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捕蛇者说翻译【文案100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2-26 09:39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一、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

1、生:“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2、生:“三虫”不一定就是三种虫。

3、师:对了。一共有三个不同的地方。一处是什么呢?它的颜色不一样——“黑质而白章”。(板书:色)

4、36言之:之,音节助词,无实义。

5、有关系,其实他是在运“功”啦,把“功”运到手腕上去。然后呢?瞅准一个时机,突然之间,“啪”的一声,把石碑劈断。我们说这个劈石碑是一个关键性的动作,他先做什么?

6、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7、汤:文言教学,“言”为基础,钱老师的训练可谓“面面俱到”,细致至极啊!

8、汤:两个“思考”既引导品味行文妙处,又激起学生探究欲望。陈:静水流深,课堂因思考而有深度。

9、陈:从“部分”到“齐声”,钱老师的轻点妙拨,使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有了质的提升。



10、居:“貌甚戚”而不“毒之”,复赋却“大戚”“汪然出涕”,教师抓住蒋氏神情的一系列变化,让学生明晰捕蛇之“利”“害”。汤:至此,赋敛之“毒”呼之欲出。

11、师:上一节课,我已经布置同学们自读了《捕蛇者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捕蛇者说)

12、师:这里是把这些病医治好的意思。这是从原来的“停止”引申出来的词义。同学们要注意词的本义和引申义。(5)

13、就是这句话(指板书“奇于蓄势”)

14、生:“戍死者固十六七”。

15、永州之野的蛇是很特别的,这从哪个字上可以看出来?

16、师:下面我提些问题,看同学们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是不是真正理解了。(6)

17、以:是如果的意思。原文为: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niè)人,无御之者。分号都是并列的关系来描述这个蛇的碰到草木草木都死了如果咬到人了没有能抵抗的

18、“十一”表示十分之一。那么,十分之二三怎样表示?

19、为什么要这样写,要用对偶句?这样可以把意思表达得更充分,念起来很顺口。(31)

20、汤:用凝练的语言表述文本中心思想,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陈:模仿迁移,于斟酌取舍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捕蛇者说翻译

1、师:对,毒得不得了。(板书:毒)

2、生:“劳累得”外面的括号是多余的。

3、我抽第1自然段请同学们来讲讲看。哪一位同学把这一段的意思讲一讲?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看他有没有做到每字每句都讲清楚了。他讲完以后,大家提意见,看有没有字句没有讲好。哪一位同学来讲讲看?(学生举手)(2)

4、师:呵,那是在下面一层了。我是讲在这一层。还有一句,你没有找出来。是这一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除了“对偶”以外,还有排比。(学生纷纷看书,找排比句,然后举手)

5、三方面的对比得到这样一个结果。(43)

6、师:很好。从这一自然段来看,正因为蒋氏受其害三世,所以他讲起这件事的时候,不是高兴,而是怎么样?

7、现在我先检查一下同学们自读的情况。大家把书翻开。(学生翻书)

8、生:“则吾斯役之不幸”。

9、捕蛇而不纳税,对蒋氏来说,到底是“利”还是“害”,钱老师在课堂上对此花了大量笔墨,使学生明白领悟“利”“害”,实现对文本重点的有效突围。

10、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1、生:赋敛毒于蛇。(53)

12、估计一年当中冒死的情况只是两次,这句话出自 《捕蛇者说》,原句为: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译文:。

13、师:对,正是害。(在板书“之利”后,板书“之害”)

14、11之:指被毒蛇咬后的伤毒。

15、大家翻翻看,看谁先找到。(有学生迅速举手)

16、为什么?为什么这个“毒”字是主要的?(学生举手)

17、师:跟《苛政猛于虎》比较。×××同学,你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指定学生)

18、不捕蛇就要怎么样?就要纳税。这就起了对比作用,把两件事联系起来了。文章一开头就交代了这两件事。(10)

19、师:“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是作者得到的结论。(边讲边板书: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20、37貌若甚戚者:表情好像忧伤的样子。戚,忧伤。



三、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重点字词

1、师:我们再来看第二层。先读一遍,从“悍吏之来吾乡”读到“弛然而卧”——预备念。(齐声朗读第二层)

2、师:捕蛇而不纳税,这对蒋氏来说是什么?是有利的事。(12)

3、貌若甚戚者:表情好像悲伤的样子。戚,悲伤。余悲之:我同情他。且:并且。若毒之乎:你怨恨(捕蛇)这件事吗。将:打算。于:向。莅事者:管理政事的人,指地方官。更(gēng)若役:更换你的差事。役:给官府做劳力。复:恢复。赋:赋税。则何如:那么怎么样。何如,即“如何”。

4、汤:发现、质疑、思考,而非迷信、盲从,这是教者与学者对待文本应有的态度和精神。

5、汤:始终围绕“毒”字,展开教学,“课脉”清晰,整体感强。

6、师:什么叫“旦旦有是”?“旦旦有是”的“是”指什么?(学生举手)

7、师:这一层中有好几个句子,请同学们注意:第一个是“乡邻之生日蹙”,我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这个“日”字。谁来解释一下。(学生举手)

8、师:“就”“却”,你们觉得解释为“就”好,还是解释为“却”好?(学生议论,部分说“就”好,部分说“却”好)

9、师:下面一个自然段怎么讲的?

10、师:看来大家对第1自然段基本上掌握了,对后面的文章也大体上理解了,说明大家自读得比较好。现在大家把第1段齐读一遍。(生齐声朗读第1自然段)

11、师:在前边先有许多渲染,许多描写,许多铺陈,后呢?后作者水到渠成地说明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就是蓄势。另外,为什么说这篇文章“立意非奇”呢?因为它的“立意”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立意”很平常。×××同学在自读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来,跟哪一篇文章比较?

12、38余悲之:我同情他。

13、师:对!蓄势!(50)

14、师: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啊,可见骚扰得厉害。纳税者是这样的情况。那么捕蛇者怎么样呢?“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学生应和)

15、陈:适时小结,及时巩固。蓄势足,对“利”与“害”的理解自然轻松了。居:充分研读三个对比,领悟“专其利”之深刻内涵,由博返约。

16、师:对!“复吾赋”更不幸。这句话就说明了蒋氏所以要“大戚”的原因。蒋氏为了证实他的话,接下来进行了一连串的对比。他把哪两者相对比呢?一个是捕蛇者(边讲边在板书“捕蛇”之下加下划线)

17、汤:对文言实词的落实,从音到义,将细微事情做到了,真是教学无小事啊!居:钱老师对语言的训练就是在每节课、每个环节中春风化雨般地渗透。陈:这样的训练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奠基工程、养正工程。

18、师:写文章也是这样。你们看这篇文章为了写出“赋敛之毒”,它从哪里开始蓄势?谁说说看?

19、汤:关于文言“分数”的知识讲解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居:一个知识层层训练,指向清晰,终归于“十无一”。

20、汤:以“奇于蓄势”概括文本写作特点,又以巧妙的比喻,并辅以手势,将抽象的概念阐释得有声有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居:文本写法决定读法,写法读法决定教法。陈:“蓄势”,既是文本的写作特点,也是本课的教学特点,教者很好地找到了两者的契合点。

【axxzhouaxxyyflongdd】四、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一句原文一句译文

1、居:阅读与写作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写作设计别出心裁。陈:比较阅读和写作,有利于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汤:读中悟写,以写促读,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的读写互动,是阅读教学指向体验和表达的一种深刻的课程自觉与担当。

2、17去死肌:去除腐肉。去,去除。死肌,死肉,腐肉。

3、师:对,衬托的作用。(板画:↓;板书:衬托)

4、34几死者:几乎要被蛇咬死的情况。

5、居:先放后收,学生思考研读后,提出更高要求,使学生的理解臻于。汤:两次寻找相关语句,明确不同要求,导之有法。陈:“比较关系”指向下一个语句的寻找,为下面认知“对比”巧设铺垫。

6、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sì)夫(fú)观人风者得焉。

7、师:“日蹙”,一天天地窘迫。坐下。这句话容易念错,“生”跟“日”字不要连在一起念,念成我们过“生日”的“生日”,就错了。“而乡邻之生——日蹙”,这样念才对。(28)

8、师:对!是指冒死亡威胁的事。“旦旦”就是天天,“旦”本来是“早晨”的意思,这里代“天天”。这是一种什么方法?

9、师:请把两个“不幸”作比较。哪两个“不幸”?你再讲一遍。(23)

10、师:可以“抵其租入”——可以抵租。作者把两件事联系在一起了。一件是什么呢?捕蛇。(板书:捕蛇)

11、师:从三个方面的对比中,我们看到这种情况,捕蛇是一种害,捕蛇者三代受其害,但是在这一段中着重描写了纳税的什么呢?纳税之惨(边讲边在板书“纳税”之后,板书“之惨”)

12、师:解释成“却”,还有别的解释吗?

13、居:面向全体,检查自读,对“讲者”“听者”有不同要求,但都不离“字句落实”,为本课定调,是为“实”语文也。汤:先讲文段意思,从内容出发,再落实字句,“反弹琵琶”,文言文字词句的学习实在了,生动了,也更有效了。

14、我很怜悯他,就说:“你怨恨这差事吗?我准备去告诉掌管这事的官吏,让他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你看怎么样?”

15、以“利”为纬,突破文本重点

16、生:“岁赋其二”的“赋”是“征收”的意思,是动词。

17、陈:“悲”字再言捕蛇之“害”,为突显赋敛之“毒”再次铺垫。

18、居:由意及言,由言生意,言意融合,始终不离文本。汤:聚焦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迅速把握语段的核心内容,节省了课堂笔墨,是大手笔。

19、同学们考虑一下,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他要突出的是哪一个字?

20、居:一个“三”字,真乃细节处显精神!一个语文人的语文精神!

【axxzhouaxxyyflongdd】五、捕蛇者说原文及翻译朗读

1、师:这一段里作者说:“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更若役”的“更”是什么意思?

2、居:从语意入手品赏语言形式,有法又有味。

3、生:(再读,仍不大连贯。)

4、25奔走:指忙着做某件事。

5、的不幸。把捕蛇者的遭遇和纳税者的遭遇进行对比,用这种对比来证实他的这句话:纳税者的不幸要更甚于捕蛇者的不幸。(25)

6、师:对,来逼租。文章把悍吏来吾乡的时候两种人的安危情况进行了对比。我们先看纳税者。有一句话,同学们注意:“哗然而骇者”,根据书上的注解是谁在“哗然而骇”?谁呀?(38)

7、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8、师:是指的一回事。这两句话的意思完全相同,因为他的地里出产的,也就是他家里收入的——是一样的,他们是种田的嘛。但是作者把它们放在一起写,从修辞上来看,这种形式是什么形式?(学生举手)

9、汤:拓展比较,温故知新,了解“立意非奇”,进而强化学生对“奇在蓄势”的认知。

10、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sì)为之十二年,几(jī)死者数(shuò)矣。”言之,貌若甚戚者。

11、刊期:2022年第16期

12、另外,我们再来看几个句子。后边有几个句子同学们要特别注意!“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这里,“殚”和“竭”意思是一样的吗?

13、师:“顿”字就有劳累的意思。可书上的注解在“劳累得”外面加了括号。我们知道,在翻译文言文时用括号表示什么?

14、陈:由“异”引出“毒”,突出“毒”,自然地向另一个教学内容延伸。居:不得不佩服钱老师的用心之“巧”、引导之“妙”。

15、师:指捕蛇这个差事。(24)

16、《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的黑暗。文章笔锋犀利,文情并茂,堪称散文中的杰作。

17、跟他祖父住在一起的那些人家,现在剩下的不到十分之一。书上的注解,我觉得也可以研究一下。我们来看一下注解,它说“现在十家中剩下不到一家了”,那是半家(生笑)

18、以:假设连词,如果。

19、师:惊吓、害怕。解释为“害怕”的话,那么理解成谁“哗然而骇”比较准确?

20、师:好,“这里有转折的意思”。请坐。前面写的是“专其利三世矣”,三代受到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后边讲的是什么?是受其利吗?

上一篇:伯乐相马的故事和寓意【文案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