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学
1、但现今,一百多年过去了,中国大开门户,广泛接纳西学,中西已深度融合;现在到了重新复兴国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重新倡导“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了。(什么是国学)。
2、道本容百家,当成为道家里,就容不下了。道为国学之父,易为国学之母。《道德经》是议论文,讲其何来何去,如何定义,是定义法;《易》是说明文,讲如何推演、替换,是穷举法,也叫枚举法。固定定义生百家。
3、一根,指的是《易经》。之所以把《易经》归为国学经典的根,是因为她太重要了,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易经》有“三易”之说。夏朝的时候有《连山》,商朝的时候有《归藏》,到周朝的时候,周文王和周公共同完成了《周易》。《连山》、《归藏》的主要作用是占卜。因为《周易》足以包括其中的思想,所以到孔子的时候,他只保留了《周易》,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所以孔子认为学习《周易》就足够了。
4、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大陆人,要入国学之门,好先读《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等读物,以开蒙,与打基础。然后,再读《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孝经》,以理解儒学的精髓。
5、 国学是家国之学,是民族、国家、人类。“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和万事兴”。“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尤其需要强调家庭、家族、国家、人类一家、地球宇宙一家的家国之学观念。
6、可以让孩子发扬传统文化的基本气质和潜能。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中华儒家文化的根本目的,而儒家思想的深入人心也可以修复逐渐遭到损毁的淳朴民心,可以让日益跑偏的价值取向逐渐回归正常轨迹,同时,社会减少罪恶,减少偷盗,减少贪婪,还可以让善良之心重新播种在民众的心里。
7、何谓国学?这个词的涵义有不同的解读,社会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国学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凡是中国的文化学术都属于国学;亦有学者认为国学是专对治国理政而言的,国学特指“治国理政”之学。但无论怎样,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
8、关于国学的定义,除基本定义外,在具体的定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9、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我的意见仅供大家参考,既不全面,也难说恰当。
10、 我们所看到的那些问题孩子,在机场砍伤母亲的逆子,吸毒,K粉白粉的孩子,这颗问题的种子是在三岁,四岁,小的时候已经种下的,只是在这一天发芽了。
11、人格优化,身心健康——经常诵读经典的孩子,会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从而不仅身心健康,而且会使成功的几率明显增加。
12、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13、 是否目前的财富是你的,要取决于你有一个什么样的后代。将来他是你老来的保护伞,还是你沦落成为他一生的提款机?取决你今天给他什么样的教育。
14、——中国的学问,那就叫“中学”或者“国学”吧。
15、可以让孩子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优秀精髓。帮助下一代的孩子们正确区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糟粕,可以让他们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鉴别能力。然而,要让他们能够增强和提高鉴赏能力,首先应该让他们了解并掌握中华民族儒家文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逐渐让他们了解儒家文化代表的国学的深奥内涵,从而让他们能够具备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16、 国学是自然之学,是客观、科学、规律。“一阴一阳谓之道”,“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回归到初、基础的面貌去认识国学,有着更加清醒而紧迫的现实意义。
17、国学与西方,本来就是中国与各国的对比。只是西学被整合成了一个西学,细分是各国,各民族。
18、1934年,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对国学做了总结性的讲解。章炳麟上述几次演讲经过记录整理,出版了《国故论衡》、《国学概论》、《章太炎国学演讲录》等书,在二三十年代影响很大。
19、胡适对“国学”的定义,深深地影响了数代人,当今社会上对国学的轻视与怀疑,就与他对国学这一定义有关。
20、刚开始学习西方的时候,我们要学得,只是人家的科学技术,那时还没有变更中国文物制度的意思,当时的口号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1、 国学是公益之学,是利人利己、达人达己、助人助己。“周乎万物,道济天下”,“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独乐yuè乐lè,不如众乐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的中国共产d人将此归纳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国学,就是大化的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全人类。
22、(3)在未来,国学应指能衍生出一切学术、切学术殊途同归的那个东西。
23、为丛书的学术性,丛书作者均为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和教授,且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所撰写的文章力求全面、准确、简洁,以3—5万字的篇幅,对每一学科进行概括性介绍。文章中适当略去了学术著作中的繁琐引证,以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领略精要。
24、国学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道德经》《诗经》、《孝经》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如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25、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春秋》、《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通鉴纪事本末》《国语》、《越绝书》、《吴越春秋》、《唐大诏令集》、《列女传》、《东莱先生史记详节》、《晋书》附叙十六国云《载记》、《清稗类钞》、《禹贡》、《山海经》、《水经注》、《唐六典》、《通典》、《史通》、《文史通义》、《战国策》、《永乐大典》等等。
26、为什么读经典打底的孩子在深造的过程中更容易突破瓶颈?
27、“不此之惧也”,意思是,他梁任公“不惧西学滚滚而来”。梁启超为这样说呢?因为他当时坚信我国文明是“大道”,有强大的自新能力,终将融合西学。他自信地说:“但使外学之输入者果昌,则其间接之影响,必使吾国学,别添活气,吾敢断言也。”
28、清朝末年的时候,“国学”的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
29、道为无知,对于道的求解,取决于已知。已知越多,则未知数越多,即变数越大;已知越少,则定数越多,变数越小。道之解,在于用已知,求无知。识无知者,方会问道,知有知者,常关心于名。即问道者寻规律(忽略于名,关于逻辑与替换),而学知者常关心名(概念、名词)。
30、综上可知,以固步自封的姿态学习国学,早已背离宗旨,只有与时偕行,方可长久。
31、经典是几千年来沁透人心、影响深远、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
32、宋代又有一位史学家袁枢,把《资治通鉴》这部书按一个个故事重新编排。例如安史之乱,历时多年,按编年体逐年叙述,必然与同时发生的其他事搅在一块。袁枢把安史之乱的内容单独挑出来,逐年叙述这一件大事的过程,就极为方便阅读了,这叫纪事本末体。袁枢的书叫《通鉴纪事本末》。
33、当时,西方以坚船利炮扣开了中国的门户,西方的势力在全球呈现出兴盛之使;清王朝为了自强,不得不学习西方的军工技术,这段历史,后世称之为“洋务运动”。
34、“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诗经》、《孝经》、《论语》、《孟子》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
35、“国学”作为一个现代学术的概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材料看,1902年梁启超和黄遵宪的通信里面,就开始使用“国学”的概念了。黄遵宪在给梁启超的信中说:“你提出要办《国学报》,我觉得现在还不是时候。”办《国学报》是不是时候我们暂且不管它,至少在1902年这一年,梁启超和黄遵宪提出并且使用了“国学”的概念。
36、也就是说,儒家学说是古代服务于帝王统治的教化学说,并不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而为老百姓服务的学说。因此,如果以儒家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完全看作古代专制主义或为古代专制主义服务的思想的代名词。当然,并非全盘否定儒家文化,而是说,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全部或是主要看作是儒家文化,不仅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而且也将儒家文化中积极的因素给否定了。这显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来面目,更不是当代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旨所在。
37、五行八卦在国学中的作用,相当于西学中数学的作用,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基础没有了,所有的体系就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