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经典语录
1、社会政治和历史事件不是上帝的安排,也不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而是由左右历史的人物导演并为既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
2、战争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克劳塞维茨认为,战争的政治目的即是消灭敌人,而消灭敌人必然要通过武力决战,通过战斗才能达到,它是一种比其他一切手段更为优越、更为有效的手段。消灭敌人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两个方面。
3、六:战略包括精神、物质、数学、地理、统计五大要素。
4、解释:具体观点主席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里面需要我们思考的是,什么叫做“正义”,什么叫做“进步”。近些年,有一种论调很有市场,就是“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出处是一个有罪的纳粹军官约阿希姆·派普),然后这种观点是对人的一种刻意误导,其隐含假设就是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正义,胜利者说什么我们就听什么,真相不重要。其实稍微有常识的人就知道,不同时期对于“正义”二字的认知不同,重要的不是过去历史书上的描述,而是现在和将来,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对于正义二字内涵的理解、对于进步二字的不断探索,换句话说是面对战争目的的不断追问。回顾过往的历史,不能以公正的态度面对战争,缺乏对于战争的理性思考,不能吸取战争的教训,这才是大的风险。所以面对今天的战争,千万不要一张口就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不能带着简单的主观视角去支持参战各方,还是要尽量多站在不同的视角下,带着辩证的眼光进行观察。目前从已知情况看,比较确定性的是乌克兰亚速营,这个组织公然打出反人类的纳粹旗帜,如属实肯定是非正义的代表。
5、另外,他书中关于防御和进攻的论述占了一半,当中有很多的观点和现在的作战样式不相符合,这里就不一一指出了,如果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读读。
6、苏联既不是一个单纯的依赖人海冲锋的军队,也不是单纯的依赖唯武器论的军队。(战争论经典语录)。
7、经验比一切哲理有价值得多。企图为军事艺术建立一套死板的理论,好象搭起一套脚手架那样指挥官到处都有依据,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战争理论主要是帮助指挥官确定思考的基本线索,而不应该像路标那样指出行动的具体道路。
8、总之,《战争论》更具现代军事理论特色,军事理论更系统,更强调统计和客观分析方法,更像一本军事教科书;而《战争论》题目广泛,论点深刻,内容丰富,很多都成为著名的经典语句,流传甚广。它更注重人类智慧在战争中的作用,使用军队的策略,以及“为军队而战”和“出其不意取胜”。
9、这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我就给他做一下广告了,可惜没有广告费,哈哈。
10、一般说来,防御有离自己的兵员和物资补给地较近,能依靠本国民众的有利条件,但它的目的是消极据守。进攻具有“占领”这一积极目的,并通过占领来增加自己的作战手段。
11、我们来分析为什么作者会以拿破仑战争为主要事实依据来写本书。“高大的小巨人”拿破仑是在历史上、军事上都提到多的伟大人物,他是法国历史中具有影响力的一位领袖。拿破仑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不仅在短时间内统一法国,平息了内战,其征战脚步还遍布整个欧洲,直逼现在的俄罗斯版图。狂热的作战欲望使拿破仑成功赢得两次“反法联盟”的军事打击。然而百密终有一疏,自“滑铁卢”惨败后,拿破仑再难东山再起。就作者选择拿破仑作为其论述的主要史实,笔者谈几个拙见:拿破仑无可披靡的军事才华,作者在本书文字的描述了或多或少的给我们透露了其对拿破仑的崇拜。这样一个热爱军事的人在面对优秀军事人才的时候,他的内心不免翻起崇拜,当你“爱上”你的写作对象时,你就能更好地在书中把对他的想象加以利用。
12、《战争论》把西文军事思想综合成为一个具有内存联系的理论体系,初步揭露了战争的复杂本性、内存的运动规律、整体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战争上升到战略层次、战术层面等系统资料。
13、李德哈特说:“普通的错误是:使你的对手,有自由和时间来集中他的兵力,而用以对抗你的集中兵力”。行动快速相对的增加了力量的作用时间t,成果MV便会增大。奇袭就是指改变力量的方向α,由于敌人在此方向上没有准备,所以取得的成果也会增加。
14、克劳塞维茨不是一个在战场上很有成就的军人,他的一生没有经历过什么重大的战役。此外,虽然深受德国哲学的影响,但是他还称不上是哲学家,所以他写的书既算不上地道的军事著作,也算不上地道的哲学著作。但是关键在于他有了创新,用哲学的方法来解释了军事学。
15、那么战争起源于何处?远古时代人少,不可能有战争,只有两个野人为一个雌性野人打架或决斗,就像动物那样为了交配而已,其实就是为了生存的延续。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出现了部落与部落,人种与人种,国家与国家的战斗,说到底还是为了一种目的,一种更好的发展,生存的目的。如日本的扩张就是为了适应人口的增多。所有的战争都逃不开这样的目的。从原始的征服到现代的政治。都是为了获得利益,如果没有利益,就没有人愿意去战斗,战争是两败俱伤的,从来没有赢家。所谓的胜利只是将自我的损失加于敌方而已。所以战争是政治的一种手段,一种得到利益而流血的过程。
16、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强调集中兵力的重要性,他写道:“
17、三:《战争论》中揭示了精神因素的制胜作用。
18、转换到生活中,这便是告诉我们面对竞争的不确定性,勇气和自信极为重要,要直面挑战,勇于竞争,把不确定性消弭至小。
19、克劳塞维茨对情报的价值则几乎完全予以否定,他说:“战争中有许多情报都是矛盾的,甚至于更多的情报都是虚伪的,而极大多数情报都是不确实的。”
20、其次,经典之为经典,就是一个认同的结果。它依靠自身携带的思想力量,使人们对它产生一种敬畏之感。这种认同,有时虽然也受到政治强制,但主要还是源自经典内在的思想。
21、也就是说,他既要强调有多少参战人数,同时也很注重有多少武器的配置。
22、战争中军队的进攻能力大大增强,打破了防御的优势。
23、其次,经典之为经典,就是一个认同的结果。它依靠自身携带的思想力量,使人们对它产生一种敬畏之感。这种认同,有时虽然也受到政治强制,但主要还是源自经典内在的思想。第经典对它所处的文化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堪称当之无愧的经典。对待经典的态度有两种,一是经典崇拜,二是科学对待。
24、在《战争论》中,克劳塞维茨系统性地总结了他的战争经验,从战争的定义,到战争理论、战略概论,再到战争中的防御、进攻和战争计划,他都给出了全面而精辟的分析。
25、恐惧来自于对身体的关注,勇气则是出于对精神生存的需要。战争论
26、作者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将军,被称为研究战争而真正摸索到其主题之根本的第一人。也是采取一种对军事史的任何阶段都能适用之理论的第一人。他很早就参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后进柏林陆军大学就读。做过拿破仑军队的战俘,一年后又投入各种战斗。1818年升任少将并担任母校校长。1830年离开军校接任炮兵训练总监。这部军事哲学书,是他把自己历史研究的成果和战争经验融合成一个完整的观念。在他突然去世后,被其遗孀在一个密封的包裹里发现。克拉塞维茨曾一再强调,他的原则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导。——“教育未来战争领袖的心灵,又或在其自我教育中提供指导,却不陪伴他走上战场”。合理的理论并不能代替富有创造性的实践。这是克劳塞维茨的一贯坚持!经过了一战、二战的炮火,尽管有作者所处时机避免不了的局限,这部书依然被世界上大多数军事院校列为经典,为世界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熟读。克劳塞维茨被认为真正触到了战争的本质,他本来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这部书是哲学,而不是操典。——“凡事研究战争的人,不管是军人还是文人,都应该有所了解”。
27、就好比在《说岳全传》里面的高宠吧,他冲锋陷阵如入万无人之境、力挑十二辆铁滑车。
28、第二次是在伊拉克战争之后,由于研究“社会化战争”这个课题的需要,我鼓足了勇气再次翻开了那本放在书柜角落,并已经落满灰尘的《战争论》,这一次我几乎是用火柴棍撑着眼皮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把上中下三册翻了一遍。翻是翻完了,但是基本上就没有看懂,的收获就是记住了一句话:“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29、而如今我又一次翻开了它,面对长达一千多页的这本书心情是复杂的,我希望此次能够从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但心里不禁有些担心自己能否坚持把它读完。读《战争论》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它需要耐心,需要毅力,需要我们用脑子去思考、去体会。书有不同类型,当然我们读书的态度也有所不同,对于《战争论》这样一本作者用了毕生心血写成的经典之作岂能想读武侠小说一样呢?
30、杰出的统帅很少来自知识渊博的学者,而大部分来自环境不允许他们获得大量书本知识的人。(悟理哥注:我国古话说猛将必起于卒伍)
31、经历了相互等待的漫长六年,两人终于在1810年12月17日步入了婚姻。尽管婚后两人仍然不断分离,却始终没有动摇彼此的相依。他们虽然没有留下子女,在精神领域却是多产的,十九世纪几乎没有第二对夫妻可以与之媲美。
32、所谓经典,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经典作为名词的时候有以下两种所指:一是“传统的具有性的著作”;二是“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从各国对于经典一词的定义出发思考问题,我们能够认定,凡是被称为经典的东西,应具备以下几点:历史的积淀性、广泛的认同感、文化的影响力。首先,经典之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具有历史的深厚积淀。一部刚出版的,哪怕是十分畅销、十分引人关注、切中当下热点问题的著作,充其量是畅销书,乃至是名著,但不能称之为经典。
33、《战争论》是十九世纪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所著。作者的思想受当时的德国古典哲学影响很大。由于时代的限制,书中的一些观点是不正确的,有些观点,特别是一些军事学术上的具体问题,同今天的客观实际不相符。但是作者是第一个自觉地采取辩证法研究战争理论的军事家,也得出了一些至今看来仍然正确的论断。恩格斯和列宁对其中某些观点也有过好评。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曾说:“目前我正在读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奇特的,而书的本身是很好的。”
34、你也不必担心删减会影响阅读的流畅性,或者破坏你对《战争论》的完整认知。根据目录你可以很轻松地分辨具体删减的章节目数——比如目录直接删去了五两大篇。
35、在二战中的苏德战场,苏联依靠大兵团、大纵深突击作战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36、与《战争论》相比,中国古代军事书籍写得更早,可能与中国古代战争频繁有关。从古代的涿鹿之战、汉泉之战开始,中国古代就有丰富的战例资源。据统计,从公元前26世纪传说中的神农时代到公元1911年清朝灭亡,大约4500年间,中国发生了3791场文字战争。
37、《战争论》所提出的统计要素,这里的“统计要素”是一个在西方军事语境中的概念。它的内涵其实就是后勤问题。军事后勤问题是中西方战争都极其重视的问题。其实许多时候,战争打的就是后勤保障。
38、就好比让一个德国人去分清楚战国七雄之间都打了那些局部战争,百团大战是哪百团,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走过的地方有哪些…
39、《战争论》中给出了“军事天才”的概念,当然这里的“军事天才”并不是宣扬“天才论”,而是指的是军事人才,或者说成是军事将领和军事统帅更为恰当。克劳塞维茨认为军事天才必须具备完善的勇气;必须具备卓越的智力和果断精神;必须具备荣誉心、坚强等多种精神力量。在到处都充满危险的战争领域,军人应具备的首要品质就是勇气,勇气包含两种:个人敢于冒险的勇气和敢于负责的勇气!其次军人需要很高的智力。
40、一九九一年的海湾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伊拉克当时装备着先进的T72坦克还有先进的第三代战机米格但面对着多国部队的狂轰滥炸,手中的武器没有发挥任何作用,这就不得不说这是人为的因素了。
41、协同作战、联合作战发展迅速,破坏力强且消耗巨大。
42、四:《战争论》中认为政治是战争的母体,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43、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的开篇就抛出了这个问题,随后马上给出了他对战争的定义:战争就是迫使敌方服从我方意志的武力行为。
44、相比较而言,《战争论》是克劳塞维茨观察、研究、分析欧洲战争的理论著作,是世界军事思想史上第一部运用哲学方法,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系统地研究和总结战争的著作。其系统性比较强,学术价值受到高度重视。它奠定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基础,被认为是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后来的西方军事理论教科书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45、所以我感觉学东西既着急又不着急,着急是意识到随时可能会有考验的机会,不着急是要等精神、实践中“起反应”,这不是一蹴而就,看几眼书或者搜索引擎条目的事情。就跟现在火热的“认知升级”,本质上还是就是“学习”的同义词,要从基础出发。
46、说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似乎就要说说经典,什么是经典,以及如何对待经典。
47、克劳塞维茨认为进攻和防御是相辅相成的。每一种防御手段都会引起一种进攻手段,同样,一种进攻手段是随着一种防御手段的出现自然而然地出现的。也就是说,当防御的方法一经确定,进攻就针对它们采取对策;防御研究了进攻所使用的手段,于是又产生新的防御原则。
48、战争的例子那么多,古代军事家往往文武双全,善于总结。所以中国古代的兵法特别发达,美术书特别多,军事谋略特别深刻丰富。
49、否则就会容易陷入“战争”能解决和指导一切政治问题的死路上去。
50、此书资料太多(有77万字),并且都是理论性言论,我承认自我并未完全消化,这套书和《国富论》一样,等过几年后,我必须会重读的。
51、克劳塞维茨确实水平挺高的,我通过看别人的摘抄,反正我能看懂的段落,就是觉得他思考得真深入
52、比如,大约2001年前后,华为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任正非说:
53、战争中收集的情报,大多部分是互相矛盾的,还有很多是假的,绝大多数是相当不确定的。(悟理哥注:这次俄乌战争也是一样)
54、《战争论》全书共有三卷八篇一百二十四章,分别论述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防御、进攻和战争计划。
55、假使政策是强大的,则战争也将如此,而这也就可能会使战争达到其形式。
56、几何要素可以算是西方军事思想的独特性的贡献。所谓战争中的几何要素,就是兵力配置的方式。在战术中,几何学是关于军队运动的理论基础。几何要素包涵在西方军事战略所概括的数字要素之中。克劳塞维茨在其书中提出:“在战略范围,空间广阔,时间很长,更为重要的是战斗胜利的次数和规模,而不是联系这些战斗的几何形式,几何要素的作用要小得多,这是一条已定的真理。”西方军事概念上的“数字要素”乃至几何要素可算是西方军事战争问题的一个创造。
57、但这样反而觉得有些重复和啰嗦,不如《孙子兵法》那样简洁,给自我未留下想象的空间,如果真正的精读此书,反而怕引起教条主义,思维局限在一个区域。不贴合战争多变化的特点。并且对我这种对军事不了解的初级读者来说,读着颇为费力。
58、在《战争和战略问题》这篇战争论中,他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清晰地告诉人们我们共产d人的态度:“帝国主义时代的阶级斗争的经验告诉我们: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只有用枪杆子的力量才能战胜武装的资产阶级和地主。
59、都是叫武器,在洋人手里就能打仗,在清军手里就如同废铜烂铁,这不是人的因素还能是啥因素?
60、《战争论》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创作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出版于1832年。
61、他活得时候书不受重视,直到德国的高级将领开始推崇,被世人所知。后来又被社会主义者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推广。
62、在目前,我大约只能采取第一种态度。克劳塞维茨1780年生于马德堡附近的布格,很早参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他花很多时光来比较他个人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观察,并研究了古斯塔夫、查理士十二世以及腓特烈大帝战史,认为只有从历史的精密分析中才能导出军事原则。说明一下,我读的这部《战争论》是广西师大所谓新版,摘编的,商务印书馆是三册版,一部冗长的大作。我实在不能凭借一部摘编本,并且以这样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得出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以及它在军事史上就应具有的地位等等,这些都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我只有从一些段落以及别人的研究成果中了解一些他的观点。本书的主题不是战略、战术,而是“战争”本身。战争是“一种以迫使对方实现我方意志为意图的暴力行为”。
63、战争中不能排斥精神因素。精神因素不仅影响士兵的士气,也影响将领的判断。战斗过程中,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是精神力量的增加和损失,使敌人精神力量受损也是消耗敌人物质力量从而获得胜利的好手段。
64、人们必须承认,数量上的优势是决定一次战斗结果的重要的因素,只不过这种优势必须足以抵消其他同时起作用的条件。从这里得出一个直接的结论:必须在决定性的地点把尽可能多的军队投入战斗。
65、本书为32开本硬壳精装,内文页为纯质纸,印刷清晰,不易造成阅读疲劳。
66、此外,华为设立战略预备队大约就是受到这本书的启发。
67、比如,他说过:必须把知识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东西,使它不再是某种客观上的东西。...在战争中,人们的精神不断起着反应,客观情况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指挥官必须把全部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必须能随时随地下必要的决心。因此,他的知识必须同思想和实践完全融为一体。
68、克劳塞维茨对民众战争一贯持赞成态度,并对民众战争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民众武装如同燎原之势的熊熊烈火。他们分散隐蔽,突然袭击,机动灵活,时隐时现,神出鬼没地采取一切手段打击和削弱敌人,使敌人索道处处都有抵抗的因素,但是处处又都捉摸不到。
69、在以前的军事理论书中,它都是在教会我们如果去打仗,怎么才可以打胜仗,可以说是在一直重复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只是把不同时间、不同情况下的战争用理论的方法去解释。但是在《战争论》中好像并没有这些,它只是在讲诉战争的性质、本质以及原理等战争内容。但我们要知道往往能够成为经典的东西,都只是远超本时代的理解,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能够想到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战争能够带来什么之类的问题。所以在当时并没有多少人认可这本书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如今它能够成为经典,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时间和机遇。因为在其后者中也不乏诞生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70、七:战略战术的基本原则。兵力数量上的优势。巧妙调遣组合,造成相对优势。出其不意,取得优势地位。利用优势兵力挫败敌国交战意志。
71、所谓经典,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经典作为名词的时候有以下两种所指:一是“传统的具有性的著作”;二是“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从各国对于经典一词的定义出发思考问题,我们能够认定,凡是被称为经典的东西,应具备以下几点:历史的积淀性、广泛的认同感、文化的影响力。首先,经典之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具有历史的深厚积淀。一部刚出版的,哪怕是十分畅销、十分引人关注、切中当下热点问题的著作,充其量是畅销书,乃至是名著,但不能称之为经典。
72、你可以把《战争论》作为一个窗口,来认识西方的军事思维,从而对这些年出现的国际争端和冲突有一个更深刻的洞察。
73、对个人是指彻底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军事技术,对军队是指团结战斗、勇往直前的作风和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乃至指挥官,就需要在感情方面和智力方面有巨大的力量。勇气是军人应该具备的首要品质,一定的体力是军人战胜困难的基本前提,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军人素质的关键。
74、对这本书初兴趣起源于作者与拿破仑之间的些许微妙联系。作为“军事天才”的拿破仑,他的辉煌他的落魄都为人们津津乐道,因而探索他的事业巨细也成为了我的一个小兴趣。说到战争,虽然这本战争论距离我们已有好些年份,但是,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很多信息不因时间为转移,只要世界还存在着与当世之时共同的某一属性。
75、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3-08/12/c_1251531htm
76、这就显得它们的装备很多,而参战的人数则相对较少!
77、克劳塞维茨是第一个在西方军事科学中明确提出了交战、战局乃至整个战争的一些实施原则:大限度使用全部力量;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于主突方向;发挥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快速性和坚决性;有效地利用既得战果。
78、其中,克劳塞维茨的故事给我印象挺深的。第二部分我就来说说我对他的观感。
79、比如克劳塞维茨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道德力量在战争中的虚弱性,他写道:“武力要用来反击对手的武力,就必须用艺术和科学的发明来装备自己。一些附着在武力上的限制,如众所周知的国际惯例,是自然承担的、微不足道的,这些限制不会削弱武力。”而这些年发生在伊拉克、阿富汗等地的国际战争无不在反复验证他的这个论断。
80、这本经典名著作者是德国军事理论家、军事历史学家、普鲁士将军克劳塞维茨(1780-1831),被称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鼻祖。他13岁走上战场,一生参加了四次著名战役:莱茵战役、奥斯塔德会战、法俄战争和滑铁卢战役,后来当了柏林军官学校校长。这本书是他亲身经历基础上的理论总结,被称为西方的《孙子兵法》,其本人也被称为“西方兵圣”。
81、为什么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普鲁士军队会被由法国公民组成的临时军队冲击的七零八落?
82、《战争论》中写道:“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是完成政治目的的手段,政治的利益是战争所追求的目标,所以战争行为的决策标准是权衡利益。
83、今年年初被安利了一套书,军事学经典《战争论》。上下两卷,将近75万字,听起来就很厉害,还看了我参加的社群“成长会”对它的评论合辑10篇,别人摘抄的句子真精彩,别人点评和收获真精彩,我就特别想啃下这个硬骨头,然鹅,真看不下去。
84、(1)用高的精力使用我们所可能动用的一切兵力。
85、克劳塞维茨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西方近代军事理论奠基者。他先后研究了1566——1815年间所发生的130多个战例,总结了自己所经历的几次战争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部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军事理论著作--《战争论》。
86、思维第三点:情报收集是东山再起的必需事件!
87、克劳塞维茨认为“每个时代均应有其特定的战争”,军事学术的变化是由“新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引起的。克劳塞维茨在研究军事学术理论及其组成部分—战略学和战术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反对军事学术中的“永恒的原则”,认为战争现象是不断发展的。同时,他又否定在军事发展上存在规律性,并且断言“战争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领域,是一个充满不确实性的领域”。
88、如果按人数来平均的话,大约是每一百人平均一辆坦克。
89、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8-12/03/content_104483htm
90、职位越低,军官的人数就越多,因此无法使他们所有人都具备独立的见解与成熟的判断力。除了从勤务细则和经验中得到的一般见解之外,就不能强求他们再有其他的更高明的见解,因此我们就必须教给他们一些类似细则的方法,作为他们判断时的依据,防止他们超出常规地胡思乱想,因为在需要经验的领域里,胡思乱想是危险的。(悟理哥注:当年有个应届生加入华为就给任正非提意见,胡思乱想了啊)
91、敌人抵抗力=抵抗手段*意志力。(悟理哥注:战力等于物质与精神之乘积)
92、同时不要忘了一句话: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93、几乎所有的战局,间歇和平静的时间远多于行动的时间。平静的局面终可能出现均势。
94、所以我近转移了战场,去看这方面的资料,找到了一个拿破仑的纪录片,看看法国与普鲁士(德国)多少年的恩怨。还到一个中央台讲《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的纪录片,看这些大众传媒读物,还是轻松多了,简短扼要明白了很多背景知识。
95、战争追求的目标中,消灭敌方军队永远是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