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岱年
1、成立大会结束,我看着张岱老慢慢走出会场,他的衣着实在是普通,很有可能,对世间真理的执着追求,已让他更看重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充实,对衣饰已是不甚在意了。我在人大求学期间,在校园里经常看到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陈先达先生,陈老时常出来散步,穿着也是朴素,也没有什么大学者的派头,看上去就只是一个普通老人。当然,陈先生和张岱老一样,人到高龄,仍然笔耕不辍,不断有新作问世。
2、本文是写于明朝灭亡后,本文开头只是为了缅怀已逝去的明朝而已。开头的意思是“明朝崇祯五年的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连续下了三天,西湖上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全文也是含蓄地表达了对前朝的思念。我们老师只介绍说是写于明朝灭亡后,具体哪一年不太清楚!
3、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4、集中体现张岱年先生“综合创新”的“新唯物论”哲学体系之作,被张先生认可为能代表自己哲学思想的一部著作。
5、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启蒙思想家只是针对社会黑暗现实作出批评,未能提出未来社会的蓝图的根本原因,即明清时期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故选A。B项不具有时代性;C项与材料内容无关;D项说法错误。
6、问:在别人眼里您小时候有什么与众不同?
7、《张岱年哲学文选》为上下两册,介绍先秦哲学中的辩证法,秦以后哲学中的辩证法,知识论与客观方法,辩证法与生活,辩证法的一贯,谭“理”,关于新唯物论,相反与矛盾,论外界的实在,批评的精神与客观的态度,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道德之“变”与“常”等等。
8、作者李卫民,工作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9、《周易大传》又提出:“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又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所谓“进德修业”、“终日乾乾”即“自强不息”。所谓“及时”、“与时偕行”,即以自强不息与永恒变化的客观世界保持一致。也就是说,世界永恒变化的性质,就是人应自强不息的根据。《周易大传》不仅从自强不息引申出“及时”即顺应变化潮流的原则,而且将这个原则与“中”的原则结合起来,称为“时中”。“时中”即随时处中。也就是说,在《周易大传》看来,所谓“中正之道”,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人的生活行动也必须随时间的变化调整,按当时的情况确立标准。
10、《中国哲学大纲》是张岱年先生具代表性的学术著作,中国哲学史学科奠基性著作之完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不同于其他哲学史多依时间顺序论述,本书以哲学问题为纲,分为宇宙论、人生论、致知论三大部分,以“审其基本倾向,析其辞命意谓,察其条理系统,辨其发展源流”为基本方法,梳理中国古代哲学中各个核心问题的发展过程,并详列相关文献,亦可视为一部中国哲学问题史,是中国古代哲学固有体系及哲学问题研究的开创与典范之作。
11、我认为,中国几千年来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的主要内涵有四项基本观念,即是(1)天人合一;(2)以人为本;(3)刚健有为;(4)以和为贵。以下试依次加以诠释。
12、1989年,张岱年对董仲舒的总体认识中的时代痕迹已经基本消失:“汉武帝听了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于是开始了中国学术史的经学时代。董仲舒在汉代‘为群儒首’,事实上他的思想是儒家与阴阳家学说的综合。他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却没有继承孟子的‘民为贵’说,而宣扬君权神授;又没有接受荀子‘天人之分’的观点,而鼓吹‘天人相类’‘人副天数’。董仲舒未能从先秦时代已经达到的高度更向前进,在一些问题上却向后退了。”(15)504尽管评价仍然不高,但叙述的话语趋于平实、理性。
13、这是张岱年对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概括:“和与中”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关系。“崇德利用”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
14、第三是真知灼见。“灼”的意思是明确,像火光照耀那样的清楚。做学问要能够得到一个明白确切的见解,才算是真正的学问。
15、第二是真积力久。《荀子·劝学》中说“真积力久则入”,真积:真心诚意,日积月累。力久:力行而能持久。入:入门,有所成就。这就是说,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应有一种坚定持久的精神,应不辞劳苦地、持续不断地积累所得到的知识,不断地有所前进。
16、我少年时期,对于民族危机感受极深,痛感国耻的严重,于是萌发了爱国之心,唤起了爱国主义的激情。深知救国必须有知,于是确立了求真之志,培育了追求真理的热诚。自审没有从事政治活动的才能,于是走上了学术救国的道路。事实上,也知道仅靠学术是不能救国的。中国的广大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解决了民族危机的问题。这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
17、张申府(1893年至1986年)名崧年,张岱年的哥哥。河北献县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8、“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我们就必能为祖国、为人类做出一定的贡献。
19、在成立大会上,发言者中引人注目的,是张岱老。我对中国哲学史,自然是无所进境,但也已有了一知半解。张岱老的代表作《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早已购藏,至今还记得内容简介里的话:这是一部“很有影响的专著”,“作者极为重视古代哲学概念的分析和研究,阐发精微”。他的自传《耄年忆往》,也通读过了,他与刘笑敢合写的治学谈《如何研治中国哲学史》,也精读数过。曾读过曹聚仁先生的颇享盛誉的通俗社科读物《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他在讲解宋明理学的时候,用大篇幅引用了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的内容。
20、我的学术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一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文化问题的研讨。
1、要想研究学问,首先必须明确研究学问的目的。我们研究学问,是为了追求真理——为祖国、为人民而追求真理。在追求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扬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自己的共产主义觉悟。
2、陆九渊:象山集叶适:习学记言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王廷相:王廷相哲学著作选集方以智:物理小识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王夫之:周易外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诗广传读四书大全说读通鉴论思问录黄书老子衍庄子解戴震:孟子字义疏证魏源:魏源集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谭嗣同:谭嗣同全集章炳麟:訄书章氏丛书章太炎政论选集
3、以上所谓“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都是用的旧有名词。如果采用新的术语,“天人合一”应云“人与自然的统一”,或者如恩格斯所说“人与自然的一致”(《然辩证法》1971年版本第159页)、“自然界与精神的统一”(同书第200页)。“以人为本”,应云人本主义无神论。“刚健自强”,应云发扬主体能动性。“以和为贵”,即肯定多样性的统一。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精湛思想,亦即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所在。
4、张岱年他对“国学大师”的见解:即至少要涉及哲学、文学、史学和古代科学等几个领域,并有突出的建树。中国古代的科学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张岱年先生虽然在这里没有具体谈及其具体内涵,但像天文、历算、农学、医学和养生学等等,至少包括在其中。
5、陈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鹤寿,江西修水人。中国现代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与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一起被列为清华大学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与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6、我们今天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学问,更必须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如果我们对于历史不了解,又如何能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呢?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更必须具备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那是不言而喻的。
7、“刚健有为”的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是一个系统,其纲领“刚健有为”思想也自成系统。
8、晚年的张岱年与妻子(冯友兰的堂妹)
9、问:您少年时就思考这么深奥的哲学问题,是不是和申府先生的影响有关?
10、二十至三十年代中期,先后写了《先秦哲学中的辩证法》、《秦以后哲学中的辩证法》、《颜李之学》、《中国元学之基本倾向》、《中国思想源流》、《关于新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论》、《辩证唯物论的人生哲学》、《谭理》等重要哲学论文。
11、我确实见过张岱老,当然,只见过一次。张岱老在其自传《耄年忆往》中,曾这样说:“我在初中读书时,学校(北师大附中)曾请梁任公先生到校讲演,我听不懂梁先生的话,只听懂‘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一句。总算见过梁任公先生。”能与大学者有一面之缘,真是人生幸事。
12、第二要了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研究哲学,必须同时学习一门具体科学,不能光靠哲学。光学哲学是做不好学问的。哲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结,只有以具体科学作为基础,哲学才不致于成为一门空洞的学问。在西方哲学史上,哲学家精通具体科学的例子很多,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但他对数学很有研究;笛卡尔对于物理学和数学造诣甚深……。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都既是哲学大师,又是经济学家。现代西方哲学,更重视自然科学的知识,许多哲学流派的哲学论点都是直接来自现代科学的知识。例如怀特海、罗素都既是哲学家又是数学家。
13、大家都知道“点石成金”的故事。“点石成金”的故事,就是说明方法的重要。我们不能“点石成金”,但是应能“披沙拣金”。沙,就是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我们研究传统文化,就是要从这些“沙”中淘出金来——筛选出其中的精华。而“披沙拣金”需要有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也就是治学的门径。
14、(4)朱熹.朱子全书:第七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5
15、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私立中国大学讲师、副教授,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
16、以上举了许多例子,都是要说明,研究哲学,必须兼学一门具体科学。除自然科学以外,兼学历史亦可。哲学史也是一门具体科学。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就既是哲学家,又是哲学史家。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家,过去有四种学术的说法,即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和经世之学。这四学都是互相联系的,互相沟通的。过去许多学者天文历算皆通,所以有较高的成就。
17、我们现在的历史任务是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长短得失,是完全必要的。(本文是张岱年先生为傅永聚、韩钟文总编的《二十世纪儒学研究大系》所作的代序言)
18、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这也是创新的一个关键。所谓新,就是对于微观世界作更进一步的微观,微而更微;对宏观世界作更进一步的宏观,宏而又宏。我们现在研究哲学,既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又要不断学习新的科学理论。今后我们应积极参加国际性的学术讨论、了解国际学术发展新动向。运用正确的治学方法,通过自己艰苦的劳动,使我们的学术水平居于世界的前列。
19、张岱年先生全集的修订版即将由中华书局推出,在中华工作的友人将此喜信惠告,我脱口而出,“我见过张岱老”,友人当即建议我写回忆文章,我说:“好”。
20、墨子反对儒家,不承认和同之辨,而提出“尚同”之说,墨家有许多进步思想,但是尚同之说却是比和同之辨后退一步了。
1、《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是张岱年先生几十年来研思探索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体系之总结性著作。所谓概念、范畴,即先秦思想家所说的“名”;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如“天”、“道”、“气”、“理”、“太极”、“知行”等。书中选取了在中国古典哲学中起主导作用,且意义较为深奥难解、历代歧义较多的60组概念范畴,分为自然哲学、人生哲学、知识论三大类,以条目形式呈现。每则皆引证原始文献,详述历代各家对其理解发挥,循名责实,尤其着重于概念范畴内涵的演变历程以及各家学说之精微差异。是一部体例独特、便于查阅的中国哲学基本理论著作。
2、在具体阐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前,需要对“文化基本精神”一词的含义做一点说明。何谓“精神”?精神本是对形体而言,文化的基本精神应该是对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文化的具体表现即文物、制度、习惯等,文化的精神即思想。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这种能够作为文化发展内在动力的基本思想,本身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并随文化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因此,文化的基本思想,同时也一定是文化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心思想,是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基本观点。要而言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
3、再次,情与无情的问题。张岱年区分欲与情,认为前者指向饮食男女声色货利,而后者指向喜怒哀乐爱恶惧。每个人都有情,发而不当,常至害事,所以情的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问题。在张氏看来,这是一种“关于消除苦恼获得至乐之方法的理论”,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统御情绪的艺术”(12)4他把中国哲学中关于情的思想分成节情说、无情说、有情而无情说三种,主张董子的有关思想属于节情说。依张岱年之见,董子不赞成无情,以为喜怒哀乐当发之时不可不发,而期望人在有喜怒哀乐之情时返于“中”,由此便能得到“和”。一句话,“董子论情,以‘中和’为要义”(12)500。张氏还特别提到,“董子所谓中,指无过无不及,非《中庸》未发之意”(12)50
4、首部系统阐述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的专著,讨论了哲学的性质、哲学史的范围、哲学基本问题与基本派别、哲学思想的理论分析方法、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整理史料的方法等各方面,其中关于整理史料方面论述尤为详细,并附有张先生关于中国哲学史学习研究方法的若干文章。书中提出了一些基本而可行的研究方法,对今日进行中国哲学史的学习研究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总之,《周易大传》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中、及时、通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以刚健为中心的宏大的生活原则体系。由于《周易大传》在古代一直被视为孔子所作,这些思想的影响很大,在铸造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起了很大作用。(本文节选自北京大学出版社新书《中国文化精神》)
6、孟子提出“人和”,他说:“天时不如地得,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大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这所谓人和指人民的团结,人民的团结是胜利的决定性条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今天仍然必须承认的真理。
7、张岱年先生研究文化史的时候提出,人,作为生活在这个生命星球上的一个特殊物种,存在着“三大关系”,第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是人与人的关系,第三是灵与肉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认知过程中,人类创造了物质文化;在人与人的关系认知过程中,人类创造了制度文化;在灵与肉的认知过程中,人类创造了精神文化。所谓的“文化”,实际就是“人化”,是人类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结果。
8、张岱的诗文,初学徐文长、袁中郎,后学钟惺、谭元春,终突破了前人的文学圈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散文的成就尤为突出。其风格大多数以公安派的清新流畅为主调,在描写刻画中杂以竟陵派的冷峭,时有诙谐之趣。《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两书中,都是忆旧之文,所谓“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陶庵梦忆》序),显示了其内心是颇为苍凉的。但着眼处仍是人世的美好、故国乡土的可爱,洋溢着人生情趣,如《西湖七月半》。
9、①他深入研究古代哲学典籍,建构继往开来的哲学体系。(综合文章开头结尾及相关链接进行说明)②他民族危难之时,提出确立勇猛宏毅的哲学以应付危机。(结合三四两段进行说明)③他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有深刻的认识,坚决不与敌伪合作,保持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结合文章中间段落说明)(分析能结合文本,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10、《中国哲学大辞典(修订本)》是已故著名哲学家张岱年先生主编的,公认是目前规模大、收词多、内容丰富的一本大型中国哲学辞典。当然,也有人说方克立的那本比较全,各种想不到、没见过的生僻词条都有收录(听说不易买到)!还有人说韦政通的那本也可以用,对一些词条的解释比方克立的详细,更有层次感。。所以每个人的感知不还是你自己去认知吧!
11、张:(听后连连点头)是这样,我从十几岁时就这样,如果有问题没想清楚或是没有想出答案来,就会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当然不是天天都废寝忘食,只是偶尔如此。天天不吃饭,人怎能受得了呢。
12、《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和成长命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
13、张岱年的董仲舒研究的特征
14、分析不是张岱年在《中国思维偏向》中指出的中国传统思维特征.张岱年(1909-2004年),曾用名宇同,别名季同,河北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张岱年于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后任私立中国大学讲师、副教授,清华大学副教授、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0年后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名誉会长。
15、儒家将就忠君的等级制度,在战国乱世,它是济世的,但是到了大一统的汉朝中期,再次把它提拔成国教,很明显就是统治之术了。当然,相比于法家,它更温和合理,更能收复人心,使得皇权更加稳固
16、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人。
17、以张先生家藏1953年誊清稿对校修订,附人名、书篇名索引。
18、知识分子的天然职责,不但在于传承学术薪火,而且在于传承民族精神在沉淀中丰厚的精华,传承历史与民族的良知。特别是身处混乱不堪的年代,在奴隶主可以无限地施加淫威而奴隶快乐地伸出舌头舔舐脖子上的绞绳的时代,知识分子更是坚定的清醒者与不屈不挠的批判者。他们以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砥砺自己的情操和品格。越是沧海横流,越是如此。
19、①概念明确。一个概念要有确切含义,使用概念要求一定的准确性,以免产生歧义。当然,我们也可以创造新范畴,但运用新范畴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20、(10)皮锡瑞.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8:
【axxzhouaxxyyflongdd】四、张岱年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问:有人说你“思考哲学问题,常至废寝忘食”,是真的吗?
2、述与作的统一即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墨子则主张述而且作。在这个问题上,墨子是正确的。文化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对于前人已经发现的真理,必须加以继承。不了解前人已经达到的成就,也是一种盲目性。学亦称为学问,这个“问”字有重要意义,治学只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称为真学问。如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有所创新。创新即是提出新的观点,具有新的发现。宇宙万象复杂繁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无穷的,因而常有新的现象涌现出来。研究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这是学术创新之路。创新是学术发展的关键。
3、①少年时期,亲历民族危机,痛感国耻,对抗战胜利有着殷切期盼;②对中华文化有深刻的理解,抱有抗战必胜的信念。(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4、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张岱年先生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国学大师,他终生勤勉,致思学问,造福祖国的文化学术事业,堪称一代学人楷模。
5、我亲睹张岱老风采,是因参会的机缘。2002年秋,我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大概是在11月份,人大成立孔子研究院,并在逸夫会议中心举行隆重的成立大会,人文学院的研究生都要去现场。那一天,不少著名学者前来捧场,记得有汤一介、成中英、牟钟鉴等先生,当然张岱老也在受邀之列。已退休多年的原国务委员谷牧,也出席了开幕式。谷牧同志1984年就担任了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名誉会长,1994年,他更当选为国家儒学联合会的会长,他曾明确指出,他对孔子基金会的工作“管得多些”。
6、其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也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解释,它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7、老子集解(奚侗)老子校诂(马叙伦)老子古本考(劳健)老子正诂(高亨)老子校释(朱谦之)论语:论语集注(朱熹)论语正义(刘宝楠)论语集释(程树德)论语译注(杨伯峻)管子:管子集校(郭沫若)管子学(张佩纶)商君书:商君书注译(高亨)孟子:孟子集注(朱熹)孟子译注(杨伯峻)墨子:墨子间诂(孙诒让)墨子校注(吴毓江)墨辩发微(谭戒甫)墨经校注(高亨)庄子:庄子集释(郭庆藩)庄子集解(王先谦)庄子义证(马叙伦)庄子补正(刘文典)南华经解(宣颖)
8、除读书外,对于哲学问题,我们还要进行独立思考,要学会读“无字天书”——即考察客观实际。读书时,要能心知其意;思考时,要能掌握时代的脉搏,了解当前的实际问题和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在进行思考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9、2004年4月24日,张岱年先生因患心肌梗塞引起心衰竭,溘然长逝,享年95岁。
10、《周易大传》还认为,“天地革而四时成”,世界的流变是通过一系列变革、革新形成的,人要与时偕行,也必须“通变”、“革命”。这样,它又从及时的原则引申出“通变”、“革命”的原则。《周易大传》有一句至今脍炙人口的话,叫“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不能再发展的地步,叫做“穷”。事物发展到极盛就要向反面变化,这叫“变”。通过变革或革命,原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就会一变而为“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通”,也就是“通则久”。正因为如此,《周易大传》把“通天下之变”作为一条重要原则。《周易大传》肯定革命与变革的重要意义。它说:“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11、儒家仍然宣扬和的观念,《周易大传》提出“太和”观念,《彖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这所谓太和指自然界万物并存共育的景况。儒家认为,包含人类在内的自然界基本上是和谐的。《中庸》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正是儒家所构想的“大和”景象。
12、《礼记·儒行篇》论士人的节操云:“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在这之后,可杀不可辱成为历代知识分子所遵循的主要操守。在消极方面,可杀不可辱;在积极方面,便是“以天下为已任”。《世说新语·德行篇》:“陈仲举(陈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李元礼(李膺)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已任。”这种以天下为已任的态度影响深远。范仲淹宣扬“先天下之忧而恢恢,后天下之乐而乐”,即自任以天下之重。这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心与历史使命感的积极态度。
13、宋明理学中,不论是气本论,或理本论,或心本论都不承认灵魂不灭,不承认鬼神存在,而都高度肯定精神生活的价值。气本论以天地之间”气“的统一性来论证道德的根据,理本论断言道德原于宇宙本原之”理“,心本论则认为道德伦理出于”本心“的要求。这些道德起源论未必正确,但是都摆脱了宗教信仰。受儒家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宗教意识都比较淡薄,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的传统。虽然道德也是有时代性的,但是这一道德传统仍有其积极的意义。
14、我已达耄耋之年,但壮心未已,仍愿对于一些哲学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
15、全称《让智慧之花灿烂——追记国学大师张岱年》出自于《人民日报》2004年05月21日第十一版。关于考题就不知道了。
16、周易:周易注疏(王弼、孔颖达)周易程氏传(程颐)周易集解(李鼎祚)周易本义(朱熹)周易述(惠栋)周易姚氏学(姚配中)周易费氏学(马其昶)周易古经新注(高亨)周易古经通说(高亨)公孙龙子:公孙龙子论(陈澧)公孙龙子形名发微(谭戒甫)公孙龙子集解(陈柱)公孙龙子译注(庞朴)孙子兵法:孙子十家注孙子兵法新注荀子:荀子集解(王先谦)荀子简释(梁启雄)荀子选注韩非子:韩非子集释(陈奇猷)韩非子浅解(梁启雄)贾谊:贾谊集董仲舒:春秋繁露注(凌曙)春秋繁露义证(苏舆)王充:论衡集解(刘盼遂)论衡校释(黄晖)论衡选注南北朝:世说新语弘明集韩愈:昌黎集柳宗元:河东集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张载:正蒙横渠易説程颢程颐:程氏遗书朱熹:朱子语类朱文公集朱子全书
17、(15)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六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
18、作者李心田,这是一部较优秀的儿童片,它以在30年代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为人物中心安排情节,设置矛盾,体现了主人公在党和前辈的教育、帮助下,逐渐成熟起来的过程,将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刻划得比较突出。
19、先后任职任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广西大学、燕京大学、中山大学等。陈寅恪之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夫人唐筼,是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20、关于文化问题,我提出“文化综合创新论”,所谓综合有两层含义:一是中西文化之综合,即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之下综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与近代西方的文化成果,其中重要的是吸取、学习西方的科学成就及其与科学发展有密切联系的哲学思想。二是中国固有文化中不同学派的综合,包括儒、墨、道、法各家的精粹思想的综合以及宋元明清以来理学与反理学思想的综合。诸子百家各有所长,儒学定于一尊的时代久已过去了。尤其是对于墨家的贡献应该继承下来。文化的综合创新有一个理论基础,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文化综合创新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的结合。
【axxzhouaxxyyflongdd】五、张岱年
1、“国学”即便作为中国学术文化的简称,其蕴含极其丰富,单是在先秦,就有“百家”之说。在对于先秦“百家”的理解上,虽然历来众说纷纭,但至少包括阴阳、道、儒、法、墨、名、杂、小说,诗赋、纵横、兵、农、医、算、天文、地理、水利、堪舆、数术等等诸家学说。
2、B试题分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是指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兴经济发展力量的发展要求,由于这种经济力量本身的弱小,尚不足以完全推翻封建的生产方式,反映在思想层面上就是这些思想家们尚不能提出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案,而只能倡导改革封建制度中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所以B项符合题意。
3、该书所记为作者本人晚年的回忆录。其对浙东一带明末时期的社会风貌有生动的反映。其中如旌阳戏子在绍兴演出惊险的目连戏,以及彭天锡、朱楚生等昆腔、调腔艺人演出情况之记载均属罕见的戏曲史料。作者张岱(1597—1689),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四川人,后寓居浙江杭州。该书对明末调腔、目连戏的演出特点,及一些专业或业余演员的表演艺术均有生动的描绘及精辟之评论。其在《自为墓志铭》中还称自己是“好梨园,好鼓吹”“夺利争名,甘居人后;官场游戏,肯让人先”,反映了他对戏曲爱好之深。
4、天教硕德享清闲,不为征车喜动颜。同治朝征师孝廉方正,分发江苏知县,辞不就。研研一心贞介石,优游册载卧空山。草堂逸老风情远,布褐书生面目还。小子年来思学步,难将尘俗涤胸间。
5、张岱年认为,董仲舒讨论了人生的三个问题,包括义与利、自然与人为以及情的问题。
6、(答案)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产生了黄宗羲、唐甄等早期启蒙思想家。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所以他们只是批判君主专制,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点评:为什么明清之际的中国启蒙思想发展不完善,没有产生巨大的影响?经济方面: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政治方面: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社会生活: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7、张岱年基于新唯物论的董仲舒哲学思想述评
8、研究中国古代哲学不能光读中国的古书,还必须读一些西方哲学的著作,西方古典哲学方面的著作,重要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里特的著作;近代哲学家笛卡尔、斯宾诺莎、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著作。
9、张岱年(1909年?2004年),曾用笔名宇同、季同,河北献县人。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
10、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1、凡称得上“国学大师”者的著作,也理应体现丰富的内容,即使按照西方学科的划分而言,也应是多面手,百科全书型的学者,既有卓有建树的学术著作,也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等等。
12、以上三个方法是研究学问的基本方法。遵循这三个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就可能取得成果;违反这三个方法,就必定不能取得成果。这三个基本方法是研究任何学问都必须遵循的。
13、(1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14、中国文化丰富多彩,中国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1)刚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关于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这三点,留到下章再做阐述,这里只讨论作为总纲的“刚健有为”思想。
15、何谓精神?精神即是思维运动发展的的内在动力。中国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这就是文化的基本精神。当然,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思想意识在一定条件下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文化的基本精神必须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广泛的影响,为大多数人民所接受领会,对于广大人民起了熏陶作用。二是具有进步、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必须具有这两方面的表现,可以称为文化的基本精神。
16、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17、首先是读书与思考的关系。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正是学与思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知识多了,必然会发现其中有许多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意见、观点,到底哪些对、哪些错呢?这就需要思考,要通过自己的思索,辨明是非,加以抉择。学而不思,不会有心得;但是,如果只是思而不学,那也会失之于偏谬。学与思,二者实不可偏废。
18、1983年前后所记思想片断
19、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
20、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omson。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