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残守缺
1、这个世上没有的聪明人,但是有很多谦恭而质朴的明白人。明白人通常都明白什么是自己能做的,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
2、苏洵(1009—1066)收藏过一座有三个峰头的水沉木假山。写下名篇《木假山记》[39]。苏洵在文中提到对木假山的喜爱,不仅源自对木假山形态的欣赏,更因观山引发的感触。木假山的三座木峰一中二旁,具有人的姿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两边峰“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透过木假山,苏洵看到人世沉浮,三座山峰各自独立的峰姿,引发苏洵对不攀附、不流俗的高尚品质的赞叹。苏洵将假山从祈求长生不老的宫苑神坛上,引入到个人化的精神世界中。《木假山记》抛开了对山形的迷恋,品山喻人,借物比德,重点在人品而非山形。
3、这种危机从唐代开始逐渐发酵,直到宋徽宗狂热的造园活动引发北宋亡国,发展到顶峰。如果我们将这个热爱艺术,信奉道教的皇帝建造的皇家苑囿——艮岳,与六百多年后扬州的“华祝迎恩”临时官家园林中的神话皇权,物质崇拜有相通之处,进一步揭示艮岳造园中另类的“神趣”。
4、反之,一块石头假如不具备山的形态,它依然是山的一部分。石头天然拥有山的质,这种天生丽质的秉承,使太湖灵璧之属,有了挥霍山形的资本。模糊在物形人态之间,只需保持自然面貌,任何时候,当他们从人类园林的庭院、案头或掌中逃离,回到山野溪畔,又立刻成为自然的山的一部分。任何怀疑山石具象趣味的指责,都可能是对自然造化缺乏了解,或是观者对山石的解读产生了歧义。在园林假山中,山的属性显然比山的形态更重要。这也是园林中的假山,未必需要那么像一座山的理由。许多园林中的石头乐此不疲地装扮成各种角色,在各种玩味中再也寻不回原初的山境。
5、沉木千年不腐,从谢肇淛对木假山:“岁久而朽”的疑问,推测葛尚宝园中木假山不是沉木,很可能是用枯树根堆叠而成的。有意思的是:这座木架山完全替代了石假山,被建造在一座真实的园林当中。以树根叠山,是否会参照石头掇山的种种搭接方式,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终木假山的整体形态一定与人们概念中真山相近。树根缺乏成为山的质感,假使我们舍弃了木假山的形,人们将如何分辨,并称呼一堆树根为山?拥有山的形态,特别是拥有一望而知的山的概念形态,是木假山的灵魂。在园林中,以形媚道的木假山才是真正“假的山”,我们乐于这样称呼它,并认同它是一座山。
6、出自《汉书·刘歆传》:“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示例:这些似乎都是~,汇集众说而成。(朱自清《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在汉哀帝时任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他向汉哀帝建议派专人研究《左传》,同行十分不满意,他指责他们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后被同行联合排挤出京城,只好去做河内郡太守。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1)不清除~的旧观念;就不能更好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2)改革任何旧制度;总不免要受到~的人的阻挠。
7、考之宋徽宗作花石纲,由是女真祸起。赵冀公南仲作石假山于溧阳南园,未几毁于兵火。豪民陈竹轩富甲于溧阳,号曰半州,所居即南仲之宅,堂后有巨石,高踰三丈,名曰双秀,见之者咸谓不祥。不数年,竹轩死于京城,子孙凋落。又江景明,宣城人,寓居溧阳,风流文采,时人慕之,作假山石于南园,未逾年卒,由此遂废。
8、自封教主道君皇帝的赵佶,相信建造艮岳的行为将会有助于自己修炼成仙,对每一块石头都赐予名字,对高大壮观的石头绶带封爵。仿佛石头不高,石形不怪,取之不艰,不足以表达人间仙苑的神性气质:
9、迎恩亭是园林的终点,作为迎銮驾的后一站,整个通道园林的喧闹在此达到高潮:“亭中云气往来,或化而为嘉禾瑞草,变而为矞云醴泉”。这段冠冕而梦幻的景物描写,如使当时可能出现的真实场景复现,定叫人兴致索然。
10、(成语):抱残守缺(拼音):bàocánshǒuquē(解释):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出处):参见“保残守缺”。
11、六合石子:择纹彩斑斓取之,铺地如锦。或置涧壑急流水处,自然清目。
12、掇山一篇,为全书结晶。[11]掇山并非单纯描述工匠技艺。计成将带有天趣的“山”与各种类型的“房子”融合,山成为房子的景,房子变成山的容器。组合出: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室内山。将“山”嵌入“宅”中,用“天趣”驯化“人趣”,创造出园林中新类型元素——山宅。在这个意义上,假山不再被视作真山的“像生”。而是园林诸景中具创造原动性的要素。
13、这个公司由于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现在业绩正在下滑。
14、抱残守缺,成语,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也指保存虽有残缺但仍有价值的古物。
15、以上述编目分析,虽将选石归类为“天趣”,十六种选石的分类依据,居然暗含人工设置的三类“山景”。据此分析结果,我们无法在园林诸景中抽离出纯粹的天趣或人趣元素,它们是一双互为手段与目的循环。
16、灵机一动 举一反三 标新立异 匠心独运 日新月异 标奇立异 勇猛精进 审时度势
17、 《汉书·刘歆传》:“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18、宝刀未老 老当益壮 老骥伏枥 松身鹤骨 皓首穷经 松柏之姿 返老还童
19、阚铎与杨超伯都提到计成选石与其造园活动相关,但都没有明确提出,计成根据自己造园中,使用过的石种所选编的十六种,是在哪些园林空间中使用的,又都是如何用的?
20、(示例):朱自清《经典常谈·周易第二》:“这些似乎都是~,汇集众说而成。”
21、造园要素:一为花木池鱼;二为屋宇;三为迭石。花木池鱼,自然者也。屋宇,人为者也。一属活动,一有规律。调剂于二者之间,则为迭石。石虽固定而具自然之形,虽天生而赖堆凿之巧,盖半天然、半人工之物也。
22、如果每个人都像他这样抱残守缺,那社会永远不会进步。
23、城市地:竹木遥飞叠雉、院广堪梧、堤湾宜柳、虚阁荫桐、芍藥宜欄,薔薇未架、窗虚蕉影玲瓏、岩曲松根盤礡
24、由于刘歆的信言词痛切,引起了博士们的怨恨并因此遭受到了诽谤。后来,刘歆自请到地方做了个小官。
25、抱残守缺(读音)(bàocánshǒuquē)(解释)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版。(出处)汉·刘歆《移书让太常权博士》:“犹欲保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例句)不清除~的旧观念,就不能更好地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去。(近义)陈陈相因抱令守律墨守成规固步自封食古不化因循沿袭墨守陈规封己守残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抱残守阙(反义)推陈出新自我作故革故鼎新改弦更张标新立异
26、立石以为标格之美观,固是好,但高则不祥。若不过五六尺,不踰檐,则无伤也。
27、作者:每日成语故事。每日一读,贵在坚持,你若喜欢,欢迎支持。
28、克莉斯汀娜:什么!真是难以置信。他们脑袋有什么毛病?我想,他们一定是一群思想陈腐的老头,一味抱残守缺。
29、立基:十里荷風、编篱种菊、锄岭栽梅、寻幽移竹、桃李不言
30、终,“华祝迎恩”的观赏者兼评判者乾隆有诗云:
31、(解释):老:衰。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也可写作“宝刀未老”
32、“排如炉烛花瓶,列似刀山剑树;”在白居易眼中将石头比拟成器皿与兵器,象征奇观的赞叹,在计成的语境中成为对园林假山排布呆板的嘲讽。“小藉金鱼之缸,大若酆都之境。”被计成用以批判园林中的假山体量大小悬殊,不合体宜法度。而对小石头的宏大观想,正是白居易眼中太湖石的价值所在。后计成认为一座园林中上品的掇山“不在石形之巧拙,……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叨人力。”这句话基本上封堵了白居易关于太湖石形态的一切幻想,将园林中的假山引申于自然山水中,并且认为依靠人力营造,假山是能够展现真山意境的。
33、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的小儿子刘歆在汉哀帝时任骑都尉,奉车光禄大夫,他向汉哀帝建议派专人研究《左传》,同行十分不满意,他指责他们因循守旧,抱残守缺,后被同行联合排挤出京城,只好去做河内郡太守。
34、园林中的花木是造景重要因素。象征岁月沧桑的古木,不仅拥有苍老扭曲入画的虬枝,同时还具有小空间无法接受的巨大身姿与树冠。大部分观花植物,在非花季时节,繁密的枝叶会遮挡视线,使原本不开阔的园景更加闭塞。这一切都需园丁来改变。十九世纪的中国园丁在同时代的西方人眼中,是折磨植物的恶魔:
35、借景:竹树萧森、扫径护蘭芽、丝丝眠柳、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篁里、看竹溪湾、半窗碧隐蕉桐,环堵翠延萝薜、池荷香绾、梧叶忽惊秋落、醉颜几阵丹枫、悠悠桂子、篱残菊晚、岭暖梅先
36、太湖石多变的形态,能够引发牛氏的种种幻想,关键的是,坐在家中便能欣赏到自然山川。太湖石激发的观游与神思,几乎成为一种自我修行的仪式,需要明确的是,这种冥思的前提是对太湖石吉祥寓意与不菲价值的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