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局大写繁体字
1、
2、
3、
4、
5、“宁”作“寧”(泞柠狞类推),而“贮”的繁体是“貯”(伫苎类推)。
6、
7、“着”无论读音是什么,一律作“著”(港澳地区不适用)。
8、姓名灵数:姓名灵数为具有善于学习,表达与沟通的天赋。
9、你看那黄河上的老艄公,一个个神态自若,在惊涛骇浪中履险如夷,毫无惧色。
10、树的长枝。
11、(南京大學藝術學院 教授)
12、(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
13、
14、形容某些碰击、断裂声。
15、如“丝”、“线”、“经”、“绑”、“纹”、“纷”、“绞”、“系”、“紧”、“絮”、“累”、“繁”、“紊”、“紫”等等。在草书中就有写作今天的“纟”旁这种形式,所以现在带“糹”字旁的字就都用简体“纟”来表示了。
16、“征”含“征服”义时作“征”,其余作“徵”(和微、徽一样,中间有一横→而没有一横的是日本汉字写法:徴),组词如:長征,征程;特徵,徵詢,徵求,徵得。人名“魏征”作“魏徵”,“惩”作“懲”。
17、
18、“变”作“變”(變),下面是“攵”,而不是“又”或者“夂”。上面是“糹”+“言”+“糹”。注意不能把“弈”、“奕”等上部是“亦”的字也类推成“變”字头。
19、
20、
二、格字繁体书法
1、
2、“松”作树名和人名时仍作“松”,如:松樹,松柏,松木,松下電器。其它义项时作“鬆”,如:鬆緊,放鬆,鬆綁,鬆懈,肉鬆。用粤语比较容易区分:读cung4(从)时作“松”,读song1(嵩)时作“鬆”。
3、 烂用、混用汉字数字大小写对文字的良性发展无益,而现在这种情况恰恰集中在游戏、图书出版、饮食、影视、广告设计等具传播性的行业中,希望参与其中进行文字制作的人能够担负起准确传播汉字的责任。
4、
5、
6、“饥”的繁体有两个:飢和饑。单指“饿”时作“飢”(如:飢餓),指农村没收成或收成不好及其引申义时作“饑”(如:饑荒,饑饉)。
7、
8、周憲
9、“蜡”作“蠟”(注意写法:蠟),猎、腊等类推,但借、错等不类推(区别是否这样类推的方法:声母是l的类推,非l不类推)。
10、“咸”在跟“淡”相对时作“鹹”,如:鹹魚,鹹菜,這道菜太鹹,鹹味。在表示“全,都”时仍作“咸”,如:老少咸宜。作地名或年号等专有名词时也作“咸”,如:咸陽、咸豐。
11、(一百三十九)“仿效”作“仿傚”。“效”在“效果”一词中可作“効”。
12、
13、 Ⅰ.作“月”:
14、“为”的可以作“為”或者“爲”。前一个是港澳繁体,后一个是台湾正体。
15、
16、
17、
18、一~百千万亿的繁体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
19、①月、刖、服、朦、朧(左部首)、滕、藤、騰、朣...
20、成语例子:
三、格调繁体字怎么写
1、(一百四十二)新字形中,“月”、“⺼”、“円”一律作“月”。“月”多与月亮有关。“⺼”为“提肉旁”(也叫肉月旁),是“肉”的变体,一般与身体有关。“円”仅限于“青”字,是“丹”的变体。繁体中文沿用旧字形,因此书写下面这些字应区分偏旁。
2、“台湾”的正式繁体应该是“臺灣”,而现在港澳台地区通用的写法是“台灣”(官方文件仍是“臺灣”)。注意“臺”的写法。
3、(一百零七)“呼吁”作“呼籲”,注意写法:籲。左下角是“侖”在中间再横排三个“口”。另外“吁”作其它义(xu1)时仍作“吁”(如气喘吁吁)
4、近义词:神情自若
5、“制”在仅仅含“制造”义时作“製”,其余作“制”。例词:制定計劃,制止,制裁,限制,社會主義制度,制服,全日制;製作,監製,精製,製版。
6、
7、“里”作为里程、邻里和外来词翻译时作“里”,与外相对时作“裡”或“裏”,“裏”(“衣”内“里”)要区别于包裹的“裹”。(可用粤语区分:读“李”时作“里”,读“吕”时作“裡/裏”)
8、(一百零一)“夸”作“誇”,如:誇張,誇讚,誇大,誇獎。注意“夸父”仍作“夸父”。
9、
10、
11、法式,标准。
12、吳志良
13、
14、
15、
16、
17、(一百三十二)“归”作“歸”(歸),左下角有个“止”。字形类似的师、帅分别换作“師”、“帥”,其左下角均没有“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