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经典名言40句
1、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不过一花一草,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皆是佛。
2、如理而观察一切皆无性(菩萨问明品第十)--《大方广佛华严经》(佛经经典名言40句)。
3、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楞严经》
4、厌离未切终难去,欣爱非深岂易生。铁围山外莲花国,掣断情缰始放行。--《省菴法师语录》
5、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6、 八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7、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8、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他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意志。
9、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10、南怀瑾: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11、2念佛即是无上大利功德,则一切咒语即诸行门,皆是有上小利功德。故有智之人,当舍有上小利之余行,而专念无上大利之六字洪名。
12、我想,我想让她快乐,我也想,我也想跟她过一辈子!真爱其实很简单不是吗?我每努力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步!
13、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14、2所谓的发菩提心者,正是发愿作佛之心;发愿作佛之心者,则是救度一切众生之心。而度众生的心者,则是摄受一切众生,往生于诸佛国土之心也。
15、 拘留孙佛偈见身无实是佛见,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
16、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17、1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做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18、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9、9)司空本净禅师:「佛是虚名,道亦假名,二俱不实,总是假名。」
20、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21、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22、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23、(注释): 狎昵(xiá nì):过分亲近。
24、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佛经经典名句
25、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26、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
27、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8、但学无心,顿息诸缘,莫生妄想分别,无人无我,无贪嗔,无憎爱,无胜负。
29、那些生死悲叹,你以为是人生一世,但月亮见过太多,知道这只是尘埃一瞬。独木舟
30、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关键是清楚到底想要什么。得到想要的,肯定会失去另外一部分。如果什么都想要,只会什么都得不到。
31、 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32、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33、菩萨知烦恼性空,即不离空,故常在涅盘。佛家妙语
34、 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35、 释迦牟尼佛偈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36、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楞严经》
37、禅非语文可阐扬,祛除妄心能品尝,人人心中皆有禅,心外觅禅空自忙。
38、狗的寿命只有14年,不足以陪伴我们一生;但是却比人的情义要长。韩寒
39、生活时常和我们开着玩笑,你期待什么,什么就会离你越远;你执着谁,就会被谁伤害得深。所以,做事不必太期待,坚持不必太执着;要学会放下,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放下没有结果的执着。所以,凡事要看淡一些,看开一些,看透一些,什么都在失去,什么都留不住,唯有当下的快乐与幸福。
40、毗舍浮佛偈假借四大以为身,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罪福如幻起亦灭。
41、强者,慈悲为怀;弱者无能,跪佛求生——月如火《仙武同修》
42、没人能一手把你拽到天堂,也没人能一脚把你踩到地狱,命运中所谓痛苦与快乐,只是内心感受,当你超越自己的狭隘和自私时,你会感到处处是天堂;当你被烦恼纠缠不清时,哪里都是地狱。所以说,万法唯心,命自我造。命运如何,就看你怎么去努力,怎么去看待。命运就在你的手里,也在你的心里。
43、《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御制道德真经疏》,唐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