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人而不仁
1、①一言:一个字。言,字。②恕: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大意: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人而不仁)。
3、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4、古公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泰伯是法定的君位继承人,但古公认为季历的儿子名昌,有圣人的瑞相,预料他将能兴周,有意传位给季历,以便再传给昌,但未明显表示。 泰伯了解古公的意思,在古公生病时,便托辞到南方采药。他的二弟仲雍也有此意。于是他和仲雍一同拜别父亲,到了江南的吴地,从当地习俗,断发文身。伯仲二兄既出,季历不能出,必须在家事父。古公临终,遗嘱季历,报丧给泰伯和仲雍。古公薨,季历遵嘱接回伯仲。丧事毕,泰伯和仲雍计议让位给季历,季历不受。泰伯乃言自己已经断发文身,不能再治理国家,又偕仲雍出国至吴。季历遂立为君,后来传位给昌,为殷朝的西伯。昌的儿子名发,伐纣成功,为周武王,尊昌为文王。
5、试译:鲁哀公问孔子说:“怎么做才可以服众?”孔子回答说:“推举正直的人来管理邪佞的人,老百姓就服;重用邪佞的人来支使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不服。”
6、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7、试译: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叹道:“唉,难道说泰山的神灵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8、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12、(答案)D C C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②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13、试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理解别人。”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5、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二年级人而不仁)。
16、部编版语文七至九年级下册教学视频+图文讲解+知识点汇总2020央视开学第一课视频高清回看
17、★阅读国学经典,可以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
18、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不合礼制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孔子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19、上面三个语段都讲到了“信”。请你结合语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曾子、元方和诸葛亮所说的“信”具体指的是什么。
20、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1、不亦说乎 ( )通( ),意思是( )
22、试译:孔子说:“由啊,告诉你什么叫做‘知道’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叫做知道。”
23、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25、大意: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26、大意: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志向。
27、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28、另一种看法则认为这两句的意思应该是“遵守礼仪有什么用?”“礼乐有什么用呢?”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之心,即使再遵守礼仪、运用乐舞,缺少了灵魂,再怎么做也是徒劳的。
29、字词解释: 焉:于此,在其中,择:选择,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学习。
30、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1、(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32、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33、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3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论语(lún) 说(yuè) 愠(yùn) 三省(xǐng)
36、翻译语段中三处画线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37、三国魏明帝自征蜀,遣司马懿督张邵诸军,雍、凉劲卒三十万,潜军密进,窥向剑阁①。蜀相诸葛亮时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险要,十二更下②,在者八万。时魏军始阵,幡兵③适交,参佐④咸以贼众强盛,非力不制,宜权停下兵一月,以并声势。亮曰:“吾统武行师,以大信为本;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鹄立⑤而计日,虽临征难,义所不废。”皆催令去。于是,去者皆悦,愿留一战;住者⑥奋勇,思致死命。相谓曰:“诸葛公之恩,死犹未报也。”临战之日,莫不拔剑争先,以一当杀张邵,却司马懿,一战大克,信之由也。
38、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始。译文:
39、 ——《里仁》
40、《左传·成公·成公二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41、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42、 ——《里仁》
43、大意: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44、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45、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46、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47、试译:孔子说:“父母在世,看子女的孝心;父母过世,看子女的孝行;父母过世多年,还是不改变父母的正道,就可以说做到孝了。”
48、《论语·八佾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49、(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0、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51、这是孔子的传世名言。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与质是对立统相辅相成的。未经加工的质朴是朴实淳厚的,但容易显得粗野。后天习得的文饰,虽然华丽可观,但易流于虚浮。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实践,成为中国人“君子”形象为鲜明的写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拓展)子曰:“雍也可使南面①。”
52、字词解释:之:代词,指学问和事业,好:喜欢、爱好,乐:以……为乐趣
53、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54、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措诸枉,则民服;举枉错措诸直,则民不服。”
55、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56、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57、⊙声明:(眉盘山人)推广的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58、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9、颜渊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语和行动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的人就称赞你为仁人了。
60、 《论语》与( )、( )、( ) 并称“四书”。
61、解释: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62、 阅 读 是 一 种 修 养,分 享 是 一 种 美 德
63、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64、(译文)(1)孔子说:“做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却不仁,怎样来对待音乐呢?”(2)孔子说:“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3)孔子说:“君子知晓的是道义,小人知晓的是利益。”(4)孔子说:“见到有贤德、有才华的人就想若向他学习,希望和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才华的人,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5)孔子说:“为人过于质朴,文采不足,则显得粗野鄙陋,文采过多超过质朴,犹如史官显得浮华。文与质合理配合,这样才可以成为君子.”
65、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66、(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67、一箪食(dān) 曲肱(gōng) 笃志(dǔ)
68、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