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读音
1、可惜的是,对岑参这么一个响当当的大诗人,我们竟然不知道他的字是什么!也因此无从借以判断他的名“参”究竟怎么读。
2、píng jūn chuán yǔ bào píng ān
3、不巧的是除曾参有表字,曹参和岑参无字,无法以字的意义推断名的意义。只能以古诗词的韵部作参考,确定它们的读音。
4、其实古人的名字怎么读,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知道古人名和字是分开的,比如张飞,字翼德。而名与字往往是有关联的,像张飞张翼德,就是很直接的字面上的联系——想飞自然要有翼嘛,此外还有相对、从属等关联关系。大家可以多找一些古人的名和字,看看是不是这样。抓住这个规律,我们从字入手,就能判断名的含义,进而推出名的读音。
5、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因而成为边塞诗派的代表。
6、岑参的诗很有特色,在这两首诗中,其实都营造出了一种孤独之感,还有那种繁华过后的落寞,诗人正是把自己所见所闻,还有所思所想,全部都写进了作品中,从而也就使得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处处充满了忧愁,也有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这样的作品也是不容错过,值得我们去反复品读,从中感受诗人的无奈,还有他对于人生的感悟。
7、今天我们说姓名,又可称姓氏、名字,其实在古代还得细分:姓、氏、名、字。姓是古老的,老到远古的部落时代,那时一个部落用一个姓。部落人口越来越多,就会有一部分人离开建立新的族群聚居点,好像兄弟分家一样。新的分支也要有自己的标志,这就是“氏”。分支又有分支,很多很多年过去,氏越来越多,姓的重要性越发降低,于是姓氏逐渐合没有区别了。严格讲,今天绝大多数的“姓”其实是“氏”,据《春秋》记载,真正的古姓只有20来个,其中姒(si)、姬、嬴、姜、妫(guī)等都是女旁,学者认为这是母系社会的证据。
8、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9、因为格律诗讲究押韵,如果他俩的名字出现在句末,那么这个“参”字就要和前面句末的字押韵,通过韵脚的规律,可以判断出古人是怎么读他俩名字的。
10、岑参家世很显赫,祖上出过三个宰相,父亲岑植做官有令名,有五个儿子,都做过官,当时算是很有出息的了,分别是岑谓、岑况、岑参、岑乘和岑垂(《新唐书·宰相世系二中》说:岑植五子:谓,澄城丞;况,湖州别驾;参,库部郎中、嘉州都督;乘,太子赞善大夫;垂,长葛丞。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则曰:“岑植的五个儿子分别是:渭、况、参、秉、亚。”)
11、--------------------------------------------
12、張生漢:也説北大簡《蒼頡篇》的“鏡籋”172
13、岑参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14、曹参,字敬伯,汉族,沛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史称“曹相国”。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身经百战,屡建战功。
15、 唐诗中有两例把“长干”放在句尾押韵处,严维《赠万经》:
16、曾參、曹參的“參”都得名於驂馬的“驂”。曾參得名於“驂”,這個沒有疑問,這裏不談。曹參,據《史記·曹相國世家》:“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爲沛獄掾,而蕭何爲主吏,居縣爲豪吏矣。”集解引張華:“曹參字敬伯。”索隱:“又按《春秋緯》及《博物志》,並云參字敬伯。”網上有人說既然字“敬伯”,那麽“參”只能是“參見、參拜”的意義。這只是一種解釋,據此不可能否定曹參的“參”得名於驂馬的“參”這另外一種可能性。有人采取非此即彼的解釋方式,在推理上不嚴密。所謂“參見,參拜”,“參”是“下見上”的意義,這個字義即使上古出現了,也只是一個僻義。如果將曹參的“參”理解爲得名於驂馬的“參”,是不是不能解釋它跟“敬伯”這個字的關係呢?其實也能解釋,而且毫不牽强。“驂”是駕在車前兩側的馬,古人駕車,在中間駕車轅的馬稱服馬,在兩旁的稱驂馬,驂馬比服馬稍微繫得靠後一點,這樣,對比服馬,驂馬含有向旁、向後退縮的意義,所以認爲曹參的“參”得名於驂馬的“參”也能跟他的字“敬伯”聯繫起來。曹參的出身並不高貴,《史記·曹相國世家》:“高祖爲沛公而初起也,參以中涓從。”他不必采用“參見、參拜”的詞義來起名,而且可能性也不大。
17、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山东嘉祥县)。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与其父曾点同师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18、何九盈、王寜、董琨主編:《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2015年
19、梁园是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又名兔园,原在今河南商丘东。园的面积广阔,有楼台亭阁,种的有奇花异木,养的有珍禽异兽。诗人到这里凭吊遗址,写了这首诗,表达人世沧桑的感慨。他不用抽象的慨叹语言,而写了两种不同景物,一加对比,感染人的诗情就深深激动读者的心了。日暮飞鸦是足以引人伤感的,只剩二三人家,荒凉萧条的情况就充分表达出来了。三四句一转写庭树还开旧日的花,又在春光明媚的时节,凄凉之感不是减轻,而是加重了,因为这些更引人在想象中复现以前的繁荣景象。
20、宗福邦、陳世铙、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商務印書館,2003年
21、美人一词在古汉语中意义比现代广泛,既可指色美的女人,也可指德高的男人,这首诗中所指的是女是男并不明确,怎样理解都可以。
22、查“平水韵”,“参”字或列“下平十二侵”韵,读为:shēn(“人参”的“参”)、cēn(“参差”的“参”);或列“下平十三覃(tán)”韵,读为:cān(“参考”的“参”),同列在该韵部的字还有“骖”和“三”,分别读为:cān和sān。
23、首先要说明的是:简化字体系中的“干”字,来源于繁体字体系中“干”“乾”“幹”“榦”四个字。“长干”的“干”在繁体字体系中,字形也是“干”。繁体字体系的“干”,基本义是干犯、干涉,《说文解字》:“干,犯也。”又解释这个字的结构说:“从从反入。”即认为这个字是会意字,即由上面那一划“一”和楷化后像“十”实际是“入”字侧翻过来插入的样子,所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说:“从反入,上犯之意。”现代学者根据甲骨文等资料认为,这个字原应是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是用于进攻的器具,后来变成盾牌一类用于防御的工具。陶诗“刑天舞干戚”出自《韩非子·五蠹》“执干戚舞”,“干”即是本义。后来发展出一些义项有:水边;求取;干预;关涉、牵扯等。《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之干”即河边。杜诗“独耻事干谒”,成语“干誉邀宠”中的“干”是求取之义。以上义项,古代都读平声,在平水韵中在“十四寒”部。
24、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25、也就是说,无一首古人诗支持曾参的参读can
26、本文所談,看似閲讀古詩文正音中的一個小問題,實則牽涉到不少重大的原則性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義。因此,將它寫下來,可能不算詞費。
27、《再和二首》-宋·王安石(《全宋诗》卷81)
28、(提要)岑參中“參”讀shēn還是cān,在網絡上引起熱烈討論。本文在相關討論的基礎上,結合古代文獻,論證岑參中“參”得名於“驂”,唐宋時期讀倉含切,後來隨着音義結合關係的轉變,開始讀作所今切,折合成今音是shēn,這是現代漢語岑參中“參”的規範讀音,不能輕易推翻。文章區分音義匹配的歷史來源和現實讀音變化,區分漢語普通話讀音規範和古書閲讀中的特殊字音,論證閲讀古書的正音工作不能以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讀音規範爲由亂改歷代傳承下來的古書讀音,對於音義結合關係的變化帶來的不合古今對應關係的變遷,不能處處要求其注音都要符合其早期歷史來源,必須注意變化後的音義結合關係是否得到廣泛接受,避免造成讀音的混亂,讓人無所適從。
29、王力先生《古代汉语-论语-学而》明确说读shen《汉语大词典》“曾参杀人”条目也说读shen
30、世儒多汨没,夫子独声名。献纳开东观,君王问长卿。皂雕寒始急,天马老能行。自到青冥里,休看白发生。
31、他是唐代为杰出的边塞诗人之有很多边塞诗的杰作。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等。
32、 jiāng jūn jiǎo gōng bù dé kòng , dū hù tiě yī lěng nán zhuó 。
33、我们知道杜甫和岑参是好朋友,为岑参写过一些诗,直夸“岑参兄弟皆好奇”,但是遗憾的是,他却没有提到过他的名字的读音!
34、当然,以上资料还不算“硬核”。更硬核的可根据六朝至唐代诗作来求得此字当时的可靠读音。早将“长干”放在句尾的是南朝梁吴均《和萧洗马子显古意诗六首》其五:
35、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36、后两句同样经典,而且在整首诗中也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对于这园中的树木来说,它们是不知道,这人已经散去之后的孤独,由于这个地方没有了人,也就失去了往昔的繁华,一年一度春风又吹过,那地上的野花开了一年又一年,还是原来的样子,好像什么也没有改变过。
37、第四句的“长卿”就是司马相如,该句第二字“王”是平声,按规则第四字就必须用仄声;第三句第四字“东”是平声,按规则第四句同位的“长”必须是仄声(“君王问长(zhǎng)卿”)。
38、议程及参与丨2-5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汉语语法史研讨会暨第七届汉语语法史青年论坛议程 附:密码
39、 běi fēng juǎn dì bái cǎo zhé , hú tiān bā yuè jí fēi xuě 。
40、会不会杜甫偶尔用错了呢?那看看更多的唐诗写到“长卿”的例子吧。
41、王维《送严秀才还蜀》是一首五律,后两句是“献赋何时至,明君忆长卿”,“长卿”也是指司马相如,该句第二字是平声,第四字“长”必是仄声,第七句第四字“时”是平声,则对句同位的“长”必是仄声。
42、魏德勝:《居延漢簡》中新發現的幾條《蒼頡篇》殘簡118
43、“舍”“十”两字是入声字,“客舍并州已十霜”的“并”在这里念平声bīng,并州是地名,在今天山西太原一带。
44、既然在古代存在着一些“音義再配”現象,那麽我們是不是應該給所有的再配現象都打開方便之門呢?不能這樣幹。我們說,語言本身是一種歷史傳統,因此音義匹配無疑是一種歷史傳統,這種傳統是可以改變的,但要形成社會的一種共識。岑參的“參”讀shēn,這是社會形成的新傳統,我們不能主觀上要求變回到唐宋時期的狀態。但是有很多“音義再配”只是一種個人現象,沒有成爲社會共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給它們以規範的地位。
45、司马相如字长(zhǎng)卿,曾任文园令,后人又以文园代指他。唐诗人刘长卿字文房,其名应从司马相如得,也自然应同样读zhǎng。
46、我在做《辭源》審音的通審工作時,經常碰到人名、地名以及其他異讀的處理問題,這些問題以前的語文辭書沒有解決得好。因此,我當時就在想:對這些特殊讀音問題,很有必要作專門探討,一一加以解決,反映到大型語文辭書的編寫和修訂中去,爲閱讀古書服務。現在人們在線上討論岑參中“參”的讀音,進一步證明我原來所持“這些特殊讀音問題,應該作專門的探討,一一加以解決”的想法是正確的,因爲很多具體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
47、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