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城堡经典语录
1、卡夫卡的《城堡》写得云山雾罩,扑朔迷离,更像是一次离奇的梦游。
2、刚才刘老师也谈到了卡夫卡的遗嘱,他本来是不太想让自己的手稿问世的,所以也有学者在质疑他到底是真的不想,还只是想故作姿态。他的好朋友替他出版了他本来想要销毁的大部分手稿。我们现代人很有可能会问,如果卡夫卡在天有灵,他会愿意看到自己的手稿被出版吗?他会不会像很多心思敏感的现代人一样,觉得好像是自己的朋友圈全部被人偷窥了,这也无法有定论了。
3、以主人公K的入睡和苏醒为节奏,直到未完成的结尾处,故事延续了六天。在这六天被叙述的时间里,叙述节奏日趋缓慢,与之相应的是主人公的行动能力也日益减弱,感官意识逐渐衰微,从前四天四处奔波,积极求助,费尽心机,努力辩解,到后两天身心困乏,消极倦怠,成为冗长谈话的被动倾听者。
4、弗兰兹·卡夫卡(1883年-1924年),奥地利小说家。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见仁见智,令二十世纪各个写作流派纷纷追认其为先驱。经典作品有《变形记》、《城堡》、《审判》等。(卡夫卡城堡经典语录)。
5、让?杰克?卢梭有个定义DD文明诞生于人类开始建造樊篱之时。堪称独具慧眼之见。的确,大凡文明是囿于樊篱的不自由的产物。当然,澳大利亚大陆的土著民族例外,他们一直把没有樊篱的文明维持到十七世纪。他们是本性上的自由人,能够在自己喜欢的时候去喜欢的地方做喜欢的事情。他们的人生的的确确处于四处游走的途中,游走是他们生存本身的深刻的隐喻。当英国人前来建造饲养家畜的围栏时,他们全然不能理解其意味什么,于是他们在未能理解这一原理的情况下被作为反社会的危险存在驱逐到荒郊野外去了。所以你也要尽量小心为好,田村卡夫卡君。归根结底,在这个世界上,是建造高而牢固的樊篱的人类有效地生存下来,如果否认这点,你势必被赶去荒野。——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6、通过对章节内容的概括,我们对小说的时间线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概念。
7、22)不能用语言准确表达的东西,好完全不说。——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8、许金晶:2013年的时候,我在南京的金陵读书会上组织了《城堡》共读沙龙,做了一个稚嫩粗浅的演讲。我今天在沙龙举办之前,在朋友圈和群里面做了一个分享,我的点评也是说“不悔少作”。我们梅园经典共读小组今年下半年推出了“思虑二十世纪”之“二十世纪文学”系列共读沙龙,大家看到这些经典距离我们都有一段时间了,短的几十年、长的上百年,但是我们今天去共读这些经典时,仍然能感受到这些文字,与我们当下的现实、当下的中国与当下的世界,有一种紧密的共鸣感和联系感。
9、5)必须仅靠所给的东西活下去,胃会根据食物的多少而改变大小。——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10、我爱她,但不能跟她说话,我窥视着她,以便不与她相遇。——卡夫卡
11、 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12、9)我认为十五岁是适合离家出走的时间,这之前过早,之后又太晚。——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13、30)往下我集中注意力在森林中穿行,注意不迷路、不偏离路。这比什么都重要。——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14、就经验性来说,人强烈追求什么的时候,那东西基本上是不来的,而当你极力回避它的时候,它却自然找到头上。——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15、不管是普通读者还是专业研究者,都会有意无意地从卡夫卡的生平履历中去寻找解读他作品的钥匙。那我们可以用这种方式去切入《城堡》的解读,首先要去了解卡夫卡的生平中哪些关键的元素与他的作品会息息相关。
16、14)我们都是失落的灵魂,没有一种拯救是纯洁完善的,重要的是,我们上路了。——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17、您不知道,沉默包含了多少力量。咄咄逼人的进攻只是一种假象,一种诡计。人们常常用它在自己和世界面前掩饰弱点。真正持久的力量存在忍受中,只有软骨头才急躁粗暴,他们因此而丧失了人的尊严。
18、书里面花了很多笔墨来描绘城堡的外貌,以及测绘员K(对的,又是K)的心理活动。而一切,都充满了隐喻和暗示。这些才是全书精彩的部分。
19、为什么卡夫卡不是表现主义?德国有一个著名的纪录片《自我的呐喊》,总结了表现主义在绘画、文学、电影、建筑等方面的成就和艺术风格。这个纪录片的名字就已经很好说明了表现主义的要义:一种由于对自我的困惑和生存危机所引起的向外输出、寻求关注的呐喊。通过卡夫卡作品否定性的叙事我们可以感受到,卡夫卡以及他整个的文学创作都是不在主动寻求关注,所以卡夫卡的作品完全不是一种表现主义式的、自怨自艾的呐喊与求关注。
20、9)如此这般,中田住进弟弟提供的宿舍,接受政府补贴,使用特别通行证乘坐都营公共汽车,在附近公园同猫聊天,一天天的日子过得心平气和。中野区那一角成了他的新世界。一如猫狗圈定自己的自由活动范围一样,没有极特殊的事他从不偏离那里,只要在那里他就能安心度日。没有不满,没有愠怒,不觉得孤独,不忧虑将来,不感到不便,只是悠然自得地细细品味轮番而来的朝朝暮暮。如此生活持续了十余年。——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21、心不静,则意乱,意乱则神迷。清水无忧,皆因随性,落叶无憾,皆因心空。放下所有,夜来赏月,秋来临风。人生,就是半梦半醒!
22、大凡事物必有顺序,看的太超前了不行。看的太超前,势必忽视脚下,人往往跌倒。可另一方面,光看脚下也不行。不看好前面,会撞上什么。所以么,要在多少往前看的同时按部就班处理眼下事物。这点至为关键,无论做什么。——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23、我希望我这样一本正经地做出要离开的样子,会引起你的注意。《致密伦娜》
24、真的道路与其说是用来供人行走的,不如说是用来绊人的。
25、在文学界一直有这样一种共识:如果要讨论20世纪文学,那么卡夫卡就是无法绕过去的作家。可想而知,卡夫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作为一名读者,我阅读卡夫卡的作品时,会觉得他的小说十分难读,尤其是长篇小说,阅读时甚至几次想到放弃阅读。对我来说,《城堡》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26、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使人类备感世界的荒谬、理性的无奈,而日本军国主义对日本国民实施的正是一种类似“集体昏睡”的精神催眠,使日本陷入战争的迷狂从而成为亚洲的战争罪魁,原子弹以空前强大的破坏力使日本遭受惨痛的创伤。
27、20)缺乏想象力的狭隘、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对我来说,真正可怕的是这些东西。——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海边的卡夫卡小说语录1)于是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同时又得知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和美好。——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28、作为款额能有实感的至多五千日元。再往上数,十万也罢一百万也罢一千万也罢全都彼此彼此,即那是“很多钱”。虽说有存款,也并未亲眼见到,无非听到现在有多少多少存款的数字而已。总之不外乎抽象概念。所以就算人家说现已消失不见了,他也上不来把什么搞不见了的切实感受。——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29、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
30、缺乏想象力的狭隘、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DD对我来说,真正可怕的是这些东西。——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31、你还年轻。不相信明天的青年就是对自己的背叛。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物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延续下去,相信近的东西和远的东西。《午夜的沉默》
32、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单调的时间,但没有忍受厌倦的余地——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33、乌鸦们宣称,仅仅一只乌鸦就足以摧毁天空。这话无可置疑,但对于天空来说,它什么也无法证明,因为天空意味着,乌鸦的无能为力。《对罪愆、苦难、希望和真正的道路的观察》
34、作为款额能有实感的至多五千日元。再往上数,十万也罢一百万也罢一千万也罢全都彼此彼此,即那是“很多钱”。虽说有存款,也并未亲眼见到,无非听到现在有多少多少存款的数字而已。总之不外乎抽象概念。所以就算人家说现已消失不见了,他也上不来把什么搞不见了的切实感受。——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35、但即使被至亲冷眼相待,中田心里也并不甚难过,一来已经习惯一人独处,二来若有人搭理或热情相待,他反倒会心情紧张。对于一生积蓄被表弟挥霍一空他都没有生气,当然事情糟糕这点他是理解的,但并未怎么失望。度假山庄是怎样一个劳什子,“投资”又意味什么,中田无法理解,如此说来,就连“借款”这一行为的含义都稀里糊涂。中田生活在极其有限的语汇中——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36、较之把自由本身搞到手,把自由的象征搞到手恐怕更为幸福。或许世上几乎所有人都不追求什么自由,不过自以为追求罢了。一切都是幻想。假如真给予自由,人们十有八九不知所措。这点记住好了:人们实际上喜欢不自由。——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37、卡夫卡经典语录,在你心里,哪些可以算是经典前十?
38、没有真实是不可能生活的,真实大约就是生活之道。——卡夫卡
39、 你还年轻。不相信明天的青年就是对自己的背叛。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物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延续下去,相信近的东西和远的东西。
40、11)人生都错位了那么久,腰骨错位也是可能的。——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41、缺乏想象力的狭隘、苛刻、自以为是的命题、空洞的术语、被篡夺的理想、僵化的思想体系DD对我来说,真正可怕的是这些东西。——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42、尽管世界上有那般广阔的空间,而容纳你的空间DD虽然只需一点点DD却无处可找。你寻求声音之时,哪里惟有沉默;你寻求沉默之时,哪里传来不间断的预言。那声音不时按动藏在你脑袋某处的秘密开关。你的心如久雨催涨的大河。地面标识一无所剩地被河流淹没,并冲往一个黑暗的地方。而雨仍在河面急剧倾泻不止。每当在电视新闻里看见那样的洪水,你便这样想道:是的,一点不错,那就是我的心。——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43、 生活中有种种可能性,而在一切可能性中反映出来的只是自身存在的一种无法逃脱的不可能性。
44、“希望你记住我。”佐伯说,“只要有你记住我,被其他所有人忘掉都无所谓。”——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45、Themeaningoflifeisthatitstops.
46、人要生活,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什么?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时刻的合理的内在联系,相信生活作为整体将永远继续下去,相信近的东西和远的东西。——《午夜的沉默》
47、“如果我不是有目的地来到这儿,而是意外地发现自己站在这个地方的话,那真有点山穷水尽的味道呢”!
48、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这是生活的真谛。
49、只要你口中有食,你就已经解决了当下的所有问题。
50、我必须孤独,我所做出的成绩,无一不是孤独的成果。
51、用这样的方式重构之后得出的,是一个三角形的一个结构,我们是否可以重构出这样一个有结构性的意义?按照刚才的方法,我们可以把《城堡》的二十章以主题的方式做一个分解和概括。在分解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在进行一定的重构了。
52、我触及什么,什么就破碎。服丧之年已经过去,鸟儿翅膀耷拉下垂。月亮裸露在清冷的夜里,杏和橄榄树早已透熟。岁月的善举。《我触及什么,什么就破碎》
53、纵使那样,也就是说纵使你的选择和努力注定徒劳无益,你也仍然是你,不是你以外的什么。你正在作为你自己而向前迈进,毫无疑问,不必担心。——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54、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
55、我在这里简单大胆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卡夫卡既不是表现主义,也不是超现实主义。卡夫卡不属于我们所知的文学史的任何一个分区,卡夫卡就是一个基点。
56、我们生活在一个恶的时代。现在没有一样东西是名符其实的,比如现在,人的根早已从土地里拔了出去,人们却在谈论故乡。
57、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另一间住着欢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笑声会吵醒隔壁房间的痛苦。《箴言录》
58、此生的快乐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我们向更高生活境界上升前的恐惧:此生的痛苦不是生命本身的,而是那种恐惧引起我们的自我折磨。
59、多少往前看的同时按部就班处理眼下的事物。《海边的卡夫卡》
60、有些东西,不是说全然不曾有过,只是活着活着那东西就用不上了,所以忘了。——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61、在巴尔扎克的手杖柄上写着:我在粉碎一切障碍。在我的手杖柄上写着:一切障碍都在粉碎我。共同的是:一切。——卡夫卡
62、某种情况下,命运这东西类似不断改变前进方向的局部沙尘暴。你变换脚步力图避开它,不料沙尘暴就像配合你似的同样变换脚步。你再次变换脚步,沙尘暴也变换脚步DD如此无数次周而复始,恰如黎明前同死神一起跳的不吉利的舞。这是因为,沙尘暴不是来自远处什么地方的两不相关的什么。就是说,那家伙是你本身,是你本身中的什么。所以你能做的,不外乎乖乖地径直跨入那片沙尘暴之中,紧紧捂住眼睛耳朵以免沙尘进入,一步一步从中穿过。那里面大概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方向,有时甚至没有时间,唯有碎骨一样细细白白的沙尘在高空盘旋DD就想像那样的沙尘暴。——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63、大家都知道卡夫卡出生在布拉格,然后就有一个问题,卡夫卡到底是哪国人?有人说卡夫卡是捷克人,因为布拉格现在是捷克的首都。有人说卡夫卡是奥地利人,因为当时的奥地利还是奥匈帝国,一个庞大的国家,一个二十一世纪人很难想象的联合体。它没有一个主体的民族和文化,说坏了是有四分五裂的倾向,说好了是具有多元性与包容性。当时的捷克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而布拉格是这一个部分的首府。在过去捷克人还没有民族意识的时候,现在捷克的土地上,上层人讲的是德语。城市里的人,工匠、贵族、僧侣,他们往往会讲德语。农村人讲捷克语,讲捷克语的人是没有什么民族意识的,讲德语的人就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然而随着时间的发展,捷克语的民族意识渐渐占了上风,人口结构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讲德语的人反而变成了少数。
64、城堡成为一种象征:不同生存处境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比如农民工有没有获得城市户籍的联想?大学毕业生有没有进入公务员圈子的联想?
65、16)以横扫一切的偏见斩草除根。——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66、好不要对距离那样的东西期待太多。——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67、7)我相信所谓的命运不过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情感,性格等等因素所造成的一个人行动的终结果。我也始终相信这些因素都是人为可以改变的。——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68、第二个问题正好是我研究的主要方向,德语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其实卡夫卡受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挺多的,但是这在他作品中的表现并不是特别直观。我们能找到的明确的与中国相关的作品,应该就是一个叫《中国长城建造时》的短篇,以及它后面出版时,夹杂的一个草稿《往事一页》,可以把它视为《中国长城建造时》的一个前传。
69、江雪奇:补充两句,《在法的门前》确实是很像《城堡》。《城堡》的K是土地测量员,《在法的门前》的主人公叫从乡下来的人,其实在德语里这两个词在构词有点像,土地测量员这个词从德语的构思来说,也可以解释为一个不知自己是谁的乡下人,有些高傲的乡下人。另外《在法的门前》和《城堡》的情节上也有相似之处,一个从外面来的人,他努力的然而徒劳地寻求着一个掌握着权力的人的认可。至于具体的解读,我觉得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70、卡夫卡一生并不长,他生于1884年,1924年就去世了。他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中产阶级的商人家庭,还是一个犹太人。他生前主要在波西米亚王国工商保险机构驻布拉格办事处工作,做着平淡无奇的工作,过着平淡无奇的人生。我们可以把卡夫卡跟三位与他同时代的、同样是犹太裔的哲学家、理论家卢卡奇,本雅明、阿多诺进行一个对比。后三位在当时的德语世界乃至全世界中,都是众星捧月式的学术明星。对比之下,卡夫卡在世时的人生显然是平淡无奇的,和日后对他是一个伟大艺术家的评价毫不相干。同时有另一个现象,在日后的卡夫卡研究中,卡夫卡的传记,卡夫卡的书信集,卡夫卡的手稿乃至卡夫卡作品的出版史,都会成为国际卡夫卡学研究界的盛事。
71、《城堡》是卡夫卡的三部长篇小说之和《美国》与《审判》一样,《城堡》也是一部没有结局的小说。《城堡》的故事情节,简而言之就是讲述小说主人公,自称是土地测量员的K受城堡的聘请来测量土地。但是当K来到城堡管辖的村子时,却发现自己不被允许进入城堡。于是K为让自己进入城堡而开始了各种各样的努力。然而K的努力都没有能够实现,城堡当局一直拒绝他的任何要求,连城堡管辖的村庄、村民以及村庄中的小学校、客栈都与K为敌。终,K还是没能进入城堡。
72、思想内容:西方学术界关于《城堡》主题内涵的三种理解:第犹太人长期漂泊而寻找精神家园。第人类寻找上帝。第人类追寻真理和人生目的。此三种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更是当代西方知识分子对人与荒诞境遇关系的真实反映。《城堡》所表现的是人在世界上荒诞感、孤独感、绝望感这一存在主义哲学命题。卡夫卡是一位严肃的作家,他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腐败,用寓意、象征、变形、自白、反讽等手法来表现“自我”,表现现代西方人道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受。他的作品通过具体刻画“人”如何变成“非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始终贯穿着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即普通人与现代资本主义环境之间的深刻矛盾和专制极权统治对人在精神上构成的威胁。
73、25)假如我是影子,我不愿意只一半。——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74、吴晓东在书中引用了美国人库楚斯的分析说,《城堡》在结构上可以按照叙事方式和时间演变分为两个部分,前三章是一个部分,在中译本中共55页,后十七章是另一个部分,在中译本中共329页。在叙事方式上,前三章基本上是由情节段构成的,而后十七章则有对话构成的。这种从情节段到对话的演变,说明K在现实中的行动越来越少。因此,吴晓东这样写道:“读到小说后半部分,我感到K的形象离经典追寻模式中的主人公形象越来越远,同时K已淹没在其他人物的对话中了,成了越来越模糊的形象,仅仅成为小说众多形象中的一个。”所以,K作为主人公的性也因此受到了质疑。
75、假如我是影子,我不愿意只一半。——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76、 我永远得不到足够的热量,所以我燃烧,因冷而烧成灰烬。
77、我在自己周围筑起高墙,没有那个人能够入内,也尽量不放自己出去。——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
78、刘健:感谢江老师的补充。刚才我一直在使劲点头,因为我看到几个我们南大大一的学生也在。如果想接触德语文学,想选一个语言难度较低、但思想程度较高的入门读本,我建议看卡夫卡的作品。我自己也是在大还不太会德语的时候看了卡夫卡,我当时的感觉是我写我也行,当然这是一个浅薄的看法了。我想表达的是,卡夫卡的写作是高级的一种方式。德语文学有两种典型的派别,一种是卡夫卡的这种简洁的写作方式,另外一种就是像托马斯·曼的繁复的写作方式,句句带有引用,句句带有影射,一种人文主义的、古典性的知识分子的作品。
79、关于作品,我想先引用沙龙预告中的内容,我认为精确,也有卡夫卡语言风格地,简练而直白地总结了《城堡》的内容:“《城堡》的故事梗概十分简单,一个外乡人K,意欲进入城堡,却始终不能如愿。”还有一句是评价卡夫卡“语言透彻、清晰,一个离奇的故事却在他的笔下展现出了真实性,这种矛盾造成的张力正是卡夫卡的魅力之一。”此外,我还想引用一下德国哲学家阿多诺的《卡夫卡札记》中一篇论文的内容,阿多诺是这样评价卡夫卡的:“卡夫卡如此受到欢迎,算是不愉快中的慰藉了。他的流行将他贬低为人类现状或永恒问题的问询处,熟视无睹盲目地去除了实为作品根基的丑闻。这样的情况让人反感、不敢苟同甚至不屑于参与评论。卡夫卡梦寐以求要被人们遗忘,却得到了其不幸变体,不幸地得到了相反的结局,即得到了错误的名声。而正是这一点让人们执着于解开他这个谜团。”阿多诺认为对卡夫卡的各种研究、阐释是“西西弗斯的徒劳”,他的作品有着“漩涡般的力量”。
80、没有得到我的准许,你们不得同任何人交谈。我在这儿是个外乡人,既然你们是我的老助手,你们就也是外乡人。我们三个外乡人因此必须团结一致,伸出你们的手来向我这一点。出自卡夫卡语录的《城堡》
81、卡夫卡的《城堡》不是钱钟书的《围城》。钱钟书的"围城"是爱情之城,是城外面的人想进去,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卡夫卡的"城堡"是政治之城,城外面的人,削尖脑袋想钻进去,而城里面的人,一旦进去了,那是不到灰飞烟灭不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