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小故事100字
1、“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2、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理解,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理解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我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3、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4、 后来,赵轨任原州(治今宁夏固原)总管司马,注意严格约束部下,对百姓秋毫无犯。有一次,赵轨领人结队夜行部下不小心,马踏入田中,踩坏了禾苗,他即令停止前进。天亮后,查到了田主,赔偿了损失后才率队起程。原州的百姓、官听说此事后,无不感动,并从此以赵轨为榜样,注意自己的操行。
5、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6、王翱是明朝成祖至景帝连续五朝的廉吏,他身居官场几十年,尽管位高权重,但他始终保持公正、廉洁的品质。
7、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毛主席的廉洁是有目共睹的。(廉洁小故事100字)。
8、早年以明经及第,历任汴州判佐、洛州司马等职。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后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廉洁小故事100字)。
9、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10、包拯当监察官只有5年半,却弹劾贪官污吏60余人,平均每年10多人,可谓不遗余力。他弹劾陈州京西路转运司,揭露其歪曲中央政策“折变”盘剥灾民罪行的事迹,被后世再创作为家喻户晓的早期包公戏《陈州放粮》。
11、赵轨在齐州为官四年,每年考核,政绩都是好,得到皇帝的嘉奖,被征入朝任职。离开时,父老乡亲们都洒泪送别。一位长者代表百姓捧着一杯清水,颤巍巍地敬奉到赵轨面前,说:“别驾在此任官,从不受贿纳物,有如水火不相交。如今您要走了,我们不敢以壶酒相送,您清廉若水,特献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感激,接过杯水,一饮而尽。
12、包拯和皇帝面对面理论。在争执到达高潮时,包拯一激动,站在宋仁宗面前滔滔不绝,唾沫星子溅了皇帝一脸,皇帝拂袖而去。回宫后张贵妃问消息,宋仁宗冲她发了一通脾气:“包拯向前说话,直吐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御使乎?”
13、王逵兼任提刑司一职后,为打击自认为的告发者,“追捕平民数百人”。在包拯等人的坚决弹劾下,王逵未能留任,但平移为荆湖北路转运使,不久又改任河东路转运使。在此两任上,王逵因“所为恣横,愈甚于前”,一度降任福州知州。
14、 杨震后人杨氏以“四知”为堂号
15、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16、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17、不料张尧佐的职位不降反升。包拯3天之内又弹劾,甚至大呼“国丈”是“盛世垃圾,白昼魔鬼”。见没动静,包拯再次弹劾。但宋仁宗一意孤行,要把“国丈”提拔为宣徽使。
18、此事很快传开,人们纷纷称赞刘宠,有人为他起了个美名,叫“一钱太守”。据说,如今浙江绍兴市北面的钱清镇,就是当年刘宠投钱入河的地方。
19、 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我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细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细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之后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20、除此之外,海瑞也是一个不畏权贵的人。有一次,海瑞要整顿土地问题,令一些地方恶霸归还强占来的土地。其中徐阶占有的土地多。
21、公仪休是战国初期鲁国宰相,他坚持奉职循理,以德治国,始终不变,使朝廷大小官员自守清正,既不与百姓争利,也不妄取小惠。
22、其实发生在我们周围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像一面镜子一样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生活的坏境更美丽、社会更和谐。让我们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创建一个廉洁、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3、然而,包拯并未因此退却,他毅然接受了这一新的任命。且一改旧制,使“民得无扰”,旋被正式任命为三司使。后官拜枢密副使,再迁礼部侍郎,但辞而不受。
24、 陆绩,字公纪,三国吴县(今苏州)人,官至郁林(今广西)太守。三国时,郁林辖境广阔。当时的郁林太守,离任时都宝物充斥,满载而归。但陆绩为官清廉,不义之财,一毫不取。任期届满,动身归乡之时,行李萧然,全部家当装到船上,也占不了多少空间。艄公一看货物太轻,便说:“就这样开船,出了乱子怎么办?”陆绩问:“怕出什么乱子?”艄公说:“船装的太轻,遇到狂风大浪,就容易翻船。你一家四口,所带的东西还不如一介寒士。船太轻,得想办法增加重量才行。”
25、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 ,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26、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27、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28、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包拯,要他接旨受礼。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29、他弹劾宋仁宗亲信的太监阎士良监守自盗;他弹劾宰相宋庠身为重臣却毫无建树;他4次弹劾皇亲郭承佑;他六弹“国丈”,硬生生把宋仁宗宠妃的伯父张尧佐给弹下马来。
30、老杨每讲至此处,神情肃穆,吾等也皆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有人打趣道:“汝以杨震为祖,有何凭据?”老杨振振有词:“有凭据,都姓杨。即使无血源,他‘四知’之言,吾一脉相承,亦为吾思想之祖先?”吾等不禁抚掌称是。
31、王逵到池州不久,又先后被起用为福州知州、扬州知州,又升任江南西路转运使。到任后,依然“不顾条制,苛政暴敛,殊无畏惮”,包拯再次上章弹劾。宋仁宗接到弹劾后,将此事交由江南西路提刑司处理。提刑司与转运使为并列同僚,难以办理,包拯得知后又上章弹劾王逵。
32、廉政与廉洁价值追求的确立,能为人们进行价值选择确立一个统一的、主导性的价值评价标准,使人们的活动不再无所适从。
33、天监十五年(516),孙谦已九十二岁,他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立志身死之后也要保持廉洁操行。他给儿子们留下遗书,写道:“我年轻时本没有追求世俗富贵的意思,因此不求出人头地。后来历仕三代,官成两朝,以我这样的资历和名位,死后可能会得到朝廷的封赐,这是国家的惯例。待我气绝之后,你们应马上将我幅巾束发,免冠下葬,以存俭率。”又嘱咐:“葬我之时,棺足藏身,墓足置柩就可以了。送葬时引路的鬼幡之类可以省去,以我平时所乘之车为灵车,平时所卧之床为灵床,装了粗制竹席以备必要礼节,其他皆可免去。”孙谦死后,他的儿子们遵照这个遗嘱为他送葬,使他保持了后的清廉气节。
34、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35、张方平在执掌三司使大权时,有一个开酒坊的富翁刘保衡,因拖欠官府小麦,折合一百多万钱,借贷无着,只有变卖家产,以偿债务。这时,张方平便廉价收购了刘家的宅院。这桩不名誉的事被包拯知道后,上奏仁宗,罢免了他的三司使职务,贬为滁州知州。
36、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去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37、包拯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颁昭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38、不久,百姓发现,包公掷砚处隆起了一块陆洲,便起名为“砚洲”。后来,人们在端州的城楼门口刻上“星岩朗曜光山海,砚渚清风播古今”的对联,颂扬包公的清廉。
39、陆绩与艄公和家人商量,买了两大瓮咸菜和一担笋干搬上船。但船还是吃水很浅,不敢开行。再买货物吧,陆绩身上的银子已经所剩无几。怎么办?情急之中,忽然看到岸上有一块大石头,足有七八百斤重。陆绩打听到这是一块没有主人的石头,便请人把它搬上船压船。用巨石压船还乡的事成为美谈。几个士人把陆绩运回的那块大石头收藏起来,取名“廉石”,今留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永为世人怀念、瞻仰。
40、有人说,廉洁是一种幸福,不贪不占,遍体轻松,心地坦然,办事踏实;也有人说廉洁是领导干部的事情,和我们平常小老百姓没啥关系,其实廉洁就在我们身边,廉洁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演绎着大大小小的廉洁故事,给人以启迪,而我也曾经历过一些身边的廉洁小故事。
41、 明代贪贿成风,大气候不洁,唐侃在“官以钱得、政以贿成”的官场中恪守道德,保持了节操,堪称是“真名士自风流”。
42、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我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细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细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之后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43、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44、包拯出使辽国时,辽国命馆伴对包拯说:“你们不久前在雄州(今河北雄县)城开了便门,就是想引诱我国的叛徒,以便刺探边疆的情报吧?”包拯说:“你们的涿州城曾经也开过便门,刺探边疆的情报为何一定要开便门呢?”那个人便无言以对。
45、陆绩,字公纪,三国吴县(今苏州)人,官至郁林(今广西)太守。三国时,郁林辖境广阔。当时的郁林太守,离任时都宝物充斥,满载而归。但陆绩为官清廉,不义之财,一毫不取。任期届满,动身归乡之时,行李萧然,全部家当装到船上,也占不了多少空间。艄公一看货物太轻,便说:“就这样开船,出了乱子怎么办?”陆绩问:“怕出什么乱子?”艄公说:“船装的太轻,遇到狂风大浪,就容易翻船。你一家四口,所带的东西还不如一介寒士。船太轻,得想办法增加重量才行。”
46、生活在朝政很腐败、贿赂公行时代的包拯,却十分讲求为官清廉,即使稍不检点的行为,也不能为他所容。包拯在做御史中丞时,曾连续弹劾了两位三司使----张方平和宋祁,他们在朝廷是很有影响的人物。
47、为切实让d员干部及时了解d纪d规法规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深刻认识严格遵守d纪d规法规是每一名d员干部应尽的义务,增强d员干部廉洁从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将推送d纪d规法规相关学习内容,方便广大d员干部及时开展学习。
48、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49、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