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杨维桢
1、铁崖作为一代名流,诗文被人称为“铁崖体城南唱和诗”。书法早年效仿唐人,吸取《道因法师碑》之精髓,楷书《周上卿墓志铭》、行书《鬻字铭》,都可以看出其渊源出处。中年后,书风一改,如《城南唱和诗》、《棠城曲》、《真镜庵募缘疏》,都是楷、行、草杂合,笔势迭沈生乐府序宕起伏,结体纵逸,没有太多规矩,自然天真。书中融以古隶章书笔法,更给人风度翩翩之感。正如清人所说:“至其字势奇放,确有一种不受羁绊之意”,纵横挥洒,笔画狼藉,有“乱世气”。
2、唐宋时期制笔中心在安徽宣州,以“诸葛笔”为代表。南宋以后由于战乱等原因,宣州制笔业衰败。到了元代,浙江湖州崛起为新的制笔中心,冯应科的笔,与赵孟頫的字、钱选的画并称“吴兴三绝”。据明人张复亨说:
3、可随着书法实践与审美阅历的提升,我开始欣赏秀美的同时,也渐渐喜欢起古拙老辣来。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这双眼睛竟然也开始发现出杨维桢的“丑书”之美来了。
4、全年定价:100元
5、元杨维帧周上卿墓志铭局部
6、杨维桢的书法也像他的诗一样,讲究抒情,尤其是草书作品,显示出放浪形骸的个性和抒情意味,杨维桢的传世墨迹约十余件,而且大都是50岁后所书,所以无法探求到他早年时学书的来龙去脉,但从其楷、行草诸体具备的遗作中来看,可见其功力深厚,其书由诏追溯汉魏两晋,融合了汉隶、章草的古拙笔意,又汲取了二王行草的风韵和欧字劲峭的方笔,再结合自己强烈的艺术个性,后形成了他奇崛峭拔,狷狂不羁的独特风格,与赵孟頫平和、姿媚、秀美、典雅的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杨维桢于音乐的造诣也极深,特别是善吹铁笛,其“铁笛道人”的别号即因此而来。
7、写出好书法,还需好毛笔
8、爱谁谁!杨维桢使笔如使刀,东砍西杀,不知他写字时叫了没有,就是哇哇叫了,也会如他的铁笛一般入耳吧!
9、《画沙锥赠陆颖贵笔师序》:在云间之拄颊楼试画沙锥。
10、欢迎订阅2017年《中国书法报》
11、谢谢邀请。要不是看到这个题目,还真没有注意杨维桢这个人和他的书法。杨维桢其人杨维桢是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出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活了74岁,这在当时算是高寿之人。杨维桢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全堂村)人。
12、杨维桢是元末的大文学家和书法家,在很多文学体裁上都有自己的建树,特别是他的诗,意蕴深长。和中国古代许多文学家一样,杨维桢书法也是一绝。
13、杨维桢迥异于时的个性鲜明的书法艺术,固然和他的生长环境、人生阅历,和在文学领域的卓越造诣相关,然而,彼时纷繁复杂的社会政治状况,也是终形成杨维桢独立艺术性格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14、从以上描述来看,“画沙锥”和“铁心颖”相似,也是依古法制作而柳公权不能用的短锋硬毫笔。“颖贵欲以吾当右军”并非杨维桢借人之口自夸书法可当右军,而是说他能够用王右军的笔。可见“画沙锥”笔毫特硬,并非元代常见之笔。
15、蒋氏,是的大户。有一个儿子8岁了,想给他找一位老师,仰慕郑徳明先生,备了礼物去请他,先生不愿意去。蒋氏是一个不想放弃的人,于是又送厚礼给铁崖的帧先生,仔细的说郑先生不同意的事。当时杨先生住在吴淞,放情山水,每天带着宾客和,以作诗喝酒为乐,和蒋氏说:“能顺从我三件事就行,钱就不用计数了。一是不能拘泥于每天的课上,二是资助我的游玩费,三是给我一处别墅送给我的家人。”蒋氏高兴的答应了他。杨先生竟在蒋家留了三年,后来他的儿子也在当时出了名。
16、元杨维桢行书跋张雨自书诗册吉林省博物馆藏
17、杨维桢能够在诗书画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与他有一个开明的父亲有关系。据说杨维桢20岁时,他的父亲卖了家里的马供他出外游学,杨学成归来带回了一车书籍。他的父亲说,这比一匹马值钱多了。
18、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中国书法》2016年第9期。
19、"苦海熬干是何日,免得侬来爬雪沙"哪一日这苦海可以熬干,免得你(指白洋女)在雪白的专海盐上继续辛苦劳作属.元代诗坛杨维桢描写白洋女晒盐艰辛的《水乡竹枝词》,“苦海熬干是何日,免得侬来爬雪沙”,把那份勤劳艰辛表现得淋漓尽致.
20、元代,使用有心笔的人越来越少,其所用的缠纸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元人方回称赞湖州笔工杨日新诗云:“江淮笔工千百家,孰甲孰乙我所悉。鸡距散卓杨日新,不落第二亦第一”,说明此时鸡距笔尚未绝迹。而笔师陆颖贵为杨维桢制作的“铁心颖”,根据上文描述,“人罕得之,而人亦不能用也”,定非元代主流的散卓笔,而是依古法制作的鸡距笔一类的有心笔。尤其是它以较硬的“丰狐之毫或麝毛须”为柱,较软的兔毛为披,有柱有披,这就是鸡距笔的做法。
1、杨维桢书作的通体章法,自然与他不同寻常的用笔和独特的结体方式直接相关。然而,除技法因素之外,更与他与生俱来的思维方式和浪漫情怀所密不可分,同时也是杨氏艺术性格的真实流露。在此,不妨结合杨维桢书法之作,来作进一步的了解。
2、我的书法造诣不高,欣赏水平也不到位。我一向比较喜欢圆润、含蓄的书法,不喜欢这种对比反差太大的作品。
3、他这么大胆子究竟从何而来?细细地帮他想一想,推敲一下,他竟然如此底气十足。
4、深圳市书法院丨少儿书画培训中心招生简章
5、上楼更衣玉山倒,腰间带脱金犀毗。
6、另外三件署明用“铁心颖”书写的作品(《草书选评诗卷》《跋李西台六帖》《杨铁崖诗帖》),均未传世,仅见诸书画著录,但亦可知都是题跋、诗稿一类的小字作品。故可印证“铁心颖”笔头并不太大,适合写精到的小字。
7、在杨维桢的时代,有心笔几乎绝迹,无心的散卓笔方兴未艾。他一方面用枣心、乐墨等散卓笔来进行日常书写,一方面又向湖州笔工定制了铁心颖、画沙锥等有心笔,力求在书法取法、书写工具方面都回归晋唐。有心笔刚硬锐利的特点十分契合杨维桢“铁心道人”的个性,成为其至爱的案头利器,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杨维桢独特书风的形成。书法史的发展与书写工具材料的发展息息相关,从李阳冰到杨维桢的六百年,有心笔、无心笔的此消彼长见证了大字书写的兴起和时代书风的变迁。杨维桢作为有心笔后一代使用者,他恰好站在元末明初书法史复古开新的时间节点上。
8、元杨维桢晚节堂诗札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9、《友闻录序》:在小蓬台试陆颖贵枣心笔书。
10、现在的100万,10年后相当于多少钱?看完惊呆了!
11、欢迎关注、欢迎投稿、欢迎合作
12、个性鲜明的杨维桢书法之作,的确可算是悖离传统、自立门派的突出一例。尤其是这一现象发生在依然讲究书法创作法度的元代书坛,其意义便不同寻常。
13、元杨维桢行书小游仙辞序残卷故宫博物院藏
14、杨维桢曾做过天台县的公安局长,因为惩治腐败官员而遭陷害,以后终于也没有做成大官,后心灰意冷的他选择了隐居,专心诗书画,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富贵的文化财富。
15、明太祖强行再次入召,杨维桢只好进京。等修纂完成后,杨维桢请辞。但是到家不久后便病逝。杨维桢简介里对杨维桢为人也有很好的介绍。杨维桢宽厚待人,只对有才德的人尊敬,不管身份贵贱。平时喜欢称道别人的才华,对于过失则不太在意。这样的杨维桢,只要做他的朋友都会很开心吧。
16、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王府井金街支行
17、账号:0200000709014416048
18、《壶月轩记》:在云间之拄颊楼试老陆画沙锥书也。
19、《周上聊墓志铭》是杨维桢楷书的代表作,清峭之态,有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和褚遂良《倪宽赞》帖的身影,一笔一画凝重森挺,精整险绝之外更有沉穆高古的气象。《真镜庵募缘疏卷》、《城南唱和诗卷》、《游仙唱和诗册》为其行草之杰作。这些作品粗服乱头、点画狼藉,真、行、草相互夹杂,其间还多见章草的笔法和结体搀入,颇见奇古之势;结字欹正多变,大小参差,粗中有细;章法更是离奇古奥,字距常常大于行距,打破书法的传统布局而别开生面;在貌似零乱错落的格局中,产出一种跳荡、激越的节奏,如千军万出奔腾而来,气势逼人。
20、中国书协主席现场挥毫视频,进来感受下
1、因此,观杨维桢的书法,不能以寻常的书法标准来衡量,他的字就是他的人,人奇字亦奇,有一股奇气鼓荡,这“丑书”还丑么?何况古来就不曾有过丑书之说。只有雅与俗,没有美与丑。
2、他哪来的这么大胆子?细细地帮杨维桢捋一捋,他竟然如此底气十足。
3、杨维桢的老家是绍兴诸暨,万卷藏书楼是他父亲建在铁崖山上的一座藏书阁,杨维桢年幼时,父亲送他到了书阁之后便撤掉梯子,用辘轳送饭,这样如此便是五年。从小就聪颖过人的他,能“日记文章千言”,五年之后,杨维桢自然已是满腹经纶的了。
4、杨维桢存世书迹有《沈生乐府序》、《张宣公城南杂咏》、《张氏通波阡表》、《游仙唱和诗》、《梦梅花处诗并序》、《玉井香诗》等。
5、杨维桢(1296〜1370年)字廉夫,晚号东维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读书铁崖山,因自号铁崖。元泰定进士,授天台县尹,改绍兴钱清场司令,坐损盐久不调。其诗名盛一时,号铁崖体。著有《东维子集》、《铁崖先生古乐府》等。他描写酒的诗句有:桃花源头酿春酒,滴滴真珠红欲然。——《红酒》江南处处烽烟起,海上年年御酒来。如此烽烟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席上作》
6、▲(至观文房)手作陶瓷文房四宝礼盒
7、杨维桢在很多文学领域造诣颇深,书法也是一绝。他的诗自成一体,号称“铁崖体”,特点是狂而怪,清新诡谲。因为这种文风,杨维桢又被称为“文妖”。历代对于杨维桢作品的评价都颇高,可见杨维桢在文学上很有建树。
8、元朝的书法,若只有赵孟頫的二王复古书风,太单调,没有意思,杨维桢的搅局,使元朝的书法变得妙趣横生。
9、杨维祯书法以行草工,笔势岩开,有“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牖,例载而归”之势,传世作品有楷书《周上卿墓志铭》,行书《张氏通波阡表》《真镜庵募缘疏卷》,草书《梦游海棠城诗卷》等,其余墨迹则多见于书札及书画题跋之中。
10、《干山志》:试老陆乐墨书。
11、另一件是《赠装潢萧生显序》,至正二十六年六月书。王方宇旧藏,2010年在北京瀚海春拍成交。文曰:
12、铁崖仙客气如虹,金桥银桥游月宫。——杨维桢《奔月卮歌》铁崖相见洞庭东,腰间笛佩苍精龙。——杨维桢《箫杖歌》铁崖道人隘九州,凌风一舸来东沤。——杨维桢《梦游沧海歌》吾铁崖道人韪之曰:有人悟此环,云梦吞八九。——杨维桢《题谢氏一勺轩》
13、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14、在杨维桢时代,陆氏知名的笔工有陆颖贵、陆文俊、陆文宝等,都是元初制笔名家陆颖的孙辈。这些技艺精湛的笔工时常周游东南各地,推销他们的毛笔,并请名家为他们题咏。除了杨维桢《赠笔师陆颖贵序》,还有元人周伯琦《笔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陆居仁《苕之水诗卷》(现藏故宫博物院)以及贝琼《苕溪陆文宝挟笔过云间,持卷求余言》赠诗,都是为陆氏笔工所作。杨维桢还为陆文宝题写“笔华轩”。
15、杨维桢的书法就如一碗酸辣汤。在世俗的杨维桢“丑书”中,我能读出一股名士派头儿,一位学富五车,诗情万丈的文宗,如何的倔强而又可爱。
16、深圳福田书法家十人展之——赵永金
17、元朝只有一种赵孟頫的二王复古书风,显得过于单调,没有杨维桢的搅局,元代的书坛就不完整。
18、在传世至今所有的杨维桢书作中,行草书之作几乎为其全部,因此缘故,后世人们对于他的此类作品也为熟识。
19、此外,杨氏用笔还受到同时代高手康里的直接影响。康氏是少数民族书家,他的可贵之处,是能在赵孟頫秀美书风空前盛行于朝野之时,别开一面地以充满拙趣的清健书风,来实现自己的另种审美理想。如杨维桢书于至正二十五年(1365)的《张氏通波阡表卷》(图1),便是与康里氏所作的《李白古风诗卷》(图2)在用笔上极相类似的书迹。这两件作品的大特征,就是在用笔上显现出几近刻意的章草捺脚,但在遣笔意趣和总体汇成上,却古意盎然。
20、邮购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书法报》社
【axxzhouaxxyyflongdd】四、杨维桢有名的诗
1、收藏热线:13718262369
2、杨维桢是元末具艺术个性的一位诗人。杨维桢个性狂狷,认为诗是个人性情的表现,强烈主张个性化的艺术创作。他力图打破元代中期缺乏生气,面目雷同的诗风,追求超乎寻常的构思和奇特非凡的意象,从而创造了元代诗坛上的“铁崖体”。能体现“铁崖体”特色的,是他的乐府诗。这些诗多半是咏史,或是拟古之作,题材内容虽不是很新鲜,但在艺术风格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融汇了汉魏乐府以及李白、杜甫、李贺等人的长处,以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代中期诗歌甜熟平稳的常规,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
3、元末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1296—1370),又名维祯,字廉夫,元绍兴路诸暨州人。他于泰定四年(1327)中进士,次年就任天台县尹,左迁钱清场盐司令。后至元五年(1339)丁艰,期满回到省城杭州,却迟迟未得补官,浪迹浙西山水间。杨维桢于至正四年(1344)应湖州长兴蒋克明聘,赴东湖书院任教。他在长兴衣食无忧的两年生活,有很多意外收获。例如他得到一支用千年残剑熔铸而成的大铁笛,作为他须臾不离身的伴侣,亦因此自号“铁笛道人”。而在书法方面,他放荡不羁的书写风格初现端倪,同时因为身处湖州,对湖笔制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开始了与笔工的交往。
4、《题倪瓒溪山春霭图》:在沧州轩试老温旧颖。
5、银行汇款户名:《中国书法报》社
6、杨维桢《壶月轩记》俞参题咏局部
7、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元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
8、杨维桢性狷直忤物,不为世俗俯仰。精诗文,名重一时,称“铁崖体”;善吹铁笛,自称“铁笛道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并称元末“三高士”。
9、好的书法来自于技法的娴熟,格调高雅,气韵生动,特色鲜明。
10、杨维桢书法就如同他的诗一般抒情,极具韵味。杨维桢的草书超逸放帙、奇崛峭拔,更是显露出他放浪形骸、狷狂不羁的性格特点。留传于世的杨维桢书法均是他50多岁以后的作品。从传世的这十余件墨迹里,虽然不大能看出杨维桢学书的轨迹,但可以看出杨维桢功力之深厚。
11、账号:0200206809000012936
12、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13、中国名山图大全,千姿百态!
14、《赠装潢萧生显序》:在云间草玄阁试铁心颖书。
15、在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有豪放,就有含蓄;有冲淡,就有纤秾;有绮丽,就有自然,等等。这说明,艺术的美,从来不是只有一条标准。
16、韩子为笔作《颖传》,颖莫贵中山之毫。汉制,天子笔皆用兔。蒙恬以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欧阳通以狸毛为主(柱),覆以兔毫,则知颖不独贵于兔也。宣州诸葛氏传笔有二等,高贵者,柳公权求而与之,又语其子曰:学士能书,当留此笔;不尔请退还。未几,果退还,即以常笔与之。盖高贵者,非右军不能用也……擅名于馆阁诸公者久矣。至其孙,遂以颖贵名焉。常以丰狐之毫或麝毛须制以遗我,且曰史铁史铁心颖也。予用之,劲而有力,圆而善任,使舍其制而用它工,则不可书矣。故铁心之颖,人罕得之,而人亦不能用也。
17、Inmanyspeciestheprecisedistributiontoblastomeresofmoleculardeterminantsinthecytoplasmiscrucialtoproperdevelopmentofdifferentcelltypesintheembryo.Inmammalandbirdspeciesthefateofcellsisdeterminedbythepositionofacelllateincleavage.细胞质中分子遗传因素分配到卵裂球中,对许多物种而言,是发育成胚中不同类型细胞关键所在。对哺乳动物和鸟类而言,细胞的命运终由细胞分裂后所处的位置决定的。
18、杨维桢代表作《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西湖竹枝词》《明史·本传》《梅花弄》《白寻》《梦洲海棠城记》
19、杨维桢书法的传世之作有《鬻字窝铭》、《真镜庵募缘书》、《梦游海棠城记》等等,分别收藏于各个博物馆。大凡对书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去博物馆欣赏一下杨维桢的书法真迹。杨维桢作为书法大家,为中国书法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书法传了几百年而不朽,即使再过几百年,人们也依然会对杨维桢的书法津津乐道。这是对杨维桢才华的认同,也是杨维桢为世间作出的贡献。杨维桢将他的洒脱在字里行间穿梭并留给了世人。只有真正懂得了洒脱,世人才能学会杨维桢书法的真谛。
20、杨维桢《壶月轩记》董佐才题咏
【axxzhouaxxyyflongdd】五、杨维桢的诗
1、他虽然颇有个性,却对出身贫贱而有才德的人,礼之如师父;同样对无才德的人,则即使是王公也白眼相对。势力极大的张士诚占据吴中之后,江南名士竞相投靠,只有杨维桢请都不去。杨维桢一次去苏州,让张士诚知道了,拿出御酒专门款待杨维桢,酒喝一半,杨维桢赋诗一首:“山中岁岁烽烟起,海上年年御酒来。如此烽烟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张士诚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后放他走人。
2、元杨维桢元夕与妇饮诗美国王季迁旧藏
3、邮局订阅: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4、小时候,家境清贫,多吃粗粮,因此看别人拿着白面馒头都馋得咽唾沫。而如今,白面馒头吃久了,回老家能吃一顿高梁米饭,都激动得差点儿热泪盈眶。其实,哪有什么粗粮细粮之分别呢?论营养,粗茶淡饭更养人。只是世俗的眼光过早地贴好了标签,只注重颜值和口感,大米白面自然受宠。当我悟出粗粮也一样是上天恩赐的珍贵粮食时,年纪也步入了中年。
5、杨维祯(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元会稽(绍兴)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任天台尹,升江西儒学提举,迁居钱塘(杭州张士诚屡招之不往。工诗文,擅行草书(图27这篇文字很短,但把饮茶的时间、环境、品类、功效都讲到了。杨维祯号铁崖,此处自称铁崖道人。元时,文人、书画家称道士的很多,有的真加入过道教组织,有的徒有其名。为什么喜欢称道士、道人?原来,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一作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难怪儒者要称道人了。
6、元杨维桢行书跋邓文原急就章故宫博物院藏
7、欢迎订阅2016年《中国书法》《中国书法·书学》
8、除上述原因以外,从书法创作的发展规律看,元代后期以杨维桢等为代表的所谓隐逸书风的终形成,客观上也和以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为首的“宋四家”“尚意书法”的影响不无关系。中国书法史上,宋四家的出现,无疑击破了几乎固化的历来以“二王”书风为审美标准的坚冰,大大拓宽了文人书法的表现领域和丰富内涵。中国书法自古而来的百家千态的艺术语言,至元代后期,已经走向了不唯“二王”正统及赵孟頫一体为家天下的另种格局。同时还为后朝历代,甚至为当今人们实践书法创作和建立审美模式,开启了门户。
9、有学问充其量当个学者,可杨维桢还是个大作家,在诗、文、戏曲方面多有建树。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文章巨公”。基本是泰山北斗式的人物了。顾瑛的玉山草堂雅集五十多次,杨维桢一直是主盟人物。
10、笔为文房用具之首、书法点画魅力之源,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制笔、选笔、执笔、运笔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经验,历代书法家都重视毛笔的选用。元人孔齐说:“凡学书字,必用好墨、好砚、好纸、好笔。笔墨尤为要紧。笔不好则坏手法,久而习定,则书法手势俱废,不如前日矣。”古来许多善书者,都对毛笔制作十分熟悉,甚至亲自指导笔工调整工艺,提高制作水平。
11、元杨维桢草书题钱谱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2、元杨维桢行书题杨竹西小像卷故宫博物院藏
13、宋季太末徐信卿笔,名重缙绅间。玉溪尚书赵公以徐制法授冯应科,俾之日缚一管,不合意即拆裂,复为之,必如法乃止。松雪公乃玉溪从子,尝亲见其事,故以此法授之陆颖。冯、陆齐名,实本于此。
14、赠装潢萧生显序。淞之装潢家,无虑百十。类以时艰废业,且徙于他伎,独城东萧生显者,守世业不易。余每佣其工,优贷以粟,因闵之曰:唐之秘书省,吏凡六十有七人,而装潢匠六人者在中。则知昔之业者,有禄养于官;今业于市,又徙于他,世变亦可占也已。他业者皆徙,而显虽束手饥其身,不徙而业益精,亦有类吾君子之固穷以俟时者。时向平矣,大夫士将复尚文事,则显之业复振,又果忧食之不给乎!士大夫文事与显业相关其盛衰,显之业振,则吾道亦不塞矣夫!时岁在丙午夏六月上吉,会乩抱遗老人杨桢,在云间草玄阁试铁心颖书。
15、朱提注酒酒如池,大白淋漓吃不辞。
16、以杨维桢的筑楼铁崖、轱辘传食和苦读五年的特有经历而言,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自不言而喻。他的诗文被称为“铁崖体”,人们还把他享誉高的乐府一体,推重为“铁崖乐府”,一时从者如流,杨维桢名至实归地成为元末东南诗坛的当然盟主。《明史》对杨维桢曾有“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之评。杨氏的诗歌之作,人们还可以从他的三十卷本的《东维子集》和二十卷本的《闲杂吟》等著作中进一步读得。
17、这般真性情之人,和大多数才子一样,喜欢寄情于诗酒声色。元末世事纷乱,文人大多如此,聊以解忧。杨维桢虽不酷爱喝酒,却喜欢参与酒局。出门必有歌童舞女相从,优游必置酒畅饮,作诗必有侍妾端砚。有一次,杨维桢与倪瓒在一朋友家喝酒,杨维桢突发奇想,脱了妓女的鞋子,扔到酒杯里,让大家传饮,美其名曰“金莲杯”。倪瓒洁癖是出了名的,当时大怒,拍案而起,扬长而去。
18、如果以传统文化的广度和高度来反观历史认识历史的话,那么,以古为新、戛戛独造的杨维桢书法,客观上已经为这一门千百年来的古老传统艺术,洞开了新的内容。不失法度但又令人耳目一新的杨维桢行草书之作,的确富有极其强烈的艺术个性。历来所论书法一道,无外乎从用笔、结构和通体章法这三个方面着手。
19、《真镜庵募缘疏卷》纸本,纵3厘米、横24厘米。卷中所谓“真镜庵”者即“珍敬庵”,或称“天隐子”,旧址在现今上海高行镇。杨维桢至晚之年与僧道交往甚多,经常行迹于庙宇庵堂间。此件作品即为“真镜庵”所写的疏文。此疏未具年款,然从杨维桢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过游沪上,得交此道友人的史实看,这个时间应确定在他的晚年为妥当,换言之,杨维桢此件《真镜庵募缘疏卷》的写作时间,当以1360年之后和1368年之前为客观。
20、《周上卿墓志铭册》,纸本,纵9厘米,横2厘米。这是至正十九年(1359)杨维桢应友人周上卿之请所撰写的墓志铭文。所撰行文简洁生动富于性情,充分显示了杨氏出色的文学才华。文字小楷书为摹勒上石之底本,但见用笔稳健劲险,结体端严。值得称道的是,通篇因笔致挺健多用挑笔,而愈显气息连贯满幅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