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端午节儿童古诗四句
1、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王充《满江红》
2、配器上选择了热瓦普,艾捷克,新疆手鼓这三个很有新疆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乐器,来加强它的异域风格。
3、配对和排序游戏(有打印材料)
4、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5、端午节的体育竞技类活动还有比武、荡秋千、打马球等。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
6、端午节的古诗两首: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7、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8、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
9、同州端午: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午日处州禁竞渡: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等等。
10、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11、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12、白话文释义:都说作诗是为了赠汨罗江,作为当今的快乐又奈何。我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求幸福,试着向艾人祝福啊!
13、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五月五日北宋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和端午北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明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午日观竞渡明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14、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15、后世由挂艾草和系百索衍生出种种佩饰。晋代《风土志》中有这样的记载:“以艾为虎形,或剪裁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载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削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16、小升初:语文常考的易错字总结,提前让孩子预习!
17、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18、端午节前夕,伊伊想向龙王提问题,她在奶奶的指导下把需要选择的答案画在纸上,等她睡着以后,龙王就来回答问题。
19、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20、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1、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2、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3、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4、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5、现在我们来看看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
6、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7、《古诗童韵》系列一上线一月有余,词韵典雅,旋律优美,博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参与《古诗童韵》系列一创作的音乐家们:赵麟、王喆、张巍、杨帆、赵博等,坚守着为儿童打造出更加优质音乐的初心,精挑细选反复打磨,创作出了优美动听、易于传唱的古典诗词歌曲。
8、沐草药浴的目的不仅在于清洁,也有一定的治病作用,譬如对某些皮肤病。民谚“洗了端午澡,一年身上好”。这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防治措施。
9、《菩萨蛮》(宋·陈义)
10、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1、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12、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13、乙卯端午十绝其二(宋·刘克庄)桃李已成尘,葵榴各斗新。红颜年少子,白发背时人。
14、传说古代老百姓,没有办法对付这些有毒的动物,经常会被误伤,导致皮肤肿胀和疼痛感。为了避免毒虫对人体的侵害,人们选择了各种方法,于是他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避五毒,达到一定的消灾除害的作用。
15、端午节快到了,5岁的伊伊加入了节前的准备工作,跟奶奶一起编织五彩丝线,贴钟馗驱瘟神,跟妈妈一起包粽子,跟小朋友们一起做节日手工,一起学习节日礼仪,一起参加端午节纪念活动。
16、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17、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18、配器上没有选择较为激进的方式,而是选用较为传统的配器形式配以讲述式的旋律;弦乐、钢琴、古筝等乐器,领唱与合唱交相呼应的方式展现,个人认为亲和力更强。
19、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
20、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1、(宋·刘克庄)不曾窥户外,偶出至溪边。欲访斩蛟庙,聊呼放鸭船。乙卯端午十绝(宋·刘克庄)桃李已成尘,葵榴各斗新。红颜年少子,白发背时人。乙卯端午十绝(宋·刘克庄)餐菊饮朝露,平生不歠醨。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乙卯端午十绝(宋·刘克庄)唤起龙泉老,侬今把钓缗。还公旗与鼓,别付夺标人。乙卯端午十绝
2、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3、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4、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5、折金字塔粽子(有视频资源)
6、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7、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8、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9、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明代谢肇淛《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广东有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者,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
10、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1、沿虚线折起来,并用胶水粘贴
12、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13、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殷尧潘《端午日》
14、超简单版:七八个词汇,朗朗上口,孩子听上几遍,基本上也能哼唱。
15、《端午即事》(南宋·文天祥)
16、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褚朝阳《五丝》
17、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8、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19、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20、《五日(选一)》(明•陈子龙)
【axxzhouaxxyyflongdd】四、端午节儿童古诗四句幼儿
1、在端午还有设置其它花草以驱邪的,如《清嘉录》记载:“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4)85桃梗、蒜头、蓬鞭等都被认为可驱鬼辟邪。在湖南、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也有些地方薰苍术、白芷等中草药来避疫。
2、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3、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4、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5、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李之仪《南乡子》
6、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7、《已酉端午》(明•贝琼)
8、端午节其一(近现代·俞平伯)清润端阳节,茅檐插艾新。分尝初刈麦,惭荷对农民。
9、后来以丝帛等材料制作艾人、艾虎,《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12)66
10、屈原何伤悲,生离情独哀。知命虽无忧,仓卒意低回。叹气从中发,洒泪随襟颓。——潘尼《送卢弋阳景宣诗》
11、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失调名《端午》
12、贺新郎(宋•许及之)
13、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4、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5、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
16、便收拾银瓶,当垆人去,春歇旗亭。渊明权停种秫,遍人间,暂学屈原醒。——罗志仁《木兰花慢》
17、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
18、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
19、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20、小学语文扩句、缩句、病句等超实用技巧,需保存!
【axxzhouaxxyyflongdd】五、端午节儿童古诗四句带拼音张耒
1、配器上我采用电子音色和传统的中国古典乐器的结合,电子音色来营造氛围,古筝、竹笛来点睛配合。既不失现代感,也不失古诗词之意味。
2、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3、快给孩子看看:六年级小升初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4、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5、*文内部分拓展内容可免费获取,详见文末。
6、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7、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8、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9、关于粽子的口味,自古就有“南北甜咸”之争,这本绘本可以不用说教就能清楚地告诉孩子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南方和北方都吃什么粽子?还有哪些习俗?在端午节这一天,来自北方和南方的小粽子们陆续汇聚在淮河码头。
10、南歌子•游赏(宋•苏轼)
11、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12、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13、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表达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尊敬和怀念,“竞渡”在民间形成的一种传统风俗。黄裳在端午时节看到了划船健儿竞渡夺标热烈的场面,触发了诗兴,于是写下这首词来赞扬了划船健儿们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14、五天五件事,每晚伊伊都把自己困惑的问题留给龙王来“指点迷经”。这五件事包括家里的活动、学校的活动以及陪爸爸去参加龙舟赛。
15、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16、《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和端午》宋·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明·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17、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18、又叫香囊、香包等,似也从系百索衍生而来。将单纯表厌胜的五色丝,与具有杀虫作用的中药雄黄结合起来,可更好地表达祛邪毒的意义。《清嘉录》上说,端午“制绣囊绝小,类荷包之形,中盛雄黄,谓之雄黄荷包……皆系襟带间以辟邪”。又引《江乡节物词·小序》说:“杭俗,妇女制绣袋绝小,贮雄黄,系之衣上,可辟邪秽。”(4)87现在的香囊内容物已复杂得多,除雄黄外,还常装入一些苍术、白芷、菖蒲、川芎、藁本、甘松、山柰、冰片、樟脑等芳香中药,使这些药袋具有更好的祛毒防疫效果。
19、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20、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许文通《端阳采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