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轼的作品
1、曾获泰安市教育系统共产党员、泰安市创新课一等奖、泰安市混合优质课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2、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3、释文:宣猷丈丈计已屏事斋居未敢上状至常乃附区区轼惶恐
4、古诗前两句写庐山的景象,概括地叙述对庐山的总体印象;后两句借景抒情,讲了诗人游览时所悟出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5、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6、这是一则题跋,作品中提到的《挑耳图》即原装帧、有宋徽宗题写“王齐翰妙笔”的《勘书图》。在东坡先生此跋的前后还有苏辙和王说(晋卿)的两跋,同时还有宋、金人诸跋。此图在明代有三十多处录,但《宣和画谱》却无记载。
7、苏轼的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8、点上方蓝字可免费订阅关注
9、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漂亮的。
10、⑤苏轼(1037~1101) 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累至龙图阁学士。
11、此词原题广“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先生。因送陈髓来过余,因为赋此。”《强村丛书•东坡乐府》王案:“癸亥五月,陈訸报荆南庄田,同王长官来作。”癸亥即元丰六年。此词虽佳作,但亦属应酬之用,因此书写必在作词时,或稍后。此词对弃官黄州三十三年的王先生极为推崇、赞赏,并对其居黄州几十年的隐居生活十分感慨,“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此书也近黄州时诸札近。
12、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13、此帖曾经明项元汴,清安岐等递藏,后入清内府。安岐将此帖与《岁新展庆帖》合成一帖,并称坡公杰作。《人来得书帖》凝重,笔法流畅,为书牍杰作。
14、⑥苏辙(1039~1112) 字子由。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官至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其诗文风格皆受其兄苏轼影响。
1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6、苏轼《获见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7、登高远眺,千里美景尽收眼底。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数这里美。你这一去,何时才能返回?请痛饮几杯吧,但愿醉倒再不离去。看,沙塘里华灯初放。听,是谁把动人心弦的《水调》来弹唱?当夜深风静我们扶醉欲归时,只见在一轮明月的映照下,钱塘江水澄澈得像一面绿色的玻璃一样。
18、此碑是用苏轼的真迹上石刻成的,虽下真迹一等,但刻工,神气实足。在用笔上虽仍是三分笔,但温厚中出险辣,用笔险劲,此刻更具法度,得气得势,遒劲古雅,为其书中第一。
19、有著作《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宋徽宗时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曰:吾虽不善书,知书莫如我。
20、落笔如漫不经心,而整体布白自然错落,丰秀雅逸,端庄圆润,但不做作,笔法精严,但不拘束,作者的学问才气发于笔端,与书札的萧散风格相吻合。
1、苏轼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4、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5、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苏轼]
6、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
7、晚年。《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答谢民师书》
8、在他的前半生中,作品还是大多以小儿女的情思为主,想念亲人,想念故土,希望能与家人团圆,在人生的黑暗的时候,盼望有一丝丝温情温暖他那受伤的心灵。在这个时间段,他的代表作以《水调歌头》这一类型为主,《水调歌头》便是代表作品。
9、创作了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各种文章4500篇。他的诗、词、散文书画里表现出的豪迈气概和优美情致,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在生前倾倒世人,被奉为天下文宗,而且死后声名益隆,雄视百代,彪炳千秋
10、苏轼的作品按照中国古代的分类发分为:经部:《东坡易传》、《东坡书传》……子部:《东坡手译》、《东坡志林》……集部:《苏轼文集》、《苏轼诗集》……
1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东坡书法兼得二王、顏真卿、李邕、杨凝式之长,其书风充分流露瀟洒奔逸豪迈不羈的气概。此卷文字意态丰腴,结体稳密,纵笔重,横笔轻,撇戈笔划,左伸而右缩,为苏字特色。
1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4、绍圣元年四月,东坡在定州任上,就任落两职,追一官,知英州。他“火急治装,星夜上路”,“忧悸成疾,两目昏障,仅分道路”,行至滑州,便有《赴英州乞舟行状》,十分狼狈,正合帖中所云“患难流落中”。未至英州,又再贬“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大约在六月之间,途经金陵,正遇上道源卒。吴秆跋云:“孟坚丁外艰,子瞻赴英州阻风石头。”东坡“辄送十缗省为一奠之用”,并在此札中申明:“患难流落中,深愧不能展毫末也!”?此帖书体近于晚年。匆忙中,“患难”二字亦写颠倒,想必为绍圣元年“道尽途穷”之际观其书,足见其情其心。
15、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其书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苏)为第一”。明董其昌盛赞他“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传世书迹有《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
16、南乡子(寒雀满疏篱)[苏轼]
17、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8、其创作思想,主张实用,反对骈体,对后世散文的发展影响极大。尤其是韩愈、柳宗元所领导的唐代古文运动,不仅有力地打击了风靡三百年的绮丽柔弱的文风,而且直接启示了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9、苏轼留存的诗词文章约有四千多,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读苏轼的诗词文章,仿佛看到了他的人生轨迹与高雅的生活情趣、开朗豁达的性格与对人生的深深思考。为什么他的诗文能留存如此之众?一是得益于他的勤奋不辍,二是得益于他开朗乐观的性格,不管身处何处,总是有他的崇拜者同行者,即使是在边远之地,这些人成为他作品的重要保存者。三是得益于他的声名,当时他已经名满天下,人们争相传颂他的作品,无疑让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空间,久传不衰。时至今天苏轼的作品仍然受到深深的喜爱,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20、赵孟頫《松雪斋》云:“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里裹铁也。”王世贞评:“苏书《醉翁亭记》,结法遒美,气韵生动,极有旭素屋漏痕意。”李长善认为:“文忠早师颜鲁公,大书《醉翁亭》、《袁州学记》,不改鲁公家法。”可谓知言。王世贞云:“坡公所书《醉翁》、《丰乐》二亭记,擘窠书法出颜尚书、徐吏部,结体虽小散缓,而遭伟俊迈,自是当家。”清梁(山献)《评书帖》曾云:“东坡楷书《丰乐》、《醉翁》二碑,大书深刻劈实劲健,今惟《丰乐亭》尚清白。”
1、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2、苏轼作品“闲”字频繁出现。的如《承天寺夜游》中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如《菩萨蛮·落花闲院春衫薄》,如《点绛唇·闲倚胡床》,如《减字木兰花·神闲意定》,如《徐大正闲居》有“已觉非闲侣”,如《东坡志林》有“风月无主,闲者便是主人”等。因为天纵奇才,志大才密,但一生颠沛流离时居多,于是怀想个人能掌控命运,不觉“闲”字频频出现,而没有“闲”字却有闲意的文句更多且意蕴更深广。
3、赠刘景文——作者:苏轼
4、他们的作品太多,他们分别是唐代和宋代的诗人。李白的诗有代表作品:《将进酒》《渡荆门送别》《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静夜思》《古朗月行》《侠客行》《夜宿山寺》《行路难》《蜀道难》《望天门山》《梦游天姥吟留别》《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峨眉山月歌》《关山月》《春夜洛城闻笛》《登金陵凤凰台》苏轼代表作品:苏轼的词对题材,意境,风格,语言,技巧都进行了大胆开拓与创新,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词派,开了一代豪放词风。其代表作品有
5、少年游(去年相送)[苏轼]
6、浣溪沙(画隼横江喜再游)[苏轼]
7、此帖与《黄州寒食诗帖》同时期,书风十分相近。
8、满江红(江汉西来)[苏轼]
9、此卷为苏轼于元符三年(1100)冬十二月写给友人谢民师的一封信,谈他对文学遣词达意的见解。明陈继儒题跋:“东坡碑版照四裔,不如尺牍天真烂漫。所谓‘吾写字觉元气十指间拂拂飞出’,此卷等是也。”
10、代表作:《前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均为传世名作。
11、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苏轼]
12、苏轼《行书答谢民师论文帖卷》纸本纵27厘米横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13、在水调歌头里,苏轼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大风浪,政途被贬,离开故土,离开家乡,心中的无限抑郁郁闷,愁死不能得解,正值中秋佳节,身在异乡离开亲朋好友,小酌三五杯后,看着天上的月色,诗性大作,便写下了那千古传颂之作,抒发了自己对亲人和故土的深深思念之情。
14、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
1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6、苏轼《啜茶帖》书于1080年(元丰三年)行书,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17、有美堂暴雨[苏轼]
18、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
19、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20、陈季常是苏轼老長官亮之子,喜谈佛法,晚年隐居在黃州、光州之间,因与当時谪居在黃州的苏轼时有往來,便成了好友。在这封信札中,苏轼托陈季常向王君转达:王君所索取的黃居寀画龙已暂借给曹光州,一旦曹光州还画以后,他便马上还给王君。
【axxzhouaxxyyflongdd】四、苏轼的作品风格
1、三个80后美女博士写书法,气场都很大,是人漂亮还是书法漂亮?
2、《人来得书帖》是在季常之兄伯诚死后苏轼写给季常的慰问信,故有“伏惟深照死生聚散之常理。悟忧哀之无益,释然自勉”之句。帖上钤有“吴土谔”、“御府宝绘、“仪周赏”等。帖后有董其昌跋:“东坡真迹,余所见无虑数十卷,皆宋人双勾廓填。坡书本浓,既经填墨,盖不免墨猪之论,唯此二帖(新岁、人来)则杜老所谓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也。”
3、江上帖《江上帖》又称《邂逅帖》,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4、苏轼的作品风格可分三类:豪放风格,这是苏轼故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旷达风格,这是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5、洞仙歌(江南腊尽)[苏轼]
6、此帖四行,四十二字。每字各具姿态,皆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灵变无常,神采飞扬。行间气脉贯串,全幅气韵生动。笔法精严,但不拘束;姿态妍美,但不做作;一切自在有法、无法之间。作者的学问才气发于笔端,与书札的萧散风格相吻合。
7、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8、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9、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10、1988年12月25日,我国邮电部发行了T129《中国兰花》特种邮票一套4枚,其中第1枚面值为8分,图案为春兰“四大天王”之一的“龙字”,左边配宋朝大诗人苏轼的诗《题杨次公春兰》中的上阙:“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11、另记:北宋的古文革新运动,旨在使散文走上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也为宋代的诗歌丰富多彩的特殊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并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此为另一话题,仅略介绍之。)
12、苏轼《尊丈帖》约书于1093年(元祐八年)
13、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14、苏轼书法作品精选48幅
15、在这一代表作中,苏轼通过上半部分对宋朝时期祖国山河的描述,那豪迈之情如滔滔江水,真是令人十分神往,在下半部分中抒发了自己热爱祖国之情,并对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之意。
16、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苏轼]
17、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18、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19、苏轼楷书学颜真卿、杨凝式,用笔丰腴跌宕、藏巧于拙,极富情趣。而此碑,明王世贞云:“东坡书柳子厚《罗池铭辞》遵劲古雅,是其书中第一。”
20、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axxzhouaxxyyflongdd】五、初中阶段苏轼的作品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苏轼]
3、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4、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苏轼]
5、王菲所唱过的《水调歌头》更是唱出了一种别样的凄美感,天后的歌喉果然是名不虚传,实力可见一斑。
6、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苏轼]
8、这个问题仍然是两个,需分别作答:
9、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0、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11、碑书于欧阳修逝世后近二十年,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在笔画的披拂之间既得其遭劲,又显示洒脱之美,其捺与撇往往十分舒展,如举手投足之自如萧散。笔笔用力,沉着宽厚,显出雄强;而又巧寓对比,错综变化,显示灵逸。
12、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1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于熙宁九年(1076)密州知州任上;《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作于元丰二年(1079)湖州知州任上。
14、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5、茅坤(1512~1601)字顺甫,号鹿门。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代散文家。
16、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17、宋乾道四年(1168)汪应辰撰集,刻于成都。末尾跋云:“东坡苏公帖三十卷。每搜访所得,即以入石,不复铨次也。乾道四年三月一日,玉山汪应辰书。”又有陆游跋:“成都西楼下有汪圣锡刻东坡帖卅卷。”“西楼下石刻东坡法帖十卷,择其尤奇逸者为一编,号《东坡书髓》,三十年间未尝释手,去岁在京师,脱败,再装缉之。”清道光间,南海廖甡选翻此帖部分而成《观海堂苏帖》,其后又有长白瑛桂翻刻此帖部分,仍名《东坡苏公帖》。
18、赠刘景文[苏轼]
19、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20、苏轼《东武帖》,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