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骊姬之乱
1、史评晋献公“并国服国三十八”,能够达成如此伟业的君王,即便私生活有些一言难尽,但也不至于拿江山博美人。
2、申生当然不是弱智,晋献公也不是先天性的嗅觉味觉丧失,这件事情,究竟有什么内幕,我们且继续看下去。
3、舆论导向基本被骊姬掌握,接下来就是要让太子消失。
4、之后是里克迎立重耳,重耳拒绝;
5、既然要为晋献公“讳”,那么整个事情的祸因自然不能说是晋献公的错了,自然也就只能把祸因归到一个亡了国的女人身上,归结成“红颜祸水”。
6、晋国诅无畜群公子,优宠公族旧支及异姓贵族之制及其实践,在宗法分封占主导地位的春秋时代,这是尤为严重的历史偏差,是背离统治规律的盲目尝试。宗法分封的主观出发点是“本大而末小”,但晋献公以后的晋制不仅使自身陷于本小末大的通弊,而且异姓卿大夫对公室的吞噬和彼此间的兼并,更为激烈无情。鲁郑公室是在战国时代被外来力量终其天年的,而曾为赫然霸主的晋国却远在数十甚至一百多年前就被三家所灭,这两种结局的对比是颇耐人寻味的。晋献公的初衷本是想一劳永逸地铲除公室内乱祸根,稳固强化君权,然而,萧墙内祸乱的避免却导致了萧墙外祸水滚滚而来的惨重代价。
7、纵观以上史实,骊姬是通过美色与心计取得晋献公的宠爱与信任,获得干涉朝政的权力,挑拨离间晋献公的父子关系来影响和改变历史的!
8、为了彻底消除晋献公对申生的信任,骊姬又谋划了“蜜蜂计”和“毒肉计”。
9、在一次战事之后,他给申生在曲沃筑城,封他为大夫。申生手下的谋士劝他赶快逃走,因为晋献公给他如此高的赏赐,是对臣子的做法,而不是对太子的做法。换言之,晋献公已经不想让太子即位了。然而太子没有听从。
10、话说晋献公在完成了对周边的兼并之后,又发兵攻打骊戎(今阳城、垣曲一带)。骊戎不敌,未免亡国之祸,不仅与晋军签订了投降的盟约,还向献公敬献了骊姬和少姬两姐妹。
11、长期与父亲相处的申生,自然很了解自己的父亲,知道自己不具备对抗父亲的实力。服软,老老实实做好自己臣子和儿子的本分,期待被废之后父亲还有能念及父子之情,留给自己一条活路,所以一直在装傻白甜。
12、《史记》中的故事版本,是这样的。
13、晋献公继位后,回顾往事,深感公族争立为晋国留下的创伤,所以他为了消除公族逼君的忧患,深刻地认识到任用异姓比任用同宗公族更有利于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晋献公采纳大臣士蒍“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谋略,准备灭掉当时有一定势力的桓叔、庄伯的群公子,以绝后患。献公先把在群公子中比较有影响的富子赶出绛城,造成了众公子群龙无首的局面。士蒍又巧施计谋,让众公子自相残杀,除掉了游氏的两个儿子,后又除掉了整个游氏家族。灭掉游氏之后,献公把群公子全部迁居到聚邑(今山西省绛县东南十里之车箱城),不久便将他们全部处死。这是晋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消灭公族的事件,从此以后,晋国开始成为一个没有公族的。
14、后来,包玉刚将自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拿下的九龙仓传给了一个“外人”,也就是他的二女婿,名叫吴光正,他是吴宗权的父亲。当吴光正拿到这块地之后,将这里改成了一个购物商场。这个决定在当时的人看来都无比吃惊,但是也正是他的英明之处。
15、个人觉得骊姬迫害太子还有公子重耳等人,晋献公不可能不知情的,他应该是对所有事情都了如指掌的,对于骊姬的所作所为,他只是装作不知道,任由骊姬去发挥,反正他坐收渔翁之利就好了,他本来就是要如此行事的,有人帮他背了锅,他自己独善其身,他有何不愿意的,只是可惜了骊姬,到后什么多没捞着。
16、问题7:从这一段故事能看出重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7、这下晋惠公只好割让河西之地予秦国,同时派世子圉到秦国当人质,这才让晋惠公得以返回绛都,但从这以后,晋惠公再也不敢违逆秦国,郁郁而终。
18、晋惠公又一次背信弃义,秦穆公大怒,先发制人,抢先率兵攻打晋国。晋惠公遂召集军队与秦国交战于韩原。
19、重耳和夷吾两个为了活命,只好各自逃了,一个逃到蒲城,一个逃到屈城。
20、当然,骊姬的所作所为,虽然当时给晋国带来巨大灾难,但也因此造就了春秋时期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晋文公重耳,后来使晋国国力大盛,称霸一时。这就是所谓的历史辩证法吧。
1、晋献公更生气了:二子谋反,派兵讨伐!
2、一天,梁五和上关五向晋献公进言,建议派人去镇守曲沃,蒲地和屈地这三个地方,理由是:曲沃乃晋国宗庙所在,是晋国的精神象征和第二都城;蒲地和屈地地处边陲,是晋国边防要塞。晋献公一听,觉得有道理,但是这么重要的几个地方,该派谁去镇守呢?梁五早已想好了,他告诉晋献公,镇守曲沃的人选非太子申生莫属,曲沃有晋国宗庙,申生是晋国的未来,没人比申生更合适。而蒲地和屈地,则分别由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镇守。
3、点评:骊姬原本是一个叫骊戎的小国国君之女,晋献公攻打骊戎,骊戎国君迫于无奈,把骊姬献给晋献公,所以从骊姬的角度来思考,其实她很痛恨晋献公但又迫于无奈只能屈服,这就为后面的乱局埋下了祸根。为什么晋献公想把骊姬立为夫人呢?原因是当时太子申生的母亲齐姜已经过世,而骊姬看准了这个机会,利用自己的美色和种种手段深得晋献公宠爱,于是骊姬借机向晋献公大吹枕边风,同时笼络晋献公身边的宠臣游说晋献公,故而有了将其立为夫人的想法。
4、周天子os:寡人才不是贪图金银财宝才同意的哼╭(╯^╰)╮
5、公元前651年,病危的晋献公嘱托大夫荀息主持朝政,要求他保护骊姬之子奚齐并辅助奚齐继承王位。晋献公殡天后,荀息谨遵遗旨拥立奚齐登上九五的皇位,立骊姬为太后;而在丧礼过程中,里克杀死奚齐,荀息只能改立卓子为君王,不久,里克又杀害卓子!
6、《国语》里没有具体记载祖庙祭祀事件发生的时间,我们可以大致推测一下:奚齐生于晋献公十二年,太子申生于晋献公二十一年自杀。
7、申生的想法没有问题,但他忘了一件事:他父亲晋献公对晋国曲沃代翼内乱的记忆有多深刻。从诛灭桓庄之族,晋国再无公族的事件可知,晋献公防范宗族内乱。
8、虽然没有史料记载晋献公、申生的出生年份。但是晋献公去世那年,老二重耳已经46岁了。
9、有人对太子说:“您要申辩。国君一定会辨明是非。”太子说:“君王如果没有了骊姬,会睡不安,吃不饱。我一申辩,骊姬必定会有罪。君王老了,我又不能使他快乐。”那人说:“您想出走吗?”太子说:“君上还没有明察骊姬的罪过,我带着杀父的罪名出走,谁会接纳我呢?”十二月二十七日,太子申生在新城上吊自尽。(2)
10、如果说这第一点还能用“申生可能是天生弱智”勉强圆过去(才怪)的话,另一个关键,就实在没法说清楚了。按照记载,太子申生献上的祭品是“胙”,《说文解字》中释义,“胙”就是祭祀时候用的肉。根据周朝时期青铜器的造型,我们可以推断,祭祀时候用的,可能是烹煮过的熟肉。
11、晋献公思前想后,认为派儿子们去那么远那么荒凉的地方镇守,实在欠妥,更何况其中一个还是未来的晋国君主。上关五早料到晋献公会这么想,便顺着梁五的话说:“这些地方虽然荒凉,可是地域广阅,位置重要。如果能把这些地方建成城池,晋国就相当于有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屏障,何乐而不为?”晋献公终于被说动了,将三个有能力的儿子派到了边疆。
12、有臣子将此事告知了申生,申生逃到了新城。其实申生心知肚明,“下药者乃骊姬也”,但他没有选择解释,却选择了逃避。他觉得“吾君老矣,非骊姬,寝不安,食不甘。即辞之,君且怒之。不可”。简而言之,这位太子过于孝顺,担心揭发了骊姬之后,父亲寝食难安,因此宁愿自己背负所有罪名。有人劝申生逃到其他,但是申生认为自己背负弑父罪名,天下已没有容身之地,后选择了自杀。
13、那为什么这一场影响了晋国历史走向的事件,后会被称之为“骊姬之乱”呢?
14、打铁要趁热,骊姬对晋献公说:
15、献公:他对百姓都能如此仁爱,怎么会不爱自己的父亲呢?
16、(11)齐姜:申生的亡母。
17、晋献公还娶过这样四个女子,狐姬姐妹、骊姬姐妹,各自都生了儿子:
18、鲁僖公六年的春天,晋献公派贾华去攻打屈城。夷吾坚守不住,与屈人订立盟约后出走。夷吾准备逃往狄国,却芮说:“你在重耳之后逃到狄国去,这证明了你有罪,不如去梁国。梁国靠近秦国,而且得到秦国的信任。”于是夷吾去了粱国。(以上僖公六年)
19、(慝tè:邪恶、恶念。)
20、晋献公选择冬天的时候让申生出征,动机很不纯,是不是想让申生冻死战死呀?即便申生不战死,那些忠于申生、跟随申生出征的太子党们的实力,也会在冬征中被大量消耗掉。
1、骊姬之乱给方兴的晋国带来了一场不小的灾难。晋献公、骊姬为了稳固骊姬之子奚齐的地位,继而驱逐群公子,此举使晋公室失去了与之唇齿相依的同姓宗族──公族,直接导致了晋公族的衰弱。并由此确立了以后历代晋君恪守不渝的一项制度——晋无公族。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种与其他诸侯国不同的政治模式,它对晋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深远影响呢?
2、原来,骊姬早上梳洗时,在衣服上和头发上抹了很多蜂蜜,引来了一群蜜蜂。申生为人忠厚,不敢申辩,悄然退出,从此晋献公萌发了废去申生嗣君之意。
3、骊姬的愿望终于要达成了!可是她忘了一个人:里克!
4、怎么能让我这贱妾的儿子代替嫡子呢?您还是杀了我吧!
5、古往今来,为了摆脱阶级的固化,我们作出了许多努力,无论是农民起义还是近代的革命运动,无一不在为自己的人权和利益而奔走。但是,生活有其公平也有不公平的地方,很多人一出生就拥有比其他人更加优越的物质条件。我们生活中能够列举出来的成功人士很多,但细看这些人,又有几个是脚踏实地,靠着自己的力量实现白手起家的呢?
6、可以想见,晋献公对于宗法嫡庶,大概没有什么执念。
7、荀息此人大的优点就是忠诚,但大的缺点也是忠诚。
8、春秋战国时期烽烟四起,人才辈出,猛士如云,谋士如雨。然而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绝色倾城的美女,用另外一种方式,左右着时代的走向。卫姬、骊姬和夏姬祸乱朝纲,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乱象,在这乱象当中,她们和其他的女人,在“烽火戏诸侯”、“红颜祸水”等典故里,为我们留下了反复咀嚼的故事。
9、里克、郑父见重耳不同意继位,只好去见后一个选项:公子夷吾。
10、惠公夷吾元年,使邳郑谢秦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许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寡人争之弗能得,故谢秦。”亦不与里克汾阳邑,而夺之权。
11、一开始是骊姬在那里给太子出主意,实际上就是骗他想要陷害他,让他给父亲送食物,然后又在食物里面偷偷放毒,结果又提议让狗先吃,结果狗死了,让太监吃太监也死了,说明食物有毒,她就开始哭诉,说他自对自己的父亲都能如此狠毒,指不定之后会怎么样对她们,于是请求皇上杀了太子,以上这一系列都是为了能让她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正常情况下,皇帝听了首先肯定会判断一下宠妃说话的真假,派人彻查,这食物到底是谁放的毒,然而这皇帝就宠爱她,说什么都信。
12、初,晋侯使土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置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为稽首而对曰:“臣闻之,无丧而戚忧必仇焉无戎而城,仇必保焉寇仇之保,又何慎焉?守官废命不敬;固仇之保,不忠。失敬与忠,何以事君?《诗》云:‘怀德惟宁,宗子惟城’君其修德而固宗子,何城如之?三年将寻师焉焉用慎?”退而赋日:“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35)?”
13、晋献公娶于贾,无子。烝于齐姜,生秦穆夫人及大子申生。又娶二女于戎,犬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晋伐骊戎,骊戎男女以骊姬。归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与东关嬖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晋侯说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二五卒与骊姬谮群公子而立奚齐,晋人谓之二五耦。《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14、写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骊姬呢?说好的祖师奶奶级宫斗高手呢?别着急,我们且去查查别的资料。
15、为什么62岁的重耳,终还是当上了晋侯?
16、申生,你这么孝顺,你爹知道么……
17、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其中的故事!
18、《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19、但历史不是小说。小说可以写的跌宕起伏,历史往往没有这样精彩,如果把小说比作《指环王》的话,那么历史就更像《冰与火之歌》,看似主角的人物,几章之后就会莫名挂掉。在上帝的笔下,没有哪个人物是的。
20、为实施其计划,骊姬收买了献公的宠臣梁五和东关假手“二五”先设法将群公子调出绛都。“二五”以曲沃是宗庙所在,以蒲(永济蒲州)、屈(吉县)是边防重地为借口,建议群公子去守诸城。献公命申生守曲沃,重耳守蒲,夷吾守屈。群公子远离绛都,不仅可以疏远、淡漠父子之情,还可以削弱其参政议政的机会,更为骊姬阴谋的实施提供了方便。
【axxzhouaxxyyflongdd】四、骊姬之乱到底有多严重
1、来来来,又到了划重点的时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2、好一招“缓一缓”,荀息在明知威胁新君的就是里克一党的前提下,依然按部就班地执行“先办葬礼,再继君位”的程序,全然不知道变通,此时的他本来可以用“谋逆”、“弑君”的名义合法除掉里克、郑父,但他竟然以里克党羽众多就放弃了,殊不知,如果荀息公开里克等人的罪行,那些朝中大夫未必会跟着里克一起“谋逆”,荀息优柔寡断,白白错过了诛杀里克等人的佳时机。
3、迫于父子人伦的道德束缚,晋献公不能无缘无故废太子,只好想办法逼反或者逼死申生。
4、(蝎:木虫,寄生在树木中,啃食树木,树木避无可避。谮zèn:诬陷、中伤。)
5、晋献公开心呐,甚至主动对骊姬说:
6、申生出征前夕,晋献公赐予了申生两样东西:偏衣和佩饰金玦(jué)。(太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
7、什么是大小宗呢?这要说说宗法制:
8、谢谢邀请!先介绍一下两位“红颜”:
9、(1)骊姬:晋献公的宠妃。
10、这下子,整个关系开始变得微妙起来,现如今重耳一定意义上是秦国的女婿了,很大程度上缓和了两个的关系,当然,这女婿也不是白当的,还要随叫随到,两国一拍即合,开始攻伐其他。
11、也就是说,当荀息无力挽回悲剧时,他第一时间想做的事居然是自杀。自杀能解决问题吗?显然是不能的。这时,多亏骊姬及时劝阻了荀息,称:“奚齐虽死,但他的弟弟悼子还在,可以拥立悼子为君。”
12、晋文公选官的原则是“举善援能”“明贤良”“赏功劳”,悼公知人善任,放逐佞臣。而臣下荐贤让能的例子比比皆是,赵衰三让卿位,被庐之蒐,命他为下军将,让与栾枝、先轸。祁奚荐贤,“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等被传为千古佳话。
13、点评:筑城风波这件事,夷吾到晋献公面前告状,而重耳在这件事上没有任何怨言。在骊姬之乱后,晋献公派人攻打蒲城,重耳本来可以依靠城池抵御,但是他居然放弃了抵抗选择逃亡,而夷吾则是在抵抗不住之后才选择了逃亡。从上面这两件事来分析,这说明重耳是一个重情重义、心胸坦荡的人,而夷吾则是一个心怀不轨,野心勃勃的小人,兄弟俩的品行高下立判。
14、经过三代的腥风血雨、明争暗夺、苦心经营,大宗接续6代君主都被搞死了,终于到了晋献公爸爸得到了周天子的认证,彻底成为晋国主人。
15、冬天出征、被赐予偏衣金玦。申生看到这架势,不知道是慌了还是看不懂父亲啥意思,赶忙跑去找人问问,我爹究竟什么意思啊?
16、的隐患在于,重耳和夷吾,他们还活着。
17、(9)中大夫:晋国官名。成谋:定好计,有预谋。
18、趁老头子外出时,骊姬对太子申生说,你爹梦见你妈啦,让你快去祭祀一下。哦别忘了回来把祭祀的胙肉带回来,你爹要的。
19、表面上骊姬是个柔弱的女子,晋献公是一国之君,但实际上在这场权利的游戏当中,晋献公被骊姬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不自知,这就印证了道家的一句话,四两拨千斤,柔弱胜刚强。
20、仗着君王的专宠,骊姬在晋国后宫中的地位以及待遇是好的。待她为晋献公生下一个儿子奚齐,她便开始觊觎太子之位。但是晋献公早已经将申生立为太子,所以骊姬要想把自己儿子立为太子,前提是要将申生除掉。为达成这个目的,骊姬开始挑拨晋献公与申生的父子关系,她还联合晋献公男宠怂恿晋献公将申生给调派到了偏僻的曲沃。不光如此,晋献公其余来儿子也被骊姬设计调走,后只剩下奚齐留在晋献公身边。
【axxzhouaxxyyflongdd】五、骊姬之乱原文及翻译
1、惠公此人极为吝啬,又是个忘恩负义之徒。刚刚继承君位后,惠公便后悔答应里克和秦穆公的事情,当时秦国使臣一路护送惠公返回绛都,就等着交割河西之地,但惠公却称大臣们都反对割让河西之地给秦国,他虽然极力反驳,但却无济于事,只好暂缓交割事宜,同时惠公也不再履行分封汾阳之地给里克的承诺,还夺取了他的权力。
2、荀息此人虽是贤才,却愚忠不已,他本是忧国忧民的良臣,也知道公子重耳等人远胜过奚齐,更知道骊姬用计害死了世子申生,可他却不顾诸大夫的反对,执意要拥立骊姬的儿子,只因为献公的遗命。
3、里克听后,沉默着离开。而此刻的申生,还茫然无知,完全不知道自己要被父亲废黜。
4、(44)之:去,往。梁:诸侯国名,嬴姓,在今陕西韩城县南。
5、夏姬妖淫成性,“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左传》记载,夏姬从豆蔻年华到半老徐娘,不停地勾引并祸害了一个又一个男人,祸害了一个又一个,是名副其实的祸水。
6、而重耳这小子,靠着爆表的情商和政治智慧,不但与各国结下盟约,而且后来回到晋国,杀死自己的侄子晋怀公,自立为王,还成了春秋时期出了名的霸主。这父子三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7、《史记·晋世家》:荀息将死之,或曰不如立奚齐弟悼子而傅之,荀息立悼子而葬献公。
8、晋献公托孤荀息,为何失败了?
9、假如骊姬身为男子,或许真的能在春秋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只可惜她是女儿身,后宫是她的天下,而她的天下,也永远出不了后宫。就算她有再厉害的手腕,再强悍的计谋,也无非只是能让自己的儿子在王位坐上几天罢了。
10、晋献公从贾国娶了妻子,没生儿子。他和齐姜私通,生了秦穆夫人和太子申生。又在戎娶了两个女人,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小戎子生了夷吾。晋国攻打骊戎,骊戎男把骊姬献给晋献公,回国后生了奚齐,她的妹妹生了卓子。骊姬受到宠爱,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贿赂男宠梁五和东关嬖让他们对晋献公说:“曲沃是君王的宗邑,蒲地和二屈是君王的边疆,不可以没有强大的地方官。
11、《荀子·大略》中对玦的描述是:聘人以珪,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珪璧瑷玦环都是指玉器,样子各不相同,用在不同的场合。
12、公子重耳拒绝了里克、郑父的好意,外人都认为重耳果然是为贤德的公子,重视礼仪、淡泊名利,史书也因为重耳辞谢君位而赞扬他的贤德。然而,公子重耳真如他所言,是因为以上原因才拒绝回国继位吗?
13、(10)大子:太子,指申生。
14、问题2:骊姬为什么要陷害太子?
15、(30)仇:仇敌。保:守,
16、(21)被:蒙受,带着。此名:指杀父的罪名。
17、令骊姬失望的是,申生这一仗不仅没有战死,反而完胜。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战役的胜利为申生的个人形象加了不少分,更多人认定他能成为晋国的明主。
18、公子重耳虽然有心继承君位,但由于他不信任里克、郑父二人,便委婉辞谢了他们的好意,拥立重耳这一选项便被自动去掉。
19、骊姬虽能凭美貌迷惑国君,但骊姬母子没办法拉拢晋国国内的世家豪强。所以奚齐即使当上国君,这个位置他也无法坐稳。所以还在国丧之时,奚齐便被晋国的大臣里克杀掉,随后骊姬和她的另外一个儿子卓子也被里克杀死。
20、不是申生傻白甜,而是太子一党的实力太弱,羽翼不丰,难以对抗父亲晋献公。申生只好唯唯诺诺地服软,并寄希望于父亲晋献公念及父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