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志网 > 个性资讯 >

137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慎施于人精选好句

来源:个性网名 发布时间:2023-10-09 08:29 | 编辑:个性资讯 | 热度:59

己所不欲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一句怎么接?

(1)、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2)、有的人总是以自己为标尺,去衡量和评判别人的生活,或者指导别人“你该怎么怎么做”、“你为什么不去XXXX呢?”

(3)、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缺点,不要一味地指责,多用宽厚之心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将心比心,这是一个人大的善良。

(4)、比如,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的心;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不希望在社会上受阻,那就也不要去为难别人。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理解他人,宽容地对待他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俗语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5)、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足够了解自己,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少走弯路,勇攀高峰。

(6)、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读书会的活动,跟一群陌生人聊自己的“爱情观”。

(7)、该文的白话释义是:(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讨厌的东西,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9)、我们总是习惯性把自己的理论强加到别人身上,自己认为是对的东西就通通要别人消化,接受,然后再灌输自己的理念。思想上有强者和弱智,见多识广的会因为自己的所见所闻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浅的会因为自己的鼠目寸光而碌碌无为。

(10)、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11)、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12)、你不希望别人当众指责你,那么你也不要当众指责别人;

(13)、出自《论语-颜渊》,《论语-卫灵公》。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

(14)、对方听后,大声说:“为什么考得这么差呢?你考95应该很容易吧?我们家XXX就考了……”

(15)、生活中,少一些抱怨与指责,多一些自我反省。人人都有缺点和不足,量人先量己,责人先问己。

(16)、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一定要有宽容之心,用宽容心去和世界进行沟通,才会给自己少树立敌人。否则,会四面树敌,人生路越走越窄。

(17)、从这一问一答里可以看出,子贡面对自己的老师,采用的是拿来主义。

(18)、不由得想到了一个故事:徒弟问师傅,一碗米有多少钱的价值?师傅说,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分成四五堆,用粽叶包成粽子,就是四五块钱的价值。要是到一个更有头脑的大商人手里,把它适当地发酵、加温,很用心地酿造成一瓶酒,有可能是一二十块钱甚至百元的价值。所以一碗米到底有多少价值,要因人而异。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体现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儒家经典读物《论语》中的《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是孔子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对话,对话目的是向弟子传授什么是“仁”。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早出自周礼,受到儒家始祖孔子推崇。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慎施于人

(1)、人总是贪婪,总想寻找两全,但这世间难有真正的两全之策,人生百年,不过是教人如何取舍。

(2)、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拎不清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而且容易被别人虚伪客套的赞美所迷惑。

(3)、而我觉得,后面还需要补充一句:己所欲,勿强施于人。

(4)、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5)、在佛教中,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佛陀在大兜国说法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国中有一个女人,生养很多的孩子,她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又很喜欢盗食别人的小孩子。大兜国中的父母人人忧虑,担心会失去他们的孩子。

(6)、己:自己。欲:想,想做。勿:不要。施:施加。于:介词,在。人:这里解释为对方,与原文前面的“己”相对。

(7)、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才能更正确的认识自己。

(8)、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9)、这是对“施”的背弃。反过来说,将己之不欲施于问题学生还需要毅力。毫不夸张地说,很多学生毛病百出,且积习难改,恰恰是因为教师“施”的行为突然夭折。所谓的尊严是保住了,但在学生眼里,你却成了一个十足的“手下败将”。有人说:“他们又不是我的儿子,我凭什么要苦哈哈地拯救他们?我也不是上帝!”这更是无能和怯懦的遮羞布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之道不传了,人生困惑不解了,课业中的精神价值也不授了,师者还能称为师者吗?这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隐士或看客又有什么区别呢?别人的灵魂不去救赎,连自我的灵魂也懒得救赎,且大言不惭地为自己的无为寻找借口,个体的精神生命还能说十分鲜活吗?

(10)、鬼子母听到佛陀的这番话,鬼子母这才知道自己的残忍与错误,生起悔改的心,在佛陀面前忏悔道:“我错了,只要能让我找到小儿子,我再也不吃别人的孩子了。佛陀便把她的小儿子从钵里放出来,还给了她。

(11)、《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2)、就连自己的“座右铭”这种事子贡都赖得自己去挖掘琢磨,直接找老师要。

(13)、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义”、“礼”、“智”、“信”。《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

(14)、《卫灵公第十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有的人总是以自己为标尺,去衡量和评判别人的生活,或者指导别人“你该怎么怎么做”、“你为什么不去XXXX呢?”

(16)、《公冶长第五》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17)、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赚钱,认真努力,为自己而活。

(18)、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为孔子所言。自己做不到或者不想做、不能做的事情,就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穆民更应如此。

(20)、侄子觉得自己没考好,有点不好意思。对方反复催问,他才说:“考了90分。”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1)、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2)、一碗米随着“施”的方式、程序、时间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价值,学生个体价值的开发,还有我们老师自我价值的提升,不也与此同类吗?

(3)、在当代社会中,“双标”比比皆是。以一个标准去要求别人,却不以同一标准去要求自己。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能减少与他人的摩擦。

(4)、古语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遇到事情,不要找别的借口,冷静下来反思自身,

(5)、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6)、鬼子母疼爱的是小儿子,于是佛陀随即叫一位和尚趁鬼子母不在家的时候,将鬼子母的小儿子带来,扣在自己的钵里。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强调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8)、在当代社会中,“双标”比比皆是。以一个标准去要求别人,却不以同一标准去要求自己。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能减少与他人的摩擦。

(9)、一个大四女生的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说,她讨厌那种“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边界”的人。

(10)、欲:想做的事;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

(11)、对方听后,大声说:“为什么考得这么差呢?你考95应该很容易吧?我们家XXX就考了……”

(12)、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门与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对民如大祭一样凝重,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如此在朝上就不会招谁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谁恨。”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为自己做不到的或不想做的,就不要强求别人也去做。这是几千年前的教育家、思想家之先祖孔子所言,对现在的人们,有着重要的思想启迪和行为规范。

(14)、仲弓像孔子请教仁的问题,孔子说:“出门办事就像去接待贵宾一样,役使百姓就像去举行重大的祭祀一般,都要认真严肃地做。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强加给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15)、这句话的典故出自于《论语·颜渊》篇第二章,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对应,原文如下:

(16)、出处: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面意思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没有必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这句话引申意思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怕的是不能相互理解而产生隔阂,有智慧的人,往往知人善用,懂得如何发掘和调动每个人的优势,让其发挥各自大的作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申意思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好。

(18)、生活中高估自己的人比比皆是,他们认为别人的成功只不过是碰到了好的机遇,

(19)、《论语》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注重记述,算得上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人物形象鲜明,思想倾向通过人物表情、动作、对话自然地显露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20)、一位同事跟我说过:如果提醒三次,学生依然恶习不改,他会立刻放弃,因为学生已经老大不小了,再说下去,他觉得自己的尊严都没有了。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2)、《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3)、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人与人都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社会才会和谐共融。己所不欲施于人,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行为规范准则。虽过去两千多年时光,却仍然历久弥新!

(5)、拓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宽恕待人,应提倡“恕”道,唯有如此才是仁的表现。“恕”道是“仁”的消极表现,而其积极表现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所阐释的仁以“爱人”为中心,而爱人这种行为当然就包括着宽恕待人这一方面。《论语》中提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6)、你不希望别人言而无信,那么你就要做到言而有信;

(7)、《论语·颜渊》共计24章。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8)、而我觉得,后面还需要补充一句:己所欲,勿强施于人。

(9)、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10)、(注释):子贡问孔子:“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因为别人照样也不愿意。”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个基本的态度,更是一个普遍的价值观。我们只有多多换位思考别人,尊重别人的选择,才会慢慢长大慢慢成熟。

(12)、佛陀特地去见鬼子母,问她:“你为什么如此伤心啼哭呢?”鬼子母看到佛陀,停止啼哭,揩拭着眼泪说:“我疼爱的小儿子不知被谁偷去了?我好伤心。”

(13)、该句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该文的白话释义是:(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讨厌的东西,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14)、又或是得到了伯乐的赏识,殊不知无论是运气还是赏识,都需要以实力为前提。

(15)、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不仅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智慧。

(16)、这是师者当仁不让的责任。展示你的“不欲”,传递你的不快,释放你的忧虑,凸显你的震惊,宣泄你的愤怒,实际上与关爱异形同质。不管统摄他们言行的是怎样的生活哲学,你“施”的过程都是一种重塑或清洗,功在当下,利在将来。即使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至少还能换来良心的些许安慰,也会无愧于教师这一称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其自由发展,只能导致学生恶之花的迅速蔓延,还有你自身痛苦指数的极速飙升。

(17)、尝试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去尝试肯定不会成功。

(18)、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门与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对民如大祭一样凝重,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如此在朝上就不会招谁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谁恨。”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19)、《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语录体”。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0)、这句话是告诉人们,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强加给别人,给别人的东西,只有一个标准,即以别人意愿为标准。要看别人自己是否愿意,而不能依据我们的标准来强加给别人。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名言

(1)、我告诉他:“90分很优秀,不要管那个人怎么说,你已经很棒了。”

(2)、那些你觉得值得的事情,就应该撑住,要忍耐,要相信一定会苦尽甘来。

(3)、仲弓像孔子请教仁的问题,孔子说:“出门办事就像去接待贵宾一样,役使百姓就像去举行重大的祭祀一般,都要认真严肃地做。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强加给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4)、你想别人怎么样对待自己,就应先换位思考,看自己能不能接受。如果自己都不愿接受,那就立即停止,不论语言还是行为,都不要强加于人。不求以心换心,但求将心比心。

(5)、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6)、一个人若能够不断自我反省,学会从自身找问题,寻原因,那么,他一定可以取得超越自我,取得非凡成就。

(7)、现在我们要修自他平等,就要与一切众生有福同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自己怎样,对他人也要那样;怎样对待自己,也要那样去对待他人,这是重点,一定要抓住这个重点。刚才讲的很多内容,没有讲别的大道理,只是诠释一个简简单单的平等的道理。不要去想不公平的事,不要去做不公平的事,平等地对待自他。

(8)、而孔子给子贡的这句“座右铭”,也体现出儒家“克己复礼”的态度,凡事拿自己开刀。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论语》(lún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10)、中国有句老话: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我们常常会把责任归咎于他人,自己犯错却总是为自己开脱。

(11)、自己所不欲的,不要硬推给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是一种责任感。自己不想要的,不去强加给别人,这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道德。这是一种做人需要学习的智慧。

(12)、出门办事就像去接待贵宾一样,役使百姓就像去举行重大的祭祀一般,都要认真严肃地做。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强加给别人。

(13)、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4)、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也就是“恕”。孔子所说的话的意思是: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16)、别人夸得越多,这种人的狂妄之心就越膨胀,直到觉得天底下容不开他了,自然而然也就走向了灭亡。

(17)、一个大四女生的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说,她讨厌那种“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边界”的人。

(18)、出门办事就像去接待贵宾一样,役使百姓就像去举行重大的祭祀一般,都要认真严肃地做。自己不愿意要的,就不强加给别人。

(19)、毫无疑问,当人性的劣根将敬畏心、责任心、进取心、同情心等天良“驱逐出境”,甚至扼杀殆尽时,你必须反其道而行之:己所不欲,要施于人!

(20)、这一做法惊动了很多人,任正非甚至亲自批复了一句话。感兴趣可以百度一下,我就不复述了。

(1)、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认清自己,既不能把自己看得太高,也不能把自己看得太低。

(3)、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4)、《颜渊第十二》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5)、鬼子母盗食别人的小孩子,回到家中,发现小儿子失踪了,悲哀哭泣不止,特别着急,不吃、不喝、不睡,到处去找小儿子可是都没有找到。

(6)、独行是一场心灵的隐居,真正的洒脱来自内心安宁。

(7)、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8)、该句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试下想如果别人让你做一件那你不想干的事,你会乐意吗?没道理把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强加在别人身上,人人生而平等。如果还出现了己所不欲施于人的情况,就是因为这个人太自私了,只有自私的人,才会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不会换位思考。

(10)、直解:自己不希望被这般对待,推己及人,也不要那般对待别人。

(11)、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12)、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生命,都有生存的价值,动物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都一样珍贵。你到动物的世界,到鸡的世界问一问,肯定都会说鸡的生命重要、珍贵。在鸡的世界里,你就是个“怪物”。它们认为:我们能飞,这些“怪物”飞不了,连跑、走都费劲;我们生活很简单,一年四季只穿一件衣服,这些“怪物”特别麻烦,冬天换夏天也换,一年四季都要换;我们吃的也简单,出去走一走,顺便就吃饱了。这些“怪物”特别麻烦,要买菜、洗菜、做菜。我们在它们的世界里,就是“怪物”、“废物”。

(13)、《论语·颜渊》出自《论语》,共计24章。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是仁。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14)、时刻提醒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15)、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常常因此而起。所以懂得自省,是一种难得的修养。 

(16)、这一做法惊动了很多人,任正非甚至亲自批复了一句话。感兴趣可以百度一下,我就不复述了。

(17)、做人,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是一个人高的修养。

(18)、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19)、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20)、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1)、他的思想对我们启示:不要以自身的行为准则,行为规范为参照,来对待他人。我们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宽恕待人、换位思考。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做的,硬推给其他人,别人会怎么想:“你这是强人所难,自己都办不到,还叫我做”。这样时间长了,关系就会破坏,害人害己。我们应该抱有平等互利原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能长远发展。你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爱来者爱返。

(2)、不错,孔子是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是他老人家同样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啊!这里的立、达,是“施”的另类表达,为什么身为人师,却故意视而不见,甚至顽固地断章取义呢?

(3)、无论干什么,知道自己不足才能避免犯错,看清自己缺点才能扬长避短。

(4)、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5)、这种态度放在今天,依然有意义,更成为人际关系中的普世价值。

(6)、你修自他平等,像帮助、利益自己一样地去帮助、利益众生,这样才能了缘、了债,后才能了脱生死。如果真想解脱,真想成就,这也是必经之路。利益众生,为众生,实际上就是利益自己、成就自己。

(7)、《论语》(lún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8)、华为公司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刚入职不到两个月的北大毕业生,给任正非上了一份万言书,大谈华为的发展战略。

(9)、不要去怪任何人,好人给你欢乐,坏人给你成长,爱你的人给你温暖,伤害你的人给你经历。

(10)、你有你的生活高度,我有我的生活方式,我真的不需要你来评头论足、指指点点。

(11)、人生在世,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凡事都找别人的毛病和问题,不仅不会很好的解决问题,反而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抱怨中。

(12)、我们不能只站在人类世界、人类环境中去考虑。你每天为了自己的生存不择手段,伤害了那么多众生。虽然鸡也免不了伤害他众,但是它伤害得特别少。我们误认为人的生命比我们杀掉的那些动物的生命要珍贵,因为它们在人类的世界里无足轻重、无关痛痒。殊不知,在这些动物世界里,它们也同样认为我们的生命没有价值,生存没有意义。其实都有生命,有生命的价值;都要生存,有生存的意义。佛在经中讲,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因果,所以不能说人的生命比它们的生命重要。

(13)、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读书会的活动,跟一群陌生人聊自己的“爱情观”。

(14)、白话文释义: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15)、人生的成与败都是自己决定的,反思自身,才能让自己越来越优秀。从现在开始,用一颗自省的心来对待世间纷扰,你的人生会越来越美好。

(16)、华为公司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刚入职不到两个月的北大毕业生,给任正非上了一份万言书,大谈华为的发展战略。

(17)、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上一篇:127句优美励志诗词摘抄大全精选好句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网名