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十大名句
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
3、《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老子的十大名句)。
4、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老子 《道德经》
5、“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老子
6、“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前后之相随,恒也。
9、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10、大意:让我们合起来才能抱住的大树,也是生长于细小的萌芽。而九层的高台,也是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也是从我们脚下的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所以,不管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好高骛远。
11、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1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老子的十大名句)。
1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5、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1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1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9、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20、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 《道德经》
2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5、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
2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8、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 《道德经》
2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 《道德经》
3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老子 《道德经》
3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3、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34、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者,以其善下。——老聃
35、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37、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38、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9、只有合乎自然,才能合乎主宰万物的道,只有合乎道,才能久远。
40、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4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42、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43、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44、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4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老子 《道德经》
47、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48、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这段话充分体现了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49、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51、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老子 《老子·俭欲第四十六》
52、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5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5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5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5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57、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