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虞允文
1、有的人犹如恒星一般,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掩藏不了他的光辉。被同志誉为:“伟哉虞公,千古一人”的南宋抗金名相虞允文就有这样的魅力。他虽是一介书生,却能在危亡的紧急关头,挺身而出,率领军队抗击金兵,取得以少胜多的胜利;后来,他身居高位,拥有令人艳羡的权力,却甘愿为、为老百姓鞠躬尽瘁,恪守廉洁……虞允文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他的英勇睿智体现在很多事迹中,不少人称颂虞允文领导的采石之战,但少有人对虞允文进行的研究,甚至很多人都忽略了他的文官身份及杰出的文学才华。
2、宋克成已经将近八十岁了,老伴李正男也七十多了,但是他们已经为虞允文守墓了六十年。虞允文曾经以中书身份去看望采石驻军,但是当时的部下十分散漫,虞允文立即召集军队,让他们死里求生,整顿了队伍之后,命令他们登船,共同抗击金队。金军战败,登船向北逃走,虞允文又派出船队去北岸打金军。这场战役是南宋的一次打败金军的战役,有重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之后就将虞允文看做是一个大英雄。
3、纵观南宋,先抗金,后抗蒙,尤其与蒙古大军苦战四十多年,这已经是历史奇迹~当时世界各国被蒙古大军铁蹄横扫,有效抵抗一般为半年左右,可见南宋的战力决不应该被看轻。
4、虞允文“说理”总是一句到心,先给时俊一个加持,你有能力有本事打胜仗,万一败了呢?那麻烦了,背后是你要保护的兄弟姐妹、儿女,失去你的保护,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金兵可不是来度假的,是来杀人的。
5、绍兴三十年(1160年)十月,虞允文借职工部尚书,充任贺正使,出使金国。在金国境内,虞允文眼见金人正在大规模运输粮草、打造战船,辞行时,完颜亮又有“看花洛阳”之语,于是在回朝后,将这些事尽皆奏报朝廷,并请求加强淮、海沿线的边备。
6、虞允文在“采石之战”中,不仅表现了的智慧,更表现出了过人的勇气。而这样的勇气并不是他情急之下的迸发,乃是他本就有一颗精忠报国之心。
7、稳定军心后,虞允文率领诸将到江边察看敌我双方态势,发现两军的兵力十分悬殊,采石宋军仅一万八千余人,然而,金军已在江北云集部队60万大军,虞允文与将士们商议决定,依靠长江天险,通过采取各个击破的战术,阻止敌人渡江,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8、完颜亮可不听这一套,你小子给我泄气,杀了!这名将领反复谢罪哀求,完颜亮后决定,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给我鞭打这小子50下。这下消气了吧?连命也报销了——当天,完颜亮被他的部下杀死。是啊,谁也不想明知是死,还要主动送命。
9、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11月初,金朝第四任皇帝完颜亮率四路大军侵袭南宋,企图一举灭宋,“立马吴山第一峰”。而此时的南宋,已经垂垂暮年的宋高宗赵构54岁了,惊慌失措,甚至打算“散百官”,再一次逃跑。不过这一次,大臣们(主要是陈康伯)将他劝住了。
10、宋军的士气本来也是极其低迷的,虞允文本来作为中书舍人,一介文官他是代表朝廷来前线慰问送赏的。但是他看着低迷的士气,直接对着士兵豪气的说,“朝廷的赏赐,就在这里等着你们来取了。”他亲自督战,建立军防,使得士兵大受鼓舞。
11、屈大均评虞允文:“汉唐以来善兵者率多书生,若张良、赵充国、邓禹、马援、诸葛孔明、周瑜、鲁肃、杜预、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经,翩翩文雅,其出奇制胜如风雨之飘忽,如鬼神之变怪。”
12、辞行前进言:“金完颜亮既然被诛,新主刚刚即位,彼国内外紊乱,天象变化显示,是我朝该恢复国土了
13、局势危在旦夕,宋廷急忙调遣此前从金国投降过来的李显忠前往采石矶督军抗金。同时,又派出文官赶赴前线任督师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四品官),这个人就是虞允文。
14、宋高宗大怒,再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和中书舍人虞允文到前线督师。可叶义问虽然负责枢密院,却是个地地道道的胆小鬼,所以,只能由虞允文独自赶往采石矶前线了。
15、虞允文逝世后第四年,宋孝宗下诏,指派宋氏家族负责守墓。从那时起,宋家世世代代为虞允文守墓,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宋克成是虞丞墓第十三代守墓人,他从17岁开始为丞相守墓,差不多守了近70年,86岁的他欣慰,因为在今年3月,宋克成将守墓用的长刀正式传给了儿子宋建彬,让这份忠义继续传承下去。
16、金兵果然如期渡江,数百艘船浩浩荡荡驶过来。尽管宋军水师在江面阻击,仍有七十余艘敌船冲过江登陆。金兵登陆后,发动猛攻,宋军防线招架不住。虞允文见势不妙,驰入阵中,勉励宋军统制时俊说:“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耳。”时俊听罢,当即挥舞双刀,身先士卒,奋勇前驱,遏制住金兵的攻势。
17、此战,南宋取得了扭转性胜利。虞允文在战后也迅速被提升到了兵部尚书的位置,后来又升至宰相,成为继张浚、陈康伯之后的主战派不二人选。
18、▲南宋皇帝写给虞允文的手诏。
19、不过,采石矶被更多人熟知,却是因为千年前那场关乎南宋存亡的一次大战——采石之战。历史上,将它和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和淝水之战并称。
20、(网友自制毕再遇游戏形象,取自网络)
1、十一月十三日,虞允文第一个到达采石前线,被免职的王权已走,新帅李显忠还没到。宋军无将无帅,因为刚吃败仗,都无精打采地解除武装,坐在路边晒太阳。俗话说“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何况是败军。
2、难能可贵的是,虞允文不仅文采风流,诗文出色,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书法家,他的笔致含蓄,于奇崛处见俨雅;在不经意处显功夫,在宋代书坛是比较有个性的,他传世的墨迹有《适造帖》《钧堂帖》等。有评论家认为,虞允文受颜真卿书法影响甚为,结字朴茂自然,稍有篆籀之气。明代书法家吴宽评论说:“观其手帖,词语详雅,气象雍容,乃真一书生耳。”可以说,虞允文是一位在政绩上颇有建树,而又有良好的学术素养与文学修养的名卿大臣,他虽不以书法名世,传世书迹也并不多见,却是后人“书如其人”的典范。
3、但是金军和宋军在水上较量,那就真的不行。宋军的装备是艨艟巨舰。舰上配备霹雳炮,拍杆。而且宋军南方人居多,多熟悉水战和驾船。金军虽然人多,但是装备不好,船只小且杂,基本只能当渡船,不能当战船。遇上宋军的艨艟巨舰,只能靠船去短兵相接。可是你小船离得远了我用霹雳炮轰你,用弓弩射你,离得近了直接用拍杆,一拍沉一个。
4、不管怎样,具体情况是,秦桧在世,虞允文一直没能出头,直到秦桧去世,虞允文才崭露头角。随后,虞允文被调到京城临安,授秘书丞,后任礼部郎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中书舍人,虽然是朝官近臣,但算不上大吏,也难得到皇帝青睐。然而,他就是在这样一个低位上,创造了南宋抗金的惊天大捷。
5、当时,南宋守卫淮河一带边界的主将王权,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敌我还没接触就弃军不战而逃。金军很快就占领了淮河以南的土地,到达了长江边。完颜亮夸下海口:多则百日,少则一月,灭掉宋国。一贯主张求和的宋高宗赵构不是召集文武百官来商议如何抵抗,而是打算将众官员遣散,自己乘船到大海去躲避金军。主战派的大臣们极力谏阻,才迫使赵构改变主意,同意抗金。
6、与此同时,江中激战正酣。宋军水师在船只性能上要优越于敌军,所用的船称为海鳅船,采取冲撞战术,犁沉敌船。采石矶水战一直打开天黑,此时金船损失过半,仍然不肯退却。
7、虞允文姿貌雄伟,慷慨磊落。早年以文章置身台阁,后遭逢危局,挺身而出,出将入相近二十年,史称其“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其书法“词语详雅,气象雍容”,传世墨迹有《适造帖》《钧堂帖》等。有《虞雍公奏议》等传世,今多已亡佚。《宋诗纪要》及《宋代蜀文辑存》辑录其作品
8、此时,它杀出来冲向金军船队,许多船只被它撞沉。因为受水陆夹击,冲到长江南岸的金兵死伤过半。不过,因兵力悬殊过大,金兵直到天黑仍不断涌向南岸。
9、感谢悟空问答的五连发邀请。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采石之战是历史上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十分经典的一场战役。孱弱的北宋王朝,以一万兵力大破海陵王完颜亮数十万大军。完颜亮再回经途中被杀,金有“小尧舜”之称完颜雍继承皇位。当时海陵王号称60万,其实兵分三路,以海陵王带领的10万中路大军为主。
10、虞允文是四川眉山人,少有大志,聪明过人。他于公元1115年中进士,为官刚正不阿,颇有美名。但是,在随后的南宋岁月中,因为奸相秦桧把持朝政,许多像虞允文这种蜀中名士,皆不得重用。
11、虞允文在绍兴二十四年,考中甲戌科张孝祥进士,先后任彭州通判及黎州、渠州知州,在此期间,秦桧弄权,他和其他四川书生一样遭到排斥,都没能重用。秦桧死后,虞允文终于调到京城,由秘书丞转任礼部郎官,升任中书舍人,参与国政。虞允文感恩皇上的重用,常常建言献策:“为人君上,必须敬畏天地,必须安定民心,必须效法祖宗。”又论到儒士风气的弊端,以文章进谏,必抑制其轻浮的辞语;以言语进谏,必罢黜其巧言、伪意;以议论政事进言,必去除其苛刻要求,如此治国,方知任重致远。而且极力谈论四川财赋科纳的弊病,皇上听了很高兴,全部采纳。
12、这就是宋金战争的转折一战:采石大捷。如果没有虞允文拼死抵抗,长江防线一旦失守,大宋去矣。从此役经过来看,没有多少侥幸的成分,全靠拼死。
13、完颜亮也感到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便集结全国军队想一举灭宋。这场战争对完颜亮的意义在于,一来可以缓和内部矛盾,二来,完颜亮早就把自己当成华夏正统,打算一统华夏。三来。若此战胜,完颜亮可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也能用实实在在的战果来堵住保守势力的嘴,更重要的是,如果灭了南宋,完颜亮就有更大的空间,更强的势力去推广自己的汉化政策。
14、令人敬佩的是,虞允文不仅有一颗精忠报国之心,更是忧国忧民,有一颗勤政为民之心。虞允文一生清廉爱民,尤其对下属明里暗里送礼贿赂深恶痛绝;他大力提拔贤良之士,为举荐了不少人才;他更是勤于政务,积劳成疾,为辛劳奉献一生,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15、完颜亮屡攻无果,只能收拢残军退守瓜州,此时金军内部伤亡过重,军心浮躁。金国老巢又出了问题,军中保守派趁机杀完颜亮,主动退兵,和宋国再度讲和。
16、完颜亮率军大举南侵
17、宋高宗对这个结果是满意的,他和那些早已经忘记了“靖康之耻”的大臣们,也早就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18、一届书生竟然会有如此的气魄,惊叹感叹。当时朝廷上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一个书生,竟然会有如此的气魄,其实这跟虞允文从小的生活以及学习息息相关。父亲对其的影响也是大的,有胆有识。主要的是还是因为自己的聪明,其实在每一个朝代都不缺乏人才。但是能够真正的站出来解决问题的人却很少。
19、宋乾遭七年农历10月,金使乌林答天锡来贺会庆节(宋孝宗生日),节前一天,金使上朝。“固请上(孝宗)降榻问金主起居”,遭到孝宗的拒绝,但金使“天锡跪不起,侍臣错愕失措”。虞允文请孝宗退朝回宫,并对金使说:“‘大驾既兴,难再御殿,使人来旦随班上寿’,金使惭而退”。会庆节这天,金使只好随班入见。虞允文只是协助宋孝宗阻止了这一次不平等的礼仪。宋、金地位不平等,使宋孝宗一直不能忘怀,决心通过武力来达到地位平等,并进而收复中原。同年,虞允文以侍卫马军司的牧地原在首都临安郊区,“地狭不利刍牧,请令就牧镇江,缓急用骑过江便”,先移牧地于镇江;又将侍卫马军司移于建康,积极为北伐作准备。
20、南宋时期的丞相虞允文没在人们读的武侠小说里是一个受敬重的人物,也曾受到高度的赞美,其实,虞允文默默守墓的宋氏家族也是了不起的。在清明节前一段时间,在四川,有一个老人去玉屏山的一个墓地,拿着酒和纸钱去上香,这种习俗在很长时间之前就开始了,一直流传到现在,这个老人就是虞允文的守护者宋克成,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都为他守墓呢。
1、虞允文知道完颜亮不甘心失败,一定会从扬州去渡江,安置好采石后,虞允文带兵去镇江,他布置军务,命令水上部队在江边巡逻和演习,还制造了快船
2、马军行司当时移屯的有前军、右军、中军、左军、后军、游奕军,共六个军,三万兵马。龙卫、云骑、武骑三个指挥,千余人马留在临安不动。
3、孝宗和虞允文的这次移屯兵马,正是为了日后的北伐大计。当时有内侍从建康回临安,称:官家爱惜士卒,它日调发,止过一水,便可接战,免得临时道塗之劳。
4、(采石之战示意图,取自网络)
5、由于其取法的特异性,在当时的书坛影响不大。尽管如此,这种独特的面目,也足以在南宋书法史上占有一席
6、宋克成已经八十五岁了,他家世代守护的是南宋丞相虞允文的墓。
7、乾道元年,虞允文被召回临安,任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罢黜主和派汤思退及其党羽。
8、而这时候因为是在长江边上,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女真人,在船上根本就没有办法正常打仗。他深知金兵不会水战,才想到在江中击败对方,所以不习水性的金币遭到了宋军的殊死抵抗,加上宋军大船优势,他们的船只被撞沉,不管他们在陆地上有多么勇猛,在水里就是待宰的羔羊,只能任人宰割。所以采石一战金兵大败。
9、采石之战是两宋(南宋和北宋)与金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战役。南宋力挫入侵金军主力,击碎了完颜亮消灭南宋的梦想,加速了完颜亮统治集团的分裂和崩溃,延缓了南宋的衰亡。
10、本期探秘发现,就让我们再次走近他,探寻作为一介书生的虞允文以及他留给世人的巨大影响。
11、关于宋人以及后世史家对采石一役的评价,颇有过夸之处:昔赤壁一胜而三国势成,淮淝一胜而南北势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转危为安,实系乎此。(脱脱、阿鲁图等《宋史》)古今水战,采石比赤壁尤奇且难。周瑜主将,而允文书生也;瑜握重兵,而允文空拳也;瑜有孔明为犄角,而允文只手也。(明人丘濬评)虞雍公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与张魏公相上下。(杨慎《太史升庵文集》)当然,还有一位伟大元勋的评点“伟哉虞公,千古一人”。总之,从某种意义上说,采石之战被过分夸大,甚至与淝水之战、赤壁之战相提及(当然,到底合不合适相提并论可以另做讨论),虞允文也被越级拔擢,成为南宋一个时期的抗争代表,这与韩世忠大仪镇之战被拔高也有一定相似之处。
12、乾道七年,孝宗采纳虞允文的建议,将三衙之一的马军行司(即北宋时期的侍卫亲军马军司),从临安移屯到建康府。
13、虞允文原本是一名文官,以前也从没有打过仗,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在危急关头主动站出来,谁能想到呢,一个自荐的儒帅诞生了。事实证明,虞允文没有让人失望,他虽然没有打过仗,却表现出了的智谋,演绎了一段传奇,留下了一段佳话。
14、然而,采石之战后,在虞允文的有生之年,宋朝却再也没有兴兵北伐。
15、半斤八两,二人其实能力不相上下。只是岳飞没有得到一个好的下场。宋孝宗在虞允文死去後便失去了收复中原的斗心,从此不再打算收复中原。但虞允文的报国事迹仍广为人传颂,名留青史。
16、宋克成老人说:“咱们宋家守护这座年夜墓,已经八百多年了,我是第十三代,这八百年来宋家人就始终没有分开过这座年夜墓,咱们宋氏家族的誓词是:宋氏不停,守墓不止。自从丞相死了之后,咱们家就守起,一辈一辈传下来,我的祖祖、爷爷、爸爸都守墓。”
17、绍兴三十一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率领百万大军攻宋,横越淮河,进迫长江。金国大军势如破竹,宋朝政权岌岌可危。十一月初虞允文以中书舍人的身份被派往采石矶犒师,而金海陵王大军亦正图谋由采石矶渡过长江。当虞允文赶到之时,原来负责督军的主帅李显忠还未赶到,军队将士三五成群地散坐在路边,士气十分低落。
18、绍兴三十一年八月,稍稍松了一口气的南宋王朝的神经再次紧张起来。北方的金国没有抛弃过南宋对富庶土地的野心。三十一年前,韩世忠还在。岳飞也没有因为冤枉的罪死。中原已经沉在金军铁骑之下,但仍有忠臣猛士为这个浴血奋战。于是,黄天荡之战给了宋朝喘息的时间。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19、金国海陵王完颜亮1149年发动宫廷政变,杀死了时任皇帝金熙宗,自立为帝。1153年,将上京迁都燕京,命名为中都大兴府。尔后迁都汴京。完颜亮两次迁都,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河东、河北及中原地区的统治,另一方面是为了展开对南宋的军事进攻。
20、也许从没见过这样的说理书生,大家回应:“我们和金兵决一死战”,并推举虞允文当主帅。没文化的人信任有文化的人,这是自古通理。但也有人表示担心:“你是来劳军的,没有督战任务,如有人告发你,肯定倍受责难。”虞允文回答很干脆:“面临生死存亡,我有必要管那些吗?我怎么能逃而远之呢?”
【axxzhouaxxyyflongdd】四、虞允文
1、按照宋克成老人的说法,十三代人,平均每代人守墓60年,岁月是足够遥远的了。他自己6岁时父亲逝世,他母亲就接替父亲成了守墓人。
2、更改“隆兴和议”条款
3、于是,完颜亮写了一封信送给被免职的王权,送信人故意让宋军捉住,封上透露出与王权早有谋约的假象。搞文字,虞允文能输给你完颜亮吗?他父亲虞祺是北宋进士,官至太常博士;虞允文6岁张嘴就能来一段《九经》,7岁就下笔成文……
4、虞允文生活在北宋徽宗、钦宗和南宋高宗、孝宗四朝。他在政局动荡,风云变幻之际,辅佐君主,主持朝纲,经营四川,备战北伐,在南宋政坛上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虞允文所处的时代,正是金灭北宋,宋朝军民浴血奋战维护南宋政权的时代,他走过的道路,正是爱国的士大夫典型的生活道路。上期,本栏目介绍了虞允文领导“采石之战”的功绩,本期,就让我们再次走近虞允文,一起去探知他更多的故事。
5、下面了解一下虞允文。宋徽宗大观四年,虞允文生于隆州仁寿县。其先祖为唐初名臣虞世南。虞世南的七世孙虞殷,任仁寿郡守(即隆州),虞氏遂定居于此。
6、关于宋人以及后世史家对采石一役的评价,颇有过夸之处:
7、打不过虞允文,完颜亮的办法是:走还不行吗?我去瓜洲,那里没有虞允文。只是他没想到虞允文早料到完颜亮的计划,马不停蹄赶赴瓜洲,一番布置后,就等着他到来。
8、这个人就是虞允文。在当时如此危急的局势之下,他勇于承担责任带领南宋军队力挽狂澜。当时南宋军队在他的带领之下团结起来共同抵抗金国军队的入侵,终以2万将士大胜敌国的15万将士。可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9、中书舍人虞允文,被任命为参赞军事,到芜湖前线慰问宋军。他去的时候,被免职的王权已被召回临安,新任命的统军将领李显忠尚未到达。由于没有主将,宋军士气低落,人心惶惶,茫然不知所措。而长江西岸的金军,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渡江作战准备。
10、如果佘义士真偷了头埋起来了,并在墓边建屋,世代守墓直到今天,那么墓中当有头颅骨骼残渣,并且很可能有衣物之类甚至木匣子之类的残渣。但上世纪六十年纪,因为传说墓中埋着袁崇焕的金头,或袁的头下面是个金子做的身子,墓被盗墓者挖开了,里面却是空的,没有任何遗骸和其他东西。
11、虞允文这番精彩的阵前演讲,激起了宋军将士们的勇气和士气。他随即命令宋军在江上展开战斗队形,在辽阔的江面上,与金军展开了决战。
12、十一月初完颜亮发动第一次进攻,虞允文亲临江边前线指挥。南宋水军早已作好准备,水军分成五支,分别隐藏在礁滩处伺机突击。待一部分敌军上岸后,南宋的五支水军一齐出动,击沉金兵船只多艘,射死四千多人,溺死者不计其数。部将时俊挥舞着双刀,率领步兵冲向上岸的敌军。
13、破夜袭、识反间计,一封信计杀叛将
14、十一月,完颜亮领大军逼近采石(如今的马鞍山一带)。淮西主帅王权因罪免职,由大将李显忠接任,虞允文则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犒师。虞允文到采石后,目睹军队的状况,大吃一惊,见宋军萎靡不振,一片散沙。怎么办?形势危急,于是虞允文亲自督师,向当时军心散漫的士兵演说:“若金军成功渡江,你们又能逃往哪里?我军如今控制着大江,若凭藉长江天险,为何不于死里求生?
15、宋高宗听闻,又打算去海上飘着,众臣极力反对,高宗无奈,就派李显中代替王权,派虞允文去长江南岸慰问。
16、岳飞那个时代诞生的诸多名将,此时已几乎凋零殆尽。剩下的刘琦,即老且病,虽勉力任两淮浙西制置使,扼守两淮之地,但毕竟独力难支。岳飞的部将李宝,倒是在前一个月取得了唐岛之战的胜利,成功阻住了金朝海军一路。但陆军方面宋军却遭遇了大败,特别是淮西主将王权的溃逃,让金军得以长驱直入,饮马长江。
17、时至宋代,周边的辽,西夏,金,蒙古先后崛起,所占疆域大大超过宋。北宋就是辽金的先后打击下灭亡。宋高宗南渡复兴南宋之后,地域更加狭小,仅保有淮河以南疆域,人口更少,耕地更少,这对一向农业立国的汉族,形势更为严峻,钱粮短缺,兵源短缺,根本不是一二位杰出军事将领可以解决的。
18、虞允文墓由世袭护墓人宋氏历代守护。虞允文死后第四年(公元1178年),宋孝宗下诏,指派宋氏家族开始负责守墓。从那时起,宋家世世代代为虞允文守墓。在宋家的传人叫宋克成,是已逾古稀的老人,他的爱人叫李正南,他们的儿子叫宋健彬,他们守墓已有六十多年了。皇帝下诏制定的,所以虞允文后代不姓宋。
19、再施“说理奇功”,让一名宋将青史留名
20、虞允文,时任中书舍人,这是起草诏命的职位,但南宋时这个职位是虚职,多是对文人、书生官场地位的肯定。因此随后发生的事情,就更出乎人们意料:这个文弱的人,居然到前线就把一众武将降服。
【axxzhouaxxyyflongdd】五、虞允文怎么读
1、《宋史》评虞允文“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无二焉。”
2、可叹的是,虞允文一般为人所知,于此役。你如果问大部分知晓“虞允文”这个名字的人,他有什么成就,估计除了能说出“采石之战”这几个字以外,也只能挤“抗金”、“爱国”之类的词汇了。
3、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九月,经过充分准备,完颜亮率60万大军(号称百万),在淮河上建造运兵浮桥。一个月后渡淮河,向南宋军队发动攻击,宋将王权放弃庐州南逃,刘琦放弃扬州败退,金军兵临长江北岸。宋高宗见状,再次展露“逃跑皇帝”本色,想跑到海上躲避,因宰相陈康位强力反对而没有成行。此时,完颜亮大军已达长江北岸的采石(今安徽马鞍山西南)。为配合主力的行动,另一路金军则攻打瓜洲。
4、在关键的时刻,一位书生竟然挺身而出。金国皇帝完原料准备掉级全部的军队,大概有60万的士兵,这些士兵分成四个部分,准备像南宋发起进攻这个消息传来之后,朝廷上都为之震惊。如此打仗一定会失败的。面对金军的宋高宗想解散百官,但是,经过此时想乘胜追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个书生挺身而出了。就是虞允文,将金军击退,保住了南宋王朝。
5、其虞允文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除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外,其武艺也不差。虽然史书上没详细作过介绍,但从其经历上可见端倪。他曾出使金国,金国的官员轻视南宋,更瞧不起文职官员,来个“那壶不开提那壶”,说要与他比武射箭,实则是想给他一个难堪。虞允文沉着比武,拿起弓来“唰唰唰”射了三箭,箭箭命中靶心。金国官员大惊!叹道:弓马本是游牧民族的强项,看来汉人也不错。
6、未来的亿万富翁打赏了我!
7、范成大这次出使,面对金世宗君臣,正气凛然,抗言争辩,虽然没有达到变更条款的预期目的,却让金国君臣刮目相看,后保全气节而归。
8、虞允文为抗金奋斗终生
9、如何应对?宋高宗先是任命枢密院知事叶义问接管江淮军事,又让大将成闵、李显忠换下刘琦和王权,赴前线接管部队,并把刘琦和王权罢官。后来证明这一切应对的作用有限,真正发挥作用的,反而是看似一个多余的举动:慰军劳师。
10、虞允文(1110—1174),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人,字彬父,一作彬甫。绍兴进士。绍兴三十年(1160)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归请加强防御。次年,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今安徽当涂境内),适主将罢职,三军无主,而金完颜亮正拟渡江,遂毅然督战,大破金军。三十二年,任川陕宣谕使,与吴璘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乾道五年(1169),为相,任用胡铨、王十朋。八年,再任四川宣抚使,淳熙元年卒,年赐谥忠肃中文名:虞允文别名:虞彬父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出生日期:1110年逝世日期:1174年职业:军事家,丞相主要成就:以少胜多大败金兵
11、十月,虞允文奉命出使金国,见到金国一派繁忙,运粮、造舟者众多,感觉金国有进攻南宋的迹象,完颜亮更是用骄狂的神态说:“我将观花洛阳。”金人欺负虞允文是一名书生,故意提出来要和他比赛射箭,没想到他丝毫不畏惧,张弓一箭射中靶心,金人佩服,才以礼相待。回朝后,虞允文将金国运粮、造船策划南侵的情形一一奏明,再次提醒高宗赶快在淮河及沿海作应战准备,而高宗及部分主和派官员却宁愿相信曾经的一纸合约。
12、一介书生奉命前线劳军,率领8万名残兵打败40万大军,完颜亮被杀,这真正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3、就拿现今对明星的偶像崇拜一样,为什么有稳定的“人设”(当然,我相信也有很多人并没有人设),就是因为他们需要一种持续的、长久的吸引力,来一次次稳固“粉丝”群体对他们的喜爱。
14、从古至今,凡明、清县人均不分官商学自觉前往墓地祀祭。l992年县政府公文公布墓地保护范围为四万平方米。1995年,县委宣传部、共青团仁寿县委、教育局、文化局、工会联合决定将虞允文墓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5、十月,完颜亮自涡口渡淮河,淮东淮西的宋军后撤,南宋朝野上下一片混乱。宋高宗令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督江淮军事,虞允文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负责协助叶义问抗敌。
16、杨评虞允文:“食必观书,为文立成,不雕而工。”
17、南宋时期,宋朝在临安建都,苟活于江南,一代代皇帝们都没有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只是低三下四地和金国议和。当年的金主野心很大,雄心勃勃的想灭掉南宋统一。
18、如今的宋克成是仁寿县文物管理员,有了固定津贴,每天的日常事情便是清理墓园卫生,肃清杂草。每逢月初、月半、月末举办祭祀典礼,天天早、晚对墓园各进行一次巡查。
19、宋孝宗即位之后,发动“隆兴北伐”,但由于枢密使张浚措置失当,兼之部下将领失和,北伐失利,孝宗不得不和金国重新签订“隆兴和议”。
20、时间像一把刻刀,永无休止地雕琢着世间万物,无论世间万物怎样的奋力绽放,终究逃不出被时光淹没的命运。这对于人来说也是一样的,或许他曾经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但经过时间的洗礼,终究暗淡了下来,只有那些富有鲜活生命特性的人们才能依旧熠熠生辉。而虞允文就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位生活在乱世之中的英雄,他原本是一名文官,却能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成为民族的脊梁,演绎了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