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荀子名句【文案68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19 06:38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荀子名句

1、  译文:做了却无益于成功,追求却无益于得到,忧愁却无益于解决危机,对于这样的事,就应当将它抛弃得远远的。不因为它而妨碍自己,也不让它对心有片刻干扰。

2、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荀子·非相》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4、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5、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荀子·非相》——荀子经典语录

6、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荀子(荀子名句)。

7、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

8、战国·荀况《荀子·荣辱》。这几句大意是: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言语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也可以给人带来痛苦。这几句以善言暖于布帛,恶言深于矛戟作比,形象准确地说明了这种感觉意识。这种以物质喻精神的方法可以学习;也可直接用“与人善言,暖于布帛”表达关心、爱护的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温暖,用“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表达恶言恶语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告诫人们切不可恶语伤人。

9、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荀子·修身》



10、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篇》。焉:于此,双音合成词。这几句大意是:积土就会堆成大山,山中自会兴起风雨;积水就会汇成深潭,其中自会产生蛟龙。荀子的原意,是说明在学习中日积月累,终富学识的遭理。其实万事莫不如此:成功寓于具体而细小的工作之中。可用于知识积累及做事道理的比喻。

11、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荀子·天论》——荀子名言

12、比喻有恒心,有毅力。(2)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荀子·劝学》):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13、君子小人,如冰炭之不相容,薰莸之不相入.——宋·朱熹

14、  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荀子·解蔽篇》

1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6、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

17、  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荀子·解蔽篇》

18、战国·荀况《荀子·成相》。戒:警惕,戒除。有(yíu右):通“又”,指重犯错误。这两句大意是:犯了错误以后不知道警戒,以后必然重犯。可引用以警告那些犯了错误而不思悔改的人。

19、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20、战国·荀况《荀子·天论》。天:天体,自然。行:运行,运动。常:规律。尧:传说中上古贤明的帝王。桀:夏朝末年的暴君。这几句大意是:天体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为尧的贤明而存在,也不因桀的暴虐而灭亡。~体现了荀子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观。荀子认为:天有运行规律,人有能动力量。天的自然力量和人的能动力量有各自作用的范围。天无意识、无情感,对尧对桀均无爱憎。天的自然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也不干预、主宰人事;人可以掌握和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却无法改变天的客观规律。荀子的这一精辟思想激扬千古,启迪后人,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可用以批判’天命论”、“天人感应论”等唯心主义学说。

21、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22、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23、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荀子·王制》

24、——《劝学》肉腐生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25、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26、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左传

27、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28、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29、  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仁者之思也恭,圣人之思也乐。此治心之道也。《荀子·解蔽篇》

30、——《劝学》谄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劝学》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劝学》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

31、君子浩然之气,不胜其大,小人自满之气,不胜其小.——明·薛萱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3、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34、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3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36、战国·荀况《荀子·王制》贤能人破格提拔,缺德无能人立即罢免,罪魁祸首不等教育就杀掉,普通人不忙治理先教化。

37、说明在真理、道义与君令、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意在强调唯“道”、“义”是从的理念。

38、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荀子·王制》

39、战国·荀况《荀子·正论》。称:相称。这两句大意是: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社会就太平;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社会就会出现混乱。刑罚的关键是合于法。量刑合法,可以使罪犯低头伏罪,使其他人知法畏法,社会秩序就易于治理,量刑过重,会使罪犯不服气,产生抵制行为;量刑过轻,等于放纵罪犯,达不到惩罚的目的,社会秩序就会出现混乱。可见,刑罚必须相称,才能达到制乱治安的目的。

40、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的经典名言名句乱则国危,治则国安。——《荀子·王霸》

41、  译文:虚心、专安静,才能达到认识上的极其透彻、没有遮蔽的境界。进入这种境界,世界万物没有不显现出来的,显现出来的都能加以归类、排列次序,能排列次序的都会让其各得其位。

42、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怠慢:懒惰,松懈。作:发生。这两句大意是:懒惰、懈慢就会忘记自身,灾祸就会发生。在社会生活中,人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而懒惰、懈慢会便大脑处于松弛、麻木的状态,以至于忘记了自身的处境,忘记了对自身的防护,对一切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送样就会导致灾祸的发生。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警觉、谨慎,不可懈怠。

43、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劝学》

44、 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45、战国·荀况《荀子·儒效》。移:改变。质:车质。这两句大意是:习俗风尚能改变人的志向,长期安居能转变人的气质。荀子《劝学》有:“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可以作此二句的注释,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志向,性格,品德,气质。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其周围的客观环境,必然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可以此二句说明风俗、环境对人影响之大,强调移风易俗的重要。

46、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书》曰:“维齐非齐。”此之谓也。《荀子•王制篇》

47、儒效篇,是儒家经典著作《荀子》的第八篇。本篇除了论述大儒的作用外,还论述了圣人、君子、劲士、儒雅、小儒、俗儒、俗人、众人、鄙夫几类人的德行,并强调了学习与法度的重要性。

48、战国·荀况《荀子·修身》。非:批评。当(dàng荡):恰当,正确。是:肯定。谄谀(chànyú产余):阿谀奉承。赋:败坏.伤害。这几句天意是:批评我批评得正确,他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肯定得正确.他就是我的老朋友;一味对我阿谀奉承者,正是要败坏我的人。作为识人、择友、自我修养的格言,~等句仍有借鉴意义。

49、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0、见《荀子·劝学》。已:停止。本句大意是:学习不能够间断,应当持之以恒。学习,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自有其严整的内在逻辑。因此,学习是不能够间间断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荀子提出的~,是一条很重要的教育原则。它指出了教育与学习的规律,具有格言意义,因而流传甚久甚广,至今为人们所常用。

51、(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52、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青:蓝色颜料靛青。蓝:可提炼蓝色颜料的蓼蓝。这几句大意是:青色的颜料是从蓝色颜料中提取出来的,但它却比蓝色更青;冰是水变成的,却又比水更冷。这是一个暗含哲理的名句,它以两个生动的倒子,说明人经过学习和实践,后来居上的现象是很普遍的。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这个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欢迎成长与超越,为师者更应鼓励学生超过自己,使社会以更快的速度前进。

53、腾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荀子·劝学》——荀子经典语录

54、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荀子·大略》

55、  译文: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改良人心,它的声音感人至深,容易移风易俗,所以先王用礼乐来引导百姓而使其和睦。

56、  译文:精通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人,可以让他来治理这一类事物,精通于道的人,却可以治理各种事物,所以君子专一于道,能够用道帮助考察万物。专心于道,心志就纯正不偏,用它来帮助考察万物,就能明察,用纯正的思想,明察的行为去对待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得到治理了。

57、——《不苟》挂于患而欲谨,则无益矣。——《不苟》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58、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君子同其远,小人同其近.——《易·同人·彖》

59、不知则问,不能则学:不知道的就要问,不会做的就要学。

60、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荀子·非相》

61、战国·荀况《荀子·儒效》。知(zhī志):同“智”。这两句大意是:聪明并且好问,只有这样才能成才。此条道出了人的资质聪明与虚心求教对于成才的辩证关系。人的成才是需要以聪明为条件的,但它不是的条件。资质聪颖却不认真学习,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只有既聪慧又不自恃,反而好学善问的人,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这其中的深刻道理,至今仍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6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63、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64、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

65、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6、荀子密切关注现实世界的变化,充满事功精神。荀子讲学于齐、仕宦于楚、议兵于赵、议政于燕、论风俗于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不在孔孟之下。

67、解释: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

上一篇: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理解【文案82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