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必读的十大经典佛经
1、小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中国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经的,但还是将之结集,编入大乘三藏经典。我大致看过一下,认为此经主要是,讲述禅定等实修的。相信对欲进行实修的人,会很有帮助。当然前面的佛经,也都讲了深度精进修行,只是此经中涉及的细节较多。
2、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3、有一种说法是:净土五经,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
4、感恩古往今来所有善知识,为我们留下经典,留下救命的良药,留下生命里芬芳的圣果。
5、佛陀开教以来,传出一个顿教法门给迦叶,传到达摩祖师这代,达摩祖师从印度传到少林寺,正因达摩祖师在少林寺传播佛法,所以少林闻名至今。达摩祖师传出来的顿教二行四入法门一直蔓延到六祖这一代,都是小乘佛法罗汉果。
6、被称为“开智慧的楞严”,是一部极重要的大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此经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皆详尽剖析开示。
7、此三经均是讲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其中‘无量寿’即‘阿弥陀’的一个本意),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有一种说法是‘净土五经’,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
8、 密宗 密宗是八世纪时印度的密教。由善无畏(637~735)、金刚智(669~741)、不空(705~774)等传入我国,形成密宗。它依据《金刚顶经》、《大日经》建立“金刚界”、“胎藏界”两部三密瑜伽。此宗的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 这便是中国汉语系佛教的八大宗教。此外还有专宗俱舍论的俱舍宗,专宗诚实论的诚实宗,以及专宗摄论、地论、涅槃经的各宗派,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盛行一时,但不久便失去传宗,或并入他宗了。
9、末法时期你把戒抓住了,就什么都抓住了,戒抓不住什么也抓不住。所以说末法时期修行难的一点,就是在于能不能守住戒律。能守住戒律,那就什么问题都不怕了!我们修行就要抓住这个关键地方,抓住要害,抓住基础。
10、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学佛必读的十大经典佛经)。
11、特别学《金刚经》,这个很主要,因为开悟的《金刚经》。《金刚经》学完了以后,你才可以学密,学净土,否则的话,就堕落相里去了,这也是很可怕
12、至心奉法,虽无希求,自然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禄绵长。
13、我们知道学佛有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
14、 小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中国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经的,但还是将之结集编入大乘三藏经典。我大致看过一下,认为此经主要是讲述禅定等实修的,相信对欲进行佛教实修的人会很有帮助。当然前面的佛经也都讲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经中涉及的细节较多。
15、《善生经》是一部宣示学佛以提升人伦道德、实践人乘善法为根本的经典。佛法约可分五乘:人乘法,天乘法,声闻乘法,缘觉乘法,菩萨乘法。人乘法以五戒十善为根本,能修中品十善即得人身,依此善行以保持人格,并使来世不失人身。佛陀应化在人间,所以佛陀说法教化的对像是以人类为根本,佛初成道时即先为提谓长者等说五戒十善等人乘善法。人乘善法上可通于天乘,进而可为声闻、缘觉、菩萨等出世善法的基础。我们学佛的人首先必须把尽职尽责地做人作为修行的起点。假使一个在家修行的佛教徒不能对家庭、社会尽到自己基本的责任和义务,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在家信徒。
16、前面经典多是讲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经中之王”,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三恶道苦,那么首选《地藏经》。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好多读《地藏经》了。消除罪障、积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17、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18、净土三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此经前后有十二译,存五译、失七译,会集、节略本四本。 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接引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秽不堪等内容。无量寿即:阿弥陀的一个本意。
19、 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到了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
20、《楞严经》被称为‘开智慧的楞严’,这部经主要是释佛对弟子中‘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讲的。多闻,也就是见识很广,相应的阿难在众大弟子中修行是差的,乃至和一般人一样抗拒不了女色诱惑,很像现代人,见识很广,修行很少,所以这部经适合现代人读。《楞严经》虽然长,但佛陀在经中细致开示,佛理讲得相当透彻和清晰易懂。而且这部经文字好,精妙高明,令人惊叹,单就文字来看就堪称古文学的极精品之作。此经与《妙法莲华经》、《华严经》一起被宣化上人等佛门高僧并称为‘经中之王’。
21、 此三经均是讲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其中‘无量寿’即‘阿弥陀’的一个本意),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有一种说法是‘净土五经’,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
22、一是乐善好施。倡导“诸善奉行,诸恶莫作”的理念。佛教这一理念深入人心,这是它的大积极意义。从这理念出发,人心会向善,自己也会慈眉善目,愈发佛态。
23、藏经,俗称。佛经,也叫《大藏经》,一般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经”是指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由其弟子所集成的法本。“律”是指佛陀为其弟子所制定的戒条。“论”是佛陀的弟子们在学习佛经后所得的心得。其内容博大精深,除佛教教义外,也包含了政治、伦理、哲学、文学、艺术、习俗等方面的论述,是人类历史上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24、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好多读《地藏经》了。消除罪障、积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25、除《心经》外,《地藏经》《金刚经》《妙法莲华经》《吉祥经》等等都是很好的经典。
26、《随念三宝经》是著名译经大师法尊法师1962年4月22日从藏文大藏经中译出。译者在《序言》中说:「凡是佛陀的弟子,当随时忆念三宝功德,培养自己对三宝的虔诚信敬心。」由忆念三宝功德「生善法欲、起精进行故,行者也能如实学习佛陀断除一切过失、证得一切功德,是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忆念三宝功德是佛弟子纯洁信仰、修学佛法的基本法门。」序言中还说到此经在藏传佛教中是僧众每天进食前必诵的经典。可见此经重要性的一斑。我们把这部经列在十经之首,其用意即在提醒佛弟子随时忆念三宝的功德,策励自己不断地增强信心,为上求下化而精进修学。
27、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28、需要强调的是,天台、华严的教义虽导源于《法华》、《华严》,而实际上为中国所独创。天台的一心三观、圆融三谛的学说和华严的法界缘起,一切无碍的学说都大大发展了印度传来的大乘思想,展现了中国独创的大乘精神。
29、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
30、《心经》的书法字贴也很多,你可以到书店里去看一看。
31、的确如此,只要能“一念”代“万念”,然后“念”得人空法空。你再看《维摩诘所说经》中说:“菩提烦恼无异境界”一句,你不达到一定程度根本无法领会,只有当你能“转”能“化”后才能深会其意。又如灵云的禅诗:“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今日更不疑。”又如药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也是一样的道理。
32、 前面经典多是讲修行、开智慧、教人成佛的,如果你要修行成佛,那当然要看上面的三大‘经中之王’,如果你要消灾、免祸、求福、避免遭三恶道苦,那么首选《地藏经》。现代人业障深重,修行不易,如果难以向上追求,那么首先要避免向下堕落遭苦,这时就好多读《地藏经》了。消除罪障、积累功德,也是上求佛道之正路。
33、此三经均是讲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其中“无量寿”即“阿弥陀”的一个本意),欲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应将此三经作为首选经典阅读。有一种说法是“净土五经”,即修净土读这五经就够了,其他经完全不读都没关系,主要是强调修行的专一。那这“净土五经”就是此三经外加上《华严经》中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和《楞严经》中的“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均包含在上面的推荐中。
34、佛教经典。简称《观经》。与《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部经。宋畺良耶舍译。另有异译一种,已佚。此经进一步发挥了《无量寿经》的净土思想,叙述释迦牟尼佛 应韦提希夫人之请,在频婆娑罗宫为信众讲述观想阿弥陀佛的身相和极乐净土庄严的十六种观想方法(十六观)。未发现梵本,亦无藏译本,但在中国新疆地区曾发现维吾尔文译本的残片。日本学者高楠顺次郎应马克斯·缪勒之请,据现行本译成英文,与《阿弥陀经》等一起,载《东方圣书》第49卷。
35、此经与《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合称净土三部经。一般认为在1~2世纪印度贵霜王朝时期已流行于犍陀罗地区。
36、 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
37、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这直接就是《法华经》里的“衣珠喻”,只是语言更概括,法华说这个比喻更详细)
38、二是净化心性。人生欲望太多,佛说人都有七情六欲,让我们要清心寡欲,净心静气。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我们都很浮躁,需要佛教来帮我们净化心灵。
39、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也得转轻。
40、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讲的第一部经,适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
41、这部经很短,数百字,但佛理讲得很深,也较易读。中国有些人专门念心经,就可能获得很好的成就。
42、人猝死前身体发出两个救命信号,一定要清楚,转发朋友圈等于救人一命!
4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该经采取了偈颂的形式,便于记忆,对于策励和提醒我们在日常起居中净修三业、培养正念、长养菩提心有帮助;依它去修行,我们就能够把佛法与现实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佛垂般涅·略说教诫经》又称《遗教经》,是佛陀临涅?时为众弟子所说,谆谆诲语,感人至深,虽千载之下读之,办如对佛前,令人心生无限感念,为佛弟子不可不读。《四十二章经》是我国早翻译出来的一部经典,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该经以语录的形式,把佛的基本教义传达出来了,语言平易简明,历来被视作佛教的入门书,因此值得我们好好读诵。
44、必读经书要根据起信、发心、皈依、守戒、自利利他,般若为先导,禅定为根本的修学次第,在无际的教海中选编了十几种经书,以适应在家教徒读诵受持的需要。这十几种经典,除了《随念三宝经》、《吉祥经》是当代人翻译的以外,其余都是古德翻译和著述的。
45、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过去讲过怎么经?也不知道,但他在头条这里每天都有回答众生的问题,我看了他的内容都是小乘的回答。
46、佛教经典。全称《佛说无量寿经》。净土三经之一。此经说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国土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往生彼国等事。此经前后有十二译,存五译、失七译,会集、节略本四本。 经中介绍了阿弥陀佛(无量寿佛)接引众生的大愿、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污秽不堪等内容。
47、《随念三宝经》是著名译经大师法尊法师1962年4月22日从藏文《大藏经》中译出。译者在《序言》中说:「凡是佛陀的弟子,当随时忆念所归依的三宝功德,培养自己对三宝的虔诚信敬心。」「由忆念三宝功德生善法欲、起精进行故,行者也能如实学习佛陀断除一切过失、证得一切功德,是谓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忆念三宝功德是佛弟子纯洁信仰、修学佛法的基本法门。」序言中还说到此经在藏传佛教中是僧众每天进食前必诵的经典。可见此经重要性的一斑。把这部经列为第其用意即在提醒佛弟子随时忆念三宝的功德,策励自己,不断地增强信心,为上求下化而精进修学。
48、《六祖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开示、门人法海结集整理的一部禅门圣经。六祖大师把艰深的法义及其自身的深入体悟,用极浅白的语言,宣示大众,令各开悟。此经特别强调:若俗修行,在家亦得。六祖修行悟道、说法度生、立教开宗的功德,极为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道理:佛法的原则、佛法的精神,只有同学佛者的生命完整地结合起来,佛法才真正有生命力,佛法的慧命才有延续的希望。
49、再后来清顺治帝因为董鹗妃的去逝,心灰意冷,也想削发为僧,遁入空门,具体后有没有实现,那当另说;但是这足以说明佛教的魅力还是巨大的,能够让他们不要江山、不要美人只愿伴青灯古佛。
50、 《楞严经》虽然长,但佛陀在经中细致开示,佛理讲得相当透彻和清晰易懂。而且这部经文字好,精妙高明,令人惊叹,单就文字来看就堪称古文学的极精品之作。
51、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52、而“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一句,且不说修道那么高远的境界,吾辈凡夫俗子,不如意时读一读,就算只能解其深意两三分,再深重的烦恼,也能得到释怀些许。
53、学佛就是学佛的觉悟,首先知道自己迷路了;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正确方向,必须行动,所以佛法特别注重实证(实践)。 知道了回家的路,而不行动,“犹如数他宝,自无半分钱”。关于这一点,明代高僧、净土第八代祖师莲池大师有精彩的开示,他说:“可叹现在有许多人,从少年到到中年到老年一直到死,从来不曾看过佛经,或以为佛经不屑一读,这些人可说是面对宝山而不想进入取宝;又有一类人,虽也读过佛经,但只是为了采摘佛经中的优美辞句,来充实自己谈论的资料,或用于写作,助长文章的笔势,这些人可说是进入宝山而不知取宝!又有一类人,虽然对佛经的义理进行讨论,或对人讲演,但只是凭肤浅的认识对着佛经释字销文,或妄自标新立异,以显高明,这些人可说是把取到的宝物当作玩品鉴赏,有时抱在怀中,有时拿在手里,然后又把宝物丢弃了。
54、天台教观以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之教为权教,示一乘之理为实教。三乘是佛方便说,统归一佛乘。天台判教五时八教,将佛陀经教分为五个时期: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种教法:化仪四教顿、渐、密、不定,化法四教藏、通、别、圆。华严判教三时五教,三时:日出、日中、日落;五教:小乘、大乘始、大乘终、顿、圆。《大般涅槃经》中将佛法譬喻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五味。凡此种种,都是为了方便对佛陀言教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提纲以挈领。
55、小乘佛教的核心经典,中国大乘佛教往往是忽略此经的,但还是将之结集编入大乘三藏经典。此经主要是讲述禅定等实修的,相信对欲进行佛教实修的人会很有帮助。当然前面的佛经也都讲了深度精神修行,只是此经中涉及的细节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