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泰戈尔简介详细【文案25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08 12:56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泰戈尔简介详细

1、花蕊还未开放;只有风从旁叹息走过。我没有看见过他的脸,也没有听见过他的声音:我只听见他轻蹑的足音,从我房前路上走过。

2、他用他的锄子,要怎么掘,便怎么掘,他被尘土污了衣裳,如果他被太阳晒黑了或

3、1924年4月11日,《清华周刊·书报介绍复刊》(10期)还介绍了龙今吾的文章《太戈尔的恋爱观》(原刊于《妇女杂志》,1924年2月1日),并表示“我们望穿眼的太戈尔先生将于四月中来华。此老的作品我们拜读过的很多,然终少见有人拿他的哲学,作分析之研究,”此篇文章综合泰戈尔的诸多作品,概括出泰戈尔的恋爱观。

4、如今我身在中国,我问你们,同时扪心自问,你们有什么,你们可以从自家拿出什么向这个新时代献礼?你们必须回答这个问题。

5、此书可让读者真正体会到泰戈尔在印度文学史上的地位,泰戈尔堪称近代孟加拉文学乃至全印度文学的旗手。

6、在弗兰西斯眼中,辜鸿铭是位活的百科辞典,对许多事物都有概括性的见解。他口若悬河,几乎令人插不上嘴,一场对话下来,往往是他在做长长的独白。他从未见过如此执着、如此固执己见的人。他觉得辜鸿铭那第的甚至是举世无双、具有概括能力的脑袋里,放射出东西方一切智慧的光芒,虽然他闪光的智慧里有着无以掩饰的缺陷,但这缺陷,连着他的强词夺理,缘于他过分的骄傲。是啊,一个真才实学的人理应拥有骄傲。在中国,哪儿有人可与辜鸿铭相提并论?那些眼下走红的学者,也不能和他媲美。他们也许有广泛的有关中国的全面知识,而辜鸿铭却有着关于世界的全面知识。他是通晓东学和西学的中国人。每次谈话,他都要从辜鸿铭那里或多或少地借来知识。

7、这正合了辜鸿铭的意呢!在侃侃叙谈了东方文化拯救世界的蓝图后,辜鸿铭情激于怀地说: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各种人都各得其所,中国是宽容的国家,各种哲学和宗教思想都得以在这里同时存在。宽容是中国文明的特色,而中国文明的主要特色还在于常常使舶来品走味。中国仿佛是茫茫大海,凡是落进这大海里的外来东西都要被盐水浸渍,直到同化,变成具有中国特点的东西。你瞧,天主教尽管戒律森严,到中国后便带上了中国的印记,即使是虔诚、守教规的信徒,也仍然保留着某种中国习惯。基督教传入中国,就要受孔子的影响,不嫁接到儒学这棵树上,就不能在中国立足……

8、泰戈尔见辜鸿铭沉默不语,只道他谦虚,旋又道:辜先生能巧妙地把中国的思想翻译成英语,而且能译出比汉字所表达的思想更为深邃、更为含蓄的英文,真是前无古人的盛事。

9、泰戈尔号召青年们拿出自己的光亮,去“参加世界文化的展览”。他说自己不相信一些人的说法,认为中国人都是实利主义的、唯物主义的;他不相信“任何的民族同时可以伟大而是物质主义的……我以为凡是亚洲的民族决不会完全受物质主义的支配”;“人类的文明正等着一个伟大的圆满,等着他的灵魂的纯美的表现。这是你们的责任,你们应得在这个方向里尽你们的贡献”。他劝告青年们要坚持生活的美的原则,不要被物质主义的毒素玷污了自己本来纯洁的灵魂,“不要错走路,不要惶惑”。诗人满怀深情地说:



10、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11、梁启超在北京师大发表欢迎泰戈尔的演讲时,曾就自己之前多次拒绝北京师大校长的邀请而道歉,但对清华大学,他似乎感情既深且厚,从1914年起就不时在清华从事著述或讲学,而且觉得有无限愉快。从1923年9月起,他开始在清华长期讲学,所开“近三百年学术史”与“群书概要”等课,受到清华同学的热烈欢迎。泰戈尔访华之际,清华已成为梁启超主要的活动地点之一。正是梁启超及清华校方的热情邀请与接待,才有泰戈尔在清华园长达近一周的驻留。

12、日来年往,就是他永远以种种名字,种种姿态,种种深悲和极乐,来打动我的心。

13、女人知道用什么样的夸张手法来歌功颂德,博得别人的欢心,这是—个很好的例子。她为了使我高兴,才这样做的。我依稀记得,我早是从她那儿听到对我长相的赞扬。她用十分温存的方式,表达了那种赞美。比如有—次,她严肃地叮咛我,叫我决不要留胡须,说不要让别的东西遮蔽住脸庞。众所周知,我没有听从这个劝告,不过,她没有能活到亲眼目睹我脸庞违背了她指令的日子。”

14、学林(202)| 泰戈尔与清华学子的“无问西东”

15、……我不知道她在这个时候有没有和我做着同样韵律的梦。

16、在他的作品中,泰戈尔用他特有的笔法将印度神话、古印度教义以及佛教文化相互交融,有湿婆舞天的故事,有所罗门的生活,也有佛陀菩提下的禅茶。

17、《园丁集》是泰戈尔的重要的代表作之它更多地融入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细腻地描叙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可以视为一部青春恋歌。

18、毕业于北京大学和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EHESS),曾任职于北大西语系和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旅居法国30余年,是一位有国际视野的跨文化学者。现任《跨文化对话》丛刊特约撰稿人,《今天》文学杂志通讯编辑,元培学堂讲师。出版法文译著《雪的六月》《鬼谷子——游说的艺术》,中文译著《治理的忧思》《词语的诱惑与真实——博纳富瓦诗选》。

19、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在外国泰戈尔一般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20、梁漱溟虽是印度哲学的教授,他本想向来自印度的泰戈尔讨教,但面对辜鸿铭的滔滔论道,竟无从置喙。在他听来,辜鸿铭的谈论不乏真知灼见,想他在那么漫长的生涯中,高见无人识,能不出之以嬉笑之言、伤时之骂吗。他那些让人舌挢而不能下的嬉笑怒骂,其实包含着他的伤心悟道之言。

21、想了解更多关于泰戈尔的故事,不妨来看看《泰戈尔和他的作品》~

22、《辜鸿铭全传:改变崇洋媚外的中国》在中国近代史上,辜鸿铭是以喜剧脸谱活跃于舞台上的悲剧角色,他的传奇人生以及亲历的事件是一段很值得表述的历史,也是一段不易表述的历史。辜鸿铭是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一位幽默大师、怪诞情种,他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该书用生动的语言刻画了奇人怪杰辜鸿铭的一生,将他幽默、睿智、怪诞的言行举止一一展现给了读者,并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一个在非凡的年代特立独行中,成为中国和南洋、西洋、东洋外交史上绕不过至今仍发生影响的怪杰的精神所在。

23、D、1941年,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祖居宅第里平静地离开人世。

24、他出身于一个印度贵族家庭,家里除了有显赫的地位外,还经营着许多生意。他父亲对宗教和哲学比较有研究,赞成社会改革,是个民族主义者,因此他受到父亲很大的影响。他一直是家中小的孩子,但是父母没有溺爱他。他天生热爱自由,从不喜欢学校的禁锢,但在哥哥姐姐的监督下,他先后进了四个学校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从小就热爱阅读,十三岁时他开始写诗,把满腔的爱国情愫写进诗里。十七岁时,他远赴英国念书,一开始他学的是法律,后来因为不喜欢法律又转到了文学系,研究文学和音乐。两年学习结束后,他回到印度开始专注于文学创作。

上一篇:曹刿论战原文【文案77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