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亦雁荡具体而微者
1、译: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2、(1)《火刑》是以为线索组织材料。
3、10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4、译: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5、译:这部文集收录的,长于说理的文章大概十分之六。
6、1因为:①依照(这些)来做②因,于是;为,作。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7、⑥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8、嘉祐二年(1057),宋英宗之弟、定远将军濮王赵宗汉奉命出镇广南(今属广东省)路过雁荡,拜访好友汪子卿,在雁荡山住了一个多月。赵宗汉于五月二十八日为汪子卿画的《雁山叙别图》,是目前已知早描绘雁荡山的山水画。赵宗汉的画,在北宋时已被推重,到了清朝,《雁山叙别图》流入宫廷。画幅上端有乾隆题诗两处,其中一首,尾联为“友谊相敷雁山墅,恍如叙别话松轩”,画幅右侧附有清朝人于敏中题写的考证文字一处。
9、A.恩格斯、牛顿、歌德都是谦虚的人。
10、译: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11、以上例①、②、④、⑤、⑥中,“于时”“于余”“于南亩之农夫”“于庭之槐”“以祸福”“于斯亭”翻译时就一定要放到动词“拘”、“学”“多”“纺”“谕”“饮”前作状语。但有时,有些短语可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也可以不调,仍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如例③。
12、前进:前,走上前去;进,奉献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13、译:我奉君王的命令,按道义不能屈服。你们这些人有妻子、儿女,白白送死没有好处。
1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
15、②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16、这并不是要故意与考生为难,而是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毡幕和送水的人私下传递所考的经义。因为以往曾有这样做而败露的,所以现在要事事为之防备。欧阳文忠曾有诗说:“焚香礼进士,彻幕待经生。”以为对待二者礼数上的轻重如此悬殊,其实这中间自有原因。
17、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18、“恶”“过”“忠”“佞”就可以分别组成“厌恶”“过错”“忠诚”“奸佞”。
19、“王”“命”“无”“屈”“妻”“子”“益”均应换为“君王”“命令”“不能”“屈服”“妻子”“儿女”“好处”。
20、远处水天相接,一片茫茫。……在温和的日光中,一切都像透明的。中国人到此,仿佛在江南的水乡,夏初从欧洲北部来的,在这儿还可以看见清清楚楚的春天的背影。……会带你到梦中去。
1、楚人有涉江者(有涉江者楚人)
2、对口升学考试语文综合练习题
3、B.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4、(5)这段文字说明了蟑螂的什么特征。
5、③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余唯视利)
7、(3)数量词定语后置。
8、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赵岂敢留璧而于大王得罪乎?)
9、同志:志同道合的人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
10、明清以降,随着雁荡山之名广为传颂,慕名登临的画家不胜枚举。唐寅于1498年作雁荡山水画一幅,文徵明也有雁荡山水图存世,吴彬曾于1565年作《雁荡山图》。近代以来,更有黄宾虹三游雁荡,作巨幅山水《大龙湫图》《三折瀑图》《天柱峰图》等,状写雁荡山川神貌,云横林岫,岩壁耸天,墨气冉冉。张大千曾与好友方介堪、谢稚柳、黄君璧、于非闇等同游雁荡,留下传世名作《大龙湫图》《西石梁瀑布图》等。
11、(1)D(2)B(3)D(4)D
12、太平兴国元年(976),永嘉僧全了入雁荡山,建芙蓉庵,后改名罗汉寺,此后山中佛寺相继兴建,逐渐形成雁荡山十八古刹。
13、BCADACCACB
14、译:“不受时俗限制(影响),向我学习。
15、文采:文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16、⑤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17、逢迎:迎接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18、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有吹洞箫者客)
19、根本:树根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20、译:良马跳一次,不能超过十步,劣马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地走。
1、1左右:近臣,侍卫人员王顾左右而言他
2、(1)明代徐渤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是夸张的说法。
3、具,具备;体,形体。具体的古义就是具备形体的意思。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也是具备形体却规模小的雁荡山。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长勺战)
5、B.杯盘狼籍饱经苍桑朔源陨命
6、省略介词“于”。例如:
7、第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
8、比喻修辞在翻译时要译出其比喻的意义,尤其要注意译出借喻的本体。
9、②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莫振救之(《论积贮疏》)
10、——等到达陈县时,(起义军)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句中“车”、“骑”、“卒”均是中心词,数量词“六七百乘”“千余”“数万人”均后置,以此突出定语)
11、③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12、(5)在括号内写出加点词的意义
13、县官:朝廷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14、D.便秘(bì)渲染(wuān)矫揉造作(jiǎo)造诣(yì)
15、译: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合着节拍应和。
16、既非挺出地上,则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见,灵运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17、“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利之爪牙,强之筋骨”。翻译时把“利”放到中心词“爪牙”的前面。
18、师徒:军队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19、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省却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合并而完整达意,不可直译。如:
20、位于大锦溪西侧东岭畔罗汉寺,相传为诺讵那芙蓉庵故址,太平兴国年间,永嘉僧全了曾居罗汉寺,元朝毁于兵火,明朝洪武六年(1373)重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并入凌云寺为丛林。后废。民国十六年(1927)僧谛闲重建。今存旧屋。
【axxzhouaxxyyflongdd】四、亦雁荡具体而微者的微
1、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疑问句;感叹句;旧诗词合韵律。
2、1自由:自作主张吾意久怀忿,汝其得自由
3、③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4、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
5、牢笼:包罗,概括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6、③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诗经·静女》)
7、译: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8、放心:放纵散漫的心思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
9、首领:头颅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
10、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
11、D.比喻引用设问比拟对比
12、C.名将利锁草营人命泯灭笨拙
13、——况且将军可以凭借来抵抗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大势”是中心词起补述作用,使定语更为突出。用“者”煞尾是定语后置的一个标志,“大势可以拒操者”即“可以拒操之大势”)
14、①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15、(转折)(因果)(并列)
16、下列句子,不是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17、1中国:中原地区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18、②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19、①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崤之战》)
20、B.臣是凡人,偏在远郡。
【axxzhouaxxyyflongdd】五、亦雁荡具体而微者古今异义
1、(1)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2、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
3、有“东南第一山”美誉的雁荡山,位列“三山五岳”中的“三山”。北宋科学家沈括在《雁荡山》一文中直言:“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出自其《梦溪笔谈》,因被中学语文课本选入而广为大众所知。雁荡山,又称雁山,古称雁宕山。因其山顶有积水长草之洼地,芦苇茂盛,结草为荡,据传每当秋季南飞大雁多宿于此,山亦名为雁荡山。
4、(1)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包括()
5、国之孺子之游者。(国之游者孺子)
6、1指示:指出,给……看璧有瑕,请指示王
7、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8、我观察雁荡山的这些山峰,都是陡峭、挺拔、险峻、怪异,向上耸立的、高约千尺,高高的山崖和巨大的沟谷,不像其他的山。它的许多山峰都包容在周围的山谷里面。从外往里看这些山峰,什么也看不到。
9、周石峰·半岭松风·180cm×95cm·2016年
10、位于西外谷宝冠峰下的宝冠寺,咸平四年(1001)僧全了建,元朝曾废,元末重建,洪武二十四年(1391)归并凌云寺成为丛林,后废。
11、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12、1作息:偏义复合词,偏指“作”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13、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烧溺死者人马甚众)
14、成立:长大成人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15、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未有之也(《张衡传》)
16、这句话是定语后置句,意思是:也(可算是)形体具备而规模较小的雁荡山。
17、(2)下列句中有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18、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且于其墓之门立石)
19、这里“则曰”的前面,承前省略了主语,翻译时要补出。根据上下文,这里省略的应是“那些耻笑别人学习的人”。
20、(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