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谚语
1、我们辽宁过去的农业生产只能是看天吃饭,种大田劳动强度高、产量低。现在随着先进科技成果在农业上的推广,我们在顺应时令搞生产的同时,还实现了“良种+良法+良机”的应用,保障了稳产增产,有助于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2、春分: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3、4:瓦渣云,晒死人。日头朝后看,明个晒得狗叫唤。
4、 再好个眠床毋当自家个狗薮;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朝难。
5、许多老一辈的人都能说上几句海丰特有的谚语,特别是在农村的老人,更是能随口而出。近日,我们栏目组采访了一位退休老教师谢汉成,他多年来对海丰的“农谚”颇有研究,早年支过农、下过乡,在农村期间,谢老师经常与当地老农接触,闲聊中,经常听他们讲些谚语,觉得很有意思,便有意识地记了下来。
6、 旧时客家地区,谚语记录了客家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了客家人勤俭独立、安贫乐道等为人处事原则。如今,部分谚语依然在坊间流传。岁月如歌,客家谚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客家人的成长,成为客家人的“精神花园”。
7、“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为,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二十四节气中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仍在助益着当代人的生产生活,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文化传承。
8、(海丰报道)华中师范大学海丰附属学校落成开学
9、 客家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节俭的民系,尤其是他们的妇女,将节俭朴素的优良作风发挥到了。在家里,客家妇女都是精打细算,油盐柴米,不肯稍多花销,因此有“有油毋点两盏火,免得无油打暗摸”的说法。
10、早移晚不移,涝移旱不移;小移大不移,壮移瘦不移。
11、龙舟鼓响,黄麻一夜一高掌。春雨贵如油,点滴无白流。
12、寒露: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13、一年365天,客家人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地头从事操作,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天象变化极为敏感,经过历代的总结,留下大量关于农业气象的经验性谚语:“四月桃子来,李子去”“春至飘东风,树叶乱飘蓬;夏至吹东风,五谷粒粒空;立秋吹东风,禾苗皆大空;冬至吹东风,农夫袋里空”等等。
14、三月田中水,贵如篓里油;田埂要扎紧,不让一滴流。开渠打坝,旱涝不怕。
15、天文划分法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长、太阳高度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短、太阳高度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16、2:东晴西暗,等不等端碗。(早上东晴西边乌云,等不到吃早饭。)
17、五九半,冰消散。六九七隔河看柳。八九耕牛遍地走。
18、8:云生东南,雾罩林梢。若问雨泽,定在明朝。
19、5:东绛(彩虹)轰隆,西绛雨,南绛轰隆大白雨。
20、再次,内容丰富多彩。谚语内容包括极广,有的是农用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有的是事理谚语,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属于生活上各方面的常识谚语,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类别繁多,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