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十则
1、译: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不亦乐乎的“乐”不应该读yuè,而应该读lè。
3、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4、曾子说:“有雄心壮志的人必须坚强勇敢,因为他们有伟大的责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把促进“仁爱”视为自己的责任难道不重要吗?难道这场斗争直到死都没有停止吗?它离我们很远吗?
5、要很愉快地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而"乐"是快乐、欢喜之意,有形之于色的意思。对待朋友的到来应现出欢乐的表情以示欢迎。
6、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7、《论语十则》选取的内容中,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有:但是,本人认为,孔子的这两句话不仅是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而且同时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他人的长处。
8、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9、(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10、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11、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2、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13、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15、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18、可以从对方那里学到很多知识与道理。孔子对朋友的到来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感到的快乐,故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人既然如此好学,其才学肯定渊博,但也不能居高自傲。
19、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2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2、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4、zǐyuēsuìhánránhòuzhīsōnɡbǎizhīhòudiāoyě
5、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6、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7、译: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8、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9、孔子说:“当几个人聚在一起时,一定有值得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去学习,如果你发现你和他们有同样的弱点,你应该及时纠正他们。
10、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第三则:学习方法
11、(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12、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13、“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14、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1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16、“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17、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
18、“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19、(1)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2、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3、因为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将仁爱之心作为自己的重任,就是是有责任感的表现,即使是死去了,他依然觉得有很多责任没有尽到,不是吗?)所以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所以“士不可以不弘毅”原因是“任重而道远”;“重”在“仁以为己任”,“远”在“死而后已”。两个答案
4、④既克,公问其故。故:原因,缘故
5、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
6、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8、士:①士不可以不弘毅:是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9、(3)并列连词(任重而道远)。
10、孔子说:“中宇,让我来教你对知识和无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11、录、释、理、添、删、缩
12、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3、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14、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15、《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17、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18、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刚强,勇毅
1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20、(3)是知也(通“智”,智慧)。
【axxzhouaxxyyflongdd】四、论语十则教案
1、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
2、②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3、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4、✦三:泛指多。✦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之(前):代善者;✦之(后):代不善者。
5、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6、zǐyuēxuéérbùsīzéwǎnɡsīérbùxuézédài
7、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8、《论语十则》选取的内容中,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有: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9、所以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关于个人修养问题。由此观之,从学习方法,谈到学习态度,再到学习的成果,这三句话的联系是多么严密。
10、本段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11、(1)转折连词(人不知而不愠)。
12、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13、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
14、(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15、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6、第七则:学习态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重点字词解释: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三:泛指多次;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17、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18、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9、(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20、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axxzhouaxxyyflongdd】五、论语十则心得体会
1、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2、不知者不怪也翻译:不责怪不知道(这件事)的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不(因为)别人不知道(这件事)而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因此与在《论语十则》中与“不知者不怪也”意思相同的是“人不知而不愠”
3、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4、《论语》一书流传至今的成语很多,今举其例。
5、第八则:修身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词语解释: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刚强,勇毅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已:结束
6、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7、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崇拜?”孔子说:“这可能是宽恕!”不要把你不想做的事强加给别人。”
8、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9、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10、孔子说:“直到每年中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11、珍惜时间吧!路过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
12、“仁以为己任“中的”以“的意思是:用来,为。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为此理想而奋斗终身,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出处:《论语·泰伯》——战国·孔子扩展资料字词注释劳:辛劳,劳苦。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笃:厚待、真诚。故旧:故交,老朋友。偷:淡薄。参考资料:
13、✦而:连词,表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便”。✦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1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6、(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
17、(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18、④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19、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20、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