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粽子的诗句
1、35: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关于屈原端午节古诗《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2、译文: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3、我家2008端午节设立家定节让同充受端午节氛围要忘记我传统文化
4、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许及之《贺新郎》(关于端午节粽子的诗句)。
5、故人不可见,新知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6、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7、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8、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9、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10、要看还是电视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龙舟赛。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条“传统龙”参加角逐。
1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12、从作者对端午这一天的生活的具体描写中,至少可以看出从南宋开始,端午就有了纪念屈原和卫生保健的双重内涵。
1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14、诗人元稹对当时那种小如初生绿菱的小巧粽子情有独钟,脱口而出:“绿粽新菱实。”而他的“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则写出了粽子的形状和味道。
15、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
16、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在金碧辉煌的小阁楼西,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17、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18、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19、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20、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21、19: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2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23、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24、14: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25、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26、《端午》文秀(唐代)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7、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28、27: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
29、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
30、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以诗感慨屈原所受的冤屈。
31、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3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33、赏析:五月里石榴花儿红艳艳,绿杨雨中默默站立,丝线缠裹的粽子盛放在金盘里,扇子上面画着双凤凰,正是端午时节,浴兰汤,喝菖蒲酒,树叶丛中黄鹂的叫声惊醒了朦胧中的好梦。
34、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__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关于粽子的诗句: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3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36、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3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