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讲的是什么故事
1、受寻幽爱静的道家理念的影响,汤显祖在这部《牡丹亭》中大量涉及神鬼异境。剧中歌颂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压迫。
2、答:我个人认为:汤显祖的其他著述(包括其他剧作)绝难与《牡丹亭》相比,中国自南宋以降至今的戏曲,也绝难有可与《牡丹亭》相比的。《牡丹亭》中的《惊梦》《寻梦》,在中国的戏曲演唱史中,在文化史和社会史中,在思想史中,绝无仅有。(牡丹亭讲的是什么故事)。
3、梦境是“……天留人便,草藉花眠”,在大自然之中;正是大自然提供了条件,决定了这一切。
4、分析歌曲《牡丹亭》,当然要以音乐来剖析,然又不仅仅是音乐,更在音乐之外。以形而上为观照,即以作曲法来审视,此曲旋法清新,走句古朴,结构工整,主题鲜明、干净,用料简捷,民族调式运用自如,尾部转调有情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则叠转而升华之,特别是开局后便从G调至A调的移位模进、毫无雕琢感却流转自然。作品不是那么先锋、张扬,然以含蓄为心、委婉为情、淡雅为格、境像为调,虽希声却气象宏大、疑高冷但暗香流溢、貌平静而心潮逐浪。这便是一曲动人的艺术歌曲,是为显相。(牡丹亭讲的是什么故事)。
5、在杜丽娘身上有着强烈叛逆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生活道路反抗方面。
6、有人说沈昳丽是在用做论文的方法打磨杜丽娘,她力图穷尽一切材料。光《寻梦》一折,沈昳丽就学了不下五六个版本。张洵澎、张静娴、梁谷音、张继青、沈世华、华文漪,这些熊猫级的昆曲大家都有属于她们自己的杜丽娘。“对于这个角色,每位老师都有各自不同的、很仔细很精心的设计。学得多了,放在自己身上了,你就会慢慢懂得用哪一种诠释的方法会更贴我自己。我觉得昆曲的传承是表现在一代一代演员具体的舞台表演之上的。每一个演员长得都不一样,风格也不尽相同,对于人物角色的感悟的层面也各有千秋。我的老师跟我讲,就连自己的子女,很像自己但都不是自己,都是独立的个体,何况是演戏呢。关键是从这许许多多的传承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条路去走。”
7、杜丽娘回到现实世界与柳梦梅终成就了姻缘,整个过程充分说明了杜丽娘在追求爱情上大胆而坚定,缠绵而执著的个性。
8、——梦中:戏从“和你把领扣解,衣带宽”,直接写到“逗得个日下胭脂雨上鲜”。很美的词句,也是今日非经解说,文化断裂后不懂古汉语的人们所无法理解的——按“日”训:内;入。是全句应解释为:当两性交合时,阳具初进,遂使少女见红。
9、在唱曲的板眼、宫调等方面,伴奏方面,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冷板曲”。
10、本文节选于《沈昳丽:像昆曲一样生活》,2015年第12期《上海采风》杂志
11、汤显祖用浪漫主义手法成功表现了杜丽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正因为幻梦中的美景在现实里难寻,梦境不可得,理想不能遂,导致她郁郁而终。
12、《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被《诗经》中的爱情唤起了青春的觉醒,以及她在梦中获得的爱情,更加深了她对现实幸福生活的渴望。杜丽娘“寻梦”正是她反抗性格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她强烈要求身心解放的感情流露。
13、牡丹亭的故事背景在江西南安府(今江西大余县),汤显祖停留该地时取得故事灵感,牡丹亭亦为当地真实景点,毁坏后又重建,现在根据牡丹亭故事内容扩建成牡丹亭公园。
14、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感天动地窦娥冤》、《长生殿》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15、1999年的这个版本的导演也是郭小男,“当时压缩到了三十五折,总觉得汤显祖有很多话没有说完,或者我们没有把人家的话说全。”三十五折版本删去了主线爱情故事之外的很多枝蔓,是一出标准的“人鬼情未了”,结束于杜丽娘起死回生,删除了她还魂后的内容。郭小男在《回生》一折里运用了电动升降台,杜丽娘从坟墓里升起,穿过梅丛,回到人间,当时的这一幕给了戏迷深刻的印象。
16、特邀:国家一级演奏家,著名阮演奏家 刘波教授
17、昆剧《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也叫“临川四梦“。”
18、答:《牡丹亭》是一个过程,汤显祖的书写,四百年的舞台演绎(原著与传世本是有不同的)——四百年来,文学剧本的读者,曲子的唱者、听者,戏的演者、观者,共同型塑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牡丹亭》。
19、《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20、*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1、生于七十年代的沈昳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昳丽这个诗意的名字是母亲取的,文雅得简直不像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原本是《战国策》中形容那位“讽齐王纳谏”的美男子邹忌的词句,说他“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母亲翻字典时看到,很是喜欢,决定不论将来的孩子男女一律就叫这个名字。“所以我从小就特别爱美。” 沈昳丽笑。
22、答: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社会学家又称之为“无性”的年代。我们看今日的发展,有报告称:中国人的性行为在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段中,以及在不同类的人际关系中,较过去的那个年代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关系人的幸福感的性行为品相,较过去的那个年代也已有了日渐提升的表现。
23、十五年后的2014年,为纪念昆大班从艺60周年,上海昆剧团在清华园又一次推出了集齐老中青三代阵容的典藏版《牡丹亭》。已然是成熟表演艺术家的沈昳丽,带去的是她自己特别钟爱的《寻梦》一折。三十分钟的演出,淋漓酣畅,荡气回肠,被首都的观众不吝辞色地赞誉为“史上好”。
24、明清女子演出《牡丹亭》、读《牡丹亭》剧本、看《牡丹亭》的戏,因此心碎而亡的记载屡见于史。曹雪芹懂得这个戏在当时女子心中的地位。《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写林黛玉听《惊梦》一折中的《皂罗袍》:“不觉点头赞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又听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竟“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25、苏州电视台:奋斗·亲历者说丨俞玖林:在好的时代吟唱(苏州新闻综合频道2018年10月28日节目);
26、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
27、想一想,存在于《牡丹亭》中的性事,有“温存”,有深吻,有吻身体的其他部位,有着意“周旋”的行为表现,有“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愿景,是不是比在今天相当数量人的性事只是单调而少技能、情感的“插入”,在品相上要差了层次?我们是否会感到虽经四百年,我们的性事及与之相关的认识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呢?
28、《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体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生活的追求。
29、此后全案归朝廷处理,皇帝查明真相,柳梦梅终于与杜丽娘相聚,杜宝也与女婿尽释前嫌,全剧欢喜而终。
30、全名是《牡丹亭还魂记》,后人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31、按白先勇的话说,年轻演员都是“璞玉”,需要磨,从2003年开始他们磨了一年,“难怪会叫‘水磨调’,这个艺术确实是要磨死人的,看了他们排演以后我对昆曲增加了十二分的敬意,真的是严谨,每一举每一动都是规范的,一点马虎不得。难怪这门艺术有这样高的境界。”
32、“嗯……这个,说不大清楚。就是那意思……呃,你知道我的意思了,是么?”他笑着说。
33、由白先勇主持制作、汇聚两岸三地文化戏曲精英合作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首演以来,足迹已遍布国内20余座城市和港澳台地区,受邀远赴美国、英国、希腊、新加坡等多个国家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反响和好评。
34、因缘际会,选中的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小兰花”班的青年演员,《游园惊梦》《思凡》《下山》等几折戏瞬间把现场听众吸引住了,学生们欣赏得很起劲。
35、俞玖林走进白先勇的视野也正是这个时候。初次登场,他的扮相、气质都叫人印象深刻,“很像柳梦梅,重要的是他有一个好嗓子”,白先勇说,“传统戏曲找个生角难得很,但是俞玖林统统符合。”
36、全本《牡丹亭》五十五折,从古至今经常演的折子戏,有《惊梦》《寻梦》《拾画》《叫画》《冥判》《幽媾》等十二折左右的经典戏,用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的话说,“大家爱看的,也动人心弦的,要么是‘人鬼情未了’,要么就是‘爱情神话’”。
37、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往淮阳见杜宝时,杜宝不相信杜丽娘复活,欲将柳梦梅除之而后快,判处就地正法。在紧急关头,知情者急告杜宝以实情,并指出柳梦梅乃新科状元,不宜杀之。杜宝却怀疑柳梦梅是妖怪,上奏皇帝。
38、画像巫术在很多经典理论书里都有记载,比如弗雷泽的《金枝》中提到:“为什么一张画像或肖像对原始人来说和对我们来说是完全不同的呢?……他们给这些画像和肖像添上神秘属性”。
39、杜丽娘的梦境是那么温柔缠绵、五彩缤纷。醒过来面对的是母亲的唠叨和凄凉枯燥。幽冥中判官虽然面目狰狞,毕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体现了一种人情味。还魂后面对的父亲反而只有冷酷和僵硬。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理学的批判力量。
40、性,又可见生命的过程,生命的短暂,转瞬即逝。
41、所以,在古典的基础上他们谨慎地把现代元素巧妙地融合进去,终呈现既有古典意境又具现代审美的舞台场景,演员的表演空间,同时也符合观众的欣赏需求。
42、杜丽娘为了与柳梦梅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她要求柳梦梅掘开她的坟墓,让她起死复生。杜丽娘正是为情人而死,为情人而再生,也是为理想而牺牲,又为理想而复活的体现。
43、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位有情人终成眷属。《牡丹亭》创作背景:万历二十八年(1598年),汤显祖辞官,回到家乡江西临川县的乡村闲居。这一年他49岁。
44、吴冠中先生没有去画春天中的某些具象事物,而是用浪漫的线条,描绘了春回大地的大树,那枝枝蔓蔓、粗粗细细的树枝,若隐若现地隐现于无限的春光之中,那点点染染的绿,像绿叶,像碧水、像绿草、像碧荷等等,绿意萌动……
45、话说在汉朝时,有个书生一天傍晚回家晚了,就在郊外找了一间路边亮着灯的小屋借宿。屋子里坐着一个少女在弹箜篌,借宿的书生跟她搭话,那个姑娘一边弹着箜篌一边唱道:“墙上连绵的葛草藤,好像马车上挽我手的根根细粗绳。想要知道我的姓和名,姓陈名字叫阿登”。天亮之后这个书生就告别了陈阿登,来到城外的集市,跟卖早点的老太婆聊起昨晚的事,老太婆一听姑娘叫“阿登”,心里咯噔一惊:“这是我家闺女啊,前些日子刚没了,葬在城外…”
46、除了男女主角,其他配角在戏份上也更为吃重。比如杜丽娘的家塾先生陈良,在经典折子戏里显得迂腐可笑,但如果通观整个剧本,会发现一个可悲可怜却又通达人情的落第文人形象跃然纸上。陈良十二岁进学,观场十五次,年近耳顺,却是“灯窗苦吟,寒酸撒吞。科场苦禁,蹉跎直恁”。他身患哮喘,衣食无着,“头巾破了修,靴头绽了兜”,“衫襟没了后头”,被后生们戏嘲为“陈绝粮”。陈良为了五斗米而去做家塾先生,从而卷入了杜柳二人的爱情故事并贯穿始终。这样的形象在明代文学中极为罕见,直到清代小说《儒林外史》才开始大量出现。
47、答:爱情是人类的一种情感,发生在具体人身上,它是在两人之间的,如相恋,起码,是一个人针对另一个人的,如单恋、暗恋。而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并没有恋着一个人,甚至连一个想象中的人都没有(用今天的话说:心中的“白马王子”),杜丽娘只是做了一个春梦,“男人”出现的第一镜象就是在她梦中的性交合。没有话(“好处相逢无一言”),只是性交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