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关于物候的农谚及解释【文案35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11 16:12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关于物候的农谚及解释

1、(四个因素各有不同,前三个是空间,后是时间,它们是逻辑顺序。体现了说明文结构的条理性。教学中要引发学生思考:顺序能够颠倒?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显著词语及四者之间的关系,发现科普文叙述的逻辑严谨性。)

2、④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3、(2)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

4、03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关于物候的农谚及解释)。

5、②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  比喻  )(关于物候的农谚及解释)。

6、  (物候知识  事理  逻辑   主要  次要  首先  第二个  第三个 此外)

7、明确:不能删掉。“约”表估计,因为不能确定,只能用表估计的语言。如果去掉,与实际情况不符。“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8、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举例子说明,人们没有注意到1960-1962年三年间花期的变化,去推测农作播种的日期改变。从而导致损失。说明物候不是一成不变的,观察物候很有必要,它对于农业生产的很重要。)

9、文章为什么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能否改为“物候与物候学”?(引导学生逐步思考)



10、首先是纬度。(“首先”一词,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因素中的影响大,也是重要的一个因素。)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根据纬度因素分析气候对物候现象的影响,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纬度对物候现象的重要影响。)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11、总之,理解“物候”概念的关键,是“气候”“动植物”“农事”。细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到:课文反反复复出现多次的“气候”一词,从而建立“物候”与“气候”的本质联系。

12、1形容荒草遍地、极其凋敝的样子。2年年像这样。3一路上都是风雪交加。形容旅途艰难。4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5动作轻快的样子。6相差很远。

13、(2)考查形式:①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②文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14、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15、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与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构成了初中三年六册教材里仅有的两个说明文单元。根据比较,本单元的教学不应再重复“抓特征”“讲方法”“品语言”的教学内容,而是要把重点放在“理清顺序”“读懂事理”“分析推理、质疑问难”方面。

16、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物候学。通过细读课文,真正读懂:什么是物候及物候学?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究竟是什么含义和关系?

17、古代五天一候,全年七十二候,现在气象学上仍沿用:候温。

18、那么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之间能不能调换位置?

19、若问学生“物候和物候学是什么?”他们很可能从课文中断章取义地摘出:“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就是物候”,“物候学就是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科学”……摘出这些话,根本不能代表他们读懂了课文。怕的是,老师也不求甚解,以为这就是正确答案。

20、   一般来说,如果此时北方冷空气势力还较暖空气强,可以深入到我国较南的地区,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锋面雨带此时停留于南方地区,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因此,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这些地区防汛的紧张阶段。

21、明确:不能删掉。“许多”在范围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意思就变为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那样就不符合实际。“许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2、竺可桢(学生了解他什么?教师要引导了解。)

23、 精读第7段,划出8个句子的结构关系图。讨论:哪一句是本段的焦点句?就是第一句“首先是纬度”吗?

24、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25、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

26、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       (清醒、苏醒、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次第、连续、陆续)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       (悄然、欣然、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        (纷纷、刷刷、簌簌)的落下来。

27、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举例子,列举北京地区农民因为没有注意到山桃、杏花等物候现象反映的物候延迟规律,而使农作物遭受低温损害的例子,从反面说明了物候研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令人信服。同时采用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科学准确进行说明,让读者对物候重要性的认识一目了然。“可能避免”“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8、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过渡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花草鸟虫的规律性变化和气候的关系,透露出物候学的蕴含,引出下文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句话与上一句形成“被解说”与“解说”的关系,用具体实例说明自然界的普通现象起着预备农时的作用。)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样看来”紧承前两句话,然后指出“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自然引出下文对“物候”定义的介绍。)

29、所以,就会从大家熟知的美丽四季写起,引出物候和物候学。接着介绍影响它的因素,以及它多种意义。作者想呼吁大家认识物候学,通过观察对比,更好的从事农业生产,取得丰收。这就是一种科学精神。

30、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31、⑦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载”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迎接”一词将秋天写得很有情趣,好像是位知冷知热、善解无意的天使。)

32、②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 、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    

33、“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是根据物候现象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

34、“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就是物候”,“物候学就是研究大自然语言的科学”……这些说法不是科学的定义,等于什么也没说。

上一篇:唯美励志文案【文案6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