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先生经典语录
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天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3、露华明橘柚,摘献冰盘香。洗盏对酬酢,浩歌入苍茫。
4、1若人真肯在良知上用功,时时精明,不蔽于欲,自能临事不动。不动真体,自能应变无言。
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史书昭昭,记载甚详,历代衍成社稷祸变者,莫不都是巨室所为。所以,像唐太宗这样一代明主,登基之初,便把江右巨室统统贬为庶民。本朝开国皇帝朱洪武,唯恐死后巨室生乱,也千方百计剪除干净。--熊召政《张居正》(阳明先生经典语录)。
7、无相寺三首老僧岩下屋,绕屋皆松竹。朝闻春鸟啼,夜伴岩虎宿。
8、是防止生“妒心”。妒者,嫉妒也。人世间,难医治的顽症是“红眼病”。这一点,阳明先生有着深刻的体会。作为一个立志成圣的人,作为一个善良的人,作为一个宽宏的人,作为一个视人犹己、视国犹家的人,阳明先生从不会去算计私利,更不会算计别人。但他的一生,却又屡遭别人的诽谤、暗算、攻击。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别人在嫉妒他,因妒而成怒,因怨而生毒。就拿在明史上享受较高评价的杨廷和、费宏、杨一清来说吧,他们也因为嫉妒阳明先生的功劳,而直接或间接地算度和阻挡阳明先生,由此可见,人之妒心是如何可怕!是如何难治!
9、《六祖坛经》亦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行迹和说法记录,由弟子法海记录。这部佛教经典,囊括了六祖慧能大师一生的感悟和智慧的精髓,在中国高僧著作中是一部被称为“经”的,因为在佛教传统中,只有佛所说法能称为“经”,其他高僧大德的著作只能称为“论”。一个人若是能够了解这本经典,对自己的人生境界提升大。
10、沿溪步月色,溪影摇空苍。山翁隔水语,酒熟呼我尝。
11、1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
12、吾侪是处皆行乐,何必兰亭说旧游?西湖醉中漫书二首十年尘海劳魂梦,此日重来眼倍清。好景恨无苏老笔,乞归徒有贺公情。
1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14、王阳明名言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5、十五岁的少年,对天地充满着无限向往,朝着大漠草原出发了,他纵览草原大漠,骑上高山之巅,俯瞰着这片当年曾经大汉与匈奴交战的土地,俯瞰着永乐大帝五出漠北决战的荣耀之地。于是乎,王阳明把军事作为自己钻研的方向,希望通过军事实现成为圣人的志向。
1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17、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与黄诚甫》
18、《龙场悟道》贵州龙场游学,5月24-25日,柳祖海老师,免费
19、把天书玉篆,留与世人崇奉。垂手入廛长是醉,醉则从教懵懂。
20、当人们产生意念活动的时候,把这种意念加在事物上,这种意念就有了好恶,善恶的差别,他可以说是“已发”,事物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恶;良知虽然无善无恶,但却自在地知善知恶,这是知的本体;一切学问,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
21、学以明善诚身,只兀兀守此昏昧杂扰之心,却是坐禅入定,非所谓“必有事焉”者矣。圣门宁有是哉?但其毫厘之差,千里之谬,非实地用功,则亦未易辨别。后世之学,琐屑支离,正所谓采摘汲引,其间亦宁无小补?然终非积本求原之学。句句是,字字合,然而终不可入尧舜之道也。——《与王纯甫》
22、第二层是说,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第三个层次是说,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23、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心达到“纯是天理”、“虚灵不昧”或者说“致良知”状态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达到寂然、专虚静的时刻,那么万事万物的道理就会自动显现。所以说,心外没有理,心外没有物。一切外求者,都是在缘木求鱼。
24、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5、《恍然大悟》开课时间,4月23-26日!刘玉圣老师,3万
26、褰衣涉溪去,笑引开竹房。谦言值暮夜,盘餐百无将。
27、仆近时与朋友论学,惟说“立诚”二字。杀人须就咽喉上著刀,吾人为学,当从心髓入微处用力,自然笃实光辉。虽私欲之萌,真是烘炉点雪,天下之大本立矣。——《与黄宗贤》
28、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29、挫折:秦国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组织人员编撰《吕氏春秋》,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显然,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并在统一中国后不久焚书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30、佛学时国学的一大源泉。佛,传于印度,盛于中国。现在大乘各派,印度全绝;正法一派,全在中国。我们的禅宗,是可应用的佛教,在世间的佛教。印度人学佛,也只能来中国。佛所讲的宇宙精微,的确在儒家之上。儒佛略有不同,就是一个偏现世的多,一个偏出世的多。《心经》是般若部经典的核心,也是佛学和禅宗的精华,解心经,通佛理,是学好国学的必备根基。
31、译文:子贡问如何才是一君子,孔子说:“君子做事在说话前,然后才照他做的说。”
32、1众皆以为是,苟求之心而未会焉,未敢以为是也;众皆以为非,苟求之心而有契焉,未敢以为非也。
33、第三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启动仪式于3月23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34、《传习录》是哲学著作,由王阳明的门人弟子对其语录和信件进行整理编撰而成。王阳明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词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35、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36、1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辩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了。我的灵明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亦没有我的灵明。
37、突兀开穹阁,氤氲散晓钟。饭遗黄稻粒,花发五钗松。
38、日脚斜穿浪,云根远曳蒲。凝风花气度,新雨草芽苏。
39、心无外理:即身、心、意、知、物是浑然一体的,不可以相互独立存在。身的主要功能为视、听、言、动;心的主要功能是映照;身是心感知物的媒介,意就是心通过身对物的感应,感性到灵明之处就是知;物就是能够被身心感应的事物。王阳明认为,人对外物的认知是一种本能,心的本体就是“至善”,将这种本能发挥到就能够心如明镜,映照万物,此时的心便是天理。
40、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1、良知是心中的一种“虚灵明觉”。这种虚灵明觉,其实就是人心中的那种原始的、朦胧的、浑沌的,而又往往比较真实的直觉。这种直觉是先天赋予的!
42、《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
4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44、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5、正德元年他由于上书得罪了刘瑾后被贬逐发配到贵州龙场。身处真正的逆境,他开始了他的修行,也就是龙场悟道的开始。
46、幢盖迎三洞,烟霞贮一壶。桃枝蟠复直,桑树亚还扶。
47、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王夫之《更漏子本意》
48、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9、这里,王学即心学。我个人是完全喜欢王阳明的,但我主要喜欢他的思想(连同用兵思想一起)。当然,王阳明写的有文采的诗文也都不少。
5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5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52、《张居正(共4册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内容简介:张居正,是明万历年间曾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荣登首辅之位后,理政十年:整饬吏治,刷新颓风;整肃教育,延揽济世之才;革新税赋,梳理财政。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明王朝为富庶的时代。其主事时声势显赫,炙手可热,圣眷优渥,无与伦比,但隆葬归天之际,即遭人非议之时,结果家产尽抄,爵封皆夺,祸连八旬老母,罪及子孙。他生前身后毁誉之悬殊,足见政治险恶、世态炎凉,今后人扼腕叹息。作家早年素有诗名,近年倘佯于朱明王朝之间,对这位毁誉参半的乡d悉心研究,将诸多感悟凝诸笔端,力图全方位塑造出这位政治家的血肉之躯,展示万历前后社会生活的全景画图。小说围绕着张居正与首辅高拱这两位权臣之间的政治斗争,展示了它庭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此消彼长,写出了斗争的复杂与残酷,塑造出了张居正、高拱、冯保、李贵妃等一批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同时,通过对典型环境的生动再现,历史氛围的精心营造,小说既弥漫着一种典雅古朴的气韵,又给人晓畅通达,引人入胜的阅读愉悦。
53、译文:灾难没有比受到上天的功劳更大的,罪没有比掩护别人犯罪更大的,恶没有比偷袭别人下处更大的,辱没有比忘记自己的耻辱更大的.四者具备就都是祸。
54、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55、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
56、九川问:“近年因厌泛滥之学,每要静坐,求屏息念虑,非惟不能,愈觉扰扰,如何?”先生曰:“念如何可息,只是要正。”曰:“当自有无念时否?”先生曰:“实无无念时。”曰:“如此却如何言静?”曰:“静未尝不动,动未尝不静。戒谨恐惧即是念,何分动静?”曰:“周子何以言‘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曰:“无欲故静,是‘静亦定,动亦定’的‘定’字,主其本体也。戒惧之念,是活泼泼地,此是天机不息处,所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一息便是死,非本体之念即是私念。”——《传习录下》
57、梦里听、瑶琴三弄。醉卧长安人不识,晚秋天、此意西风共。
58、故人日夜望我归,相迎欲到长风沙。岂知乘槎天女侧,独倚云机看织纱。
59、兴盛:老子以后,战国时期,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六大派,除了老庄学派外,杨朱学派、黄老学派、彭蒙田骈慎到派、老子学派和宋尹学派都曾兴盛一时,其中以黄老派盛。其时,黄老思想不但成为田齐的.治国思想,并通过百家争鸣对诸子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在楚国和吕不韦统治时期的秦也发挥过一定作用,以至于在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
60、遂别真徒侣,还来世路衢。题诗叹城郭,挥手谢妻孥。
61、千家得慈母,六郡事严姑。重士过三哺,轻财抵一铢。
62、第三个层次是说,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63、居数日,复自数过加密。且曰:“与其过后悔改,曷若预言不犯为佳也?”先生曰:“人言不如自悔之真。”大吉笑谢而去。
64、欲求宁静,欲念无生,此正是自私自利、将迎意必之病,是以念愈生而愈不宁静。良知只是一个良知,而善恶自辨,更有何善何恶可思?良知之体,本自宁静,今却又添一个求宁静;本自生生,今却又添一个欲无生,非独圣门致知之功不如此,虽佛氏之学亦未如此将迎意必也。只是一念良知,彻头彻尾,无始无终,即是前念不灭,后念不生。今却欲前念易灭,而后念不生,是佛氏所谓“断灭种性”,入于槁木死灰之谓矣。——《答陆元静书》
65、化城天上寺,石磴八星躔。云外开丹井,峰头耕石田。
66、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67、另有《瘗旅文》、《教条示龙场诸生》、《王文成公全书》、《朱子晚年定论》、《五经臆说》、《世德纪》等。
68、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69、似木吴儿劲,如花越女姝。牛侬惊力直,蚕妾笑睢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