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名言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1、常人在这一方面跟小孩相似:如果我们娇惯他们,他们就会变得淘气、顽皮。所以,我们不能太过迁就和顺从任何人。一般来说,假如我们拒绝借钱给一个朋友,那我们不会失去这个朋友;但如果借钱给他,那我们反倒很容易失去了他。同样,如果我们对朋友保持一定的傲气和疏忽、大咧的态度,那我们不会轻易失去他们;但如果我们表现出太多的礼貌和周到,我们反而有可能失去这些朋友,因为我们的礼貌和殷勤会使朋友变得傲慢、令人难以容忍。--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2、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3、1叔本华智慧名言:智慧之士比一般人更需要阅读、观察、学习、沉思以及训练自己,总之,他需要不受打扰的闲暇。
4、叔本华认为人的外表示不忠于内心的为了某种目的或者想法喜欢上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东西做给别人看但是无论打扮的怎么好看都是一具空壳。你来自哪儿你受到怎样的教育生活方式都影响着以后每一个所作所为事物存在的依据就是本质 每个人价值观是不同的有着愚昧的人也有着聪明的人就像善恶一样作为对立面是没法改变的各个方面的差异导致每个人对于美的追求以及乐于去投入时间金钱的一些爱好兴趣也不同 或卑微高尚或低俗高雅都是愉悦自己身心 以自己的想法去贬低他人的想法消遣他人的乐趣是不对的存在即合理真正沉溺低下头的人是不会看见其他人在干什么的,也不会在乎。不要去磨合别人也不要去迎合别人
5、除去早年短暂的经商经历,叔本华一生都在和哲学打交道,都在寻求高的自在之物。
6、我们阅读叔本华,也许难以像这位老人一样,用一种轻描淡写的语气说:“世界是表象”,也不能像他那样在悲观中积极地生活。
7、überdasSehenunddieFarben(叔本华名言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8、 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
9、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用的形态。
10、叔本华一生,写了大量的随笔,这些随笔,也许是好认识这个人的一道门户,《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虽然洋洋大观,能看到叔本华思想的精华,可是关于这个人,却知之甚少,但是看其随笔,叔本华其人,就突然跃入眼帘,仿佛在和你谈话,谈写作,谈美,谈历史和文学,什么都谈,就像一个智慧的老人在说着自己的经验,没有咄咄逼人,没有居高临下,反而让人觉得亲切。
11、人们终所真正能够理解和欣赏的事物,只不过是一些在本质上和他自身相同的事物罢了。
12、叔本华读书名言: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13、很多表面上的道德行为都是出于利己的目的而做出的,其中重要的两个原因是个人名誉和法律规范。出于个人名誉的道德行为其目的隐含着满足自己的意欲,希望自己获得他人的敬意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满足。而迫于法律规范的道德行为则是为了规避法律惩罚,免于自己受到损失而做出的。这些行为是没有真正道德意义的。出于这种目的的极端形式是:一切都是我的,别人什么都没有。基于这个原因的庸俗情况就是常看到的,那些为了生理需求上的诸如食欲、性欲以及舒适等等要求而发展出来的极端不道德行为。
14、正如多神教乃许多自然势力的人格化一样,一神教也是整个自然势力整个的人格化。不得不承认,由于叔本华自己的哲学以及对印度思想研究的结果,他脑子里无法容纳这种思想。
15、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是一种诚实,对才华绝顶的人来说,是一种虚伪
16、一个不怀偏见的人,即哲学上的外行。--叔本华
17、宗教和智识不可能在同一个头脑中相安无事,它们像狼羊同处一笼,智识势将驱赶宗教。在宗教所作的死亡挣扎中,看到宗教抓住道德不放,想要表示自己是道德的根源。然而真正的道德并非基于宗教,尽管宗教认可道德因此也支持道德。信仰有如爱,爱是不能强迫的;如果要强迫别人去爱,便会产生恨,因此,先产生不信仰的,就是这种强迫别人信仰的企图。
18、一个人的认识愈明晰,智慧愈增,他的痛苦也愈多,身为天才的人,他便有多的苦恼。--叔本华
19、叔本华脾气火爆,他曾因受不了一个女裁缝制造的噪音而把她推下楼梯,导致她成为残疾,叔本华为此按季度付给她终生补偿,在此人过世时,叔本华写到:“老妇死,重负释”。
20、人们对那些与他们个人无关的事才真正地漠不关心。他们对真正的、吸引人的经验知识和美好的、神奇的、有趣的事物都无动于衷,因为他们不可能理解和感受它们。但是对任何打扰他们无聊的虚荣心——哪怕以间接的方式——或者从不利的方面影响了他们那极为宝贵的自我的事物,则极为敏感。
21、也许只是因为,哲学是他对真理的追求,所以这部分令人向往和感动,而生活终究是私人的堕落的东西,因此也无法怪罪。
22、人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是无数欲求的凝结--叔本华
23、他承认人生是一场梦,是一种虚幻,和佛教所说的,人生是一场“玛雅”一样,但佛教的人生如玛雅梦幻,似乎是真的不在意,叔本华不一样,叔本华看人生虚幻,则是为了肯定个人的意志,为了肯定作为人的属性。
24、叔本华指出伦理学是很简单的一门学科,他从人类行为的动机出发探讨人类道德的基础。人类行为的动机可以分成三种:希望自己快乐,希望他人痛苦,希望别人快乐。这三种动机分别概括为利己、恶毒、同情,其中利己和恶毒是非道德的推动力,只有基于同情是真正的道德行为。
25、叔本华不赞同自杀,因为自杀行为正是肯定了意志本身的显现。同时他也认为死亡并非什么不好的事情,他的论点基于他的形而上学,即一切事物必有其生成的原因。人们对于死亡大的恐惧在于他们无法想象这样一个事实:我死了,但这个世界却仍然运行着,而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人们认为死亡代表了自己的表象归于无。人类的出生和死亡都有其内在的原因,而一切事物的变化都只在于表象之间。出生只是从前一状态转变而来的,所以不是一种无的状态。同样,死亡也不是归于无,而只是以另外一种状态存在于表象世界中。
26、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
27、一个人只要可能就应该像伟大的天才那样思考,而像普通人那样说话。--叔本华
28、疲劳象疼痛一样,它的位置在大脑;与大脑不联结的肌肉(如心脏)决不会疲劳。
29、叔本华建议读这本书的前提是《纯粹理性批判》
30、我一直在寻求孤独的生活,河流、田野和森林可以告诉你们,我在逃避那些渺小、浑噩的灵魂,我不可以透过他们找到那条光明之路。
31、他将对人生痛苦的拯救寄托于对美的沉思,对人的同情,对欲望的控制。
32、在这样一个充满缺陷的世界里,如若你能遇到真挚的朋友就好好珍惜吧。有时候,我们连对自己真诚都做不到。所以,无需苛责别人,人性本就复杂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