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的感悟
1、“三立”里面难完成的就数“立言”。立言看似只是著书立说,但没有天下第一的头脑、丰富多彩的阅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无法达到此等境界的。中国古代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求人们好是“三立”皆备,这一点与西方人颇为不同。西方人要求学术和从政完全分离,在美国已经变成固定的法律,从政的不能去大学当教授,大学教授不能去从政。因为思想观念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在中国古代,读书人亦官亦学,大学者多半出身于官僚队伍,终身研究学问而建立学说的人几乎为零。
2、谢谢这段跑步收听的经历并结合自身的种种工作生活的反思,谢谢阳明先生,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3、生命由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共同组成的。我们把精神层面叫做“神”,物质层面叫做“身”。生命发生的时候,会由卵子和精子相结合形成受精卵,同时还有神的注入——精神层面的东西。物质层面来源于父精母血,比如说身体好坏、是否有遗传病,是由父母的基因决定的。(阳明心学的感悟)。
4、用修行的话讲就是“在状态”。什么叫在状态?就是内外一致的简单状态。心里第一反应是什么,就跟着它去了,不要再去做加工,不要再去做强化。内外一致的情况下,内外是通畅的。内外一致是面对真实的自己,是坦荡的状态,简单的状态。
5、 阳明心学并不是一堆空话,阳明心学实用性强,生活中随处可用。学习阳明心学,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并让自己变得有能力去实现梦想。
6、 今天的课程的确震动了内心!!知行合核心在于提升知的境界。对市公司部署落实不到位,是因为知的不到位!支局工作落实不好,也是县局没有让支局真正的知!只有知的境界提升了,才能产生行的内生动力!!!
7、“心即理”,比如读书的时候,一开始不用在意文字本身,哪怕不能完全了解文字的含义,心里如同过电影一般,跟着文字过一遍,会觉得内心有安定的感觉,貌似明白了这些文字的含义。然后,随着慢慢做功夫,渐渐地就会发现,心里完全明白文字的意思,而且意思很丰富。再然后,可以用自己的语言灵活地表达和阐述文字的意思。这就是“浸泡式”学习,一种熏染方法的学习。长期浸泡在文字里面,心里就会生出力量。这也正是反复背诵经典的意义所在。(阳明心学的感悟)。
8、线下课程时间:5月6日下午17:00~5月8日下午16:00结束
9、工作出差在路上的旅拍者,深夜案前码字思考的孤独者。645篇原创内容
10、 我们以学书法为例。想要学习书法,去购买了笔墨纸砚和字帖,制订了练习计划。开始练习时,调好墨、抻开纸,横平竖直,心无旁骛,一撇一捺实实落落地去练习。假以时日,书法自然有成。
11、 打个比方,盖房子要有承重梁,承重梁的设计和位置是整个房体中重要关键的部分,从重要性排序来讲,承重梁是重要的,但在盖房子的顺序上,承重梁不会放在第一。
12、 刘长志,民间学者,年逾不惑。生于苦寒之地,幼长于山野,弱冠从戎,历十数年解甲。其人宗于道,贵于贞;其学源于先秦圣人,学不师授;其志以合天地之道,通万物之机为乐,以循理恬愉为务,以正本清源为己任,弘圣人之道于天下。
13、 如何看一个事物,其实是代表了一个人内心的反向的。这也是识人辨人的一种境界,是所有管理者识人用人的一种境界。李老师教会我们的这个工具确实让人既学到了一种理念,也更具有一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其实,不仅仅如此,她也是考验我们每一个内心是否强大的标志,是磨练我们意志的标志,是验证我们胸怀的一种标志。我们在判断、在生活、在工作等等的方方面面,都要牢记这个工具,不做亏心事,不做负心人,做一事,成一事,也许这也是达到事上磨的一种途径。感谢李教授!
14、 通过今天李老师一天的精彩授课,对人,对事,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首先,心即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学,心外无事;一切源自于内心,源自于内发,得先有想法,再有行动;第二:致良知。人是有良知的,我们要把良知贯彻到工作和生活学习中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定盘针和为人处世的准则,利他的准则去做事、做人,只要努力,我们人人都可以是圣人;知行合一告诉我们:人的思想和行为是一体的,行随知变,要改变一个人要从改变其思想开始,思想是财富的源泉;所以,管理,一定要注意人本管理,努力的帮助人成为人;让人端正心态去做事,也更加说明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15、 阳明心学能够很大限度地开发我们个体生命和心智的潜能,能使自身的精气神与日常工作、生活融为一体。阳明心学也是净化心灵之道,穿越时空,老师让我们聆听王阳明的思想,净化了我们的心智。
16、工作生活修行是一回事。我们经常说工作生活修行是一回事。因为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经历各种事儿的时候,心才会被动到,才有机会去认识,心不动就不知道心里有什么。每一次动的时候是做功夫的机会,要不断提升觉察力。
17、 感悟:良知伴我们一生,我们一生用良知相伴!人人传递正能量,人间就会处处溢着幸福!从我做起,不忘初心!
18、要想活在良知的状态需要做功夫。没有一定的觉察力,是做不到让自己“在状态”的,也就不能活在良知的状态。大部分人是活在本能的状态里、大脑逻辑控制的状态里,活在自己的判断和认知里,甚至是按照社会对你的期许、活成一个社会认为应该的样子,或者活成家人期望的样子,也就是活成了别人眼中的自己。不停地压迫自己、压抑自己,然后用各种方法去调和自己的内外不一致。而真正的良知状态是自己内外一致,内外一致之后,状态才会越来越好。
19、 每个人都有私欲,学习阳明心学,并不是为了消除私欲,而是不被自己的私欲所控制。只有能控制自己“心”的人,才是一个强者。我们要做“心”的主人,而不是“心”的奴隶。这是我对金老师所讲“心学”的理解。我不敢说阳明心学就是我所理解的这些,因为它太大、太深了!
20、 老师的《阳明心学与人本管理》感受颇深,特别是老师讲授的“知行合一”,让我受益匪浅。知行合一不是“言行一致”不是“说到做到”不是“少说多做”不是“勇于实践”也不是“知易行难”,老师的精彩讲解教会我们“知行合一”是认真做好眼前的每件事,思想与行为是一体的,让思想自觉引导行动自觉,让行动自觉深化思想自觉,只有把“知”和“行”在思想上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21、 与之对照,甚是相符。正是内心每日的忙乱和浮躁,不能平心静气,才造成事倍功半,欲速不达!静下来,调整好,理顺清,道才疏!
22、 思想是财富的源泉,必须变思想,且心要定、心要向利他转移。李教授的激情、哲理、案例,无不在印证着,世界是精神的,人只能依靠自己的心来工作、来生活,这是唯无他。同时,人的心思不能紊乱,心乱则会无思,只有定而后能静,心静则致远。李教授还教会我们,人之初,性本私,必须向利他看齐。这也许看似利他,实则终回归的本质仍然是利己的,这也许就是道法自然、道法使然、社会和谐的一种境界。李教授从阴阳心学中带给我们的发明,折服了我们每一个的内心,心学就是心学。懂得了心学,财富不求自来,福报不求自到。感谢李教授!
23、至今还公认的评价说:中国历史上只有2个圣人,就是孔子和王阳明。王阳明是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心学之集大成者,是明代影响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24、 事上磨_在生活中、工作中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您会发现您的未来不是梦。
25、 我愿老师带给的精神大餐!能打开我们的内心,理清我们的困惑安心,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做到知行合都能摆脱烦恼和担忧,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让我们心存光明,心想事成!
26、近200年来,西方科学认识世界的方法叫做化约论。我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为了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假定把世界分成不同的细分部分,如果每一部分都知道了,整体组合在一起的世界也就弄清楚了。于是便有了很多分科的存在,一开始是自然学科,然后到社会学科。
27、朱熹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所谓的天理就是儒家的三纲五常,是一系列严格的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这种天理下,所有人都被压得死死的,也就越来越扭曲越腐朽。王阳明曾经也追求这个天理追求格物致知,但是他后来产生了不同意见,觉得这个天理不妥,真正的天理就在人的心中,所看到的外在都是内心的投射反应,也就是心外无物,而这个心也代表着人的良知,而致良知就是要把这个良知反映在实践中。
28、“致”即是功夫。“良知”是面对事情时的第一反应,但这个第一个反应很快就会被分别掩盖。首先,心里会产生分别,心里会判断喜欢不喜欢、高不高兴、舒服不舒服……;然后会进一步上升到大脑,大脑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分别,比如对错、复杂简单、事情的代价大小、事情耗时长短、值不值得……。
29、在状态。至少要面对自己的感觉,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把自己的概念都拿掉,不要去压抑自己。尽量保持内外一致地去解决问题。
30、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31、 虽然,到今天为止,才接触,应该说是第一次接触阳明心学,但是,今天的心灵确实是受到了一次洗礼,通过以上各位领导、同仁、同学的分享,可以得出一个真理:阳明心学就是阳明心学,不是她不存在,而是自己接触、感知的稍微有些晚而已,已经感知,就深深地被这门学科所打动,所折服。
32、 阴阳心学,精神的食粮。听了老师的授课对知行合一有了新的认识,心即理、致良知、事上磨有了新的感悟,做为邮政人,要用充满责任感和善意的言行,唤醒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将责任与感悟活学活用到我们的工作中,让思想是财富的源泉得到验证,让聊城邮政腾飞有了!
33、话说,近我不是一直在每天坚持跑10公里吗,时间大约1个小时,好的解闷方法就是听喜马拉雅app,之前听的杂。近在听王阳明,发觉才找对了节目。
34、通常来讲,我们后天对于神的恢复主要靠睡眠,所以睡眠的关键是补神,而不是肉体的休息,物质层面的肉体则靠饮食来维持。修行就在于把身体越来越打通了之后,“神”在身体的通道变得畅通,有机会得到更大源头的补充,如果有电源来比喻的话,相当于有机会接通发电厂。物质层面的能量比较浊,“神”是更高级更空灵的能量,精神层面的能量转化物质层面的能量,要比反过来的力量高得多。
35、 这句话的意思是以“诚意”为主,去做“格物致知”的功夫,功夫始有下落,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没有“诚意”,去做“格物致知”的功夫,就会支离破碎,得不到真知,离“至善”的本体就会越来越远。
3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即“慎独”,即“戒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