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语录体散文
1、2,不是一个学派的集体著注,而是一个学者的个人论文集.
2、司马迁充分肯定工商业者经营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专门写了《货殖列传》。
3、 韩非虽师从荀子,思想差异却很大。他综合了申不害、商鞅等人的思想,发展成为自己完整的理论,着重谈治国的法术,供君王采用。对于儒家,他是斥之为“蠹”——蛀虫的。韩非是一个聪明、深刻的人,对当时人情世故看得颇为透彻。他不相信人有美好感情,也不相信人可以经教育感化而为善,只相信赏罚分明,以利驱使人、以害禁制人。一部《韩非子》,构筑了一整套极端专制主义的、严厉控制人的方法和理论,读来令人不寒而栗。不过,对于研究政治学,这是一部极重要的书。(荀子语录体散文)。
4、冉有答道:“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来治理它,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衣食富足。至于那些制礼作乐等教化人民的事情,只有等待道德修养更高的君子来做了。”
5、古代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6、王维是盛唐著名的歌词作者之他的《送元二使安西》曾以_《渭城曲》_的曲调演唱。
7、 荀况,又称荀卿,赵国人,是先秦儒家的后一位大师。生于战国末期。曾游学于齐,后去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死于楚。他的著作,后人编定为《荀子》三十二篇。《荀子》和《韩非子》,代表了先秦论说文的新成就。
8、汉宣帝时,为谏大夫。汉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荀子语录体散文)。
9、 道家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思想派别之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道家认为“道”是世界初的本源,崇尚自然,反对争斗,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观念,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和无神论倾向。
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停留
11、刘向身为皇族成员,积极维护刘氏江山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刘向思想体系中,天人感应、灾异映世思想十分突出。他多次上书,借天灾言人祸,劝皇上谨守君道,戒奢倡俭。儒家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颂圣君,歌贤臣,近贤远佞,保民安邦,致天下太平昌盛,是其孜孜以求的政治目标。
12、就文章的气势而言,荀子所作《劝学篇》受后世所看重,比如该篇起首的一段:
13、鼓瑟希(通“稀”),铿尔,舍瑟而作(起来,起立),对曰:“异乎(介词,于,和)三子者之撰。”
14、政治上主张重赏、重罚、重农、重战等,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曾屡次进谏韩王,要求变革,均未被采纳。后得秦王嬴政赏识,入秦任客卿,不久由于李斯等嫉妒,遭谗下狱,被迫自杀。《韩非子》一书为后人搜集其遗着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的文章而编成,是集先秦法家学说之大成的着作。书中许多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等融入了国人的口语之中。选入教材的有《扁鹊见蔡桓公》、《五蠹》(节选)等。
15、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明史》定稿,又增《旧唐书》《旧五代史》,合称二十四史。解放后对二十四史加以整理、标点,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大方便。二十四史卷数与修撰者姓名如下表:
16、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17、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18、《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作于流放汉北期间。面对国家的衰弱,面对楚怀王的软弱与多变,遭放逐而失意的屈原难平心中的忧愤之情,遂以“离骚”为诗题写下这首名垂千古的抒情长诗。全诗共375句,2456字,可分为八个部分。《离骚》是一首极富有变化的诗篇,它把事实的叙述、幽独的抒怀和幻想的描写等交织在一起,波澜壮阔而又结构。
19、《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为《道经》、《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
20、经典: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孟中学语)
21、 《呐喊》收有鲁迅1918至1922年短篇小说:《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子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等。
22、第二阶段:《孟子》 《庄子》 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
23、 第一阶段是春秋末、战国初,代表作有《论语》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24、盛唐诗兴象玲珑的特点,与盛唐人普遍采用_兴会_的创作方式有关。
25、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其思想各据一端,精彩纷呈。正因为它是随着争辩的风气而发展起来的,其基本趋向,就是从简约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组织愈严密。
26、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编。记事上起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下迄秦二世元年(前209),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战国策》在语言运用上很成功,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的影响。
27、《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28、孟轲:(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邹国人,伟大的思想家、作家,是儒家继孔子后成就高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将孔子的“德治”、“礼治”思想发展到“仁政”的高度,政治方面反对“霸道”,提倡“王道”,极力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教育方面主张“易子而教”,提出了“性善论”。其作品总称《孟子》,由孟子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编纂而成,善用比喻和“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具有雄辩之风;加以大量排偶句和寓言故事,使文章气势磅薄,生动形象。
29、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奋斗之路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奋斗直到死才停止,这奋斗之路不也很遥远吗?”
30、韩非:(约前280~约前233)战国时韩国新郑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深受老子、荀子影响,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理念。其作品总称《韩非子》,代表作品有《孤愤》、《五蠹》、《说难》等,记载了众多寓言故事(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
31、而荀子散文的第三个特点则是词汇丰富,比如《劝学篇》中的如下段落:
32、战国中期代表两部:《孟子》、《庄子》。语录体仍旧通行,普遍采用对话形式。
33、 《韩非子》又称《韩子》,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的著作。书中阐述了韩非以法治国的政治理想。文章阐明观点时尖锐深刻,语言犀利,风格严峻,具有法家文章的特点。
34、(2015真题)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35、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
3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
37、孔丘在政治上属于改良性的人物。他对春秋时代的社会动荡深感不满,希望借助周礼重新建立井然有序的统治制度,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时也反对残暴的政治,强调“仁者爱人”,要求各人以自我克制和礼让的态度调和社会矛盾。他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子不语怪力乱神”,表现出对现实生活之外的冥冥之物不欲深究、冷漠淡然的态度。同样,他对抽象的、纯思辨的哲学问题也没有兴趣。“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中所讨论的问题,大多数是关于现实生活和伦理道德范畴的。他教给学生的也都是些实用的知识。孔丘又是一个性格顽强的人,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奔波一生,好学不厌,诲人不倦。
38、朱熹是理学大家,说话较为公允,他认为不应当把李斯的所为都追根溯源到荀子的头上:“如世人说坑焚之祸起于荀卿。荀卿著书立言,何尝教人焚书坑儒?只是观它无所顾忌,敢为异论,则其末流便有坑焚之理。”(《朱子语类》)朱子的这几句话说得倒有道理,他说荀子写了那么多的著作,他从来也没让人们去焚书坑儒。
39、《说苑》是刘向主持校理皇家图书期间编撰成的一部书,初书名为《新苑》,《汉书·艺文志》始称《说苑》,后世遂沿称至今。据刘向《说苑叙录》记载,当时,中秘书中有一部书名为《说苑杂事》,刘向认为它“事类众多,章句相溷,或上下谬乱,难分别次序”。于是“除去与《新序》复重者,其余者浅薄不中义理,别集以为《百家》。后令以类相从,一一条别篇目,更以造新事十万言以上,凡二十篇,七百八十四章,号曰《新苑》,皆可观”。
40、游国恩在这里对先秦散文作了整体分析,他将先秦分为三个时段,而后称只有《荀子》和《韩非子》的出现,才是先秦散文的高阶段。对于荀子的作品,陈骙在《文则》中说:“自有《乐论》《礼论》之类,文遂有论。”这段话正表明了荀子在文体上做出的贡献。而王文清则在《先秦文学研究》一书中予以了如下的总结:“从先秦议论说理散文的形成过程来看,只有到了《荀子》,通篇议论,有论点,有论据,结构完整,标题为本篇内容的概括,显示出作者自觉的写作目的,标志着论说散文的形成,正式以‘论’为题,从而成为后世‘论’这种文体的鼻祖。”
41、王昌龄_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被推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42、 《乐府诗集》总集名,宋郭茂倩编。辑录了汉魏至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乐府原是当时官府设立的音乐,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的歌辞。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兴起的一种新诗体。
43、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44、左思:《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另外,其《咏史诗》《娇女诗》也很有名。
45、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检查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做到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了呢?”
46、荀况撰《荀子》二十卷,清嘉庆九年姑苏聚文堂刻十子全书本,书牌
47、 书名卷数修撰人书名卷数修撰人史记130西汉?司马迁隋书85唐?魏徵等汉书120东汉?班固南史80唐?李延寿后汉书130南朝?宋范?晔北史100唐?李延寿三国志65晋?陈寿旧唐书200后晋?刘煦等晋书130唐?房玄龄等新唐书225宋?欧阳修等宋书100南朝?梁?沈约旧五代史150宋?薛居正等南齐书59南朝?梁?萧子显新五代史74宋?欧阳修梁书56唐?姚思廉宋史496元?脱脱等陈书36唐?姚思廉辽史116元?脱脱等魏书130北齐?魏收金史135元?脱脱等北齐书50唐?李百药元史210明?宋濂等周书50唐?令狐德棻等明史332清?张廷玉等
48、《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早的历史文献。
49、(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和老子同为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称“老庄”。
5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孔子闲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此(而拘束)不敢说话。你们平时在家时(经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啊!’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会做些什么呢?”
51、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2、夫子喟然叹曰:“吾与(赞同,赞成)点也!”
53、 《庄子》道家经典著作之是优秀的先秦散文集。内篇为庄周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其文往往用寓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54、《归园田居》中的“樊笼”和“自然”都具有双重指向,樊笼是指人存在的非本然状态和对人的存在的本然性的束缚,自然是指自然形态本身和人的本性。
55、它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书中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56、班固在《苏武传》里歌颂了苏武不计较个人恩怨,而以国家利益为重,始终坚持民族气节的高尚品质。
57、墨翟dí:(约前476~约前390)春秋战国时宋国鲁阳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农民出身的哲学家,被誉为“辩证唯物主义大家”,伦理方面主张“兼爱”,政治方面主张“非攻”,宇宙观方面主张“非命”等。其作品总称《墨子》,由弟子辑录而成。
58、 《红楼梦》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全书120回,前80回为清曹雪芹作,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作品以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衰败过程的描写,广泛而深入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本质,从而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59、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