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名言德语原句
1、因此,根据中文网络对词条“戈培尔效益”的解释,以及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戈培尔日记:1945年》中的“译者的话”,可以得出结论:“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是个别中国人强加给戈培尔的。与此相反,戈培尔说过“谎言终有一天会不攻自破,真理将再次战胜谎言”。
2、凌晨三点的闹钟一响,我就拖着行李,带上帽子,把那张属于1973柏林的纸条放在了盥洗池上,穿过走廊,老板娘已经抱着报纸睡着,早餐屋里还坐着一个写作的印度人,我打开了那扇任意门,然后坐着旧电梯离开。
3、你们必须跟著我庄严的宣誓:我们需要的是和平,我们需要的是献身於我们的事业。
4、这么多年一直有人问我:你整天发这些有什么用处?对你有什么好处?你又改变什么呢?我会告诉他:我转发传播了一些常识,没想过有什么用处,也没想过要得到什么好处!更没想过自己能改变什么!只是这样做是对的,证明此生没有白活。这样做也不是为了能够拯救终众生,而是为了拯救自己。
5、若是警报真再响起若是我们必须再重拾武器我的心会留下一滴泪为哥廷根,为哥廷根(希特勒名言德语原句)。
6、——MartinNiemoller,马丁·尼默勒,德国新教牧师.
7、花山是个人才辈出的小城,曾涌现出很多驰名德国的名人,其中有园艺师、棋手、学者、作家、政治家……而负盛名的当属联邦德国的第七任总理施罗德。
8、“yeah,it’sownedbymyhusbandandme”
9、任凭那些人如何惊讶或说该怎么原谅我但孩子们都是一样啊!在巴黎或哥廷根
10、2018年9月初我才拿到样书,此时距离此书正式出版已过去了两月有余,看到书封面上三组照片,以及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略感自豪。兴奋之余,这几天都在胡乱地、故意不按章节地翻看,译书时的点滴往事渐渐忆起。
11、作者恩格尔曼的语言简单平实,讲述的方式极为直白,就像一本完全不加修饰的日记,将一件件事、数个重要的日子娓娓道来。此书主要是主要面向青少年读者的,因此我能理解作者使用语言的方式,如此这般白描“人间炼狱”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生活,这些貌似极为平淡朴实的德语,读起来却更让人有触目惊心不忍卒读之感。
12、一位1931年至1933年在哥廷根研学三年的美国数学家桑德斯·麦克兰恩(SaundersMacLane)说过:“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地方可能同它相比。它是一个真正的智能活动中心,那里进行着十分激动人心的工作。不论什么都让人感到那是真正的本质,是事物的中心。……”
13、大自然的全部工作是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剧烈斗争--强者统治弱者的永恒胜利。如果不是这样,整个大自然就只有衰亡。违背这个基本规律的国家也将衰亡。 (希特勒名言德语原句)。
14、 keyword:玫瑰窗飞扶壁双塔纵向线条大面积彩绘玻璃窗束柱骨感
15、当然,这可是给全世界人带来极大心理阴影的符号,如果只凭这么一个简单原因就设计好了,还是有点不能说服人,所以有人在《我的奋斗》这本书之外,做出了新的猜测。
16、《马克思和莫里茨》也是儿童文学中的经典,1865年出版。故事围绕两个调皮捣蛋的小孩,共分7个小故事。创作者威廉•布什(WilhelmBusch)是一位风趣的诗人和连环画画家,也是现代漫画的鼻祖。他的作品中许多语录早已成为德国人的口头禅,比如“谢天谢地!坏事情总算过去了!”
17、穿着衬衫戴着眼镜的司机帮我把大箱子装在后备箱,我把老板娘写好的纸条递给他,就这样,我们从三点的柏林市中心开到四点的柏林郊区,我在后座低押着帽檐,橙色的早霞在高速路的那头露出,我们路过好几条隧道,好几座立交桥,又经过了那颗热气球和城市中央的河水。
18、学美术出身的希特勒想必也了解一些logo设计基础知识。纳粹的标志构图简单、图面醒目,离得很远也能看清,并且确实把纳粹d的名字缩写放进了标志里——很多人一直认为,“卐”标志没那么多神秘说法。
19、是的,不分正反!曾经我被“伪科普”给误导过,什么“卍”是佛家万字,“卐”才是纳粹……假的!其实无论左旋还是右旋,意思都一样,是太阳或火的象征,后来普遍被当成吉祥的标志。
20、而玛丽亚·格佩特-梅耶博士(MariaGoeppert-Mayer)这位出生在连续七代人是教授的家庭的女士,从小就在作为哥廷根教授父亲的学生和同仁围绕的环境下长大,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哥廷根的一员,她更是哥廷根带给物理界继居里夫人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女性。
21、我出身于一个商贾之家。父母各自的家庭都殷实富足。我祖父在1870年发现了一个很有潜力的新市场--制作葬礼服。他很快就成立了公司,生意越做越大。1904年,他花了120万金马克在柏林市中心区的宪兵广场旁购买了一块地皮并建起了一幢公司大楼。这个公司后来传给了父亲。“一战”结束后德国的经济持续十几年低靡不振。当时的社会福利制度远远不能和现在相比,失业金少得可怜,老百姓普遍吃都吃不饱。我父亲的公司长期入不敷出,被迫裁员,后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就在公司濒临破产的时候,纳粹d上台了,德国的形势突变。在国内,持续衰败了十多年的经济形势一天天好转,我父亲的公司又开始正常运转了。在国外,德国获得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兼并了奥地利,还一步步夺回了外交主权……1935年,我加入了希特勒青年团,1941年2月我自愿入伍,这样我就有资格选择军种了。因为我的皮肤对潮湿环境过敏,我拒绝了让我去当海军的安排,尽管征召我们的是那艘赫赫有名的“俾斯麦号”战列舰。我幸亏没有去,这艘战舰上的官兵后来全部葬身大西洋海底了。炮兵呢,我也不愿意干,响声太大了。后来征兵处建议我选择装甲兵,我接受了。
22、首先是语言方面。 和我上一本有关海德格尔哲学的译作不同,这次原书的德语相对简单易懂很多。可越是简单,翻译起来就越需要字斟句酌,唯恐译得流水账一般,读者三五句便不想再看。又怕译得过于意译,偏离原著冷静克制及平实的风格。书中出现频率高的词“SS”,即德语的Schutzstaffel,到底是译为“d卫军”还是“d卫队”就让我翻遍了资料,看遍了国内知名的几个军事论坛。我搜罗并一一阅读了市面上能找到的几乎所有迫害犹太人和集中营题材的书,例如,莱维的《这就是奥斯维辛》《这是不是个人》《被淹没的与被拯救的》,劳伦斯里斯的《奥斯维辛:一部历史》,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一份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温迪霍尔登的《天生幸存者:集中营里三位年轻母亲与命运的抗争》,还有同样题材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志愿者》《幸运男孩:从奥斯维辛幸存的回忆》和《来自纳粹地狱的报告》。这些书对“SS”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译名,多数译为d卫军。
23、然后,……,金发的孩子们赶走了黑发的孩子!他们都走了,多数去了美国,少数去了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国学术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战后国际学术界开始敌视德国学术界。而1933年之后的哥廷根就跟整个德国一样了,他们被一群极度痴迷一个奥地利人的狂徒占领了,对犹太人进行的残酷迫害,直接导致191934年之间,整个德国大学的大约有7000多师生出逃美国。到1940年,期间全德约损失了500多名自然科学教授,450名医学教授,300名人文科学教授,这种重创致使德国的学术从世界之巅一路下滑,倒退了几十年。而受伤严重首推哥廷根大学。大批知名的犹太籍科学家和学者被迫离开哥廷根离开了家园,前往美国的普林斯顿、芝加哥等地,那些美国的核物理研究队伍中;那些美国的医药化学专家队伍中,都不时灵动着哥廷根那些黑发孩子的智慧……。从此,世界科学的中心迅速从德国转向了美国。
24、克鲁姆洛夫CeskyKrumlov-修道院
25、她自己的私人待客厅里印花的老沙发围成一圈,壁炉在夏天不用生火所以堆放着报纸,她把电视声音调到小,然后,拍拍围裙,开始干活。
26、未曾想过译者也会和书中主人公有一样的体验, 这种体验在我之前的翻译工作过程中从未出现。而这种体验恰恰对译者来说又是另一层挑战:对待手头的翻译工作,是感同身受工作的效果好,还是永远保持一定的距离感,保持克制冷眼旁观的翻译工作效果好呢?作为译者,如何把握这个其中的平衡度呢?这是我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但直到交稿也并没有找到后的答案。也许答案在我的译文中,留给读者们体会吧。
27、圣乔治教堂是捷克保存好的仿罗马式建筑,教堂的基石和两个尖塔从10世纪一直保存至今,也是有一千多年历史。
28、布劳姆贝格(Blomberg)是位于德国北威州边缘地区的一座富有传统的古老城市,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它的名称取自德语的“Blumberg”,翻译成中文就是一个十分浪漫的名字--“花山”。
29、米兰的绿线红线总有一种摇摇欲坠的破旧感,伦敦的地铁深邃难以捉摸,荷兰的地铁是喝了酒抽了大麻之后的艺术家创造出的斑斓世界,而柏林却让你像钻进了符合程序的安全地洞空间,干净,简洁,鸡蛋黄的背景或者纵横清晰的大站台。地铁里穿着牛仔裤的大叔啊,都喜欢跳符合程序内的舞。不像米兰的疯子,一定要跟地铁上每一位signorina握手嬉笑。
30、这次的路线是布拉格-克鲁姆洛夫-维也纳-萨尔兹堡-布拉格-阿姆斯特丹,路线不算小众,出行信息在很多地方都查得到就不赘述了。之前对欧洲建筑风格一知半解,所以这次用个特殊的角度来记录这次旅程。
31、老板娘好像一直不走出这扇任意门,她活在19
32、强者必须统治弱者,只有天生的弱者才会认为这是残酷的。——希特勒
33、客人不多,床单被罩餐具用具整齐摆放,老板娘说,“早餐房在那里,9-11点过期不候哦。”
34、“从前,有一个小巫师……”奥德弗雷德•普雷斯勒(OtfriedPreußler)笔下的主人公127岁,喜欢做好事。除了小巫师外,这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文学家(2013年逝世)还创作了其他著名的人物形象,比如《大盗贼》中的霍真普洛兹(德文:RäuberHotzenplotz)。他抢走了卡斯佩尔的奶奶心爱的咖啡磨,卡斯佩尔决心和小伙伴一起抓住这个大盗贼。故事中还有一个大魔法师茨瓦凯尔曼(PetrosiliusZwackelmann),光是名字就不同寻常。
35、保罗·约瑟夫·戈培尔(德语PaulJosephGoebbels,1897年10月29日-1945年5月1日)是德国政治家,演说家,被称为“宣传的天才”、“纳粹喉舌”、“创造希特勒的人”。
36、没有恋人相拥而泣的月台没有一唱再唱的老掉牙恋歌但是爱仍然如花盛放在哥廷根,在哥廷根
37、建立d卫队之后,希特勒有意培养海德里希为自己的接班人;由于他行事极其残酷,而有着“第三帝国的黑王子”的恐怖称号。希特勒觉得他的理论水平和性格适合作为自己的接班人!
38、我记得有新闻报道,两个去德国旅行的人跑到议会大厦前行纳粹礼,就是为了“开个玩笑”,结果呢,俩人一起被请去喝茶,各交500欧的保释金才重获自由……
39、你想当一辈子懦夫,还是被万人拥护。哪怕你是一个魔鬼。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来自心底的革命呐喊,只为惊醒少数人。——希特勒
40、动员民众不能用爱要用仇恨仇恨是好的凝聚力——希特勒
41、罗迪,柏林(Berlin)人,1921年出生,1941年自愿参军,装甲兵:
42、柯奈莉亚·冯克(CorneliaFunke)的《墨水心》是墨水世界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曾多次获奖。它诞生于《哈利·波特》问世期间,成为畅销书。故事围绕一个12岁的少女美琪,她有着一项特异的功能,可以将一本名为《墨水心》中的人物从书中“念”出來。这个故事也被拍成了电影。
43、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的前总理威利布兰特
44、里面才是金色。又是一个内部不允许拍照的地方
45、一部分析美国宪法的著作,出身贵族,却相信民主是大势所趋
46、德国作家米歇尔·恩德(MichaelEnde)创作的儿童文学和奇幻小说广为流传,荣获众多奖项并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著名的是《说不完的故事》(德语:DieunendlicheGeschichte),讲的是一名喜爱阅读的男孩巴斯蒂安(Bastian)在“幻想国”冒险的故事。《火车头大旅行》(德语:JimKnopfundLukasderLokomotivführer,原译为《小纽扣杰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也深受孩子们喜爱,除了小纽扣杰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两位主人公外,故事里还有火车头、假巨人等众多形象。
47、他说:“很多人至今仍然认为:如果希特勒能在1939年9月之前死去,他就会被作为德国历史上的伟人载入史册。这句话其实代表了很多老一辈德国人的想法。换句话说,如果希特勒在实现振兴德国经济、消除灾难性的失业、突破《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夺回军事主权以及完成把奥地利、苏台德等地区纳入德国版图等一系列计划之后,在发动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对波兰的侵略行动之前能够寿终正寝,他留给德国历史的便只有可歌可泣的辉煌成就,而后来的战争灾难也就不会出现。”
48、整个19世纪,哥廷根大学对美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美国政治家、律师、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等等人文类专家的教育背景都是清一色的哈佛大学加哥廷根大学。例如曾为美国国务卿和哈佛大学校长的爱德华·埃弗里特(EdwardEverett )在哥廷根学习过;外交家兼历史学家约翰·劳特罗普·莫特雷(JohnLothropMotley)在哥廷根学习过;语言文学专家乔治·梯克诺(GeorgeTicknor)在哥廷根学习过;而政治家兼历史学家乔治·班克罗夫特(GeorgeBancroft)甚至是1820年的哥廷根博士。
49、由此可知,“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出自戈培尔之口的说法,在中文世界虽影响甚大、流传甚广,但是并没有任何根据。
50、值得一提的是,罗伊特还是著名的《戈培尔日记:1924-1945》(以下简称《戈培尔日记》)德文原版的编者。《戈培尔日记》是戈培尔研究的一手资料,也是洞察其内心的一把钥匙。此书国内尚无完整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于1987年5月出版了节选本,即《戈培尔日记:1945年》。中文节选本《戈培尔日记》所记的时间是从1945年2月28日至4月10日,第三帝国风雨飘摇、行将覆灭的前夜。戈培尔大篇幅地记录了德军的颓势和纳粹的惶恐。不过,中文节选本《戈培尔日记》的正文里,没有“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蹊跷的是,在此书“译者的话”开头,有一句不知所云的表述:“凡提到纳粹德国,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那个给人类文明史留下野蛮、黑暗纪录的刽子手——希特勒;而一提到希特勒‘谎言重复千遍,便是真理’的发明,人们又会想到他忠实的d羽和吹鼓手——戈培尔。”毋庸赘言,上述话语纯属译者的个人推理。
51、这是人生第一次被如此突然的拒绝,并且老板没有任何想要跟我解释why的心。
52、撒谎者不会承认自己撒谎,这是戈培尔一生的写照。相反,撒谎者在言说中会大量使用慷慨激昂、蛊惑人心的句子,所谓巧言令色,鲜于耻矣。但历史会戳穿撒谎者的谎言,把真相还给人们。
53、而19世纪数学界的“无冕之王”非大卫·希尔伯特(DavidHilbert)莫属,他被后人称为有全方位数学成就的大家。他于高斯之后一百年的1895年受菲利克斯·克莱因(FelixKlein)的邀请来到哥廷根大学,也正是在他们俩人的携手努力下,20世纪初的30多年间,哥廷根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数学中心。希尔伯特和克莱因在此任教期间,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数学家蜂拥而至哥廷根,使得哥廷根成了世界数学中心而进入了它全盛时期。当时全世界学数学的学生响亮的口号就是“背起你的行囊,到哥廷根去!”至今物理系的讨论室被唤作“希尔伯特空间”(Hilbertraum),在德语上理解依然持有双重的纪念意义:一个是他提出的伟大学说;一个是以他命名的讨论室。
54、而在二战中真正参与作战的,令欧洲颤抖的希特勒的精锐“御林军”,是经由德国国防军认可下筹组训练的d卫队特别机动部队(SSVT),几年后希姆莱将这支军队命名为武装d卫队(Waffen-SS)。国内普遍的译名d卫军多半是因为将“SS”误认为武装d卫队了。
55、里斯本不是一部完整童话,瑞士的spiez是,奥地利也是。里斯本只能是半个童话,因为贝伦塔下还刮着大航海时代的风,还有咸味儿还能想起达伽马和麦哲伦从这片土地出发时的壮阔,是一呼一吸间都有的英雄气。
56、看看,“按劳分配”和“按贡献取酬”,虽是翻译上的几字之差,其含义可谓大相径庭也——同样是“劳动”,“贡献”却有天壤之别不说,更重要的是,“取酬”含有“自己应该得到”之意,而“分配”却是“由别人决定”,变成了一种“恩赐”,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57、兰巴赫镇上有很多修道院,希特勒学校隔壁就是一家。透过窗子,希特勒能看到满眼的“卐”符号——过道、石井、修道士的座位以及院长外套的袖子上都饰有“卐”。那时的修道院院长属于十分受人尊重的角色,所以他也能看见院长到底多有“权”。
58、他们得小心了,总有一天我们的忍耐到了尽头,那时侯我们会让那些无耻的犹太人永远住嘴!
59、1914年希特勒参加了一战,1918年负伤退出战场。这时他还是个纯底层青年——本来是学美术的,却因为艺术造诣不高,学校不接收;参军了也没抓住机会加官进爵,可以说是干啥啥不行,干啥都没用。
60、在德文网络里搜索“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eineLuege,dieeintausendMalerzaehltwurde,wirdzurWahrheit),结果出人意料:没有任何答案,更莫说与戈培尔有何关联。事实上,“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并没有原生的德文版本。因为句中数词虚指的“千遍”,是中文特产,西方人少有此类修辞。换言之,古往今来,压根儿就没有一个德国人说过“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
61、只有今天会服从的人,明天才可以指挥。——希特勒
62、1931年,维茨莱本升为上校,之后,他成为在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的第8步兵团的指挥官。
63、暴走后已是傍晚,看夕阳余晖洒在伏尔塔瓦河上。年轻的情侣拥抱着并放肆亲吻,桥头乞讨的青年抱着狗坐在地上,卖纪念品的商人殷勤的招呼着游客,对面的小提琴乐队在忘情演奏,我抿着啤酒靠在桥边等夜幕降临。当后一个音符结束,小伙儿带领其他乐手一起谢幕,然后开心的收拾乐器准备回家。我莫名觉得感动-能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就是幸福的。
64、爱德华•埃弗里特(EdwardEverett)
65、13世纪初鄂图卡一世统治时期,波西米亚成为王国,捷克君主成为神圣罗马帝国七大选帝侯之一。查理四世继承波西米亚王位后,于1355年成为德意志国王。查理四世的统治使捷克王国达到鼎盛,布拉格曾一度是圣神罗马帝国的中心。
66、然而,考察“多言癖患者”(德国剧作家罗尔夫·霍赫胡特语,等同于中文的“话痨”)戈培尔的诸多语录,“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并不存在。因为,“话痨”其他的一些陈词滥调,多半能找出准确的出处。例如:
67、而常识告诉我们,事实也充分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存在的”并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但却都是“有原因的”!至于这个“原因”究竟是什么,那才是我们应该关心、关注和值得探讨的,而不是用一句“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来进行狡辩,甚至用这种狡辩来阻止大家对某些不合理现象的探讨和探究。
68、不懂该对我们说些什么他们站在那里,对我们微笑但我们仍然懂得他们那些哥廷根城里,金发的孩子们
69、如果我的民族在这场实验中失败了,我将不会为之哭泣,是他们自找了这样的结局。
70、它的出现奠定了美国的发展方向,国际500强企业的经典教材
71、戴林,邦特鲁普(Barntrop)人,1926年出生,1944年应征参军,第三山地师高射机枪手:
72、一颗葡萄一颗牙。跟嘴巴这么有关的地方,第一口葡式蛋挞在市政广场对面的斜坡街道被咬下,锡壶里的粉色奶茶,蛋挞上的鸡蛋焦糖把甜味聚集在同一小块儿,我的围巾时不时把蛋挞的焦糖和风和在一起,缠打在脸上,乱乱的,腻腻的。
73、这一路看过来教堂基本都是哥特式,尖顶和飞扶壁象征着神秘,能让我轻易联想到吸血鬼和蝙蝠。不是基督徒,但是有彩绘玻璃窗情节。彩绘玻璃窗分两种,圆形的叫玫瑰窗,长条形叫柳叶窗。每幅玻璃窗上都画着圣经里的故事。
74、没有侵略伤害我们曾经读过的童话那句“很久很久以前”起始在哥廷根
75、此时希特勒与工人d的关系是“卧底”与“民间组织”——希特勒被指派旁听工人d讲座,根据《我的奋斗》中的说法:他接到上司的命令,前去调查社团状况。进入讨论阶段时,一位教授提议巴伐利亚应分离出来跟奥地利合并成一国。听说要分裂德国,希特勒跳起一顿劈头盖脸痛斥,赢得满堂鼓掌,教授灰溜溜地走了。
76、凌厉的纵向线条,尖塔直指天空,结构直观。空间上长窄高,肋骨圆拱。教皇认为塔顶越高就越接近上帝。哥特式建筑不同于一般建筑依靠拱和穹顶等各种块面的整体受力体系,转变为接近框架的受力体系。飞扶壁和肋骨圆拱完好的分担了框架的承重,使建筑高而瘦并屹立不倒。飞扶壁是把以前藏在内部的支撑暴露在建筑外部,也有装饰作用。内部有大面积彩绘玻璃窗,使室内空间明亮。
77、在作为哈布斯堡君主国、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的一部分,丧失了独立地位长达几百年之后,随着一战的结束,诞生了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成为新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大城堡则成为总统府。在1918年至1961年(除去1938年-1945年被纳粹德国占领期间),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国的纹章相当华丽。狮子持盾下面写着PRAVDAVITEZI,意为真理常胜。
78、强者必须统治弱者,只有天生的弱者才会认为这是残酷的。
79、除了在军事上必须要使被打倒在地的失败者无法翻身以外,骑在德国身上的战胜国还毫不留情地扼住了老对手的经济咽喉。
80、书出版了,父亲人却已不在。作者可以在书上写上谨以此书献给谁,译者却不能。那请允许我在译者手记的后一句写上:
81、牙黄还有口臭,不敢和人说话?拿它漱口刷牙,清新口气,美白牙齿,让你的笑容更迷人
82、被纳粹迫害过的人,会永远记得“卐”标志的邪恶恐怖,我觉得想要让人们改变对“卐”的看法,起码近百年是不太可能的。这事儿,说深了像洗地,说浅了没意义。
83、“卐”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已经没办法考证了,因为全世界都在用,古代印度、波斯、希腊、埃及、特洛伊……都有,而且不分正反。
84、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宫。玛丽亚女皇16个儿女的肖像就在大厅走廊。大部分都是巴洛克式,一部分房间布置成洛可可式。(还是不能拍照。。。)音乐神童莫扎特6岁时第一次宫廷演出是在这里。FranzJoseph皇帝在这里出生,并在这里度过了86年的生涯with红颜薄命的茜茜公主。介绍Franz时讲到他从18岁起每天4点起床开始处理国事。。。。(居然没有年纪轻轻过劳死)名言是(人一定要工作,而且要工作到精疲力尽的时候)我好想发那个笑哭的表情。。。。。
85、对敌人来说没有什么地方比坟墓更好了。——希特勒
86、虽然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但此刻我在乎的真实,始终一路歌谣,唱着这支战后法国著名的香颂之一《哥廷根》。我深知所有的音符已化而生,在哥廷根,在哥廷根!却依然,无问西东!
87、“新闻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是政府手中的一架钢琴,一架可由政府弹奏的钢琴”出自1933年3月16日,戈培尔担任纳粹政府国民启蒙和宣传部长后的记者招待会上的发言;
88、德裔美国人迪·莱曼在他写的《希特勒在地堡中的后日子》一书里回忆了他10岁时在家乡第一次见到希特勒时的感觉:
89、纳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以后,海德里希被委任为捷克斯洛伐克德军占领区摩拉维亚与波希米亚的副行政首长。海德里希巧妙地运用“糖果与鞭子”的方式而将捷克地区逐渐德意志化,海德里希在捷克任职期间杀人无数,被人们称作“布拉格屠夫”。他对自己的血腥镇压政策很有信心,也为了渲染自己的亲民形象,他出巡从来不带护卫,只带一名司机出行,这给了反纳粹组织暗杀他的机会!
90、受高斯邀请接替去世的托比亚斯·迈尔(TobiasMayer),任物理学教授的韦伯(WilhelmEduardWeber)于1831年前往哥廷根大学。韦伯也是19世纪世界重要的物理学家之国际单位制中磁通量的单位“韦伯”(缩写:Wb)是以威廉·韦伯的姓氏命名的。在哥廷根,韦伯与高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合作研究地磁学和电磁学,共事多年。在哥廷根市上空,他们构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磁电报机,他们用两条搭建在哥廷根小城上空的铜线,在1833年的复活节实现了物理研究所到天文台之间距离约1500米的电报通信。韦伯也是“哥廷根七君子之一”,也因此失去了工作而离开了哥廷根。但十年后又回到哥廷根任天文台台长,一直工作在电磁光物理领域。
91、在继续埋头钻研、苦翻资料后,终我还是决定不随大流,把“SS”译为d卫队。“SS”并不是德国的正规军队(德国国防军),在初期更像是一个兼有保镖性质的宣传小分队。之后希特勒命令d卫队从难以控制的冲锋队中独立出来。“冲锋队指挥官无权向d卫队下达命令”,他还规定了d卫队的任务是“主要在d内行使警察的职责”。在d卫队头目希姆莱的把持下,d卫队逐渐渗透到其他国家机器中,包括警察和军队。d卫队可以逮捕任何被怀疑是“国家敌人”的人,不经审判就将其投入“保护性拘留营”即集中营中。集中营的管理和发展全部操纵在d卫队手中。
92、纳粹(nà cuì)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纳粹”的称呼来自德语的“Nazi”,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简写。纳粹主义,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缩写“Nazismus”的音译,意译为“民族社会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希特勒等人提出的政治主张。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
93、1942年5月27日,捷克特工用手榴弹结束了海德里希的性命!希特勒闻讯大怒:他亲自参加了他的葬礼,授予海德里希‘’德意志勋章‘’,将他归葬于柏林。希特勒觉得海德里希之死让第三帝国失去了未来的接班人!因此,他下令血腥报复捷克人民;
94、在北欧神话中,一道闪电(其意义代表太阳)象征胜利,d卫军人家用两道!这样一对比,我感觉纳粹的设计理念都差不多——把名称缩写字母优化成logo,简单粗暴,让人印象深刻。
95、推荐图书(点击下图片查看详情)(读书启智 明德致臻)
96、中美多角度还原68年前那个冰雪和炮火的半岛战争
97、2002年2月19日下午,我在花山市的前任市长家中和主人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