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其二杜甫起承转合
1、陈楚明 秋水 柳金虎 汪时健 晓梦 田野 王映锦
2、唐·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晋·陶渊明: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霜华满地,欲跨彩云飞起——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5、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八月十五夜月其二杜甫起承转合)。
6、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7、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
8、熊盛元 胡迎建 刘庆霖 宋彩霞 潘泓 段维 江岚
9、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高山。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10、 云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叹十常八欲磨还缺。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11、半秋初入中旬夜,已向阶前守月明。从未圆时看却好,一分分见傍轮生。
12、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13、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14、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张养浩《折桂令·中秋》
15、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16、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意境悠远,耐人寻思。“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17、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谁做冰壶凉世界,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孤令有愁无?应华发。
18、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19、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20、 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素娥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
21、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描写春天景色诗句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
22、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3、云帆·戊戌迎春诗词大会(云帆诗会总第282期)
2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25、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26、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不料中秋明夜,洞庭湖上见当天。——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
27、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28、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29、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30、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31、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天末怀李白》
32、该诗主要是忧心吐蕃之乱。《倦夜》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33、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34、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5、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36、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杜甫《江村》
37、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38、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杜甫《悲陈陶》
39、连环宝瑟深深愿,结尽一生愁。人间天上,佳期胜赏,今夜中秋。
40、當初聚散。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面。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向尊前,閒暇裡,敛著眉兒長嘆,惹起舊恨無限。
41、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42、李葆国 无名 韦树定 耿立东 师红儒 阿朱 屈杰
43、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4、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纳兰性德《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
45、七夕卖点辣么多,今天我只想说——你的七夕礼物我包了
46、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47、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48、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49、第四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不知秋思落谁家”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50、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