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观点
1、xiaozhangchuanmei@qq.com
2、以往,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继承了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但却很少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发现了马卡连柯理论体系中的诸多缺陷和错误,发现了人们在实践马卡连柯教育思想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亟待克服的偏差,基于高度的责任感和教育良知,他以惊人的勇气撰写了两篇代表作,一篇是《简论共产主义教育》,另一篇是《不要原地踏步》(后改名为《前进》),并于1967年初完稿,分别寄往苏联性教育刊物《国民教育》和《苏维埃教育学》。第一篇文章发表部分后便引起了轩然大波,第二篇自然就被打入冷宫。自此围绕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开始了苏联教育史上少有的大辩论,确切地说,苏联教育学开始了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围剿,甚至可以说迫害,苏霍姆林斯基的早逝就与此有直接关系②。《前进》一文则在作者逝世后十九年即一九八九年才得以在《国民教育》杂志重见天日。
3、据孙孔懿先生统计,在他的中文版著作中“信念”一词出现了1567次之多,时时可见“我深信”“我坚信”等提示语开头的论述,也经常运用“我不相信”“我就不相信”等词汇。这让我想起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人类与动物的情绪表达》等著作中,也反复使用“我相信”“我确信”“有理由相信”“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等表述。理查德·道金斯在《上帝的谬误》一书中,谈到当今宇宙学、天体物理学等宏观研究时,明确提出“人居原理”的命题。说到底人只能以人的立场、人的视角、人的思维、人的方式去研究这个大千世界,无论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界,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如果说连自然科学都必须依据“人居原理”,那么作为实践性很强、复杂性极高、多学科相融的教育学,更应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这是教育理论“科学”品质的应有内涵:在这里,人文性、情感性、价值性不是减弱和冲淡了科学性,而恰恰是增强和提升了科学性。
4、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应该培养和谐的、全面发展的人。在人的和谐发展中,他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他强调,我们要培养的人,不只是有知识、有职业、会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养大写的人,就是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他告诫人们时刻不能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他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使他们的心灵由于劳动的幸福而充满快乐。”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把学校各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观点)。
5、教育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育工作不是一项用力去做就能够做好的事,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做。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尤其是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师的定位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是教教材,而是要以教材为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教师的地位和职责的转变。
6、这本书记述作者五年期间与一个班的三十一名学生朝夕相处的平凡岁月,内容是一年小学预备班和四年小学班的日常教育和教学工作。
7、每次捧起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总会得到许许多多新的启迪。当我们感到内力不够需要充电时,马上打开这本教育名著,回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一定会有所收获,不虚此行。教育工作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陪伴下,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全身心呵护孩子幸福的童年。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5利用暑假的一段时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的感受颇多。它给了我们更多的是实践经验和中肯的劝告。
8、苏霍姆林斯基写道:“我一直以来十分佩服马卡连柯在实践中达成的思想崇高的纪律性。但我总也不明白,他为什么那么瞧不起‘秩序纪律’,并批判其‘压抑原始的活泼欢闹’,……对此,我一直持怀疑态度。”“所谓‘秩序纪律’,是指那种日常的,基本的准则和要求……实践证明,纪律教育应当从‘秩序纪律’开始啊……”
9、我愿将自己全部的爱献给孩子们,让他们在人生起跑线上跑好第一步。
10、苏霍姆林斯基是我国教育界熟悉的名字,他虽离开我们已经34年,但他的教育思想一直在世界各国流传,至今仍发出耀眼的光芒。为什么他的教育思想能够常葆青春?因为他的教育思想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他懂得儿童的心,能用自己的满腔热情灌浇儿童的心灵。
1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少的家长坚持认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孩子懂事起,就剥夺了他们玩乐的机会,逼迫他们去学习各种知识,培养各种特长,而家长本人则不会主动去学习家庭教育的素养,人们往往看重的是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而忽视了家长自身的素质。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我们的家长要在自己领到结婚证、登上婚姻殿堂的那一天开始,就要努力去学习如何做好父母的知识素养;在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前,就要认真学习正确和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们的社会和学校,就要努力为家长参加这样的学习提供条件。
12、用心做教育,就要拥有一份童心。教师与学生构成了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教者,而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成为了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13、他在文中特别指出:“我热爱马卡连柯,是因为他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真正相信人,是因为他在苏维埃学校建设初期困难的年月拯救了很多儿童,并以此证实:苏维埃教育学——是真正人道的教育学。”
14、《我不是弱小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写作的短文,文章题目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
15、做人以真,待人以善,示人以美,永远保持一颗童心,做孩子们的好朋友。
16、苏霍姆林斯基从多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提出“培养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聪明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等等。其中集中的也深刻的一个观点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17、(3)探索了学校管理方面的规律。苏霍姆林斯基多年担任校长。他在学校管理方面也有许多建议。他曾写过一本书,书名是《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他认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这就是说,校长自己在教育理论方面一定要有主见,要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内行。他指出,校长是学校的主要教育者,但如果他只是指示别人应该如何教育学生,自己不直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不直接和学生打交道,他就不可能成为主要的教育者。他说,校长的工作应当是深入课堂,到教师中去,到学生中去,研究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依靠教育科学领导学校。
18、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师,我曾做过许多尝试:精彩的课件设计、动听的激励语言、形式多样的课堂游戏、竞争激励等。我自认为做得不错,可看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的——兴趣的秘密何在后,我曾经的努力就显得黯然失色了。
19、《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印发,于漪、顾明远等名家解读劳动教育
20、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培养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人。他曾经写过一本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就是教育我们的学校和家长,要努力培养道德高尚、个性发展、品格健全的人,要把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放在首位。在教育实践中,他要求孩子们种植父母苹果树、老人玫瑰园和亲人过生日时送上自制的贺卡等,来培养孩子们的高尚品质。
21、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从1948年起至去世,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帕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曾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等。
22、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有名望的教育家,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从1948年起至去世,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帕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是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曾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等。
23、在教学上,苏霍姆林斯基身体力行,亲自为家长们讲课。而且“尽量地做到,让每一位父亲和母亲能把在家长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跟自己孩子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续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是不系统进行教育学的教育,不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的话,无论什么样成功的教育工作都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24、在教学过程中,“后进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点“保护对象”。而后进生之所以被冠以这样的称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学习的信心,丧失了学习的动力。而培养后进生学习信心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鼓励他们进行阅读。“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
25、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小学阶段学生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中,阅读能力居于首要的地位。学生如果不能完善地掌握阅读这个工具,就不能顺利地学习,"如果你的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你就不必担心会再出现落后学生。"他指出没有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是可悲的,许多后进生之所以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具备进一步获取知识的工具,而教师已经源源不断地把新知识塞给学生。"这样的学生好比没有牙齿的人:他被迫把没有咀嚼的食物吞咽下去,开始感到胃里不舒服,以后就生气病来,以至后无论什么都不能吃了。"因而快速地、会思考地阅读,使学生在课堂和在独立读书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重要的条件之是学生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
26、父母关心孩子的性健康,等于给了孩子一生的幸福。——马文会
27、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柏拉图
28、关于教师劳动。说到终生备课的准备,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29、他还提到一个叫玛利亚的女学生,她在毕业前对老师说:”我七岁那年,母亲患了重病我父亲彻夜守在床边。一天黎明时分,母亲呼吸困难,我见父亲弯下腰去细细察看母亲的脸,我看到父亲的眼里充满了难忍的痛苦,从那时起,在我的心里展示了人类生活中的品质,那是父亲对母亲的忠诚。从那天起,我真正地爱起了父亲来。我十年来从未对他撒过一次谎。
30、苏霍姆林斯基把美育与情感教育相提并论。他认为,所有在德育手段不能达到的精神世界,美育的手段都能触及它。听一支曲、看一幅画,能给人以“无言的”陶冶和感染,打动读者和观众的心灵,进入精神世界。他提倡从校园环境、教室布置、师生仪表到音乐、体育、美术教学都要做到外表美和精神美的统以培养学生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他说:“学生走进校门,他所看到的一切都应当是美的。”①
31、注释:①《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卷,第754-755852235页.
32、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实践是丰富而深刻的,他的教育理论思想是博大精深的。近几年,我只是翻阅学习了一些有关的书籍和文章。上面,我也仅从品德教育方面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的实践和理论思想,恐怕是断章取义、挂一漏万。但我相信,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工作是不无补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