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超凡脱俗的经典语录
1、 作者:老子
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3、如果你种下一个念头,你收获一个行为。如果你种下一个行为,你收获一个习惯。如果你种下一个习惯,你收获一个性格。而如果你种下一个性格,你收获一个命运。种下善念,一定会收获幸福的命运;种下恶念,一定会收获痛苦的命运。种下善念,还是种下恶念,取决于你自己。
4、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5、五分钟时间到,林一同学,我们现在开始复习英语吧,第一个单词,abandon,你知道什么意思嘛?放弃。
6、11)见性是佛,性在作用,在胎曰身,处世曰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舌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者唤作精魂。
7、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8、《搜神记》是东晋史学家干宝著录的笔记体志怪小说集,原本已佚,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其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搜神记》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开创了中国古代神话小说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
9、答:是这样的。近年来,我在探究诗人包容冰的佛诗的进程中,只觉得佛觉在心,也于情动之中写了一些短小的佛诗。就像你刚才点到的《一棵无叶的树》,是我在2019年1月24日为《“包式佛诗”佳句赏异》一文完稿时而作的。那天,我的心灵似乎有被触摸了的极为轻松愉快的美好感觉。在一瞬间,我就有了一些潜意识在自由地流动——其中,我想到了一棵无叶的树,又将这棵树与我几十年如一日的“早锻炼”(近四十分钟的《陈氏“八部”操练》,自编的)联系在一起。只因我在早锻炼前,会双手合诚心诚意地祈祷一番。于是,就有了诗中所出现的:“每天的早锻炼前”,“我会静静地与它说一会儿暗语”。可以说,这不一般的“一棵无叶的树”,直到“想长叶了”的“一棵树”,就有了一些值得回味与思考的东西。诗中的“佛偈”、“袈裟”,均含佛教意味;“旗帜”,象征着热情与活力等……它们作为“树”、“叶”之灵魂,也就暗示了在现世生活中的一种精神渴望与理想追寻的表述,亦是承载美好和期待之宏大的意象。(佛经超凡脱俗的经典语录)。
10、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以关键词解诗”。如“坐在一簇花卉的中心吹响心爱的竹笛”:原句摘自《活在巩昌》第一节。诗题之“活”字,是题眼,亦是诗眼。从“活”的状态看,“巩昌”,能让人好好地“活”……从诗后的“旱象如扯大旗”、“粮价陡涨”、“泪流成行”等情形看,巩昌之“活”也就含有“以喜衬忧”之法,反衬了难以让人好好“活”的家乡……为“活”而生痛感。
12、4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13、声在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14、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15、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永远是成功道路上的不二法则。卢思浩
16、平常心是道。(《传灯录》释义:平常心没有造作,没有是非,没有取舍,没有断常,也没有凡盛,是道之所在。)
17、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是强求不来的,既然这样,就放宽心态,顺其自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保持豁达的心态,不让自己活得累。
18、南怀瑾: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19、诗人包容冰坚信佛陀的教诲,用得多的名句、名词可谓随处可见。比如:“一切法从心想生”、“听经闻法”、“万法皆空”、“以戒为师,以苦为师”、“六道生死轮回”、“业因果报”、“前世今生”、“明因识果”、“过去、现在、未来”、“随缘”、“慈悲”、“清静”、“涅槃”、“净土”、“光寿无量”、“自觉觉他”、“自度度人”、“自悟悟他”、“极乐世界”……从他帮自己的父母念佛、与妻子及善男信女们从事佛事活动的佛诗中可看出,有些经典能倒背如流。比如《夜读》,就感到“心里一片空明/ 眼前一片亮色”,可见“我”爱不释手,开心见诚。另外,还把经典念给年迈的父母听,念给“独处的自己”听……
20、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经》
21、我把你给我的曾经,往深的永远延续。卢思浩
22、假如我们不修行,怎么能够了然于真如实相,而不迷于妄识呢?舍离了妙智,就不能照空色蕴,更不能由此产生“度一切苦厄”的效果。色蕴看起来不容易破,因为有十一个之多。事实上,我们并不是一个一个地去破,只要知道一切本来是空无所有,而不去计度分别,不妄生议论,不胡思乱想,那么,虽有色也是无住的妙色,即“妙有真空”,也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23、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24、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5、一切法相,皆是假名,本来即非,盖生即无生也。
26、佛法从缘起论的观点来看,认为利他方能自利,害人实际是在害己。敬人者,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损人者,人损之:欺人者,人欺之。所以,我们应该做到自利利他,不可损人利己。
27、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28、2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29、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30、《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约作于康熙年间;后经贾存仁(一说贾有仁)修订改编,命名为《弟子规》。该文共为五个部分,其首章“总叙”将孔子的话,用三字句改编而成,正文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共四个部分,进行了具体、通俗的闸释;主要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清朝时,《弟子规》被朝廷高度重视,将...
31、由于莲花在佛教上的神圣意义,佛经中把佛教圣花称为“莲花”,把佛国称为“莲界”,把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蕖华合掌”,甚至把佛祖释迦牟尼称为“莲花王子”。
32、3)高峰禅:「修行人如一人与万人敌,又如逆水行舟。」
33、《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管子》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据中国、日本学者统计《管子》全书几乎各篇都有《老子》的语言片段与哲学思想。内容博大精深...
34、我是一个红尘中人,既未出家,又未受戒皈依,我只是用现代诗歌的手法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读经心得,用文字符号记录表达而已,它也许达不到传法与教化世人的目的和境界,也许会被当今所谓的诗歌界而不齿。有贤达者称我为在家居士、得道高人、住世活佛,确实令我有些汗颜和惭愧!取笔名叫舍利,舍而不舍,不舍而舍。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自由用意,未必挂齿……
35、做工夫不但不起凡情,亦不起圣解,所谓行起解绝,不令知解才绕心中。
36、“我早已走出世俗恶毒的误区,标新立异”(24节)
37、爱情是一种遇见…遇见是一种缘分…佛又说五百年的修行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38、问:从短信的内容可以看出,诗人包容冰对你的诗评是赞不绝口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你的诗评不论哪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可说是诗人包容冰佛诗的“知音”。对于这一点,你是怎么看的?
39、“当我看到流泪的万千众生……我的福慧如海呐,正觉彻夜轰鸣”(4节)
40、也许终有一天我们都会发现,我们怀念的,不过是当初的自己。卢思浩
41、然而,让我想不到的是诗人俊明之善于发问(除了对话中的一些随情而“问”之外),其余的几乎不离我所写的《如是我闻,他还有……——为〈包容冰佛诗赏异〉脱稿而作》的“代序”。我的一些“有问必答”之“答”,也只能是尽心尽力而已。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属于引述之文字与诗句等,只能在“问”、“答”之后,再加以校正了(这是后话)。
42、花隐于壶状凹陷之花托中,常误以为隐花植物。世称其花三千年一开,值轮王及佛出世方现,喻极为难得的不世出之物。
43、你问我什么爱情,我不知道因为我是机器人。如果我有生命,如果我有温度,我会告诉你,我爱你。
44、如果你想要更上一层楼,就为别人提供超出预期更多更好的服务。每一次都尽力超越上次的表现,很快你就会超越周围的人。
45、向外驰求,不知摄心返照回光,如是学佛,殊难得其实益。佛语经典语录
46、那边那个穿得像母鸡一样的疯婆子就是顾里,旁边那个摔的四仰八叉的是她的男朋友。
47、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48、我筑自己的灶,熬自己的汤,谁爱喝谁喝,从不逼人家,但谁也别想来拆我的灶,倒我的汤。
49、19)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50、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51、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足矣。万物之灵的人,更知道懂佛敬佛。: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52、在线阅读:https://www.7sbook.com/ebook/html
53、“让迷惘的眼睛看到黄金珍珠镶嵌的极乐国度”(21)
54、问:哦,第一组已“说”完了,够精彩的,歇会儿吧?
55、问:你的为文风格我略知一一经你认准了,你不管曾为之花了多少心血,定然会对原先的文字或段落痛下杀手的。哦,我想问的是,你的“赏异”之“异”与《除此,他还有……——为〈包容冰佛诗赏异〉脱稿而作》之“还有”,都在无声地告诉大家:我的《包容冰佛诗赏异》之鉴赏评论集,就是“包式佛诗”之艺术大展示么?
56、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57、拘那含牟尼佛偈佛不见身知是佛,若实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58、缘为冰。我将冰拥在怀中,冰化了,我才发现缘没了。
59、答:你说得对。诗人包容冰心中有佛,佛门的一些鲜活的词语,“佛活”了他的灵魂与才气。于是,就成全了他这个写佛诗的现代“诗佛”。我们若是能为佛诗叫好,就会为一大批佛味词语自如地进入他的佛诗之中而心动不已。因为佛诗中的那些佛气升腾的词语与短语,使诗句产生了新的意味,能让读者嚼之不尽,味之不绝。比如,我在《佛味》一文中所提到了“自由组合的短语更显灵活多变”:“菩提的嫩芽”(偏正结构);“眼耳鼻舌身意”(并列结构);“心是无形无色的博大法器”(主谓结构);“修炼成不坏的金刚”(动宾结构)……
60、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61、问:《“包式佛诗”佳句赏异》,我全都读了。确有如你所写的“佛光入心,哲思动魂,诗味送美”之多种感受。我觉得“包式佛诗”这一提法,有新鲜感,很引人注目。加之,你还在另外两篇文章里说过:“……业以形成了‘包家诗’的一大特色”(《道味——之二》)、“诗人包容冰在净土世界的园子里虔诚地彳亍了一遭,便让他的首部诗集《我的马啃光带露的青草》中的不少诗作,鲜活了一些直沁肺腑的佛气,绽露了“包家诗”的端倪。如今读之、品之,我们不难发现‘包家诗’为了凸显佛气,即佛家的气息,运用了写意画中的‘意’、‘力’、‘韵’、‘趣’,外加‘禅’等写意方式”(《佛诗:佛气的写意方式——读》)等。我想问的是,“包式佛诗”、“包家诗”带有佛诗诗人包容冰的个性特征,是你率先提出来的么?
62、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何领先,学习他的做法。
63、以生死事在念,则心术已正。心术既正,则日用应缘时,不着用力排遣。既不着排遣,则无邪非。无邪非,则正念独脱。正念独脱,则理随事变。理随事变,则事得理融。事得理融,则省力,才觉省力时,便是学此道得力处也。得力处省无限力,省力处得无限力。
64、“色不异空”,物质本性是空的,色和空是一样的。“空不异色”,世间物质都是由空组成,空和色也是一样的,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65、解析:念念流动即是道,而不是一念不生。不拒迎,念即流动。
66、冰封三尺用火把萝卜从土里烤出来,取暖回忆,回忆无香,有阳光,还感觉冷(做鬼脸)
67、“失魂落魄的人,泣不成声,跪在我面前,求法问道”(17)
68、6)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69、(1)“致虚极,守静笃。”(《老子》)
70、有些事,问的清楚便是无趣。连佛都说:人不可太尽,事不可太尽,凡事太尽,缘份势必早尽。所以有时候,难得糊涂才是上道。
71、在那庄重肃穆,香火燎绕的古刹寺庙入口处或大院里,人们经常就会见到树姿雄伟壮丽,枝繁叶茂,叶大浓荫,花大如荷,芳香馥郁的山玉兰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