斯,似乎也是在阅读自身,阅读社会。或许,我们对于狄更斯好的纪念方式,则是以狄更斯般犀利的眼光和决绝的态度——挖掘人性、洞悉真相、直面生活、正视苦难、砥砺前行。

17、当然,除了这两位主角以外,《尼古拉斯·尼克贝》还集结了很多优秀的英国演员,他们用各自独特的个人魅力在影片中展现着英国人的人生百态。

18、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世界文学名著《呼啸山庄》的作者. 艾米莉的大部分诗篇都是描写大自然,幻想的贡代尔王国的悲惨事件或自己的亲身感受。她常独自徘徊在荒野中,体验大自然与人灵息相通的那一瞬。她的诗在内容题旨和艺术手法上都有着创新和超前。这些诗歌节奏韵律自然明快,堪称为“诗作的精品”。

19、小说第二部分中的探案故事(有个前福尔摩斯式的侦探)。

20、若进入了伦敦市,我们就随同《雾都孤儿》中逃离济贫院的奥利弗逛逛伦敦城吧。他在小偷“溜得快”的引领下,穿过迷宫般的小巷,经过阴暗肮脏的贫民窟,后来到贼窝。作为初到伦敦的孩子,他好奇地打量着伦敦的一切,令他恐怖的是,这里无家可归的人寄居在“岌岌可危的可怕的巢窟”里,周围“堵塞而污秽的阴沟里,老鼠都饿成了一副凶相,到处有死鼠在腐烂”。盗窃团伙的老巢曾经是金碧辉煌的房子,已经老朽废弃,“由于无人照管而尘垢厚积,满目凄凉,铁栅锈迹斑斑,到处是老鼠洞、蜘蛛网,仅有的光线从顶端的小孔里透入,屋子里充满了奇怪的阴影,显得阴森可怖”。这就是狄更斯眼中的贫民窟,俨然成为藏污纳垢之地,成为犯罪的温床和黑暗的中心。

21、狄更斯的作品以民众为取材主体,以法国革命为时代背景的《双城记》,虽然依托了卡莱尔的历史名著《法国革命》展开,以写小人物反应现实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见长的作家,以小说的形式更深入的描写出恐怖时期人们的心态及社会各个阶层的情感纠葛及生活状态。据传当时,居住在英国乡下的读者都关注连载中的《双城记》情节的进展,人们等不及伦敦运送报纸的车辆,都提前跑到街道上等候车辆的到来。

22、狄更斯的墓志铭上写道“他是贫穷、受苦和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他为弱势群体代言,追求社会正义,那么在《尼古拉斯·尼克贝》中,心系平民的狄更斯又是通过怎样曲折的故事为普通人伸张权益的呢?

23、透过这本书,一个充满烟火气的世俗狄更斯跃然纸上。一个世俗的狄更斯其实没什么不好,只不过在我们的习惯性语境中,总喜欢把文学工作者看成不食人间烟火、清心寡欲的所谓道德圣人罢了。 

24、《艰难时世》(HardTimes)——1854年

25、虽然她嫁给了一代才子,但是她的人生却因此毁了。

26、狄更斯的全名为查尔斯·狄更斯,全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于1812年2月7日出生,1870年6月9日去世,是英国作家。

27、他告诉他所有的朋友,凯瑟琳并不是他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且他也不适合她。因为他太冷漠了而凯瑟琳“控制欲太强”,“太胖”,“不够漂亮”,还是一个不好的母亲。他说她经常紧张,经常哭,而且太容易嫉妒了。

28、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出生清贫,他父亲因负债而入狱。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作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

29、《我们共同的朋友》(OurMutualFriend)——1864年-1865年

30、《董贝父子》(DombeyandSon)——1846年-1848年

31、   狄更斯不仅是一位反映了现实,而且还尽力对现实起作用的作家。(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评)

32、   狄更斯开城市小说之先河,只有在城市经验的维度上才能理解狄更斯的天才。(英国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评)

33、后,狄更斯得出结论:他们从来都不太相称。

34、1840年1月,28岁的狄更斯以记者身份旁听了伦敦马里波恩济贫院的一场审讯——一名女仆被控杀死了她刚生下的婴儿。狄更斯对这段记忆犹深,直到23年后,他仍能清晰地忆起这次旁听的诸多细节。将这样一个情节置于本书开篇,并不是因为狄更斯的磅薄写作热情发端于此,而是本书作者克莱尔·托玛琳想表达狄更斯对底层生活一直高度关注。其实,这次旁听时狄更斯在写作道路上已斩露头角,《匹克威克外传》和《雾都孤儿》正炙手可热。由于对他的未来创作成就持有极高预期,出版商开始纷至沓来。 

35、狄更斯以其小说创作篇幅宏大,气势磅礴,内容包罗万象,风格雅俗共赏,被赞誉为19世纪英国受欢迎的作家。哈罗德·布鲁姆评价狄更斯是“经典小说”的创造者,为后世小说家提供了一种范式。甚至认为“十九世纪的小说家中无人能比得上狄更斯”。他的影响遍及欧美以及世界各国,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对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怒和鞭挞,是狄更斯永恒的写作主题——这或许是其作品影响力持续至今,并能获得世界范围内读者喜爱及怀念的根本原因。

36、她收集了所有狄更斯喜欢的菜肴的食谱,还有给一些年轻妻子的厨房烹饪小提示,以及如何给18位宾客准备晚餐。

37、于是在他们的后一个孩子出生后(可能是为了防止有更多的孩子),狄更斯下令将他们的卧室分成两部分,并在他们之间放置书架。这个放在他们中间的书架就像他们婚姻中的一堵墙,把他们慢慢地隔开。

38、毫无疑问,伦敦会是所有这些纪念活动的中心。为什么呢?在英国人的眼里,狄更斯的名字与伦敦深深地缠绕在一起,解也解不开,伦敦是狄更斯的伦敦,狄更斯则是伦敦的狄更斯。狄更斯的传记作者皮尔逊曾断言:“如果说约翰逊博士和查尔斯·兰姆是伟大的伦敦人,那么狄更斯就是伦敦本身。他把自己和这座城市视为一体,以至成了其砖瓦和灰浆的一部分”。这并非虚妄之言,狄更斯久居伦敦,在这里度过了一生的绝大部分时光:贫困与屈辱相伴的童年,挣扎与奋斗交织的青年,以及成名后忙碌与充实共度的岁月。但是,他的名字之所以成为伦敦的代名词,更主要的原因则是,伦敦是他众多作品中当之无愧的主舞台。在狄更斯创作的十五部长篇小说和难以计数的中短篇小说里,绝大多数以伦敦为背景:从其成名作《博兹札记》到《雾都孤儿》,从《远大前程》到《荒凉山庄》,从《尼可拉斯·尼克比》到《小杜丽》,比比皆是。不仅他的脚步遍及伦敦的角角落落,他的笔触更是深入到伦敦黑暗的心脏与浮华的漩涡,记录了伦敦的人生百态与社会沧桑。伦敦是他一生魂牵梦绕的都市,他对伦敦恨爱交加,既为之自豪,又为其忧虑,这种复杂情感持续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

39、结婚15年来,凯瑟琳不是在怀孕,就是在生孩子。她还曾经两次流产,以及失去了一个只活了8个月的女儿。总的来说,凯瑟琳总共生下了10个孩子。

40、被淡忘的凯瑟琳,她的神秘面纱近年来逐渐被众人揭开。在2016年,伦敦狄更斯博物馆举行一场名为“狄更斯的另一面”的展览,而这次展览同时也展示了狄更斯的妻子凯瑟琳。

41、狄更斯文学创作延续近四十年,其作品中处处弥漫着浓厚的道德色彩,强调人的平等、博爱,他把人道主义当作一种责任。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深入人心,在大环境的渲染下,狄更斯的作品也充满着对人道主义的信仰和颂扬。他批判英国社会的阴暗面,同情下层人民,为他们的苦难不幸呼吁发声。

42、《美国纪行》(AmericanNotes)——1842年

43、本期讲座以“两座城,一段史,爱恨情仇交织出的人文主义精神——再读狄更斯的《双城记》”为主题,胡老师对作者狄更斯与《双城记》做了简介,然后

44、后来,狄更斯被啪啪啪打脸。因为狄更斯在这一切发生前一年就已经遇到了艾伦,一场戏还没有排演完,狄更斯就坠入了情网。而且狄更斯还为她,她的母亲和她的姐妹租了一套公寓。

45、theGreatMasterofCriticalRealisminthe19thCentury

46、   1836年,2月8日,《博兹特写集》第一辑出版。3月31日,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由查普曼与霍尔出版社开始逐月分段出版(20个月出齐)。4月2日,查尔斯·狄更斯与凯瑟琳·霍加斯在契尔西的圣路克教堂结婚,旋即赴肯特郡度蜜月。9-12月,戏剧《怪绅士》与《俏村姑》在圣·詹姆斯剧院上演。12月,结识约翰·福斯特,后者成为他的终生朋友与传记作者(三卷本《狄更斯传》出版于1872-1874年)。12月17日,《博兹特写集》第二辑出版。

47、   他的生活和创作的时间,正是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前期。狄更斯毕生的活动和创作,始终与时代潮流同步。他主要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审慎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

48、和《雾都孤儿》广泛的传唱度相比,这部小说更像是一颗遗珠,真实深刻地揭露了英国当时社会下的教育现状。虽然它没有名声大噪,但因为故事针砭时弊又不乏风趣,因此一直是舞台剧改编的热门,在今天依然有着广泛的共鸣和夺目的光彩。

49、董贝是个成功的资本家,然而他也是一个工于心计、冷酷无情的人。他一心只想要个继承家业的儿子,而妻子和女儿他都不看在眼里,只视为自己辉煌事业上的工具或阻碍。她的女儿弗洛伦斯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善良姑娘,她想用亲情温暖他,却一再受到他的拒绝甚至殴打。他对身边人的冷酷为自己埋下了不幸的种子,他第二任妻子和女儿都离开了他,而他狡诈的员工导致了他的破产。落入凄凉晚景的董贝还有获得救赎的机会吗?

50、而她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大作家的认同,反而一直遭到指责,说她过度生育和不断怀孕。

51、大卫.科波菲尔的父亲早逝,那块白灰色的墓碑是大卫对他仅有的印象。大卫的母亲是个美丽单纯的年轻女子,脆弱敏感,才会轻易地被他人所骗。后父谋得斯通是个残忍狡诈的人,在讨好大卫母亲的同时想尽办法折磨大卫,但大卫并没有因此失去母爱。可以说,大卫虽然出生便没有父爱,但母亲给予他的浓浓的母爱,自小便在大卫的幼小心灵扎下了根,让大卫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爱一个人。

52、而狄更斯也看上了这个老板千金。虽然两人的背景和经历实在是太悬殊了。

53、一开始他们也如同很多恩爱新婚夫妻一样,如胶似漆。狄更斯给凯瑟琳写的信的开头总是:“我好的另一半,狄更斯太太,我亲爱的妻子”。

54、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出生清贫,他父亲因负债而入狱。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作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

55、https://brightside.me/inspiration-family-and-kids/the-story-of-dickens-wife-who-walked-out-the-door-and-left-her-10-children-behind-forever-755110/#

56、1835年2月,当时的狄更斯还是个穷小子,他在凯瑟琳父亲的杂志出版社工作。凯瑟琳父亲为23岁的狄更斯举办一场生日派对,刚好凯瑟琳也参加了,那年她20岁,这是两人的第一次相遇。

57、“ 她克服了我们在新环境中必须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她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旅行者。即使在我认为不合理的情况下,她也从不抱怨并且从不表现出恐惧。即使我们在艰苦的土地上旅行了一个月没有任何休息,她总是开朗而坚强,她很容易适应任何情况,让我对她的勇气感到高兴。”

58、那么街道上又怎样呢?对伦敦的街容街貌,狄更斯笔下更不乏真实的描绘。本来就拥挤、嘈杂、凌乱的街道,下过雨后更加丑陋:“在泥泞的街道上,仿佛洪水刚刚退去,就算看到一头古生物班龙象只摇摇摆摆的大蜥蜴在逛街,你也不会感到惊讶。”这样的图景在狄更斯小说中屡见不鲜:狭窄的街道,散发着恶臭的河水,堆积的垃圾山,阴暗的监狱,阴沉灰暗的天空;其中具有伦敦特色,或者说,常被作为伦敦标志性的景观,便是常年不散的烟雾。伦敦早开始规模化的大工业生产。城中工厂密布,林立的烟囱一刻不停地冒着黑烟,致使伦敦上空常年笼罩着令人窒息的黑雾。烟囱常年燃烧着煤炭,积聚了大量的煤灰,由此诞生了一个特殊的职业人群,扫烟囱的孩子。由于烟囱管道不能容纳成人进入,只能雇佣童工进行清扫。伦敦的雾闻名世界,绰号“雾都”即由此而来。在《荒凉山庄》里,狄更斯浓墨重彩地渲染了伦敦的雾:“大雾弥漫。大雾遮盖了流淌于排排轮船和肮脏的污染水源之间的泰晤士河。大雾笼罩着埃塞克斯郡的沼泽与肯特郡的高地。大雾爬进了运煤帆船的厨房,扑向外面的船工,逗留在大船的高帆上,随后降落在驳船与小船的舷窗上。大雾钻进了格林威治那些领养老金者的眼睛与喉咙。桥上的人透过栏杆看到下面的雾,他们笼罩在大雾之中。”茫茫迷雾,四处蔓延,无孔不入,如不散的阴魂,笼罩着伦敦的一切,窒息着伦敦的市民。狄更斯以此大雾的意象,揭露了伦敦过度发展以及由此引发严重环境污染的窘况。

59、狄更斯本人也因此被称为“发明圣诞节”的人。《圣诞颂歌》,副标题“圣诞鬼故事”。

60、在狄更斯生活的这段时间,伦敦是什么样的呢?19世纪初,英国海外扩张如火如荼,工业革命渐入佳境,城市化进程加快,伴随着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伦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大都市,人口呈爆炸式增长。到30年代,它已是世界上大的城市,繁忙的港口,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成为势力日增的大英帝国的心脏。形形色色的人物穿行在伦敦迷宫般的街道,千奇百怪的故事在这里轮番上演。但是,经济繁荣的背后,诸多社会问题结伴而生,比如,财富两极分化明显,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总之,在繁荣与财富的背后,欲望与邪恶并存,狄更斯借助《双城记》描述这个时代:“这是好的时代,这是坏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我们可以借用同样的词汇描述伦敦:“这是好的城市,这是坏的城市……。”彼时的伦敦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花花世界,充满着诱惑与魅力,充斥着罪恶与风险,是探险家的乐园、投机商的宝库、富人的天堂、穷人的避难所。身处其中,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同时也让人历经风雨,千锤百炼。可谓是一座让人爱得发狂,也让人恨得致死的魔力之城。

61、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甜蜜语录经典短句【文案96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