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语录体是什么意思【文案62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14 14:10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语录体是什么意思

1、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2、梳理古今相关文献,我们发现,“语录”与“语录体”论题涉及的文类繁多,体式包罗万象,风格形态各异,无论从哪个角度分类立题讨论,都可以发现各类型间的意义交叉关系。如古代语录体就难以确定口语体式的源文本;而当今新媒体支持产生的网络语录也难以确定当下文本如何生成?而当下文本呈现在网络上的繁复类型更是难以穷尽展开量化分析。本文借鉴互文语篇理论考察语料发现,从古至今语录演变走的是典型的互文衍化路径,“记录”语体手段描写解释的是从口头源文本到书面当下文本的互文生成路径;“摘录”语体手段描写解释的是从书面源文本到书面当下文本的互文生成路径,这两种衍化路径基本上覆盖了语录生成的复杂类型。而且通过“记录”“摘录”的互文方式,还可以考察文体互文、语体互文、风格互文的文本形态如何产生,如何解析;还可以从历时共时的互文视角描写解释“语录体”语篇的生成机制如何实现语言载体的语篇功能与人际功能。基于此理论认知,本文拟以“语录体”生成的“记录”“摘录”互文路径为考察视点,建构理论框架,以统摄多种维度与各个条块的互文语篇分析。

3、有些造化看似从天而降,其实还是源自个人的修行。你总是遇上好人,必然是自己修到了春风化雨。

4、论文发现,从先秦诸子语录、唐宋禅宗语录到宋儒语录,语文体式一脉相承,只有些微调整,这归于语录同产生于教学、传教、论道的教学语境。冯青阐释朱子语录生成就是“朱门弟子,记录其师谈经、论事、明理之言,遂成‘语录’”。冯青还上溯下联总结道:“先秦诸子语录和唐宋禅宗语录都是对谈经论道、教学活动等言行举止的追忆或整理,不同的是前者代表中土文化而后者代表的是外来文化。儒学到宋代发展成新儒学,亦称为理学或义理之学,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是其代表人物,他们结合了中外两种文化的特点,论学讲道的过程被门徒记录下来集为富有特色的宋儒语录。”梁启超更是剖析了二者的渊源关系:“自禅宗语录兴,宋儒效焉,实为中国语言学界一大革命。”

5、职衔代表:委员语录/全国统一父母语录/老师们的语录/班长语录语言智慧:小儿语录/中学生语录/姥姥语录/女神语录

6、真正推动爱情进程的,不是浓烈的爱,而是琐碎的光阴。

7、唯我独大的人,是看不到自我的猥琐的,当然了,也不在乎别人猥琐。大沦陷就在这里,因为什么都不在乎了,所以才什么也不是了。

8、《论语》创建“语录体”语体体系的主要贡献为:

9、《论语》全本20篇501条语录,多为孔子作为显性话语主体在发挥发话人或受话人的交际功能,而且有“子曰”等成分作为话语标记。如《子罕》篇有:



10、向一条道上的人倾诉、哭笑,袒露你的本真。在三观不合的人那里,去坚持自己的孤独。(语录体是什么意思)。

11、作者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门下弟子的言行。

12、语篇范式:理论上“语篇范式”可以用“解释框架”“描写模式”“结构范式”“认知模型”“叙事方式”“结构规则”等作为可互为置换的术语,本文从互文语篇角度切入讨论,更多关注语录体语篇宏观视角、动态发展、多元构成的表征,故“语篇范式”指语录体语篇的结构框架和描写体例。

13、素居宜平房,有雕花镂空木窗户。窗外有瘦竹,或有挺拔大树,读书暇时,推窗见绿,谛听风敲叶响,可随之心驰神逸,是读书余味。亦可挥毫泼墨,写书法,作画,有树影婆娑为伴,易生发性情,易迸发灵感,快哉快哉。

14、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古今中外,在浩如烟海的有关教育方面的作品中,这种用简洁语录体的表达方式写成的着作是很多的,它们也是有着极强生命力的。

15、“载营魄抱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第十章)

16、文/马德 选自/《用皮糙肉厚打败这个世界》

17、有的人,等到生活开始惩罚自己了,才想起后悔。这样的忏悔,不值得原谅。从无意犯错到故意犯错,应该推敲的,不是人生,而是人性。为恶的人性辩护,本质上就是怙恶不悛。

18、03“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语出徐晶;

19、被迫去懂,或者苛求别人来懂,累人,也伤己。我的意思是,既然不愿懂,那就不必懂。

20、其他诸如“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都是顺应自然,不以声教政令扰民、不以繁苛税法欺民的意思,这才是无为的本意。

21、人世间,多少仰人鼻息活着的人,他们敏感,脆弱,战战兢兢。也只是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

22、文体体系:“文体”指文章体裁、体制。“语录体”属散文体裁。散文是古代两大文章体裁之一。区别于行文有音韵节律特征的“诗歌”体裁,常用为古代历史、哲学和宗教典籍的形式载体,如承载历史上流布广、影响大的先秦诸子散文,佛教、道教、儒家典籍和哲学著作等。以诸子散文为代表的叙事散文由《尚书》的历史散文(后世的公牍文)发展而来,又因适应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语境发展出散文之大宗的论说文体,形成语录文体体系历史沿革的体裁互文。

23、论文发现,网络上有大量通过语文体式互鉴方式生成的语录。这类语录无论是语体形式还是主题内容与语言传统中的箴言、警句、格言、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类型有同质性,类别术语也常见作为互为置换的术语。既可以看到《莎士比亚箴言集》《莎士比亚经典语录全集》语文体式相近、名称不同的书籍,也可以看到“尼采箴言集”“培根哲言集”“罗斯福政言集”“卢梭语录”“罗曼·罗兰语录”并行共用的术语。王贵元主编的“诸子箴言录文库”就是另一系列同质异名的诸子语录集。“文库”包括《老子列子箴言录》《墨子箴言录》《庄子箴言录》《荀子箴言录》《韩非子箴言录》《孙子吴子箴言录》《管子箴言录》《吕氏春秋箴言录》《论衡箴言录》《准南子箴言录》《世说新语箴言录》《朱子箴言录》等。王贵元在文库“总序”中言编辑的主导思想是因箴言表现了先哲“思想之光点,事实之结论,经验之律条”,并引许慎论述“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加以佐证。其箴言语体表现均“有精无赘,简洁明了,易读易记”;其社会效应是“启思益智”。可以说就是上承诸子语录,下鉴网络语录体,与同质性的格言集、警句集、谚语集等体制互鉴的电子语录体。此外,与电子语录体的生成路径、表述程式产生同轨效应的还有一些高频度传播获取高认可度的标语口号、流行语,在一定的语境中也发挥着与语录同等的语篇功能与人际功能效应,也是语体互鉴导致“语录体”语义泛化的类型。

24、早餐,一碗米粥,一碟咸菜,一个鸡蛋。米粥是金黄的,咸菜是新腌的,鸡蛋是乡下小院降生的。米的糯甜,菜的咸香,蛋的高品质,丰富着你的味蕾,滋润着你的肠胃,便觉大素淡即是大滋味,还是五谷养人,什么山珍海味,全都去他个娘。

25、经验常识:夏令营语录/先当孙子后当爷语录/少年进化论经典语录

26、*摘录文本从书面文本到书面文本,可以是一种文字符号系统进入另一种文字符号系统,如从文言文到白话文、中文外文对译,是语码转换互文;也可以是同一符号系统中一个/类语篇到另一个/类语篇,是语篇的整体与整体或整体与部分间生成的篇际互文。

27、但不要因此而得寸进尺。或者说,你不能因此而欺负生活,给脸不要脸。生活不想以此纵容谁,只是想让所有人明白,谁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28、白话版《说文解字》:论,辨析证明。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仑”作声旁。

29、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都过过天堂一样的生活,也都曾在天堂待过。但我们待的时候,不懂得,不珍惜,也从未想过,天堂,原来就是这般模样。

30、何谓“自然”,简单的理解就是:“自己”本来的“样子”,而非自然界的“自然”。“道法自然”就是“道”效法它自己本来的样子,道的“为”,是什么样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因此它是纯客观没有偏私成见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这就是“道”本来的样子。

31、你得畏惧些东西,也总得不怕点什么。不去吓别人,也不被别人吓住自己。这差不多该是一个人胆量合适的表达了。

32、*PowerQuotes译为《权力语录》和“警句集”。

33、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34、上述这样的问答式将近20处,是对常见问题的回答。但是《道德经》中还有一类答案是间接的、隐藏式的,是老子就重大观点进行的论述和说明,比如他对其主要政治主张(也是修道主张)“无为”的论述,为了阐述清楚“无为”的特性、意义,他通过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描述了“道”的不同特性,比如实存意义的、作为天地万物之母的“道”,还有法则、规律意义上的,作为天地万物运行遵循的“道”等,并例举各种生活常见实物来喻道之“清静”、“无为”、“柔弱”、“不争”等特性。

35、总之,记得民众说的那句话:“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就是对“自然”、“无为”思想、行为的简洁、接地气的回答。

36、王恒展、杨敏主编的“中国先贤语录口袋书”丛书从诸子散文中摘录诸子语录八种。丛书的生成启用了多重互文路径:1)从口语到书面语,由各诸子的门人弟子记录先师言谈语录,辑录成册;2)由丛书编辑根据交际意图从诸子散文中摘录出相关主题的语录集合;3)文言、白话、英文三相对照,通过语码转换方式从文言译成白话文,再译成英文。交际动因:翻译经典典籍,精选诸子思想精华,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37、理财指导:金融界经典语录/投资理财语录/小额语录

38、彼此都不屑,是因为觉得彼此都不配。一个缺乏相互尊重的社会,人不是活在了物质里,就是活在了自我里。没有崇高的信仰不可怕,可怕的是连基本的道德约束也不够。

39、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其中《论语》简明深刻、语约义丰,往往在一两句话里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警句和格言。

40、活在这样一个喧嚣的世界,要是战战兢兢没点胆量,一点意思也没有。当然了,仅凭胆量活着,玩粗暴的甚或走粗野的路子,那就真没意思了。

41、当缠绵过去,爱平淡的,就是一阵轻风,一片淡月,一塘无波澜的水,一棵枯守在大地上的树。退潮了就是退潮了,不要过分依赖爱。这个世界,你依赖什么,终可能会被依赖的东西所困,所伤。

42、*Quotation,引用;引述;引文、引语、语录。

43、你要活过的,是光阴。把爱融进柴米油盐里,把爱化在烟火生活里,阳光匝地,树影婆娑,当寻常的光阴里,一寸一寸,都有爱的光与影在摇曳,这样的爱,才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44、关于语录体的发展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历程看出,越是在早的教育著作中,教育家和思想家们越是喜欢用朴实生动、简洁易懂的对话语录体来阐述他们的教育思想、呈现着他们的研究成果、表达着他们对教育的理解。这种用平实、生动对话的体裁写成的作品,是教育历史上的瑰宝,是永远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著作。

45、据禇斌杰研究,至迟在殷商社会中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我国已有了用文字记载的书面文献,殷商出土的甲骨卜辞,商代和周初的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爻辞,《尚书》中的殷、周文告等即是。《尚书》是早成型的记言散文,是有系统性的历史文献总集。学界关于《尚书》的释名有两说:一为“上古之书”,“尚”为“上”之通假,“书”即“书写”“记载”;一为“君上之书”,即“记录君上言行之书”。其实“两说”正好从时间维度和话语主体角度界定了《尚书》文献源起地位和话语内容的性和成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的理据性。而综合“两说”,可以统一学界认知,推导记言语体、散文文体的对话记言功能。因“上古之书”说的理据是写作年代约在公元前14世纪,《盘庚》篇即是现存早关于殷王盘庚迁都的史实记述;而“君上之书”说是因其为我国现存早的关于皇室君臣行政事务文献典籍的记载。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记载也证明了其记言功能:《尚书》其时,商、周已是奴隶制国家,已有史官的设置,“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刘勰《文心雕龙·书记》篇介绍了前人对《尚书》“记言”功能及语体体制的认识:“大舜云:‘书用识哉!’所以记时事也。盖圣贤言辞,总为《尚书》,《书》之为体,主言者也。”即“书”是用来记录时事的。古代圣贤的言辞,都记载在《尚书》中,其语体体制是记言。

46、*摘录语境不再有现场性,源语境与重构语境存有一对多、多对一的多元关系。

47、尼采说,一个人如果知道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尼采的话,换成周敦颐的意思是,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所以,活成一朵莲多么重要。你知道要什么,知道活的意义在哪里,就不会被无谓的人和事物纠缠和侵扰。

48、因为,你的明亮,不仅会照亮你,也会照亮别人。一副所有人都欠你二百块钱的面相,只会让他人躲得你越来越远。

49、通读全文,我们知道“无为”的意思是顺道而为,不强作、不妄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顺道而为,不勉强、不恣意而为之,就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则是悖道而行,后果当然是什么事也做不好。

50、学术著作的开头部分,多用以阐明全书的主旨及内容。

51、然而,回不去了。人生的好多东西,就这样回不去了。当你失去了这一切,你与生活,就只剩下了将就、妥协以及投降。

52、日常生活语境(台历页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53、在世俗的生活里,你既要做好观众,还要懂得适当演戏。

54、以人物对话为基本结构方式和表现形式而写成的一种类型。主要是在作品人物之间的对话中叙述事件、展开情节、交代环境和刻画人物性格。对话的内容可以是对话人亲身经历的叙述和感受心理的自白,也可以是转述别人的生活见闻,可以两人对话,也可以是一人自白或多人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的叙述和评价

55、有的人身在欲望的泥潭,心底却向往简单。这样的人活着,是一种挣扎。一方面俗世的喧闹逃不开,另一方面渴求精神深处的宁静。当然了,挣扎说明还没有完全被利欲熏心。恰恰因为这样的苟且和妥协,才能让灵魂的一角,始终葆有一片光亮。

56、*“维基语录”网站英译Wikiquote。

57、*教学语境:《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58、再则,口语的运用,是交际的自然形态,本是语言运用的源头与基础。陈望道强调:“语辞就是普通所谓语言。语言是达意传情的标记,也就是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情达意可以用各种的标记”,“而常用而又有用的,却是一种听觉的标记,就是口头的语言。普通所谓语言,便是指这一种口头语言而言。”章太炎在《国学概论》中也介绍了历史上早期“言文统一”的真实情形:“《尚书》底诏诰全是当时的白话,汉代的手诏,差不多亦是当时的白话。”“秦汉以后,书面语与口语逐渐分离,书面语成为今天人们常说的‘古文’”,至现代才出现“言文分离”。文天祥也曾评论唐学重“文辞”轻“言辞/语辞”之局限:“‘辞之义有二:发于言为言辞,发于文为文辞’,那么所谓古文辞之学还只做了一半。必待宋时道学盛行,兼重语录,提倡了言辞一体,才比唐学更进一步,包括了言辞之学。”陈望道对“顾亭林所谓‘从语录入门者多不善于修辞’”的偏见提出了批评。诸此,从各个方面说明了口语语体特征是言语表达的基本特征,更是源自日常交谈语录体的首要语体特征。

59、ThisthornDothtoourroseofyouthrightlybelong. 

60、想必大家都知道儒家文化的代表人是谁?那就是孔子,儒家文化被后人广为传用。并且《论语》是古代早的语录体散文。那么论语是孔子一个人撰写的吗?当然不是,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给下面的弟子的用来记录孔子及其门下的弟子们的言行举止。从而达到了一本有着重要内容和极其具有文化内涵的一本书。所以并不能说《论语》是出自谁之手。

61、“语录体”的语体融合主要指记录、摘录语体手段融合形成的融合语体。“语录体”的语体先分化后融合,反映了古今语录体随交际领域变迁、顺应语体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从口语体到书面语体再到电子语录体,是语体分化循序渐进的自然认知顺序,而建立在电子语境中语体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