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夏姓【文案33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3-04 14:48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夏姓

1、湖北监利:景星高照庆云吉祥贻谋克振儒才伟扬善义为怀福寿安康秉遵卓典钦继华章诗书孝友赐泽繁旺

2、5世:少康娶有仍氏,娶有仍氏,生九子:长帝杼、次昆钊、赛祁、仍方、舒太、平康、林山、锟凤、机芝。在位二十一年。

3、  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五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九。

4、  夏 竦:(985—1051),北宋大臣,古文字学家、文学家。夏竦以文学起家,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治军尤严,敢诛杀,对疾病死丧者,则抚循甚至。著文集百卷、《策论》十三卷、《笺奏》三卷、《古文四声韵》五卷、《声韵图》一卷,其中:《文庄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库全书》。

5、出自妫满的后裔陈国第十六位君主陈宣公庶子子夏,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元前2070年,禹登天子位,建立了个世袭封建王朝夏朝。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在今河南虞城西南,史称有虞氏。又把舜的另一后裔虞遂封于遂,在今山东宁阳西北。商朝时,商王改封虞遂的后裔于陈,在今河南淮阳东南。陈所处之地即为帝尧的母亲陈锋氏部落的故地,因而称为陈。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妫满于陈,以取代亲商朝的虞遂后裔的陈国。妫满,谥号胡公,史称胡公满。陈国在西周时期是十二诸侯之一。陈宣公杵臼(公元前692-前648年在位)之庶子西,字子夏,别其族为少西氏,生御叔,御叔娶郑穆公之女夏姬为妻,生徵舒,字子南,徵舒始以先祖之字为夏氏,称为夏徵舒,其后遂沿袭夏氏。(1) 

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江西,这三省夏姓大约占夏姓总人口的67%,其次分布于安徽、湖北、四川、山东,这四省的夏姓又集中了22%。江苏为夏姓第一大省,占夏姓总人口的33%。宋元明期间,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南部地区迁移,西北地区夏姓人口萎缩严重。

7、距今约4500年,与炎帝同时代的有熊国国君少典(公孙氏)部落历经500多年后,到了17世生儿子黄帝(公孙轩辕氏),我国的原始社会进入黄帝时代。黄帝居轩辕之丘的姬水(陕西黄陵县沮河),便姓姬。这个时期的炎帝部落衰弱了,散居在黄河沿岸,炎帝居姜水(陕西宝鸡境内),便姓姜。先是炎黄两部落相互冲突,后炎帝部落归顺黄帝部落,形成炎黄部落联盟,又经过了各个部族的冲突融合,便构成了我国早期炎黄民族的主体部分。

8、出自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后裔杞简公之弟姒佗的封号,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9、湖北南漳:夏逢文宗希继世徽先泽维尊孔孟传本立枝子茂家瑞兆万年



10、  台湾的夏姓,名列第九十三位,也是台湾的一个大姓。在一般人的经验中,夏姓的人士差不多处处可见,而以夏侯为姓的人却为数不多。这种情形既存在于大陆,在台湾也一样。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统计,夏氏目前也是台湾的大姓,他们主要分布在新竹、苗栗、嘉义、台南、澎湖等地。

11、夏执中(?-1196):宜春(今江西省宜春)人,宋代节度使,以贤扬名。据传朝廷举庆礼,人皆争献珍奇,执中独书“一人有庆,万寿无疆”进之。

12、秘书堂:秘书堂夏氏始祖,派名光庭,讳远,号三斗,唐肃宗上元间(公元760-761年)举进士第授秘书郎。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始祖官职为堂名,称“秘书堂”。夏光庭(夏远)九世孙即为北宋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参知政事夏竦。

13、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14、出自姒姓。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为杞侯。至简公时,被楚国所灭。简公之弟佗(本妫姓)出奔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称夏氏。

15、  台湾的夏姓,名列第九十三位,也是台湾的一个大姓。在一般人的经验中,夏姓的人士差不多处处可见,而以夏侯为姓的人却为数不多。这种情形既存在于大陆,在台湾也一样。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统计,夏氏目前也是台湾的大姓,他们主要分布在新竹、苗栗、嘉义、台南、澎湖等地。

16、秦汉时期,夏姓除继续在河南繁衍外,已经向河北、安徽等地播散,主要的迁移方向是东南的江浙皖地区。到了晋朝,夏氏已经是浙江的望族,著名的郡望是会稽,今浙江绍兴一带。

17、  会稽堂:据考因大禹葬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禹陵,少康中兴后,派庶子无余到禹陵,奉守禹祀。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会稽”为堂号,这是夏姓人使用广泛的堂号。

18、据2021年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夏姓在当代中国姓氏中排行55位,总人口468万,占全国人口的0.39%,尤盛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19、4世:帝相娶有仍氏,生子:少康,在位二十八年。

20、夏远:光庭公讳远字行号三斗,浙江会稽金华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七三零)庚午十一月初一日子时。唐肃宗上元间(七六一)举进士第,授秘书郎。唐代宗宝应元年(七六二)壬寅上书言尚书李国辅奸,谪武宁宰。武宁多崇山峻岭,经禄山之乱,强悍多据焉!公至劝归农业,立学校,日与士民讲求圣贤仁义之学,俗遂醇美,文风大振。唐代宗朝永泰元年(七六五)乙巳,上廉公忠直,召公为集贤殿侍制,公固辞不赴,遂家于武之三斗坪(今武宁县里溪乡下坊村下坊夏家)。

21、著有《夏文忠公集》、《私制策》、《幸存录》等。夏允彝在明末因为几社活动等原因,和陈子龙齐名,世称“陈夏”。

22、7世:帝槐娶姜氏,生子:帝芒、帝钊。在位四十四年。.

23、外族基因的融入:第三支来自外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我国的夏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有血缘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外族加入夏姓的事件主要发生在北宋以后:北宋西夏国d项族有夏姓;明朝时蒙古人改汉姓夏;到清朝初满洲八旗中有夏姓,满族的夏姓其先出自汉人,入旗满化成为满族一员,到清末民初,旗人纷纷汉化融入汉族,夏姓旗人同样也回归了汉族,但其族人中已经混合了满族的血液。

24、侗族中的夏姓,贵州省玉屏县等地侗族中有夏姓。为汉族夏氏流入。

25、在秦汉之前,姓氏有严格的区分,姓别源流,氏分贵贱。姒姓家族由于正处于这段历史的分水岭,家族地位显赫,因而姒姓诸氏,皆习惯称氏不称姓,沿用的姒姓一直以来为数不多。主要分布在浙江绍兴会稽山大禹陵附近。所有姒姓后裔皆以大禹后裔自居。在姒姓诸氏中比较常见的有夏氏,禹氏,欧氏,欧阳,d氏,夏侯氏等。

26、夏禹王,夏朝第一王,前2070年建立夏朝,前1600年,夏桀王(履癸)失国以后,商朝为了王朝的安定,实行分封制。前朝先贤夏禹王的后代被商汤分封于杞,建立杞国(诸侯国),今河南杞县。前1033年西周年间,夏辏(东楼公)被周朝重封于杞,西周周成王重封夏东楼为杞国诸侯后裔世袭。前444年东周春秋年间,楚灭杞后,夏春(杞简公)之子夏米其和夏春之弟夏佗等族人奔鲁(山东藤县、邹县一带),鲁悼公“给予采地为侯”,“采地”又称采邑,指风水宝地。后来夏米其又辗转迁徙山东莱州,莱州府夏氏繁衍生息至汉朝。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年(公元26年),夏氏先人从山东莱州府迁居山西泽州、平阳府一带,安居乐业至明初。山西平阳府夏氏夏良胜生五子,在明朝初年的移民潮中,于大明洪武二年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居亳州、永城。杞国,是商周两朝的夏氏大本营。

27、  此外,夏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明德堂”、“尚忠堂”、“务本堂”、“源远堂”、“思孝堂”、“聚奎堂”、“鹤来堂”、(以下由堂号江西省德安县夏卫兵补充)“孝恩堂”、“德远堂”、“孝思堂”、“永存堂”、“三余堂”、“六凰堂”、“登茅堂”、“集庆堂”、“彝叙堂”、“龙耳堂”、“崇本堂”、“敦本堂”、“淳叙堂”、“敦睦堂”、“敬承堂”、“光裕堂”、“衍庆堂”、“报本堂”、“汇泉堂”、“植本堂”、“笃厚堂”、“墨庄堂”、“清廉堂”等。

28、湖南安化县羊角塘夏,夏永祚公、夏孝章公后裔明德堂;

29、夏圭: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南宋杰出的画家。早年工人物画,后以山水画著称。并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画风洒脱,糅合李唐、范宽与米芾的画法,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构图多作半边或一角之景,时称“夏半边”。

30、以王父字为氏。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帝舜之后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建都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传至第16位君主陈宣公杵臼时,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孙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其后遂有夏氏。

31、  夏 寅: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明代学者,官至浙江参政。其“君子三惜”说被传为名言。

32、《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了夏姓历代名人146名,占名人总数的0.32%,排在名人姓氏的第70位;夏姓的著名文学家占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排在第74位;夏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9%,排在第70位。夏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44%,排在第53位。

上一篇:夏字【文案44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