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如梦令赏析【文案100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02-26 07:47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一、如梦令赏析

1、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2、李清照的词,遣词造句,多有所创新,看来一目了然,却又引人入胜,耐人咀嚼、思索。这首词写日暮,并没有渲染“落日镕金,暮云合璧”的景象,写藕花,也没有描绘“红稀香少”的情态,全篇虽无写景,却是处处有景,情由景发,情景交融。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鲜明、的艺术形象,集中表现了作者的强烈感情。她不愧是抒情词的杰出的作家。

3、我想找几个兄弟在新区名字格式一样,不是固定队,,然后找个帮派,好是龙首帮派,时间长的。一起去玩,有的兄弟可以联系我

4、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愉快的读诗time~

5、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6、班得瑞轻音乐|闭目静听,沉醉其中

7、解题:这首词是李清照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她一次泛舟流连忘返,酒醉后几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无忧无虑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性格。

8、中国文化中,文字是根,成语是枝,诗词是树。无根固然不会有枝有花,但如没有树,根和枝又有何用?字、词只能是构件,只有诗词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为提升官兵文化素养,单设兵的学习一栏用于学习交流。

9、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0、《如梦令》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回忆青年之作。

1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2、《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蓼园词选》云:“短幅中藏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13、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14、既然已是"沉醉不知归路",当然就会"误入藕花深处",词中的情节发展是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盖着丛丛密密的硕大荷叶,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

15、既然已是“沉醉不知归路”,当然就会“误入藕花深处”,词中的情节发展是自然的,清澈的水面上,覆盖着丛丛密密的硕大荷叶,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

16、诵读改良记忆,礼包中还有诵读专家李洪涛老师的诵读示范和诵读指南,感受古诗词的音韵之美。

17、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18、这小女子,喝这么多酒做什么呢?又没什么酒量,以至于晚上刮那么大的风都没吵醒,而睡得这么深沉却又还没有酒醒。这何苦呢?可恨这"风"和"雨"阻挡了心上人的路!可恨这"风"和"雨",把我这海棠花吹打得七零八落不成样子,可恨这小丫鬟不长眼睛又不懂世故!

19、Lastnightthewindwasstrongandrainwasfine,

20、如梦令是词牌,你愿怎么填都可以。就像这样:如梦令楼主提出问题,看谁答的详细。悬赏没一分,问题却不容易。小气,小气,还称英雄。。



二、如梦令赏析

1、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2、想了解诗人作诗时的心境?

3、四:女人的心女人也猜不透,问问题总是拐着弯问。

4、五:侍女不懂女主人,也不善于观察,海棠能依旧吗?

5、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6、想听更多诗词背后的故事?

7、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8、二:词人李清照爱喝酒,一醉解千愁,心中有思念。

9、,“肥”替换了“多”,“瘦”替换了“少”,写出了一个全新的意境.无怪乎多为历代词论者赞誉,如《草堂诗余别录》中曰“结句尤为委曲工整,含蓄无穷意焉”.而更深一层,“红”又不单指花朵,还隐指了春天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色彩,隐指了春天众多无比美好的事物,隐指了在春天里的喜悦心情.这样“红瘦”一词就逼真地写出了人物地伤春情思.不需直言,不假雕饰,却更令人心动,这是李清照的词作给读者的一个典型感受.

10、一首《如梦令》,寥寥数语,借宿酒醒后询问海棠之事,委婉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之情,可谓“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11、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12、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13、Soundsleepdidnotdispelthetasteofwine.

14、这千古第一才女这首千古绝唱,口语化的语言,似乎一看就懂,不用解释;大环境,小场景,数语勾画,让人如临其境;动感,静物,信手拈来,令人耳目一新;丫鬟迟钝,主人多情,漫不经心,使人更生怨情。

15、“沉醉”一句,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词人自己。在清澈溪水边的精美亭子一带,度过了一天欢乐的时光之后,傍晚时分,本该回家了,而她却因为“沉醉”而“不知归路”。

16、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17、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18、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19、(赏析)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贪玩活泼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20、滩:明·毛晋汲古阁本《漱玉词》



三、舞蹈如梦令赏析

1、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2、"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词的开篇,用了"常记"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3、十首旷达古诗词,让你心情豁然开朗!

4、关于描写冬至的古诗词,你知道多少?

5、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结句写"惊起一滩鸥鹭"。其实,河滩上惊飞的鸥鹭,不过是一种衬托;真正受惊着慌的,还要算词人自己吧。作品到此,戛然而止。

8、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9、《如梦令》李清照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今译: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太醉不知道回来的路。玩得尽兴了,而且天色已晚,只好往回划船,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不想,惊起了在这里栖息的水鸟。《如梦令》李清照2昨夜雨疏风骤②,浓睡不消残酒③。试问卷帘人④,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⑤。(译文)昨夜雨狂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10、30首怀念故乡古诗词,让你思乡心切

11、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12、除了伤春之情,还想解锁词中蕴含的更多情感吗?

13、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14、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15、年度书画摄影展将于12月30日展出

16、昨天晚上雨下的小风刮得大

17、六:女人总把自己比着花,红瘦了对女人来讲应该是忧伤的。

18、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9、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20、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axxzhouaxxyyflongdd】四、红楼梦如梦令赏析

1、“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出自清代此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2、梦令李清照宋记溪亭暮沉醉知归路兴尽晚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消残酒试问卷帘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绿肥红瘦梦令秦观(代):宋(内容):遥夜月明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寐寐门外马嘶起

3、"溪亭",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日暮",点出时间是一天的傍晚。"沉醉"一句,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词人自己。

4、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Tune:LikeaDream

6、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个“却”字流露出词人的疑惑,真的依旧吗?

7、我时常记起有一次在溪边亭子里游赏,面对夕阳,开怀畅叙,游兴高,酒兴也高,陶醉得竟忘记了回家的水路。我尽情的游赏够了,已错过光线明亮的辰光。船一掉头,胡里胡涂地划进荷花的深处。于是大家抢着划呀,划呀,嘻笑声、摇橹声把满滩的水鸟也惊动得飞起来了。

8、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

9、暮春时节,雨疏风骤。海棠花谢,把酒消愁。

10、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但由于作者剪辑嫁接得体。“常记”两句起的仿佛平了些,然而却自然和谐,似乎是面对知己叙述一个日常的故事,实际上已将读者带到作者所特设的词境中去,为下句的层层转折作了铺垫。接下来三个情态动词“误”、“争”、“惊”亦是寻常用语,但三个词连为一体、一气呵成,却正好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荷池荡舟惊鸟”的风俗画。“误”字,写出作者摇船时的醉酒状态,“争”字,则刻画出诗人着急慌乱的神情,“惊”字用得是精彩,鸥鹭惊飞的场面,诗人由惊慌而至惊喜的神情,都跃然纸上。

11、争渡,争渡③,惊起一滩鸥鹭。

12、一只漂流的小船,载着一位优雅的少女,就在这荷花深处的翠绿暗香之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

13、“试”透露出词人的害怕和胆怯,她担心海棠没有经受住昨夜的风雨。

14、谷城县文化馆社会艺术培训班

15、这是一首忆昔词,从“常记”一语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不是作者当天写的,而作者时常想到这方场景,便觉得有趣,值得回味,因此写下了这首诗。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给好评哦~谢谢!)

16、此词是记游赏之作,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17、是这首吧?(如梦令)南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对往事的回忆追忆:常记溪亭日暮。郊游地点时间: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兴尽晚回舟

18、想试问一下侍女外面情况

19、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20、如梦令连宋访大陆有感五十六年离散,恨水隔我两岸。今日和平旅,骨肉终得相见。如愿,如愿,史当垂瑜站。如梦令迎春枯木听风渐悟,残雪无言挂树。惊醒瘦花时,山鸟脆啼不住。飞舞,飞舞,乱羽沾湿难顾。

【axxzhouaxxyyflongdd】五、如梦令赏析中,对突出写意上用了怎样的写作技法

1、投稿邮箱:1379009471@qq.com

2、短短三十三字,便成就一幅极有情致的生活图景,从而首开“以寻常语绘精美图”之先河。十分自然地引出了郊游事件:词人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好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沉醉”迷途,而又“误入藕花深处”的处境,以致慌乱击桨,“惊起一滩鸥鹭”的奇遇。

3、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4、作为李清照的成名之作之这首小令写法别致。它曲折委婉,意境层层叠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同为伤春之作,作者并没有像其他诗篇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通过听觉、视觉等侧面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的引起读者的共鸣。

5、赶紧拿出纸笔认真学习以下内容哦~

6、“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7、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8、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清真集》入“中吕调”。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9、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10、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11、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12、少时初读此词便甚是喜欢,但除了觉其明白如话、朗朗上口、情辞酣畅、生动自然之外,确也说不出更多妙处。后来读到古今学人诸多评价并体味再才深信小令不小,可谓叙述简约、景象幵阔、静动相生、出神入化——溪亭、日暮、藕花、鸥鹭……构成一幅清新淡雅、却又绚丽豪华的荷塘美景图;而回舟、误入、争渡、惊起……则让人仿佛听到了水声、桨声、笑声、鸟声交织和鸣的动人乐章。也可以说是画中有乐、乐里有画吧。说这幅画清新淡雅,是因为我们可以把其看作是素描或者是水粉;说绚丽豪华,是因为把它看作是一幅油画亦未尝不可——远处,落日入水、霞光满天;近处是大片的荷花。荷花丛中的小船上美人如玉,醉酒的脸庞艳如桃花,神态娇憨……此情、此景、此词,或正如前人所云:“横竖都是烂漫。

13、不过,这里的“沉醉”二字,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而要看到,其中体现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更何况,真正让词人“沉醉”的,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还包括着自然的美景呢。

14、想读懂一首诗传达的意境?

15、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16、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17、这首词写的是眼前景,道的却是心中事。表面上写的是花,其实是词人在以花自喻,慨叹人生的青春易逝。

18、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忘返。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19、十首牵挂诗词:愿你有人可想,有人可念

20、该词通过描绘春末风吹雨打之后,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借此表达了作者对青春已逝的感慨!一场大雨之后,作者询问“卷帘人”外面的情况,“卷帘人”却答到““海棠依旧”,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的答复。其中“肥”、“瘦”二字,一般是用来说人吃的胖瘦,但是作者在这里用“肥”“瘦”形容绿叶,红花,“绿肥”是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红瘦”则是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李清照巧妙的将两组词搭配在一起,把事物写得形象生动,画面感十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从这可以看出作者的伤春之情,对青春逝去的惋惜之情!

上一篇:唐宋八大家简介缩写【文案100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