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意思
1、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2、(解释)滥,失实的,假的;竽,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像笙;充数,凑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冒充有本领,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于自谦。(滥竽充数意思)。
3、滥:虚假不实;竽: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凑数。没有本领的人充作有本领,以次的充作好的。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冒充内行,混在人群里作假骗人。有时侯也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已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4、②鱼目混珠注释:只比喻以假乱真,而不指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
5、(解释): 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6、“滥竽充数”的近义词是下面哪几个词?笙磬同音、鱼目混珠、陈词滥调、名存实亡、名不副实。
7、他只会滥竽充数,平时不好好学习,老是留级。
8、(出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9、从这以后,南郭先生和其他的乐师们一起,每天吹竽让宣王听,还和大家一样享受着皇宫里优厚的待遇。他沾沾喜喜,天天偷着乐~
10、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11、出处:毛主席《井冈山的斗争》:“县、区、乡各级民众政权是普遍地组织了,但是名不副实。”
12、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潜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3、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
14、齐宣王听了很高兴,毫不怀疑地收下了他,将他编进三百人的吹竽队伍中。从此以后,南郭先生就和众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享受同样优厚的待遇。
15、①货真价实注释: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实在在的。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16、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滥竽充数成语解释篇3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充:冒充。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不好的冒充好的。
17、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18、MXL、许浩天、钟金秀、徘徊、长清、文韬武略高、WendyGao、娟子
19、有个南郭先生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齐宣王听了十分高兴,把他也编进了吹竽队中。从此,南郭先生就随着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20、“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竽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们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吃得好、穿得好、工资还高。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爱好,就一心想混进竽乐队,于是他设法求见齐宣王,说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特别会吹竽,博得了齐宣王的欢心,于是把他编进了吹竽的乐师班里。
21、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八十六回:“恐贻天下讥议,武宗乃止。但因后宫佳丽,无过王才人,宁将正宫位置,虚悬以待,不愿滥竽充数。自宪宗以降,已五代不立皇后。”
22、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23、充数,数不胜数,数一数数一数,泛滥,滥用,滥觞,下三滥
24、蔡东藩《唐史演义》第八十六回:“恐贻天下讥议,武宗乃止。但因后宫佳丽,无过王才人,宁将正宫位置,虚悬以待,不愿滥竽充数。自宪宗以降,已五代不立皇后。”
25、其实南郭先生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他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装腔作势、蒙混过关。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南郭先生不劳而获地白白拿着薪水。
26、(解释)滥竽充数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是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27、滥竽充数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是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28、(7)他其实一直都只是在他单位滥竽充数,老板因为觉得他是亲戚,所以没有解雇他。
29、①名不副实注释:副:相称,相符合。名声或名义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30、意思: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宁:宁愿;毋:不;滥:过度。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即令宁缺勿滥;这开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开封首县;却是断缺不得的。”示例:对于这次选拔人才,我们宁缺毋滥。
31、(成语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32、近义词:浑水摸鱼 (húnshuǐmōyú)也说混水摸鱼。比喻乘着混乱捞取利益。出自老舍《四世同堂·惶惑·十》:“假若事情已定;他大可以马上去浑水摸鱼;管什么上海开仗不开仗。”扩展资料成语典故
33、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潜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34、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35、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位,湣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36、(举例造句): 言调整人事,滥竽充数,依然如故。
37、可是好景不长,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喜欢听合奏,而是喜欢听独奏。他让300人轮流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混在队伍里冒充行家的南郭先生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38、③鹤立鸡群注释: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39、齐宣王爱听吹竽,对吹竽事业乐此不疲,一定要像模像样的搞个三百人的乐队一齐吹奏才显得有排场,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借此机会也混在里面凑数,只要做做样子照样也得到赏赐。后来齐宣王死了,齐湣王心里就想,吹竽的人这么多,到底哪个吹得好呢,于是他便要每个人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从此以后便不能再投机取巧,只好狼狈不堪地逃跑了。成语“滥竽充数”就是这样来的,它用以比喻没有本领的人混进来冒充有本领,或者以次货冒充好货,当然也可以用作自谦之词来表示自已不如与同时一起工作的其他人。
40、有个南郭先生,既没有学问,又不会劳动,专靠吹牛拍马混饭吃。听到齐宣王要组织大乐队的消息,就托人向齐宣王介绍,说是吹竽的高手。齐宣王很,请他加入了竽乐队。合奏的时候,他坐在三百人组成的乐队里,腮帮子一鼓一瘪,上半身前俯后仰,好象吹得十分卖力,其实,他的竽一点声儿也没出。但是,每天他都和其他乐师一样,拿高薪,吃美餐,一混就是好几年。
41、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晃,装模作样的在那吹奏。因为他学得惟妙惟肖,表情也很对。又是几百个人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来到底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了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42、滥:虚假不实;竽:一种簧管乐器;充数:凑数。没有本领的人充作有本领,以次的充作好的。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冒充内行,混在人群里作假骗人。有时侯也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已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43、每当媒体夸火箭队没有姚命不行时,他总说自己是滥竽充数。
44、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45、 滥竽充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字面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46、过了几年,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和齐宣王不一样,他觉得独奏更悠扬、更逍遥。
47、 (解释)滥:不加选择;竽:古代的一种乐器;充:冒充;数: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