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
1、同时,由于孔子的教育思想是与其政治、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等紧密不可分的,论述教育思想,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涉及并互相比照,陈景磐先生的这本著作在这方面也存在不足。虽然如此,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颇有见解的观点,总结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并纯熟地引经据典进行分析,肯定了合理因素,指出了应扬弃的思想。
2、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1)勤奋好学----治学的重要条件。《论语》中有“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乐趣,对优秀者给予表扬,对怠惰者给予批评。(2)学习方法----获知之桥梁。重视学习方法,是每个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孔子为此曾多次表扬颜回。他主张“温故而知新。”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并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学习时应当独立思考,但思考必须以认真读书为基础,他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5、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指出,要学好修身治国的学问,必须先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在教学中采取品德修养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重的原则。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以四项内容教育学生:礼乐和文献、人、忠、信。孔子又指出,一个人只讲究品德修养而不喜欢学习礼仪,就是叫狂过正,只有将这两种并重才能成为完善的人。孔子在他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注重传播古代文化遗产,加强教材建设。他把所收集到的文化材料、精神加以整理,编著成教学用书,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他向学生讲授“六经”,传授“六艺”,教育学生怎么做人,这在今天的教育中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6、孔子认为,智力水平一般的普通学生,只要学一点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就可以了。不要教他们与他们的智力水平不相匹配的知识和技能。
7、关于教育作用:提出“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孔子认为教育对国家稳定、社会的发展有作用。
8、l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子罕》)
9、以“六艺”为教学内容,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0、 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开动脑筋去积极的思考和认真地练习,才有可能真正的去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孩子不动脑子思考问题,也不认真练习,那老师就无法把知识和能力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其实只对一部分小学生才管用。用在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身上,几乎毫无收效。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即对于教育者而言,一要永不满足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二要教育他人不知疲倦,认真教诲,使受教育者能顺利地接受知识。
12、⑶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13、孔子教育思想之二:勤奋好学、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14、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爱护学生,学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融洽,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15、 美国的高收费的私立学校,为孩子和孩子家长提供高品质的教育管理服务。这类学校不仅收费高,以致于普通的美国家庭根本负担不起,而且管理极其严格,如果孩子的智力水平不达标也根本适应不了。只有具有良好的遗传基因和良好的家庭背景的美国家庭,才选择这样的学校。这类学校,不仅教孩子们学很多很多的知识和技能,还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精英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所以,美国的私立学校和中国的私立学校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中国的私立学校与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是不一致的。
16、l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7、《书》又称《尚书》,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根据一些历史文献编撰而成。
18、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19、以上为《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3)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心求通而未得其意;悱,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开其意;发,达其辞。)
21、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高道德准则。其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大体是以“孝悌”为本,以“礼”为规范,以“忠恕”为一贯,以“中庸”为准则。此外还提倡智、勇、信、义等道德。
22、l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3、孔子认为教育对象应当“有教无类”。“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都可以入学。
2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早出自()。
25、关于道德修养: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26、注重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7、(5)教学科目:《诗》、《书》、《礼》、《易》、《乐》、《春秋》
28、l 意: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9、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0、教育思想: 首倡“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1、因材施教即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他们的智力水平和个性差异,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32、关于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有教无类”“经邦济世”的教育观,“因材施教”“启发式”的方法论,注重童蒙、启蒙教育。
33、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34、选项A,学思行并重是指首先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深入思考,终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
35、l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36、l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7、孔子出生的鲁国是当时文化的中心,周朝的典章制度在鲁国保存得完整,孔子自幼受到西周文化熏陶,因而对周礼熟悉和钦佩,“吾从周”便是他发自内心的活语。
38、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对学习过的知识要时常复习才能牢固掌握。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另外,还强调“学以致用”。
39、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40、l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41、A.《礼记》B.《学记》C.《论语》D.《老子》
42、⑵、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43、l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4、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剥夺任何人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45、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新知识引申拓宽、深入,“举一而反三”。
46、《乐》:“乐”是各种美育教育形式的总称,内容广泛,与诗、歌、舞、曲密切结合在一起。在社会生活中,乐与礼经常配合发挥作用而为政治服务,所以礼乐常常并提。
47、知之为知之,不知不为不知: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做学问的基本素质。
48、l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